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拥的古刹——海潮寺
山海相拥的古刹——海潮寺
“野寺萧萧叶尽分,孤峰松老照昙云。
霜深古木空栖鸟,雷响青山夜对君。
绕座有花天际落,疏钟出寺月下闻。
更闲茗熟僧邀话,犹爱名香石畔焚。”
这是明代邑人李同春《咏海潮寺》的一首七律诗。
海潮寺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定海东北方九龙山下的海边山凹,距定海村2公里。九龙山是龙山(又名烟台山)山脉向东南延伸入海的丘陵部分,共有九座峰峦,犹如九条巨龙争相奔腾入海,人称“九龙聚会”,为定海十景之一。
海潮寺,因寺与九龙山对视,故又名“九龙禅寺”。寺因山得名,山有寺闻名。该寺距海边仅二百米,为我国海拔最低、离海最近的寺院之一。相传明洪武四年(1371年),福宁高僧宗乘上人禅师,盘坐一椭圆青石渡海,自霞浦西洋岛逆风飘海300余里,至九龙山沙滩,向当地渔民求施一席之地栖身,只需身上袈裟大小,渔民应允了。法师解下袈裟一甩,但见袈裟横空,金光闪烁,竟罩住了一大片山地。乡人奇之,纷纷舍地献资,终于洪武五年(1372年)建成。之后,僧伽慕风而至,香火旺盛。明嘉靖年间有僧众百余,清顺治实行迁界和海禁后,寺庙随之失修破败。雍正年间僧人常明再度重修。孰料世远事过,沧桑巨变,十年文革,僧去寺空,荒草盈庭,柱木倾圯,昔日红色泥鳅、断尾田螺诸胜迹皆荡之殆尽,满目疮痍,令人感伤。
1982年,四川籍释海云法师千里辗转来古城定海,募化重修海潮寺,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在明清的基础上重新修葺,保留清代所建的山门、大殿,内修寺院,重塑佛祖、菩萨、罗汉等佛像,数尊从境外请进的白玉千手观音佛像,是连江县寺院中少有的。尤其是寺里珍藏的一套33册的《房山石经》,为中国佛教史上重要文物之一,成为镇寺之宝。值得一提的是,寺院内尚存有一方法师当年渡海的椭圆青石。在短短的十年间,海云法师立百丈清规,法农禅并举,重树幢幡,再转法轮。相继增建竂房、石构普同塔、厨房斋堂和寺院围墙等,并在寺院右侧新建1座集食、住于一体的观音阁。同时,外拓道路,植树种花,筑堤截流,是故山青水秀,寺院一新。晨钟暮鼓,般若声喧,僧侣若流,香客如云,使六百年古刹再添新韵。1985年,海潮寺经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佛教开放寺院。
走入山口,沿一人工湖堤徐行,可见一湖碧水端来,幽深见底,湖中青山倒影,山边绿水拥翠,海潮寺丹墙青瓦,高檐飞翘,绿树掩映,雾岚氤氲,犹如仙阁飘浮于山谷中。近寺前,一对蹲伏的青石马立于左右,栩栩如生。抬头仰视,寺门上书“九龙禅寺”,两侧勒嵌一联:“海涌碧波增九龙飞舞,潮掀白浪壮五燕翱翔”。此联叫“藏头联”,上下联首字正嵌“海潮”二字。“九龙”指寺前海边九座逶迤的峰峦,人称“九龙聚会”;“五燕”喻寺后屏列五堆低缓的山丘,人称“五燕投窝”。
“海上波涛千里碧,山中景物四时青。”海潮寺三面摩岭,一面临海,山海相拥,终日两度海潮,自来自去,涛声不绝于耳,人到此如进深山,又似入大海之中,为连江黄岐半岛夏季游览避暑胜地。寺院小巧玲珑,却又不失威严壮观。张望四周,到处是四季常青的相思树,姹紫嫣红的木棉花,各种树木花草,色彩纷呈,鸟儿啁啾,如闻宫商。历代文人骚客均有诗文咏颂。明代连江知县区灿诗云:“绿荫清昼下松萝,宦邸偷闲半日过。爱客鸟声供酒数,醉夏花气得春多。厌从拗路劳双脚,欲向平林问一柯。输却此间僧世界,百年牢梦在云窝。”
伫立海边礁石之上,极目远眺,海,沧溟空阔,海岸风光一览无余,相距咫尺的马祖列岛隐约可见。声声的海潮不停地歌唱,和着晨钟暮鼓,激荡着清高的空门气息。有人说生命本来自海洋,海天无垠,佛法无边,佛家推崇的禅意莫非就是海的意念?
是夜,下榻于新近开发的滨海度假区内的海边小屋,静坐百叶窗前,只见窗外渔火摇曳,如椰子树下窈窕少女的舞姿。枕闻浪击礁岸,涛声震耳,不禁心潮起伏,久久难于入眠……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