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碑刻看净觉寺的盛衰
从碑刻看净觉寺的盛衰
作者:安春明
【关键词】河北;玉田净觉寺;碑刻;修缮历史
【摘要】净觉寺位于河北省玉田县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布局严谨的佛教古建筑群,寺内现有清乾隆年以来的碑刻9通,本文据碑文记载及相关资料,对该寺的始建、修缮与增建等情况做了整理和介绍。
净觉寺坐落于河北省玉田县杨家套乡蛮子营村东500米处,北望燕山余脉,门前有还乡河(古称水)水自东向西缓缓流过,正如寺内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修碑记》所云:“寺峙于燕山之南,水环其下,护之如屏,萦之如带,体势庄严,可谓壮哉……。” 净觉寺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可观、风格奇特的佛教古建筑群,1956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重新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整体布局与碑刻
净觉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门殿、碑楼、香阜宫(正殿)、后殿,中轴线两侧对称分布着东西门房、钟楼鼓楼、龙凤门楼、东西配殿、东西配房、东西耳房(图一)。西跨院有智然禅师墓碑亭一座。现寺院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25米,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
寺内现存碑刻9通,皆为青石雕琢而成,现按碑刻时间先后依次介绍如下。
1、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碑记》
此碑位于碑楼东次间内。龟趺座。碑首四龙相交呈长方形,额内阴刻楷书“重修碑记”4个大字。碑阳阴刻楷书,碑文500余字,首先从分析佛教寺院“或废或兴”的原因入手,再谈到净觉寺,重点记述了该寺的始建与修缮(雍正、乾隆年间)情况。
2、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置香火地碑记》
此碑位于碑楼西次间内。长方形碑座,身首一体。额内阴刻楷书“永垂不朽”4个大字。碑阳阴刻楷书,碑文记述了本寺僧人明润置地“两顷肆拾壹亩”一事。
3、嘉庆三年(1798年)《香火地碑记》、嘉庆九年(1804年)《净觉寺善德碑记》
此碑位于碑楼东次间内。长方形碑座,碑身、碑首一体。碑阳刻于嘉庆三年,额内阴刻楷书“万古流芳、四海清平”8个大字,碑文记述了僧人本然为该寺200多亩香火地立碑一事;碑阴刻于嘉庆九年(1804年),额内阴刻楷书“百代流芳”4个大字,碑文记述了嘉庆八年僧人本然将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价典于人的一顷香火地收归寺有之事。
4、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修碑记》
此碑位于鼓楼南侧。长方形碑座。碑首四龙相交呈长方形,额内阴刻楷书“重修碑记”4个大字。碑阳阴刻楷书,碑文300余字,记述了嘉庆年间净觉寺修缮后的景象,并就佛教历经劫难而没有磨灭及该寺屡废而能屡兴的原因阐述了撰文者自己的观点,最后赞扬了主持此次修缮的寺僧理德。
5、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功德碑记》
此碑位于碑楼西次间内。龟趺座。碑首四龙相交呈长方形。碑阴、阳两面满刻施主名号、住址及捐献的款额。
6、咸丰元年(1851年)《智然禅师墓碑》
此碑位于西跨院智然禅师六角墓碑亭中。长方形碑身,碑阳阴刻楷书,碑文500余字,记述了智然禅师的生平,歌颂了他对净觉寺做出的贡献;碑阴满刻筑墓立碑修亭施主的名号、住址及部分施主的官职。
7、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净觉寺碑记》
