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浅谈玉树甲那嘛呢石刻艺术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更求多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浅谈玉树甲那嘛呢石刻艺术

  更求多吉

  玉树甲那嘛呢,位于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东郊5公里的新寨村,海拔3600多米,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该嘛尼堆始建于藏历木羊年(康熙年间1715年);其奠基人是结古寺三大活佛之一的第一世甲那活佛甲那道丹松曲帕旺丹珠尼夏,素称甲那道丹活佛,嘛呢石由此称为“甲那嘛呢”。

  甲那嘛呢经过300多年的积累,已有各种嘛呢石25亿块,其中尤为珍贵的是几万块刻有律法、历算、艺术等论述的嘛呢石精品。形成了独特的石书。可以这样说藏族石刻文化,是世界民间艺术的奇葩。

  一、玉树甲那嘛石的缘由

  在藏历羊木年(1715年)由结古寺第一世活佛甲那道丹松曲帕旺丹珠尼夏所创建的,距今有300多年历史。根据《甲那道丹松曲帕旺传》记载:

  在藏历木羊年(公元1715年)甲那活佛得到空行观世音之授记,沟头宛如伸展的哈达帷幔;沟尼宛如珍宝馕饰庄;右边山峰为圣密宗事部三怙主之胜地①;左边山峰为格尼西巴旺秀,上方为观世音制胜大海道场之首要胜地乃古滩;前方为观世音密集道场拉藏山沟;右边大河之涛声贯耳;左边溪水潺潺如密教三部悦耳之咒声;两条河水交汇之右边,观世音跟除道场②之中央,于藏历木羊年③,太阳轸宿巧遇,息、增、怀、伏之业圆满实现之吉日;太阳从东山上冉冉升起之时,道丹身着布衣袈裟,额缠无垢白色国王之头巾,右手持五彩缎妆饰之白色木棍,左手持一百零八珠之水晶念珠,以脚后跟着地,如小鸟飞翔般从禅房里走出,而后高呼三遍六字真言。众人见此情景,正为道丹突然中断修行而大惑不解时,道丹以变幻之术,时而双脚行走时而凌空飞翔,渡过饶吾沟溪水来到河对岸。洞那·嘎松本前来问道:“道丹仁布钦,你如此着急,去往何处?我用钉子把禅房的门封住了,撬开房门一定很辛苦吧?”。道丹回答:“承蒙喇嘛墨尔跟以及众施主之恩戴,个人因修行现已遭行高僧,拟做些利益他人之事情。我是一位虹化瑜伽者,尚无沾染轮回之垢,钉子封门阻挡不了我。今天凌晨天色蒙蒙发亮,我意识到今天是吉日,观世音也授记曰:“请你开始创建一个箭距离之嘛呢石,来世之众生从恶趣中解脱之力量”,因此,我要前往错尺克④。今天需要举行大规模煨桑祭神仪式,请你马上做好有关准备事宜”。………

  嘎松本按照道丹的旨意举弓射箭,只见箭头直冲云霄,远远落在一处看不见的地方。派孩子们去寻找箭头落地之处,孩子们把扎在地上将箭拔出之后,在其位置上放了一块书有“阿”字的白色石头,以示标记。道丹等回到帐篷举行了战神招财引神之仪轨。

  通过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新寨嘉那嘛呢由第一世甲那活佛创建的。创建以后嘛呢石数量不断增加,信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供养嘛呢石,据说到“文革”时,以六字真言为主的各种经文(如长寿经、普贤经、度母经、莲花经、忏悔经、解脱经、还有比较珍贵有甘珠尔、丹珠尔、律学、历算、天文等)各种经文的石片多达25亿块。据说那时嘛呢石堆高度平均8.4米,长450米,宽180米,嘛呢石堆总占地面积达121.5亩,成为藏区最大嘛呢石经城。嘛呢石堆旁建有大小佛堂2座,佛塔7座,大转经筒100多个,有新寨吉巴具体负责管理事宜。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历史浩劫中,嘉那嘛呢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嘛呢石片成为当时政府机关各类基建的建筑材料,当地修建礼堂、屋舍、水塔、仓库、围墙等都用嘛呢石片砌墙。

