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礼佛禅意深深许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08日
来源:不详   作者:聆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礼佛禅意深深许

  ◎聆钟

  中华五千年文明,号为礼仪之邦,礼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自古有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说,礼是规范性的行为标准,礼仪创造了中华一统文明。孔子强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是认为,刑法祇是一种强制的约束,是不得已而为之,礼才能从根本上规范人的内心,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德治是靠礼来实现的。

  礼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严格的规定性,礼节、礼貌是礼的外在表现,其内在要求是锻炼人的一种内心反省精神。敬畏、知耻、明荣辱等,都与礼有密切关系。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五百余年,在长期与中国传统文明磨合、融会的过程中,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佛教文化,其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佛法对于人生修养、人生品格的作用,将佛法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特别是中国禅宗,提倡“饥来吃饭困来眠”,“不风流处也风流”,使奇特还原于平常,至味回归于淡泊,将悟境化作开单展钵、拈匙把箸的日用。禅宗明心见性之禅悟体验,表现为一切现成的现量境,无住生心的直觉境,涵容互摄的圆融境,随缘任运的日用境等境界之中,这种种境界,处处体现着礼的精神。

  佛教认为,一个人要真正遵循礼,要发三种心。第一要发羞耻心:“贪、嗔、痴是我们的耻辱”。所谓“知耻近乎勇”,就是要我们了解自己的过失,主要是贪、嗔、痴“三毒”,千万不可“认贼作父”,而且要发起羞愧心,努力效法圣贤,进一步把这些不良的习气革除。

  第二要发敬畏心:语云:“人在做,天在看”。我们所犯的过失虽小或者即使别人没有发现,但是因果不昧,祇要因缘成熟,必然要承受苦的果报。况且“因小果大”、“一因多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千万不能忽略一个小小的恶念、恶行,因它所产生的影响,有如河堤之崩溃,必起源于小的缺口,其后果往往是无法加以衡量的。所以我们对于自己小的过失,也都要存着戒慎恐惧的心来改过。

  第三要发勇猛心:一个人之所以有了过失而不肯改,多是因循退缩,得过且过;须知改过,贵在发奋振作,当下就改,不能拖延等待。小的过失,有如芒刺在肉,要赶紧拔掉;大的过失,要像毒蛇咬到手指,得赶快切掉手指一样,不可有丝毫犹疑延迟的念头。

  有了这三种心,才能够“礼佛一拜,罪灭河沙”。为甚么礼佛、拜佛有如此大的功德?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佛性人人本具,不假外求,礼佛能使我们保持觉性不断,伏住贪、嗔、痴的烦恼,随时充满法喜,况且念佛是念自己的“真如本性”,所谓“求人不如求己”、“拜佛是拜自己的佛性”。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第一大愿即是“礼敬诸佛”,常不轻菩萨见到任何人都顶礼三拜,不敢轻视一切众生,对于一切众生与佛一样的恭敬。在礼佛之中,恭敬心自然增长,修一切恭敬。祇有当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如对佛那样的恭敬,以诚敬心去待人接物,这才是真正礼佛。

  星云大师还以一个他亲眼看到实例,教导我们何为真正的礼佛,他说:我们到寺庙去礼佛,有时候带了些鲜花、水果、饼干等供品,来到坛前一看,啊!佛祖前面已经摆满了别人的供品,有人就把别人的摆到一旁,把他的摆在正中间。这样的做法,佛菩萨会喜欢吗?还有人到寺庙去诵经、超度,立了个牌位供在那里,隔天一看,啊,别人的供品摆了一大堆,摆过界了,你马上心里不高兴:“怎么可以把你的供品摆在我供的牌位前面呢?”就把他的再挪回去,这样的做法,佛菩萨会喜欢吗?其实,供养礼拜诸佛菩萨,都在虔诚一念上,祇要你心到,放在哪里都一样。分别你我,争位抢置,不但不是佛教徒应有的做法,而且是一种既损人也不利己的病态。

  由此可见,礼佛的内涵非常深广,礼佛包含着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大智慧,礼佛充满禅意,礼佛禅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我佛子发扬光大!■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