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钵传承,禅宗大师二祖与邯郸
邯郸要重新修建二祖寺,预计投资1.2亿元。邯郸这座佛教文化盛城,又一次展现了对中华文明的保护。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1969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初六,本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田地里小麦正挂浆鼓肚。但是,这一天又注定要成为中国佛教禅宗史上重要的一天——这天上午,成安县二祖村的农民在拆除村北二祖寺残塔时,发现塔基下有密封的地宫!这个消息迅速传遍全村,经历了“文革”初期的狂热之后理智渐渐平复下来的村民们,又重新开始以敬畏的目光注视着村北这个曾给自己的村子带来名字的重要建筑,纷纷猜测着,地宫里会有什么重要秘密要重见天日呢?
一位思想文化的伟大先驱
二祖村北的这座寺原名元符寺,因是禅宗二祖的道场,遂被后世称为二祖寺。二祖,佛名慧可,俗名姬光,祖籍河南虎牢。少时博览群书,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中年后出家,在嵩山少林寺拜禅宗初祖达摩为师,成为禅宗二世祖。无论是在中国佛教史上,还是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慧可都是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历经数百年与中华文化融合,终于到南北朝末期发生了质的飞跃:禅宗诞生了!它标志着印度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基本完成,从此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佛教成为对中国人文精神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思想体系(儒、道、佛)之一。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印度人的相遇是最关键的环节。
禅,是梵文音译“禅定”的略称。中国禅宗的创始者是一位印度的高僧菩提达摩。他于南朝刘宋末年由海路到广州。此时,佛教在印度已走向衰落,而在中国则正方兴未艾,立志弘扬佛法的高僧,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中国。进入内地后,他先在江南传教游历,也曾到金陵与笃信佛教的梁武帝论佛,却话不投机。这些丰富的经历,使他充分理解了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的异同。之后,他渡江北上,来到佛教氛围更为浓厚的中原,在嵩山少林寺扎下根来。在这里,他面壁九年,在深刻比较中印文化的基础上,又充分吸收了中国前辈高僧在佛教中国化方面的重要成果,将印度佛教中复杂的“禅定”学说简化为“壁观”、“随缘”、“直至人心,见性见佛”、“打坐”、“息想”等佛学理念和修行方式,这不仅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的精髓更相融合,且简捷易行,极易推行普及。但是,同任何事物一样,思想理论形成后,能否在中华大地广泛普及开来,关键还要看有没有得力的人去推广弘扬。可以想见,这个问题一定也是他面壁九年中考虑最多的问题之一。就在这时,在一个风雪交加之夜,入寺不久的和尚慧可叩响了达摩的房门。对于这位冒雪求法的中年人,达摩并未贸然相信,而是以怀疑的目光提出:等到下红雪时再说!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当一天一夜之后他的门再次被叩响时,他见到的却是慧可砍断了自己的手臂,鲜血染红了地上的雪!大师被一个中国人的学习精神震撼了,于是,两位大师的心贴到了一起、手握到了一起。正是这一跨越国别的握手,禅宗实现了从知到行的飞跃、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升华为给世界的东方带来极大影响的精神力量。
不久,达摩便将自己从印度带来的袈裟和钵子传承给慧可,让他做了少林寺的住持,成为自己事业的传承人,也从此开创了衣钵传承这一早期禅宗掌教人接班的制度。从此,少林寺被尊为禅宗的祖廷,达摩和慧可,被尊为禅宗的初祖和二祖。正如当代佛教大师赵朴初所说:“没有慧可,就没有中国的禅宗”。央视“五一”期间刚刚播出、影响极大的电视专题片《河之南》里,则将慧可“断臂立雪”称之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放进取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如今,在禅宗圣地嵩山少林寺,仍然留有二祖断臂立雪的“立雪亭”供后人瞻仰。
大师的最后足迹在成安
那么,少林寺住持的寺院道场为什么会设在成安呢?从中国佛教史和成安地方志中可以知道:原来慧可大师在继承了禅宗大业后,便尽心尽力地开始了推广、普及进程。由于邺城周围是当时佛教最兴盛的地方,佛寺达4000余所,而盛行的又是与禅宗并不完全一致的小乘教派,所以慧可把邺城一带作为自己传法的重点区域。今成安县境当时属都城近郊,建有许多皇家、贵族专用寺院,是慧可往来的重要场所。据佛教史记载他在邺城、成安一带传经讲法、广结善缘达三十四年之多,被称之为“邺地调心”。
北周灭北齐后,周武帝于公元574年下诏灭佛,邺地是重点,武帝亲来邺城督促,慧可避走江南,也把禅宗传播到江南。公元582年,登基不久的周静帝终止灭佛。此时,百岁高龄的大师又来到邺地,目睹佛教盛地的凋敝,感慨万千,更加努力地弘法,在今成安境内留下了他以生命殉道的最后足迹。
匡教寺,是他最后讲法的地方。该寺在成安县城南一里处,是一所建于北齐天宝年间的大寺。山门东侧的台地是当时专为大师讲法修建的讲法台遗址。在这里,慧可把博大精深的佛学禅理与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相结合,把禅宗学说阐述得淋漓尽致,使“四众归依,听者林集”。距此往西不远处曾另有一所大寺叫圣山寺,属小乘学派,慧可大师的讲法使这座寺院的和尚也纷纷来这里听讲。令人没有想到的是,1200多年后的1997年,邯郸文物研究所在发掘成安南环路北侧一处遗址时,竟然发现这就是在中国佛教史中记载着的圣山寺遗址。原来这所寺院的住持辩和发现自己的许多弟子竟然跑到匡教寺听与自己不同的教理去了,十分不满,便以散布异端邪说之名将慧可诽谤于县衙,于是县令翟仲侃对慧可施以非刑,开皇十三年三月十六,一代宗师慧可圆寂,寿高107岁。大师的尸体被沉于漳河(当时漳河穿过成安县境内),漂流至芦村,被打捞安葬。唐初李世民有感于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得知慧可为前任方丈,遂钦命重臣尉迟恭在此监造一所寺院,后又建宝塔安奉二祖舍利。此后历代多有重修,宋代更名“元符寺”。而芦村因成为远近进寺上香的人必经之地,遂改称“二祖店”,即今天的二祖村。这里便成为二祖大师的最后安身之地。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