  嘉那嘛呢以前的嘛呢石产生的历史上限非常的古老,它的诞生时代应该在苯教占主导地位的年代,即藏族历史中的前吐蕃时期或更早的年代。

  二、甲那嘛呢石的现状

  嘛呢石片散布在州府所在的各个角落,数不胜数。1986年3月开放宗教活动点,修建佛塔4座,大经堂1座,小经堂1座,大转经筒2个,中等转经筒9个,小转经筒236个,嘛呢石堆东西长283米,南北宽74米,高2.5米,占地面积近20亩。嘛呢石都由新寨村村民雕刻,(其中还有从其它各地方搬到新寨村的石刻艺人)。如今嘉那嘛呢石堆北面240米、南面247米,西面61米、东面73.6米,最高处6米、最低处3米。其现实占地面积东距嘛呢墙135米,南距嘛呢墙32米,西距嘛呢墙51米,北距嘛呢墙61米。政府批准建设控制地带东距嘛呢墙135米,南距嘛呢墙38米,西距嘛呢墙147米,北距嘛呢墙300米。根据《甲那道丹松曲帕旺传》藏文手抄本中道丹遗言称:嘉那嘛呢扩建只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方向,而不能从西到东,从北到南的方向。根据测算每年至少以30万块嘛呢石的速度扩大。现有佛堂1座,大转经筒经堂2座,中等转经筒10几个,佛塔12座,小转经筒506多个。2002年,被上海世界吉尼斯记录接纳为世界上最大的嘛呢石经城。并颁发了由藏、汉、英3种文字书写的荣誉证书。

  三、甲那嘛呢石的色彩象征

  (一)色彩的定义

  (1)、从现代科学的意义上讲,色彩是由物质反射或透过一定光波所引起的视觉现象,是人眼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色彩和颜色分为两类:原色和次生色。颜色可分成两类,原色和次生色。原色:红色、黄色、和蓝色。通过原色的混合搭配可以产生所有次生色,而原色本身不是通过其他次生色所形成的。次生色:橙色、绿色和紫色,是通过两种原色的混合搭配后所形成的颜色。

  (2)、从藏族传统因明学讲,“表现为颜色者,为显色之性相,分为二种,谓根本显色及支份显色。根本显色复分为青(蓝)黄赤(红)白四种。支分显色复分为八种,谓云烟晨雾,影光明暗。”⑤

  (二)颜色搭配

  玉树甲那嘛呢石的颜色搭配跟藏族其他地区嘛呢石色彩搭配基本一致,就拿“六字真言”来讲,‘唵’的颜色为白色;‘嘛’的颜色为蓝色;‘呢’的颜色为黄色,(有时也用褐色,但大部分都是黄色。)‘叭’的颜色为绿色;‘咪’的颜色为红色;‘哄’的颜色为黑色。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六字真言”与“六道轮回”之间有特殊的关系,藏族所有的寺院墙壁上几乎都绘有六道轮回图,藏语称为“斯巴廓落”。轮回中央有三种造化物,即鸡、蛇、猪,称为三毒。在这三毒的外围由六个格组成,意为六道。即天、阿修罗、人、牲畜、饿鬼和地狱,其中天、阿修罗、人为三善趣,牲畜、饿鬼和地狱为三恶趣。据《佛光大辞典》“唵嘛呢叭咪哄”条:“唵”字以白色表示天上界,“嘛”字以青色表示阿修罗道,“呢”字以黄色表示人间界,“叭”字以绿色表示牲畜道,“咪”字以红色表示饿鬼道,“哄”字以黑色表示地狱,六色的六字真言在藏区的石刻中最为常见。玉树嘉那嘛呢石刻中的六字真言有每个字单独刻在一块石头上的,还有六字一起刻在一块石头上的,按字的顺序涂了不同的颜色。但这颜色涂法必须按前面讲到的颜色,否则被认为是亵渎神灵。如果需涂绿色、蓝色,必须首先涂其本色,为了使画的色彩厚薄均匀,湿度不大,色液不下沉。如所调的颜色太稠不像绿和黄的原色,用这种颜色作画则会显得画面拥挤,玉色也一样。此时,用红色的报春花泡水,其中放入少许北碱,则呈现美妙的玉色,这种颜色虽然好看,但不耐久,故可以再放一些北方碱就呈绿色,如果碱放多了就变成黄色,这样调出的颜色就能经久不退色,再放入少许白糖和胶就更耐久了。同样其他颜色,均可用上述加碱的方法调制。经过以上方法处理的颜色经得起手摸、风吹和日晒。经文的整面都是敷色,这样使石块上的经文显得整齐而又好看。这种情况在其他藏区石刻经文中很少见。

