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因缘——游蓟县独乐寺
诸法因缘——游蓟县独乐寺
金申
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一块模印佛偈的砖,有一本书大小,上有模印凸起的四行偈语,文曰: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
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此砖是北京房山县云居寺辽代塔基废址中出土的,此四句偈语又名法身偈,凡造像或造塔装藏,应安放二种舍利,一谓大师身骨,二谓缘起法颂。此砖上印法偈,即用於塔内装藏用。砖的文字古朴,土质细密,深沉压手,确为辽代佛砖无疑。
平时,读书写作累了,随便看看佛砖,摩索一回,觉得此四句偈语,即平淡又深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去年夏天,到敦煌参加敦煌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台湾的卢慧敏小姐现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敦煌相约到京再会,会后,我到天水麦积山,陕西扶风法门寺一行,卢小姐则取道陕西到山西芮城的永乐宫后返回北京。
卢小姐到京次日,即与我联络,我陪她游了天坛和圆明园遗址,又约定一部计程车到蓟县的独乐寺。
上午出发,出城往东,柏油路一平如砥,一百多公里,不到两小时,已抵盘山脚下。盘山,号称东京第一山,山势连绵高峻,山色如黛。我前年登临过,循乱石流泉,履林阴山径,不险不夷,并不费力就轻易到了山顶,较之华山,泰山,不令人望而生畏,似轻松散步般也能体验到攀爬高山之乐,难怪乾隆爷多次登临,并建有行宫了。
据《蓟州志》(清沈锐,章过等修纂,十卷,道光十一年刊本)卷一〈宸章〉,有乾隆七年秋〈盘山游记〉。盘山又名田盘山,盘龙山,徐无山,四正山,乾隆帝建有静寄山庄。又山内有寺七十二座,据传最早有唐的开国元勋——尉迟敬德监造的双峰寺云。
因时间关系,无暇攀山,与卢小姐远观着盘山的雄姿,追怀着其历史,车已停在独乐寺山门前。独乐寺,俗称大佛寺,坐落于蓟县城西大街,据载始建于唐,主体建筑——山门和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三年(984年),距今已有整整千年历史。
山门内两侧,有辽塑金刚力士二尊,高五米,袒上身,肌肉雄健,下著战裙,手持金刚杵,圆睁怒目,威风凛凛,确有气势,虽经后世妆金挂彩,但仍不失辽塑神韵。那整体的架势和胸大肌,腹肌的塑造手法,让人想起龙门石窟唐代窟门两侧的二守门力士,可谓是尚有唐代遗风了。
主体建筑观音阁,歇山式二层楼阁,上层屋檐下悬大匾额《观音之阁》,字体丰腴肥厚,仍为颜体一路,落款李白,不知是否真乃李太白真迹,据说国内著名学者史树青先生曾考证,为李白手书无疑。这楼阁的建筑样式,一见就使人想起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和华严寺内,都有相同样式的楼阁,若让建筑学家分析起来,从梁柱到斗拱都有许多专门的术语和见地,但我从大形式看起来,应都是辽代普通流行的建筑形式。
据记载:从辽代至今,独乐寺曾经有过二十八次地震,王渔阳《居易录》记有康熙十八年(1679年)二河,平谷大地震,蓟县城官廨民舍无一存,惟观音阁独不圮。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寺内附属建筑及围墙坍塌不少,观音阁和山门仍安然无恙,看来真是有赖观音菩萨庇佑了。
阁内的十一面观音大像,通高十六米,须仰视方能尽观,双手作接引状。虽不免后世装銮,但那搭于腹前和膝部的二道帔帛,还属唐代菩萨装,样式可追寻到龙门武则天时,卢舍那大佛两侧的胁侍菩萨装束。
循阁内木梯,可到二楼,此二层乃是围绕着大像所建,形同回廊,可清楚地从各角度瞻拜观音。这种围绕着大佛建二层楼的手法,实际上还是从印度石窟在佛像头部开明窗的做法而来的,敦煌的弥勒佛大像,也可从上部明窗部分登临以瞻拜佛首部分。
西藏佛教寺院中也是如此,如:西藏札什伦布寺,北京雍和宫都是类似此种形式,但西藏佛教仍承古代西域和北朝石窟中弥勒崇拜的传统,这种丈数高的大佛,几乎全部是弥勒立像或坐像,观音大像较少见到。
在汉族地区,唐代大佛无一例外也是弥勒像,唐以后,弥勒信仰似减弱,观音崇拜兴盛,宋,辽时遗存至今的大像多是观音像,如:河北正定隆兴寺内,亦有二十二米高的千手观音立像。
从阁上往城内俯瞰,尽是北方的土屋顶和无尽的连山,卢小姐一眼看到观音阁正南不远,还有一座白塔,又连忙摄影,出了独乐寺,又直奔白塔。
