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公案由来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01日
来源:不详   作者:秦孟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公案由来

  ◎秦孟潇

  公案由来

  禅宗修习很讲究“公案”,没有公案似乎禅便显不出生气来,甚至“无法”进行。然而不少门外汉却不知“公案”为何物?

  崇山禅师有很浅白的说法:“公案原是指公众案件或政府文件。很多年前,中国所有的公文(例如契约等)都有用印章盖在正本和副本之间,如果两份文件合并起来出现完整的印章,那就证明是正确的文件。”

  在禅宗的传统里,“公案”的用途也是一样,学生对问题的了解是一半的印鉴;与老师对问题的了解是另一半印鉴。当老师和弟子分享相同的了解,这就是“以心传心”的方法。

  因此,在禅师们坐禅时,常提起的“甚么是死亡?”以及“我是谁?”“未生我之前我是谁?”“死了以后我又是谁?”…… 这些问题便成为“公案”,同时亦开始把它用作自己独特的修持方式。

  有一个弟子前往礼拜六祖,六祖就问:“你从何处来?是甚么物来到这里?”弟子回答:“不知。”“我是甚么?”这个公案的来源是这样形成,佛陀苦修六年都是问同样的一个问题。佛陀、达摩祖师和六祖都有同一个问题“我是甚么?”他们的答案都是“不知”,这就是最原本的“公案”修持。

  两顶帽子

  马祖道一禅师门下有两位卓越入室弟子,一位是百丈禅师,一位是智藏禅师;马祖有不少僧、俗弟子跟随修习禅定,这两位入室弟子常常帮助师傅启迪其他弟子。

  有一天,一位刚来不久的学僧来到马祖面前,说道:“大师,请不要谈论那些空洞的理论,更不要涉及那些漫无边际的概念。请你直接告诉我甚么是佛法大意?”

  年老的马祖回答说:“我现在困极了,没法对你说,你去问智藏和尚吧!”

  这位学僧来到西堂向智藏请教,而智藏反问道:“你为甚么不去问师傅呢?”

  学僧惶恐说道:“是师傅让我来问你的!”

  智藏说:“我今天头痛,不能为你解说,你去问百丈吧!”

  学僧又去问百丈,百丈随口说:“我一点也不懂啊!”

  这位学僧不得已,祇好把经过告诉马祖,马祖说:“藏头白,海头黑!”

  所谓“藏头白,海头黑”是说智藏的帽子是白的,百丈的帽子是黑的。这出自一个典故,传说有两个强盗,一个戴黑帽,一个戴白帽,戴黑帽的强盗,不抢人家的东西,祇是用计谋抢走白帽强盗所抢的东西。马祖的意思是百丈比智藏更彻悟,因为佛法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所以说:“我-点也不懂!”

  嘴皮功夫

  黄檗禅师卓锡道场禅风很盛,有六位学僧前来参学,其中五位见到黄檗禅师恭敬行礼,祇有一位学僧学着禅者模样提起坐卧的布垫做出一个圆相,就站立在一旁。

  黄檗禅师看见后就说:“我听说有一只猎犬非常凶恶!”

  这位学僧学着禅者语言答道:“一定是循着羚羊的声音来的。”

  黄檗禅师问:“你听到羚羊声音吗?”

  学僧急忙答道:“那肯定是跟在羚羊后面来的!”

  黄檗再问:“你看到羚羊踪影吗?”

  学僧似领悟地回答说:“哦!那原来是只死羚羊。”

  黄檗禅师不再说甚么,就挥手让他们退下。

  第二天在法堂上,黄檗禅师说:“昨天是哪位在找羚羊?”

  学僧从人群中走了出来。黄檗禅师问:“昨日公案未了,你如何解说?”学僧听了,不知如何应对,一时语塞。

  黄檗禅师说:“我本以为你是到家禅僧,没想到却是个义学沙门,知解宗徒。”

  习禅贵在诚实,才能洞见本心;禅锋机语是禅者的智慧,是从真心中涌出来的甘泉,不是嘴巴皮上的功夫啊!

  大喝一声

  径山禅师声望很高,他门下有五百多众弟子。

  某日,禅房外来了位临济义玄的禅师,他不顾径山禅师正在讲经说法,就径直走进法堂求见径山禅师。径山禅师刚要抬起头来,临济就大喝一声;径山禅师刚要开口说话,临济禅师转身便走。

  有一学僧很不理解地问径山禅师道:“刚才那位行为古怪的禅师怎么敢对师父大声吼叫呢?”

  径山禅师答:“他是黄檗禅师门下的弟子,你要寻找答案,为甚么不直接去问他呢?”