  总而言之,藏族石刻中的色彩不像藏族壁画和唐卡上色彩那样众色具全,但玉树嘉那嘛呢石它有自己独有的特色。因而运用敷色能弥补雕刻中的缺陷,使嘛呢更加完美。

  (三)文字书法特点

  据史书记载,在象雄第一任赤维吉西绕时,就有文字,大约产生于距今4000年左右。在阿里地区远古象雄岩画上,发现了较多的“马尔文”踪迹,字形为古象雄文,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发现。“在藏区,还流传着一种被称为“天降文”的藏文字体,就是古象雄的“马尔文”。“天降文”是苯教对他所创立的文字的尊称,也是雍仲苯教对他所创立的文字所作的教理解释,所谓“马尔文”字就是今天我们使用的藏文草书字体。藏文的楷书和草书,在造型上,有着较大的区别,其原因是草书体来源于象雄文,楷书体则来源于梵文。”⑥公元7世纪中叶,吞弥桑布扎与原有的玛尔文为基础,并参照印度文字改革了藏文,成为现在的藏文,并确定了正楷体和行书体两大书写体。当今新寨村刻在嘛呢石上的书法字体都是楷书,而没有草书体嘛呢石刻。看起来端正、大方、美观,使人一目了然。

  玉树甲那嘛呢镌刻手法十分丰富多样,有浅浮雕、高浮雕、线刻等,刻法运用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极具创造性。玉树甲那嘛呢石刻有很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根据当地造型特征可分为四种;(1)通体敲凿法。指作者用带尖的工具在石刻上敲凿出类似于麻点状的凹坑,然后将这种“麻点”连成片,用以表现物象的轮廓,呈现为一种类似于“剪影”式的通体凿刻文字。艺术手法古朴简约,也相对原始,是玉树石刻中较为古老的表现方式。敲凿法在玉树石刻的制作中相当少,而且分布范围也极为稀少。但这种通体凿刻在岩画中很普遍。(2)线刻法。是指岩画制作者使用金属工具在岩石上凿刻和磨刻出深浅粗细不同的线条,并以线条勾勒石刻嘛呢方式。凿刻和磨刻出来的线条横断面多“v”字形,其深度较之凿刻法更深,线条也较宽。由线条表现嘛呢的轮廓,不仅可以刻划出嘛呢的细部,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更为自由和富于变化。(3)涂绘法。所谓涂绘类嘛呢是指作画者作画以赤铁矿粉作为颜料,在嘛呢石刻上绘制出来的图像,红色为最常见的色彩。(4)磨制。用坚硬的尖状石块反复磨制,形成断面呈弧形或三角形的凹糟,构成图像。⑦