此碑位于碑楼东次间内。龟趺座。碑首四龙相交呈长方形,额内阴刻篆书“重修净觉寺碑记”7个大字。碑阳阴刻楷书,碑文近400字,从佛教谈起,然后转入净觉寺,回顾了乾隆、嘉庆年间的修缮情况,重点记述了该寺当时的盛况。
8、同治三年(1864年)《续修净觉寺碑记》
此碑位于碑楼西次间内。龟趺座。碑首四龙相交呈长方形,额内阴刻篆书“续修净觉寺碑记”7个大字。碑阳阴刻草书,碑文近300字,记述了撰文者面对修缮后的净觉寺发出的一些感慨,由“恩赐六品顶戴武生王敬德”刻写,也是寺内唯一的一通草书碑。王敬德“擅长书法,尤健大草”(引自光绪年间《玉田县志》),他的草书字体结构多变,潇洒美观,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图二)。碑阴上半部阴刻篆书“警世格言”,内容为:“贪心盗心淫心诈心欺负心种种这等心肠我看是何结局,兵劫瘟劫水劫火劫霹雳劫苍苍许多劫数你从哪里逃生。”碑阴下半部记载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净觉寺的修缮情况。
9、2002年12月《重修碑记》
此碑位于鼓楼南侧,嘉庆十四年《重修碑记》的西侧。长方形碑座。碑首四龙相交呈长方形,额内阴刻楷书“重修碑记”4个大字。碑阳阴刻楷书,碑文记述了2001年至2002年该寺的修缮情况。
有关净觉寺的详细历史,因史籍无载,方志记述也多粗略,故该寺的这9通碑刻为我们今天了解、研究该寺的兴衰变迁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现结合碑文及相关资料,将该寺的始建、修缮、增建等情况加以整理并介绍如下。
二、清代以前的净觉寺
乾隆十一年《重修碑记》载:“惟兹净觉寺僧众师祖居于此,传始于唐,阅乎五代、炎宋,历元、明而底于今,世代相传,经沿千载。”嘉庆十四年《重修碑记》载:“扪读旧碑,知此寺肇基于唐,阅五代、宋、元、明,以迄于今,屡废而屡兴者千有余年,则其功德在人正有不容泯灭者矣。”据以上两处碑文,相传净觉寺始建于唐,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佛教自东汉年间传入中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隋唐时期民间的宗教活动已很活跃,当时建庙之风盛行,净觉寺“肇基于唐”应该是可信的。1983年寺内施工时,在鼓楼的西侧发现了半块石匾,上面存有整个“净”字和半个“觉”字,其右端竖刻着“大明嘉靖辛丑岁次……”等字(图三)。明嘉靖辛丑年即1541年,从这块制作并不典雅的残匾可以推断,当时净觉寺不过是一座简陋普通的庙宇,但这半块残匾却是该寺“经沿千载”、“世代相传”的物证。限于史料的不足,我们对清代以前净觉寺的了解和认识还有许多盲点,尚需新的史料发现再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三、清代的净觉寺
清代的净觉寺时盛时衰,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之路,期间也进行了多次较大规模的修缮与增建。
乾隆十一年《重修碑记》载:“相其地基,花宫数亩,园林仅五七株之树,香火止有四十亩之田。虽属种玉名区,实非布金胜地。然片石孤云可窥色相,清流皓月悉照禅心。得师圆望及徒孙行林,焚修勤苦,募化十方,于雍正元年重修大殿,金碧辉煌;十年翻造禅堂,丹楹焕采;十一年妆俨佛像,又整理配殿与山门;至乾隆五年高筑四周群墙;十一年架起钟、碑二楼(此处可能是把“鼓”字错刻成“碑”字),又积众功铸钟一口。二十余年土木陶冶之力匪□朝夕矣。”据此碑文可知,清初的净觉寺简陋狭小,十分不景气。后来,经住持圆望及其徒孙行林“焚修勤苦,募化十方”,才使此寺的状况发生改变,同时也为修缮工作打下了基础。从雍正元年(1723年)起,至乾隆十一年(1746年)止,寺内进行了一次修缮与增建,这也是该寺有史可考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修缮,修缮了大殿、禅堂、佛像、配殿、山门、四周群墙,并架起钟、鼓二楼。碑文中提到乾隆十一年铸钟一口,而钟楼内现存铁钟铭文有“大清道光八年建造鸿钟一口,重一千斤;同治元年重铸,重一千二百斤”,据此推测,寺内铁钟已经多次重铸。
