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莲花佛国,池州历史上的禅门龙象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尹文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莲花佛国,池州历史上的禅门龙象

  作者:尹文汉

  池州,是一个莲花佛国,除了九华山座落于此之外,历史上还出现了不少著名高僧。1933年安徽通志馆编印的《安徽佛门龙象传》记载的一百二十余位高僧中,池州有近十位,其中禅门龙象六位。唐末五代是禅宗在池州的第一次繁荣时期。这时卓锡池州开山弘法的禅门高僧有马祖系弟子南泉普愿、杉山智坚、鲁祖山宝云、灰山昙觊和石头系弟子寿昌院守讷、和龙和尚、嵇山章禅师、双泉道虔等人。明清两代九华山佛教处于鼎盛时期,禅宗与净土宗分庭抗礼,并渐趋融合,时有高僧名世,在禅门中尤以明代性莲、清代宝悟为突出,与普愿、智坚、宝云、守讷一同被列为安徽佛门龙象。

  南泉山普愿禅师(748—834),俗姓王,河南省新郑人。禅宗大师马祖道一的弟子,与百丈怀海、西堂智藏一道被誉马祖门下三大士。十岁出家,“苦节笃励,胼胝皲瘃,不敢为身主”,勤学苦练达二十年之久。三十岁时,“诣嵩山会善寺暠律师受具。”之后,游学四方,深研佛学。于江西马祖处“顿然忘筌,得游戏三昧”,受马祖印可。被马祖誉为“唯有普愿,独超物外”。795年,普愿选择了池阳南泉山(今贵池区铜山镇南泉村内)作为栖止之地。“堙谷刊木,以构禅宇,蓑笠饭牛,溷于牧童。斫山畬田,种以饶食。足不下南泉三十年矣”。827年,御史大夫兼宣歙观察使陆亘、前池阳太守、彭城护军刘公三人同请普愿下山,行弟子之礼。普愿开坛弘法,天下青年学僧云集南泉,不下千人。唐文宗赐额“南泉承恩寺”。南泉寺迅猛崛起,与江西百丈山遥相呼应,成为当时禅宗中最胜的两支。普愿弟子千余,名僧辈出,如赵州从谂、长沙景岑、子湖利踪、白马昙照等皆开一方风气,成一方之祖。尤其是新罗道允,回国后,传弟子折中,折中传法弟子千余,形成师子山派,为新罗禅门九山之一,影响深远。普愿在南泉弘法,留下了不少著名公案,以“南泉斩猫”为最,千余年来为僧人津津乐道。834年,普愿圆寂,翌年门人奉其全身塔于南泉山之阳。史馆修撰刘轲作墓志铭,追德颂美。关于普愿禅法,有语录行世,历代灯录都有专篇记载,尤以《古尊宿语录》卷十三《池州南泉普愿禅师语要》最全。

  杉山智坚禅师,生卒年及其籍贯不详,马祖道一弟子。与普愿同来池阳,挂锡杉山(今石台县境内)。杉山早已是一个佛门重地。唐开元(713—741)初,国清禅师义安于此开创道场。义安被累召入朝而不赴,唐玄宗为他割三乡租赋以膳僧众,置仓输纳。杉山风景也十分幽美。《南湖集》云:杉山僻处奥区,斗人天表,九华之胜以秀,杉山之胜以幽。吴应箕《杉山诗》:杉山山寺万山开,梦里曾经几度来。云外僧居天外寺,雨中花散石中台。茗香此日同清磬,诗句他年照绿苔。不索空门频信宿,谁令今世绝尘埃。智坚禅师来到杉山,人以山显,山以人彰。他给杉山带来了又一次繁荣。智坚与普愿交往甚密,其禅法不及普愿,留下的语录不多。《祖堂集》、《五灯会元》都有关于他禅法的专篇记载。

  鲁祖山宝云禅师,生卒年及其籍贯不详,马祖道一弟子。与普愿同来池阳,选择了鲁祖山(今贵池区唐田乡境内)作为栖止之地。鲁祖山当时还是一个很普通的地方。不象杉山早已名闻四方,也不象南泉山曾有僧人隐居。鲁祖山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完全是宝云禅师的功劳。他在这里一手开创自己的道场。由于高僧居此,来池参南泉的僧人也闻讯到鲁祖山参宝云。鲁祖山与宝云禅师两个名字就紧紧的联在一起了。约二百年后的1167年,临济宗弟子灌溪法嗣教禅师来到这里,建立万寿寺,鲁祖山就这样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越千年香火不断。宝云禅法与普愿相近,不及普愿。语录不多但很精辟,机锋玄峻。《祖堂集》、《五灯会元》等书有专篇记载。