  笔者认为玉树嘉那嘛呢在佛教美术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首先,它极具本土特色、民族特色。与藏传佛教的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嘛呢石刻是源自藏地本土的、一种融雕刻与绘画为一体的相当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至今我们仍能在其丰富的造型语言中感受到那种强烈而又古朴的原始气息。其次,它极具民间艺术的性格。嘛呢石刻虽然以佛教艺术内容为主,却是区别于经院正统艺术的民间艺术类型。它的作者绝大部分是民间的艺人。无论是画面的经营位置,还是形象的塑造都不受经院式造像度量的束缚,因此,其想象力、表现力都获得了更大的活动空间,才得以创造出大胆生动的图像,表现出鲜明而强烈的特色。再次,它极为丰富多彩,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它根植于本土,根植于民间,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它不是冰冷的复制,而是有血有肉的灵魂的跃动,它以千人千面的姿态出现,显示出个性的魅力,同时整体上又能充分地传达出那种扎根于民族精神土壤而后发的民族灵魂的呐喊与喜悦。

  (四)象征意义

  根据藏族佛教经典以及藏文史籍,我们就可以看出,“六字真言”的色彩象征概括以下几点:

  (1)、“唵”以白色象征着天神:“唵”经常以白色出现在嘛呢中象征天神的颜色。当信徒念诵第一字“唵”时,在意象中应该有所表现:其一要通过冥想静修的方式把一幅白色的“唵”字显现在脑海中;其二要记住这幅白色“畸”字在象征寓意是“天神”;其三要坚信吟诵时的白色“唵”音具有消除一切天众之痛苦——命终之苦的功能。

  另外,六字真言之首字白色“唵”是由梵文语“阿”、“吴”、“嘛”三字所构成。据佛教密乘经籍记载:它们分别象征着佛之三门,其中白色“阿”象征着佛身;红色“吴”象征着佛语;蓝色“嘛”象征着佛意。为了得到“菩提心”,有时当信徒念诵嘛呢是冥想吟诵者自己的“身、语、意”与佛之三门无分别,以求两者融为一体,以便更有效地达到普渡众生之目的。

  (2)、“嘛”以青色象征着非天:“嘛”通常以青色出现在嘛呢中表示非天的颜色。当信徒念诵第二字真言“嘛”时,在意象中应该有所表象:其一要通过冥想静修的方式把一幅青色的“嘛”字显现在脑海中;其二要记住这幅青色“嘛”字在象征寓意是“非天”;其三要坚信吟诵时的青色“嘛”音具有消除一切非天之痛苦——斗争之苦的功能。

  (3)、“呢”以黄色象征着人:“呢”通常以黄色出现在嘛呢中表示人的颜色。当信徒念诵第三字真言“呢”时,在意象中应该有所表象:其一要通过冥想静修的方式把一幅黄色的“呢”字显现在脑海中;其二要记住这幅黄色“呢”字在象征寓意是“人”;其三要坚信吟诵时的黄色“呢”音具有消除一切人之痛苦——生、老、病、死之苦的功能。

  (4)、“叭”以绿色象征着牲畜:“叭”通常以绿色出现在嘛呢中表示牲畜的颜色。当信徒念诵第四字真言“叭”时,在意象中应该有所表象:其一要通过冥想静修的方式把一幅绿色的“叭”字显现在脑海中;其二要记住这幅绿色“叭”字在象征寓意是“牲畜”;其三要坚信吟诵时的绿色“叭”音具有消除一切牲畜之痛苦——役使之苦的功能。

  (5)、“咪”以红色象征着饿鬼:“咪”通常以红色出现在嘛呢中表示饿鬼的颜色。当信徒念诵第五字真言“咪”时,在意象中应该有所表象:其一要通过冥想静修的方式把一幅红色的“咪”字显现在脑海中;其二要记住这幅红色“咪”字在象征寓意是“饿鬼”;其三要坚信吟诵时的红色“咪”音具有消除一切饿鬼之痛苦——饥渴之苦的功能。

  (6)、“哄”以黑色象征着地狱:“哄”通常以黑色出现在嘛呢中表示地狱的颜色。当信徒念诵第六字真言“哄”时,在意象中应该有所表象:其一要通过冥想静修的方式把一幅黑色的“红”字显现在脑海中;其二要记住这幅黑色“哄”字在象征寓意是“地狱”;其三要坚信吟诵时的黑色“哄”音具有消除一切地狱之痛苦一寒热之苦的功能。笔者认为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六字真言与六道轮回的特殊关系;

