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了的大足石刻
“中国化”了的大足石刻
□ 杨纳名 《丝绸之路》 2005年第12期
重庆大足县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县,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县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六处之多,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总称。造像始建于初唐,历经唐末、五代,盛极于两宋。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要去的就是精华之一的宝顶山。
谈笑间,到了宝项山。石刻就坐落在形似马蹄的石崖之上,因是冬季,游人不是很多。导游是一位典型的山城辣妹子,一口很标准的重庆普通话,颇能抓住游客的注意力。听说我们来自石窟艺术之乡,她颇为卖力,拿出自己所学极力加深我们对宝顶山南方石刻艺术的印象。由她的讲解,我们得知宝顶山大佛湾造像由南宋时期密宗名僧赵智风主持开凿,自淳熙六年至淳佑九年(1179~1249),历时70年,在长约280余米、高约15米的山谷崖壁上,按照统一计划、周密设计次第完成。
一下山崖,便可以看见宝顶山卧佛。宝顶卧佛是宝顶山大佛湾最大的一尊造像,也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卧佛头北脚南,背东面西,侧右而卧;两眼半开半闭,似睡非睡,安详、平静。卧佛前有十八弟子,或内向,或外向,或合掌而立,或手捧香花水果,或手持如意,或侧首伫望,皆作悲恸状,表现了弟子对逝者的崇敬和依依眷恋。与其他各地同题材的石刻不同的是,在十八弟子中有一位完全是中国人的形象,据说这是以赵智凤本人为原型的。赵智同凤将自己作为十八弟子之一刻在这组雕刻之中,意味深长。尤其别具一格的是,国内其他地方的都是全身卧佛像,惟有宝顶山这尊卧佛是半身像,卧佛下半身隐人石岩之中。这种意到笔不到的手法,给人一种藏而不露的美感,这是中国山水画于有限中见无限传统美学思想的成功运用。当地老百姓却有他们自己的理解,他们说,宝顶卧佛是世界第一大佛,他“身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想想卧佛该有多大!
紧靠着卧佛的“九龙浴太子图”更有趣。此图刻画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半身端坐于石盆内,旁边有两个力土手扶石盆。上面雕有九条龙的龙头,正中的龙头口中吐水洗濯太子。水从何来?原来在大佛湾崖壁顶上有一水池,这种地形是不适于崖刻的,因为日久天长会侵蚀崖壁。但是当时的工匠,巧妙地利用雕刻把水池积水从龙头排走,更为巧妙的是充分利用龙头喷水的角度,水流较小时,从两边流走,水流较大时,冲过太子头顶,虽然太子在龙头之后水之下,却丝毫不被水浸湿、腐蚀,近千年来太子头顶完好无损。这种匠心独运,令人钦佩。
正当游客为佛教艺术境界陶醉之时,导游话锋一转,说;“太足石刻的设计者赵智凤为了向百姓更有效地宜讲佛教教义,将意义深奥的佛经变成了一幅幅中国化了的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石刻连环画。每一组表现一个主题,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画得相当生动、细腻,并都刻有文字说明,仿佛古代的连环图画。”
继续往前走,就可看到“父母恩重经变图”。那完全是一组中国古代的生活画卷,把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由夫妇佛前乞子开始,然后通过怀胎守护、临产受苦、生子忘忧、咽苦吐甘、哺乳不尽、推干就湿、洗涤不净、远行忆念、为造恶业、究竟怜悯共10恩1l组雕像来表现,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养育子女的过程。母亲哺乳子女的安详与子女远行时父母的牵挂都被刻画得生动细腻,神态逼真,感人肺腑。石崖上配刻有“三千条律令不孝罪为先”、“父母如忧念,乾坤定不容,人间遭霹雳,地狱饮烊铜”以及教导子女“观喜怒,常不犯慈颜,非容易从来谓色难”等颂词。紧接着的是“雷音图”,造风、雷、电、雨诸神和忤逆不孝之徒遭雷击的场面,利用古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强化孝道。
与“父母恩重经变图”的回肠荡气不同,“地狱变相图”显得阴森可怖,上部造“十佛”及地藏菩萨,还有冥府十王,阴曹十二殿;下部造尖刀、油锅、锯解、截膝等各种地狱刑具,场面逼真;阴森恐怖。显眼处刻有“天堂也广地狱也阔,不信佛言且奈心苦;吾道苦中求乐,众生乐中求苦”。天堂与地狱形成鲜明对比,诱以天堂乐,吓以地狱苦。其中有一幅被搬上邮票的图案:晨曦初露,勤劳的农家妇女起床了,她放养关了一夜的小鸡,温柔注视着争食蚯蚓的小鸡。这个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被赵智凤巧妙地运用到传经授教的摩崖造像中,养鸡女无疑是勤劳善良的化身。但在这幅变相图中,她死后却因此进人刀俎地狱受折磨。原来蚯蚓被小鸡吃掉,小鸡长大后要被送到集市任人宰杀。这样一来,养鸡女违反了佛教不准杀生的戒律,善良的她无法逃脱应有的惩罚。雕刻大师们采用反衬的手法,在形象上充分体现善恶有报,美与丑、苦与乐的对比。
最具生活情趣的要数充满农村生活情趣的“牧牛道场”了。它所表现的是牧童驯牛的场景。分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服、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忘lO阶段,lO幅图,以牛喻心,以牧人喻修行人,通过图中各种驯牛的方法来表现佛门弟子调服心意、领会佛法的修行过程。第一幅雕刻取名“未牧”,表现的是一头壮牛心性倔强,背向牧人正昂头怒吼,欲向山上奔去。这幅图用生动的形象来比喻一个人还没有佛缘。在第二幅“初调”中,牛已回头但仍然非常倔强,牧童左手拉紧缰绳冲着牛高声怒吼,右手还高举皮鞭准备抽打。这幅图体现了修行者的内心正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中。第五幅“驯服”,讲述的是牧童与牧人坐于山石上,并肩依偎,而牛却在一旁偷听主人的谈话。以此来说明牛的强性虽有收敛,但,贪欲未断,表现此时的修行者虽有佛心但还未完全摆脱世俗的诱惑。到了第八幅“相忘”时,我们可以看到一头牛正在低头伸舌舔蹄。牧人的头微微侧向一旁,双手交于腹前,赤足坐在峭石上,怡然忘情,凝神倾听着第九幅图中老牧人吹奏的牧歌。此时的修行者已经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双忘”是牧牛图中的最后一幅,牛经过不断的调服,已经由放荡不羁变得温顺服帖,它四腿跪伏,卧地而息。牧人袒胸裸腹悠然自得地在树阴下仰身憩睡,头顶上方的小猴头吊树上,用手去抓他的衣服,他竟不予理会。这幅图寓意着牧人的心通过不断修正已由心猿意马变得物我双忘的境界。
赵智风经过70年的辛勤工作,到年逾九旬时;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把宝顶山建成了全中国最大的佛教密宗道场,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中国人用中国化的手法表现中国化的佛经,佛祖和菩萨真正走下了佛坛,走近了平民百姓。大足石刻也因此成为中国西南最著名的佛教圣地。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