香火地是佛寺重要的经济来源,从香火地面积的变化可知寺院的经济状况。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置香火地碑记》载:“本寺僧明润居住有年,香火地止五十七亩,日费不足,极力支持,苦化十方,重修圆满,又置民地两顷肆拾壹亩,今刻铭于石。”嘉庆三年(1798年)《香火地碑记》载:“因本寺住持行元继修经理……余除回赎,竭力支持,连施舍自置共地贰顷叁拾六亩一分。因旧年九月师行元圆寂,其徒理惠(字智然)年九岁,有□□寺侄理德(字本然)恐寺中香火地有失,今同众善士刻铭于石,为香火永远有照,即善士施舍亦永远功德不朽也。坐落四至列于后。”嘉庆九年(1804年)《净觉寺善德碑记》载:“本寺旧有香火地一顷,因乾隆五十五年间年岁歉收,香火无出,仰轩将此地价典于秉施主耕种,病故后,有本然住寺,见墙垣周弊,殿宇将颓,地土有限,香火无出,于是谋于各庄神头,将种地王会请到寺,秉公妥议,乱查三年,众户欣然乐从,三年之后情甘退地交契。至嘉庆八年查限完满,众地户俱各退地,价钱情愿施舍在寺,以作修造之费。”从以上三处碑文不难看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寺内财力困乏,仰轩不得不将香火地价典于人,与乾隆二十五年置地相比,经济状况明显恶化。嘉庆三年净觉寺有香火地200多亩,嘉庆八年又将仰轩价典于人的地收归寺有,可知寺内的经济状况又明显转好,使再次修缮成为可能。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修碑记》载:“寺僧理德为余方外交募化,重修事竣……周览形胜,叹为巨观。正殿两重,前后配庑相向,以及山门、禅寺、梵榻、经龛,统计数十楹,俱一新其旧。”据碑文可知,嘉庆十四年净觉寺修缮竣工,这是该寺有史可考的第二次修缮。主持这次修缮的是僧人本然,这次重修使寺内数十间殿堂“俱一新其旧”。但是由于筹备时间不长,资金有限,重修后的净觉寺规模并没有扩大,正如咸丰三年《重修净觉寺碑记》所载:“至嘉庆己巳年(1809年)又见重修之业,虽墙垣整肃,宝像庄严,而规模尚未阔大,气象尚未辉煌也。”
同治三年(1864年)《续修净觉寺碑记》阴面载:“监造并掌木泥石画做场人王翠峰。……记住持智然兴工之年: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哼哈殿(门殿)三间;八年重修后殿三间,两耳十二间;九年重修钟鼓楼二座;十年重修魏家店佛殿三间(净觉寺所辖庙宇,在今遵化市境内)并两耳房群墙;十五年重修如来罗汉殿(正殿)三间;十八、二十年重修两配殿六间,两配房十八间;二十九年创修大殿(正殿)前抱厦三间;三十年重修大殿两旁偏间二座(正殿与配殿间的龙门楼、凤门楼)。记住持宏绂、悟彻并徒广度兴工之年:咸丰元年(1851年)修智然塔并六角碑楼、像亭三事。记住持悟彻并侄广度、普庆兴工之年:同治二年(1863年)改修钟鼓楼二座;五年创修石碑楼三间;□年重修哼哈殿三间。”据碑文可知,在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净觉寺又进行了一次修缮,这是该寺有史可考的第三次修缮,也是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修缮。碑文中提到王翠峰、智然、宏绂、悟彻、广度、普庆等人,其中对此次修缮贡献最大的是王翠峰和智然。王翠峰,玉田县籍,杰出的民间建筑师,生卒年月失考。从碑文可以看出,在此次修缮工程中,他“掌木泥石画做”,同时又担任“监造”之职,既是承建方的负责人和技术总管,也是修建方的监工,其地位之特殊古今罕见。智然,嘉庆、道光年间净觉寺的住持僧,生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嘉庆二年(1797年)入寺,拜仰轩为师,是年9岁。当时的净觉寺“墙垣周弊,殿宇将颓,地土有限,香火无出”(嘉庆九年《净觉寺善德碑记》),年幼的智然目睹了寺院的衰败、贫困,决心改变寺院的贫困面貌。《智然禅师墓碑》载:“厌奢华而力黜,率简朴以身先,安禅说法之余勤督耘耔,稔岁丰年之秋续置膏腴。始焉不过田二百亩,继且增至二千余亩,为富厚之梵宇,岁有赢余焉。因以蓄积之数,为修筑之资。”咸丰三年《重修净觉寺碑记》载:“(智然)披剃以来,在寺勤苦操作数十年,蓄积饶多,田园树木较寺中初基直加10倍。