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王本生图(莫高窟壁画) 北魏
鹿王本生图(莫高窟壁画) 北魏
《鹿王本生图》是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壁画的主要题材。本生故事画,表现“舍己救人”为题材的作品,在壁画上占有突出地位。本生故事是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生前所经历的许多事迹。释迦牟尼原是古代印度北部一个小国—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传说他因看到人世生、老、病、死很苦,便出家修行,以求解脱,后来成了“佛”。“鹿王本生”是说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
传说从前在印度的恒河岸边,有一只漂亮而善良的九色鹿王。一天,九色鹿王正在河边悠闲散步,忽然听到河里传来凄惨的呼救声。勇敢的九色鹿,不顾自身的安危,纵身跳入河中,顽强地与恶浪搏斗,终于把落水人调达救上岸来。调达庆幸自己的再生,感激涕零,向九色鹿频频叩头道谢。九色鹿王说:“不必谢了,回去吧,亲爱的调达,我只希望你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我的行踪。”调达发誓说:“恩人啊,请你放心。假如我背信弃义,就叫我浑身长满烂疮,嘴里散发出恶臭。”说完就走了。在途中,调达见到了一张国王悬赏捕捉九色鹿的布告,说摩因先王的王后因梦见漂亮的九色鹿而想马上得到它,谁能捉到九色鹿或知道九色鹿在那里,报告国王,就可以领赏。忘恩负义的调达见利忘义,立即前去告密,并带领国王的大批兵马去捕捉九色鹿。处于重重包围中的九色鹿,猛然跳到国王面前,呈述了救调达及调达背叛誓言的经过。九色鹿的呈述,深深地感动了国王及士兵,大家那愤怒而厌恶的目光一起射向忘恩负义的小人—调达。调达无地自容,刹时间在他身上长满了烂疮,嘴里散发着恶臭,从此永远受到人们的鄙弃和唾骂。国王非常惭愧,愤怒地斥责调达,并下令全国,以后任何人都不准伤害九色鹿。王后贪婪的欲望落空了,她又羞又恨,最后也心碎而死。
这个故事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它赞扬了九色鹿王的忘我精神,宣传了善恶报应的思想。这幅壁画无论在构图、色彩的处理上,都十分巧妙地增强了善恶报应这一主题,生动地描绘了九色鹿那富有人格化的神态,表现了鹿王控诉调达,不向邪恶屈服的倔强性格。
“鹿王本生”壁画,在表现形式上以长方形的构图,分段描绘故事情节,十分严密而生动,突出地塑造了鹿王矫健匀称的漂亮形象。表现方法上用“凹凸法”渲染,即用深色晕染外缘,到中间渐浅,最亮部分用白粉点染,表现出物像的体积感。设色浓重强烈,多用土红、粉红、蓝、草绿等色。由,于年久变色,原来深一点的颜色已变得很暗,或成了灰黑色,如人的肌肉原来都是肉红色,因为年久,其中铅粉已变成黑色。勾画形象的轮廓线,是用屈如铁丝的很遒劲挺拔的线条表现出来的,笔简而有力,手法自由而熟练,画风严重劲拔。画中的山水,是用土红或蓝绿等色平涂的,无皴擦,有装饰味,小山象一个个馒头似的排列着。树木的枝干是用土红色画的,树叶用绿色大笔涂染。这种高超的艺术手法,说明了北魏时期莫高窟壁画,既继续了民族传统,也吸收了外来艺术的优点,并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发展着。
莫高窟北魏时期的壁画,是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后现存较早的作品。佛教艺术在题材内容上,不可避免地含有封建迷信和落后的东西,但是,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技法方面,由于画工们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创造出了气势宏伟的作品,为封建社会全盛时期的唐代壁画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