  众佛齐声赞赞美它,

  所有教法集中与它,

  受到六字真言灌顶,

  众生因此呈现吉祥,

  聚集众佛心要的真言,

  今天在众佛聚会时,

  使你受五部佛灌顶,

  “唵”字是布施波罗密多,

  能破吝啬贪鄙之心,

  祈求各种神佛的法身,

  对你灌顶加持护佑。

  “嘛”字是忍耐波罗密多,

  能破除嗔怒嫉恨之心,

  祈求各种神佛的报身,

  对你灌顶加持护佑。

  “呢”字是持戒波罗密多,

  能破除无明错失之障,

  祈求各种神佛的化身,

  对你灌顶加持护佑。

  “叭”字是禅定波罗密多,

  能破心思散乱之障,

  请那遍知一切佛身,

  对你灌顶加持护佑。

  “咪”字是精进波罗密多,

  能破除懒惰懈怠之心,

  请那充满智慧的佛语,

  对你灌顶加持护佑。

  “哄”字是智慧波罗密多,

  能破除造业烦恼之障,

  请聚集各种法力的佛意,

  对你灌顶加持护佑。

  诸佛加持的六字真言,

  念诵它如同金刚之声,

  请这至高无上的教法心要,

  对你灌顶加持护佑。⑧

  在新寨嘛呢石刻中笔者发现石刻六字真言所采用色彩,基本上应用以上所提到的颜色,有白、黄、绿、红、、蓝、黑色等。

  (五)造像特点

  根据《甲那道丹松曲帕旺传》道丹请昌都造像工匠白玛才旺和噶玛佩才雕塑了佛本生以及《佛说大乘庄严宝经》所载十六罗汉;雕塑了十方佛陀十一面观音笔者认为这时,新寨嘉那嘛呢石的造像,在继承传统美术和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和融入佛教造像的技法,丰富本土雕塑风格和内容,产生了本地佛像的造像艺术,建立了雕刻艺术以佛像为主的局面和主线。玉树嘉那嘛呢石雕刻的主要特点在于线条粗犷,纹饰朴素,风格浑厚、大气,形象生动、凝练,造型手法苍劲、古朴,拙中见力,体现了石刻艺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

  四、石刻艺人的来源

  玉树地区藏族人发愿刻石的缘由,一般因家里人生病或亡故,以及诸事不吉利,需要到寺院里找高僧卜算,选定要刻的嘛呢经文或佛像种类,就去新寨村找石刻艺人。在新寨村从事石刻艺人可谓形形色色,有世代以此为业的、也有临时为业的。新寨村石刻艺人一般是师徒相传、父传子,过去往往只限于男性,但现在女性也从事这个行业。(主要以师徒相传为主,以教、学、练三种方式经行传授,教他们学习藏文文字,再让他们学习雕刻书法,同时,让他们学习绘画艺术等,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技能的必要性。)

  多少年来,新寨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辛勤地雕刻嘛呢石,他们对雕刻嘛呢石的心愿和行为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他们以虔诚的心情,以及质朴的情感和辛勤的劳动,不停地在石头上雕刻着他们的寄托和希望。那些目不识丁的“朵廓”们,并不按照严格的造像经典作为模式,实际上究竟刻那种佛像并不在意。在意的是多刻一块嘛呢石,便多一份神圣和吉祥。在“朵廓”们粗糙的手下赋予了真情实意,散发着质朴的生命光彩。

  五、甲那嘛呢石宗教节日

  嘉那嘛呢的宗教节日,当地人称,“嘉那邦琼”,是嘉那嘛呢落成奠基日。每年藏历十二月十五日为嘉那邦琼。“帮琼”两字其意思,即邦为亿,琼为万。嘉那邦琼节日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白天的宗教仪式和商贸活动;二是夜晚的歌舞曲卓的表演。

