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太山龙泉寺千年变身秘密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太山龙泉寺千年变身秘密

  太原旧方志记载,太山寺即太山龙泉寺始建于唐代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初为道教“昊天祠”。

  而根据文物专家现场考证,银椁金棺舍利宝函所居的地宫,原是一处佛塔的塔基,此塔建于唐武周至唐睿宗时期,刚好是公元684年到761年,即龙泉庙始建之时。而在地宫附近,文物考古人员挖掘出了另一处台基、台阶等旧建筑的遗址,后经鉴定为已毁于清朝晚期的建筑“昊天上帝庙”的遗迹。

  唐代所建之宇为道观,何以有佛教之塔?而昊天上帝又是地道的道教内容,“昊天上帝庙”毁于清晚期,难道在太山上,昊天上帝与释迦和平共处了五百多年?也许这小小的金棺,能给我们讲出更多的古晋阳的千年旧事,揭开更多的并州秘史。

  太山龙泉寺的前世今生

  太山在今天晋源区阎家坟(今属罗城街办)村西,龙山和蒙山之间,属于西山山脉。

  在“千年石函挖掘”新闻之前,太原人鲜有人知道有这么一座山,更不知道有龙泉庙。直至石函的出现,人们才开始了对这座看上去普普通通山庙的关注。

  关于太山的得名,沈约撰写的《宋书》中曾有详细的记载:相传北汉时有山民石敢当,以勇敢闻名,他居住的山也跟着有了名,太山取“太(泰)山石敢当”的谐音。而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称太山的山脉形似一个大大的“太”字,因此有太山之名。

  太山山势磅礴、密林森森,山中盛长虬柏和枫树,绝美的景色吸引了宗教人士来此修行参禅。最初太山是道家方士修炼之地,据太原旧方志记载,太山寺始建于唐代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初为道教“昊天祠”。五百多年后毁于金元战火时期。直到百年后的明代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才重建,但将观音等五寺并为一起,改成了佛教寺院,名字也改成了太山寺。

  又传说当时天旱无雨,地方官员和百姓们到此处求雨,发现汩汩而流的泉水,认为是求雨有应,龙王赐泉,于是给太山寺冠以“龙泉”雅号,并在泉水上修建龙王庙,雕石龙,泉水从石龙嘴中而出。

  据清道光年间《太原县志》记载,称原来道教的昊天祠在金、元两朝毁于火灾。而院内的东北角现存有石碑一幢,为唐景云二年(711年)所立,也是那段历史最好的实物见证。另明嘉靖《太原县志》中有“太山有龙池”的记载,成为太山寺别名由来的史证。

  道观之中为何要建佛塔?

  事实上这座山庙并不普通,数百年来,太山龙泉寺实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虽然现在金棺中有何物外界尚不得知,但银椁金棺舍利宝函无疑对研究晋阳2500年文化和历史发展,对相关年代的佛教、政治情况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文物专家现场考证,银椁金棺舍利宝函所居的地宫,原是一处佛塔的塔基。塔是印度佛教建筑窣堵坡传入中国后成为现在的塔建筑形式。

  根据年代推算,此佛塔的建造日期与龙泉寺的前身“昊天祠”相隔年代不远,即佛塔是在“昊天祠”刚创建不久后修建的。

  那为何道观中要修一个佛塔呢?岂不是不伦不类一件事物!就算是有人愿意出钱修塔,道观里的道士们难道就肯依他?

  太山文管所所长向记者介绍称,唐朝的开创者李渊一直都以老子李耳的后裔自称,十分推崇道教,统治天下后,为了政治的需要,李渊的后人开始改推道教为佛教,极力扶持佛教。

  而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前后,曾诏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广建庙宇、塑造大佛、祭拜神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武则天曾以并州为其祖籍,定并州为北都,在太原大兴佛事,广建庙宇,为蒙山大佛赐披袈裟,到龙山童子寺拜佛、修太原北寺(今崇福寺)。那么,在强大的政治力量的干预下,道观里面的道士被赶走,而和尚占观为庙的可能性有没有呢?如果历史真是这样的话,太山寺的命运则更添一分神秘色彩,值得后人深入探究。

  建佛庙为何不毁道观?

  沿着旧晋祠路走出太原市区,路边醒目的有龙泉寺的指示牌,沿着山路西行不到2公里,便可见一写有“龙泉寺”的牌坊型建筑,便是龙泉寺的牌楼。

  山门为悬山顶,背书“太山胜境”,有5米多高,咋一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仔细观察后,有一处让人感兴趣,即这座佛教寺院的门檐下至今还保存着当年道教“八卦”的痕迹。

  在考古专家挖掘地宫附近,有露出地面的台基、台阶等旧建筑的遗址。文物考古人员称,这是已毁于清朝晚期的建筑“昊天上帝庙”的遗迹。

  昊天上帝是唐朝国家祭祀的最高神昊天上帝,本是儒教对上天的敬称,唐朝时与道教的玉皇大帝渐渐合为一人。昊天上帝庙清朝晚期才毁掉,那么照此推算,昊天上帝与释迦在太山至少和平共处了有五百多年之久。

  在佛祖阁顶山崖有一小洞。据碑文记载:“至祐之年,皇姑静息于山巅之洞。”皇姑,传说为北汉宗室之女,因少主继恩(北汉第三个皇帝)被害而循入空门。算一算年代,北汉时太山寺仍为道教昊天祠,是道教所在地,皇姑应当为道姑。(如果此时已成佛家庙宇,那皇姑也不能去和尚庙里出家当尼姑。)而后来继承之人竟把道姑清修之地妥善保存,并立碑纪念,恐怕为此举者不会是僧人,而更像是道士。

  因此,这么算来,从唐朝到清朝这一段时间,龙泉寺很可能一直是共奉道、僧的一座特殊的庙观。我国早有僧、道、儒共处一庙的先例,就如湖南南岳大庙一样,菩萨和神仙共居,和尚和道士同处。

  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太山庙,却可能也会有僧道共处一庙的罕见经历。如果这一经历真实存在的话,那这座庙宇的研究价值,那个银椁金棺舍利宝函的研究价值便显得更加非同小可了。如今有关太山庙的史料鲜见,要真的搞清这座特殊庙宇的神秘身份,只有等待专家从银椁金棺舍利宝函中来取得答案了。也许1300年前的这位高僧,能够为我们解开这个神秘庙宇的秘密!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