  和龙山守讷禅师,俗姓林,祖籍福州,南唐僧人,生卒年不详。石头希迁法脉雪峰义存弟子,栖止于池阳和龙山寿昌院(今贵池区殷汇镇郊白面山南)。寿昌院又名灵庆院,宋代更名为嘉佑寺。宋景定壬戍年,刻南唐池州刺史王继勋、邑尉王晖和陈常仪三人诗作,目前碑已不存。池州地方志记载了王继勋的《题妙空岩》一诗:白面山南灵庆院,茆斋道者雪峰禅。只栖云树两三亩,不下烟萝十五年。猿鸟认音呼唤易,龙神降伏住持坚。谁知今日空岩畔,独出医王阐法筵。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出灵庆院的规模并不小。守讷在此与环境作着卓越的斗争,十五年不下和龙山,在荒山野岭之中,与猿鸟为伍,降伏龙神,营造自己的传法道场。寺院在他的努力之下建成,以后不断壮大,到宋代兴盛时成为千余僧人的大寺。守讷之后,石头法脉怀泉玄泉多禅师弟子和龙和尚卓锡于此。应该说,在池州早期禅宗中,南泉山是马祖法脉的中心,和龙山则是石头法脉的中心。守讷一生以弘法为已任,不为权贵所用,江南李氏三召不起。其禅风继承了石头禅的绵密特点,循循善诱,融合顿渐法门,不似马祖禅风棒喝踢打。遗世语录不多。《五灯会元》载其语录数则。

  九华山性莲禅师(1543—1597),明代僧人。俗姓王,字无垢,安徽太平县仙源人。幼小时就喜欢做佛事。22岁时散家财,抛妻弃子,于金陵摄山栖霞寺出家为僧,受具足戒。专心讲席,习诸经论,有所得而叹曰:“吾为生死大事出家,此岂能了生死大事乎?”于是复归故里山中,刀耕火种,亲自劳作。不久离去,四处参学,历尽名山,遍参高僧。后卓锡杉山,开法授徒,声名远播。1586年,九华山道迎为丛林主,居金刚峰。1596年,应请到天柱山住持三祖寺,不到数月,三祖道场百废俱兴,粲然复盛。年底返回九华山。1597年9月3日在去天柱山的途中圆寂,憨山大师为其作墓志铭。

  九华山百岁宫宝悟禅师(1804—1875),清末江南名僧,浙江嘉兴人,传南宗禅。于九华山百岁宫出家,受具足戒后,专心毗尼,严持头陀行,兼修定慧。后历参金山、天宁、高雯、崇福等寺的诸多宗师。咸丰(1851—1861)时被推居镇江金山寺首座。1871年退处宜兴铜官山,专事禅修,不涉外缘。1875年又被迎至金山寺,振播宗风,勤奋于讲筵。宝悟生平耿介自持,不收弟子。对远道来请教之人则循循诱导,诲而不倦。与江南诸寺宝初、宝月、宝印齐名,为一时宗匠,号称“江南四宝”。清《高僧传》称“四宝”与湖北“四明”(朗明、永明、月明、妙明)皆弘渲化道,辉映南北。咸丰同治年间,佛法衰而复振,赖此数子。宝悟一生留偈甚多,如:春华锦绣翠玲珑,雪岭高撑映碧空。灵山一别重相晤,归来犹住九华峰。

  池州禅宗发达,牛头宗、南宗及其以下的马祖、石头禅都传到了这里。分灯以后,除沩仰宗以外,临济宗、法眼宗、曹洞宗、云门宗无一缺席。以上六位禅师则是池州禅宗发展中的顶梁之柱。除此之外,池州禅师中时有高僧逸出,如马祖弟子灰山昙觊、南泉弟子灵鹫闲禅师、临济宗首山省念弟子仁王院处评、曹洞宗云居道膺弟子嵇山章禅师及其弟子双泉道虔、云门宗大德天衣义怀、法眼宗文益弟子仁王院胜缘等人,都是禅宗史载人物,是池州禅宗发展史中的重要力量。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