  1、白天的宗教及商贸活动:(1)煨桑。煨桑,在整个仪式中是最重要、最神圣的一项仪轨,是宗教节的几天中每日必不可少的项目,尤其是头一天的煨桑是整个宗教仪式的开始。煨桑的开始也表示宗教节日仪式的开始。操持煨桑的都是村里有一定地位的男性长者,他们在几处重要的祭坛同时进行煨桑,并唱诵祷词,那些起早的人家也在自家前或帐篷外作简单的煨桑和诵祷词,祷词优美、深奥。(2)转经、磕头、诵经。转经、磕头、诵经是这天的主要的宗教活动,天刚亮人们就开始顺时针方向转玛尼堆,同时诵经和磕头。转经、磕头、诵经如同敬献供品,它是用自己的身体来供养,通过双脚和五体投地来表达内心的虔诚信仰和皈依佛心。(3)灌顶。颂经祭祀完毕,人们依次弯腰从喇嘛前经过,喇嘛们一一摸顶,加持,同时把符咒的神水洒向人们。(4)商贸活动。每天的宗教活动主要安排在早上进行,而下午的活动较为自由,或转嘛呢石堆,或以商业为主。甲那活佛很注重经贸的交往,他知道经贸的交往会推动当地的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能助长宗教仪式的兴旺,两者相辅相成。

  2、夜晚歌舞曲卓的表演:(1)表演地点。在嘉那嘛呢石堆北侧扎武宫殿大院子中表演曲卓。(2)观赏者的排位。舞场北边坐北朝南搭有台子,台上坐百户、大喇嘛,台两侧为僧众和地方官吏,舞场东、南、西为普通百姓。

  在过节日以前,当地人就去街上购物,卖各种各样的食品,还有购卖新衣服,准备好节日的用的一切东西,盼望着节日早日的到来。在节日那天,人们穿上新的衣服,带上干粮,一大早起床就去转嘛呢石堆,祈祷平安和健康。

  六、结语

  玉树甲那嘛呢石在藏区嘛呢石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更是藏族石刻文化中的奇葩。玉树甲那嘛呢石形成和发展过程,已有300多年的历程,在这期间她吸收了当地宗教、文化、艺术的精髓,并以白石崇拜为对象,使数千万信徒被她的深奥的宗教文化思想和神圣的白色石块给折服。同时,玉树甲那嘛呢石在当地人们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他们灵魂栖息的港湾。当今玉树嘛呢石作为当地文化的典型代表,正在迈向新的发展道路。张虎生先生曾把藏族石刻文化分为史前期,奴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四个发展时期。因此,笔者认为玉树嘉那嘛呢石是藏族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玉树地区石刻艺术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释:

  ①位于新寨村西比方向,当地人认为此山为神山,为佛部文殊金刚部金刚手莲花部观世音之化身,故称为密宗事部三怙主;

  ②当地著名的三道场之一,现嘉那嘛呢石所在地;

  ③据《嘉那嘛呢石宝等目录》记载,甲那道丹松曲帕旺丹珠尼夏创建嘉那嘛呢时时间的藏历木羊年,(公元1715年)藏文木刻版;

  ④意为“万泉沟”,位于新寨村嘉那嘛呢石以东;

  ⑤见杨化群先生的译著:《藏传因明学》,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6页;

  ⑥康·格桑益西著,《藏族美术史》,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77页;

  ⑦据中央民族大学岩画系,张亚莎教授的讲课笔记:

  ⑧萨迦·索南坚赞著、陈庆英、仁庆扎西译,《王统世系明鉴》,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第26—28页。

  参考文献:

  1、《甲那道丹松曲帕旺传》,昂旺罗珠嘉措著,藏文木刻本;

  2、《西藏王统记》,索南坚赞著、六立千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

  3、《西藏美术史》,张亚莎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4、《西藏独特艺术》,尕藏才旦著,甘肃民族出版社,2001年;

  5、《中国藏族石刻艺术》,张超音著,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年;

  6、《西藏佛教彩绘彩塑艺术》,门拉顿珠等著,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藏文)

  [作者:更求多杰,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2005年级硕士研究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