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屠甸寂照寺与买地种松碑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6日
来源:不详   作者:颜剑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屠甸寂照寺与买地种松碑

  N颜剑明

  屠甸寂照寺是桐乡名刹,有“寂照名山”之说,始建于后晋天福八年(943),初名报恩院,宋代治平年间(1064~1067)改称寂照院,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始称寂照寺,因坐落于屠甸镇上,人们俗称其为屠甸寺。寂照晚钟为“屠甸十景”之一,里人曾赋有“春眠忘晓醒钟声”之句。

  屠甸又名石人泾,简称石泾,其名称来历也与寂照寺有关。相传寂照寺“有二石佛,温润如玉,顶冠冕,披缦衣,自海浮至,从此得名”(清光绪《桐乡县志》)。这当然是民间传说,没有多少人相信的。清代文人沈协在其《竹枝词》中也提出了对“石佛浮来”的质疑:“泾水清于长水清,小船一棹浪花轻。浮来石佛何人见,还是生成是凿成?”

  明初至清中叶,寂照寺极为兴盛,“殿宇宏敞,内有心远堂,见于名人诗集。缁流云集,分一百十三房,又有十景之目”。咸丰庚申年(1860)八月,太平军攻占屠甸,寺院毁于战火,仅存天王殿、山门和十间禅房。此后寂照寺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恢复旧观。清末屠甸文人张仁麟在《石泾竹枝词》中慨叹云:“浮屠与佛尽消磨,古朴无根但绿萝。百十三房零落尽,眼前十景亦无多。”

  寂照寺天王殿东西两侧,原各有石碑一方,后失而复得,现藏于镇上石泾公园。石碑刻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九月,虽迄今已有三百二十年,有些风化,但犹能辨识,记载了当时的桐乡县令何金蔺因屠甸古刹寂照寺山门一带松林被毁、林地被附近村民蚕食而倡捐买地种松一事。碑文共三百七十九字,计《买地种松勒石记》一篇、批案一条、告示一道,还记载了事情缘由:

  寂照山门向有松林一带,制载县乘。厥后渐次剥蚀,其地为僧民所佃,幸遇邑侯何(此字不清)护法按临,捐资买范仰丰向佃路西公占地叁分,又买僧一轮南侧地叁分,着换照。如佃,再买路东公占地叁分,归还常住僧旧种松树,勒威望永生不朽。

  何金蔺在批案中有“栽种松柏培护山门,事系阖镇风水,如有无知僧众敢暗行损坏者,定行重究”等语。由此可见,清代地方官吏十分重视环境绿化建设,对一些寺院的环境,尤其注意,认为丛林树木有关一地风水景观。此碑的发现对研究清代初期屠甸镇地理概貌和寂照寺建筑布局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一件比较珍贵的历史文物。笔者查阅了有关地方史籍,得知何金蔺为江苏丹徒县人,曾中二甲第一名进士,被授内阁中书,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五年任桐乡知县。

  来源: 南湖晚报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