  学僧道:“弟子不知怎样问?”

  径山禅师说:“难道你们不会大喝一声吗?”

  学僧回答道:“大喝一声,这有甚么难的呢?”

  径山禅师随即大喝一声,问:“这一喝是甚么意思?”学僧茫然。

  径山禅师说:“这是狮子吼声!上通天堂,下达地府,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你们平时懒散惯了的学人,怎么能知道呢?”

  大喝一声,这就是有名的“临济喝”!临济以后,禅露机锋,或棒打,一改过去的平和。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是为了促你返心猛醒!不少禅师因而得到开悟哩。

  门夹住脚

  云门禅师背着经箧到处云游。一天黄昏时,远处看到一座禅院,这是睦州禅师的道场。他来到禅院山门外,用力拍着紧闭的大门,不一会儿,才有人走来应门,这人正是睦州禅师。他见叫门的是位行脚僧,就客气地请到寺里来住宿。

  正当云门禅师把一只脚跨进门槛的当口,睦州禅师忽然用力地关上大门。

  “喔,好疼呀!”云门的脚被门重重地夹了一下,蹲在地上大声呻吟起来。

  睦州浑如不觉地问道:“谁在喊疼啊?”

  云门脸色一沉说道:“禅师难道没察觉到大门夹住我的脚吗?”

  睦州佯作不知地问:“你在哪里呢?”

  云门大声说道:“我在门外呢!”

  睦州说:“你在门外,怎么会把你的脚夹住呢?”

  云门说:“因为我的一只脚在门里呢。”

  睦州说:“奇怪!脚在门里,怎么人却在门外呢?”

  云门又喊起疼来,一边还委屈地说:“禅师把一个人分成内外了。”

  睦州大喝一声:“愚蠢!一个人还有甚么内外之分?”

  这一平凡事,含有无穷的禅机,这一“夹”,通过切肤之疼,使禅者知道,禅是内外一如,哪有分别可言呢?

  无法可得

  仰山慧寂禅师和双峰禅师都是沩山大师的弟子,同住在同庆寺,这个约有一千五百多人的大道场参禅学道。

  一天,慧寂问双峰说道:“师弟,最近你有甚么心得?”

  双峰直率地回答:“实无一法可得啊?”

  慧寂诧异地问道:“你怎么还停留在尘境上呢?”

  双峰似不解地问:“我无一法可得,怎么能说停留在尘境上呢?”

  慧寂说:“认为无法可得,就是有一法可得!”

  双峰泄气地回应说:“我祇能做到身不随尘,心不在境!你认为还应该怎样呢?”

  这两位禅师在相互问答中,坐在一旁的沩山大师听了他们的一番禅机对话,心里已知道两人到达了甚么境界。他用赞赏的口吻说道:“慧寂呀,你这话可要疑煞天下人了。”

  双峰仍然未能领会说:“既然无一法可得,又怎么去追求呢?”

  沩山开导道:“你不就是一个天下人啊!”

  禅宗要旨就是“遣相”,一部《大般若经》,说来说去,无非是“遣相”,就是连“无一法可得”的杂念也要遣去,祇有这样,才能拨去迷雾,洞见光明,自性显现。

  坦诚面对

  雪峰禅师与岩头禅师结伴而行,有一天,他们去鳌山时,忽然天气变化,纷纷扬扬飘下雪花,把路给封住了。两人在附近一座破庙住了下来,岩头禅师很闲散,整天睡在床上;而雪峰禅师却总是在坐禅,两人互不满意。

  一日,雪峰指着心口说:“实不相瞒,我这里还不够稳定,自从参禅以来,我-直有心未安。”

  岩头禅师是悟了的人,对雪峰能够坦诚面对自己的弱点,很喜悦地说道:“你把你所见的告诉我,我来为你印证。”

  雪峰讲述了自己习禅的经过。祇听岩头大喝道:“你难道不明白吗?从门入者不是自家的珍宝。”

  雪峰急忙问道:“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岩头回答说:“言,要从心中流出;行,要顶天立地而行!”听闻此言,雪峰顿时彻悟。

  禅者证悟大道,依靠的是返照觐心,而非观察现象。

  雪峰有心未安,还未能破除眼前的森罗万象。

  岩头一句“从门入者,不是家珍。”是要雪峰在实处立稳脚跟,祇有删繁就简,方能洞悉宇宙真谛。待说到“从心流出”,机缘成熟的雪峰怎能不当下彻悟呢?

  一个初习禅者,遇到疑难处,当亲近大善知识。■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