塔距离山门约四百米,当年亦为独乐寺组成部分,不知何时,已被民宅街道分割成独立院,若不登高,白塔被围在民房中还不易发现。
据记载:此塔也为辽统和年建,现又辟一小庙院,入山门,正殿一,配殿二,绕过前院,塔即在后院矗立着。塔为平面八角,下为须弥座,中为塔身,上有印度舍利塔式的覆钵和十三天相轮。塔的形式,一见就联想到房山云居寺的辽代舍利塔,大同小异,看来时代风格真厉害,不管怎么变,也难逃时代规范。覆钵上还有浮雕装饰花叶纹,那是古代印度舍利塔上,当年有信佛者搭覆上树叶,以蔽风雨习俗的遗存了。
塔近年被涂刷白粉,极醒目,塔身正面设门,门左右各有两行大红色偈语赫然入目: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
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啊!云居寺辽砖上的偈语,竟又远在蓟县独乐寺白塔上看到,实不可思议!看来这是辽时人喜诵的偈语,并普遍用于塔身装饰和塔内装藏的。
好为人师的我,又忙向卢小姐介绍这新发现,卢小姐又忙了一阵摄影。
此四句偈文,名为缘起偈,即佛教根本意之四谛中苦,集,灭三谛之偈文也。苦谛为因缘,生为缘起,又名缘起法颂。以此法颂安置塔基,塔内或佛像藏内,故又谓之法身舍利偈,法颂舍利,或缘起法身偈。
此四句偈文,诸佛经意义大同,然文句略有出入,辽塔和辽砖上所记者,乃唐中天竺法师地婆珂罗所译《佛说造塔功德经》,为释迦如来向观世音菩萨等所说法,云:
如是偈义名佛法身,汝当书写置彼塔内,何以故,一切因缘及行生法性空寂故,是故我说各为法身。若有众生解了如是因缘之意,当知是人即为见佛。
不惟中国,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地方兴起的帕拉王朝(704-1150年左右)时所造的石雕佛像上,在头部和台座边缘也多刻有此偈,据唐义净译《浴佛功德经》也可译为: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此偈译法与前记各别字句略有出入,然意义全同。
归途,乘车朦胧中,望着身边远去的群山与寺宇,不禁思绪油然而生,佛经的经,律,论三藏,洋洋数千万言,其实悟透了,也不过就是因缘生灭这一最核心的道理。
古今多少的石窟佛寺,历经兵燹天灾,兴兴废废,废废兴兴,也不过皆是因缘二字而已。这独乐寺的名字取的也好,独乐者,众醉独醒也,参透了世间的幻相,或富贵荣华,或穷困潦倒,也不过皆因缘二字都可涵盖。亦如佛经所云: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那现在是什么呢?人每天都在期望未来如何,那今天也可说是孩童时代的未来,或者是十年前的未来,甚至是昨天的未来。从孩童到今天,每个人都历尽了沟沟坎坎,一生中时喜时忧,时而聪明时而糊涂;刚庆幸得计,转而又后悔失算。名利场上拼杀,身心交疲,回首再看,实在是无谓之极。
其实这道理,老子也早看透,其名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行伏”,说的广一点,也可说是因缘相生的道理。
又《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已把人生中普遍追求的封侯拜将,聚财致富,娇妻美妾,儿孙满堂……等奋斗目标,都彻底地剖析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虽然如此,可是大家依然在不顾身命地追求着,又有几人真肯罢手呢?
回到市内,已是华灯初上,一日远足,在人生命的旅程中是多一日?少了一日?怎么说都行。想起佛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
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又想起五年前,我借宿於日本静冈县乡下铃木先生的家庙里,殿堂堶上钉有一块木牌,上书: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告诫众生,切莫放逸。
今日应说不虚此行吧!进得公寓,门廊的记事板上,不知何人贴了一张《莫生气》的打油诗,开首二句即是:“人生在世不容易,只因有缘来相聚。”啊!我不禁愕然,这不也是缘起法身偈的民间翻版吗?
原载《清福集》台湾如闻出版社1997
独乐寺辽塔及塔身上的法身偈 (1)
独乐寺辽塔及塔身上的法身偈 (2)
独乐寺辽塔及塔身上的法身偈 (3)
独乐寺辽塔及塔身上的法身偈
观音阁内的十一面观音像
房山云居寺辽塔上镶砌的法身偈砖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