僧智然矢志兴修,以完因果。”据以上两处碑文所述,由于住持僧智然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勤苦操作数十年”,财产增加了10倍,彻底改变了净觉寺的贫困面貌,也为重修净觉寺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智然兴工之年”修缮了门殿、正殿、后殿、配殿、配房、耳房、钟鼓楼、龙凤门楼,创修了正殿前的抱厦。道光三十年(1850年)五月初三,工程尚未告竣,智然圆寂,他的继承者于咸丰元年(1851年)在寺院西北角为其筑墓立碑,并建六角碑亭,以纪念他对净觉寺做出的贡献。此时的净觉寺已成为一座出类拔萃的民间庙宇,《智然禅师墓碑》是这样描述净觉寺当时雄伟壮观景象的:“新正殿栋宇辉煌,廓两厢檐牙高啄。前修二楼,晨钟暮鼓。中启大厦,鸟草飞。高四面之垣墙,坚两廊之柱石,巍然巨制,焕乎大观。”咸丰三年《重修净觉寺碑记》也记述了当时净觉寺的盛况:“广寺宇,高佛店,置楼阁,立讲堂,几几乎金光布地,花雨弥天,悬额辉前,立碑垂后,甚盛事也。”此后,智然的后继者按照他生前的规划完成了各项尾工,重修了钟鼓二楼、山门殿,创修了碑楼,使净觉寺成为一座布局合理、规模可观的“浩刹”。光绪年间的《玉田县志》记录了当时的情况:“僧众甚多,务农节俭,以所积资增修禅舍,二十余年无岁不有工作,遂为浩刹焉。”
在净觉寺正殿中间脊檩的内侧题有“岁次丙子季秋重修,大清光绪贰年古旦”,光绪二年即1876年。在后殿中间脊檩的内侧题有“岁次乙酉季春月重修,大清光绪拾壹年古旦”。以上两处题记记录了光绪年间该寺的又一次修缮,这是净觉寺在清代有记载的最后一次修缮,只是这次修缮没有立碑记其事,也没有创新和扩展之举。
四、新世纪的净觉寺
在光绪年间重修后的一个世纪中,净觉寺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修缮,再加上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破坏,寺内的建筑出现了瓦件散落、脊件缺损、梁架糟朽、彩绘剥落、构件丢失等现象,且有愈演愈烈之势。1976年唐山大地震又给净觉寺造成了重创。改革开放以来,净觉寺引起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1982年被重新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省文物局多次拨款对该寺进行修补和保护,但由于资金有限,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世纪初,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净觉寺才得到了全面彻底的修缮。这次重修的准备和修缮情况,在2002年12月的《重修碑记》中作了记述,现摘录如下:“公元2001年4月22日,中央领导王兆国同志亲临净觉寺视察,并指示各级有关部门立即开展净觉寺的抢救修缮工作,为此国家民宗局拨款100万,唐山市政府拨款50万,玉田县政府拨款20万,香港东南亚木业总公司总裁郭炎先生捐款50万,社会募捐资金69万。公元2001年5月河北省文物局批准了净觉寺建筑抢救立项、维修方案,经招标确定国家一级资质的承德古建山庄装饰公司为施工单位。净觉寺抢救修缮工程于公元2001年11月8日正式施工,公元2002年11月8日竣工,历时一年,工程总投资289万。共完成石、砖甬路铺墁、油饰彩绘及散水、地面石、墙体等修缮面积9574.23平方米,石活归安、陡板拆安归位108.21平方米,泥塑龙94条,佛像186尊,博古23件,花鸟、民间吉祥图案画25幅,石、砖、木雕构件修补添配200件,灰塑脊件60件,添配风铃366个……。”此次修缮使这座千年古刹度过了危险期,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修缮一新的净觉寺琉璃瓦顶金碧辉煌,龙吻脊兽威严庄重,各种佛像庄严肃穆,精雕细刻处处可见,令络绎不绝的八方游客交口称赞,再现了这座千年古刹的历史风采(图四)。
〔责任编辑:成彩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