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塔影悬清汉 钟声度白云——塔坪寺探幽怀古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塔影悬清汉 钟声度白云——塔坪寺探幽怀古

  塔坪寺与缙云寺有姐妹寺之称,原名小昆仑山古藏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东,海拔约490米,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至乾道四年(1168年),迄今时近千载。由那时至元明年间久失修整,破败不堪,明万历四十年壬子岁(1612年)重建(同时立有坊门),更名塔坪禅院,以表居坪上而内寓石塔意。

  我到塔坪寺去过三次,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寒假与同学一起去则是最末一次。时光流逝如飞,暑假眼看就要来临,盛夏里回想寒冬的经历真是奇特。

  周日早上由温泉寺出发后便按预定计划先乘车到北碚,再换乘往水土方向途径静观的车。虽是冬天,南方的乡村不比北方,路边仍是绿意盎然。汽车绕山平行,一个多小时即到静观镇。初次得知此名便感颇有深意,当下联想起程颢(1032-1085)《秋日》中的名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却不知此处从何得名?车过静观开始依山上行,不久停下,司机说塔坪寺到了。举眼一看,路左一古朴门楼,当中横书“塔坪古刹”四字,若谓此为塔坪寺山门,恐怕要创世界寺庙之最。其实这儿距塔坪寺殿堂所在还有好几里,步行得近半小时,不知缘何修门于此。穿过这门与主公路相接是一可通小型车辆的乡村公路(近期专为通往塔坪寺而建),门附近常有一些能载行三两人的代步工具,当地名为蹦蹦车。我和同学却都喜欢走路,尤其在田野乡间走路当更是享受。漫行于田畴交错的土路上,随意拉些家常,不觉即到右转的岔路边。山回路转,又走了几分钟,遥见绿荫中一段红墙,遂告同学目的地在望。急切间终于来到竹木掩映的红墙下……(我和几位朋友第一次来时因那乡村公路尚未完工,是从静观上山走另一条捷径直登塔坪寺所在)。

  塔坪寺依山而建,四面山势逐迄奔腾,中则塔峰耸峙,占地40余亩,为整体四合院建筑,集寺、塔、坊、表一体,是我国中原地区自唐以后失传的以塔为中心的建筑实物。寺内有宋(1167年)石塔,明(1612年)牌坊,清(1824年)铁塔,华表等文物古迹,四周古木参天,环境清幽。然尚未完全修复,除年节会期初一十五香客前来,平素少有游人,因更见天然风情(也不收门票)。寺中最重要者当属宋石塔,享有“朝天文笔插空稳,拔地楼阁依势牢”的赞誉,当初就是因为提起这个,才引发同学的好奇心,宁可不去他处多呆一天绕道来瞻仰登临塔坪寺古塔。不过我们仍得先从外面看起。拐上直抵寺庙的青石甬道,道口左右赫然一对高5米的华表,相距3米,为长方形石柱,顶立雄狮,下置鱼盘,惜不知建于何时是何来历,但却与太虚大师有所关联。写缙云山一文谈到太虚大师1931年来川,次年创办汉藏教理院,却未提及大师又曾在1937年以“汉藏教理院”名义接管塔坪寺并建立分院。1941年大师留驻塔坪寺期间尝亲书赞礼联于华表,云:“塔髻凌空,七宝庄严开佛地;坪林耸秀,四山苍翠映禅机”,正是塔坪寺的绝妙写照,也为此留下一段佳话。

  过华表从甬道迂回前行,右边一石质仿木结构牌坊,二重檐歇山顶四柱三门,坊高12米,宽7米,正中为“第一胜境”横匾,题“万历壬子岁建”等字,匾下门楣饰有逼真的人物浮雕及动物图案,造型古朴大方,工艺精湛,是明代坊门建筑精品。甬道尽头为清代望柱经幢(又名云楞碑)和石碑亭。经幢为六角棱碑,碑身分两段,中间短檐相间,六角短檐微翘,上碑身有“题古塔”记,碑上刻有塔坪寺的沧桑经历、寺庙焚毁及赞塔诗章等,字迹遒劲俊逸。石碑刻“重建塔坪寺序”,细观乃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普湛法师主持重建寺庙所立。以前每想录下皆未得机,这次同来之同学似有同好,当可满愿。然已到午斋时间,不宜再逡巡,转而退至坊门前,有联曰:数载勤劳只为庄严佛刹,群邻羽翼无非结集因功,横批大千世界。穿门入内又见两联,一曰:谁独出大千世界,守固之不二法门;又曰:寰中胜景此处堪屈指,天下名山于今亦栖禅。

  进门一敞坝,中有台出,两侧各有十余级石阶,上去即为修复中的观音殿(兼附法物流通),此殿右紧邻接引殿。这两殿虽未最后完备,然为应善男信女所需,亦先立上观世音菩萨和阿弥陀佛像。两殿均有门直通内院小石坝,左右廊房环列,坝中势欲穿云破空之巨型石塔巍然矗立,孤耸霄汉。此为方型楼阁式砖结构七级空心塔,高14.4米,底边周长6.2米,每级短檐,四角微上翘,盖金黄色碧绿琉璃瓦,级级内收。塔顶为葫芦状宝珠塔刹,端庄稳重,朝霞初上或夕阳斜照时更为壮观。塔角及塔顶悬钟,日暮钟声悠扬,让人顿入“塔影悬清汉,钟声度白云”之境。塔身内壁以彩色瓷砖镶成各种佛像(塔坪寺现任住持智丰法师三年前主持重饰),静穆如生。塔内有仅容一人上下的斜式石梯连通,每级开窗以供眺望。四周围铁栅栏,塔本身面向大门一方开有塔门。塔门常锁,游客香客随至随开,随出随锁。同学虽渴盼登塔,也只能耐心等候。在塔前后看了看,不几分钟闻钟声便到斋堂吃饭。食毕待管钥匙的居士忙过,方才开了塔门进得塔去。

  小心地侧身扶壁而上,因思难得一来,每上一级均停下细细观赏,级级视野不同所见不同。登上顶级临窗远眺,但见水绕山环,轻烟凝云,下接绿野,天地玄妙尽收眼底,自然神韵悉来寰中。正如熊桂芳登塔诗云:“一塔凌空百丈梯,登临频步与云齐。举头红日三宝近,放眼平原万象低”。

  后殿六角七级铁塔为清普湛法师重建寺庙所铸,高6.38米,底周长5.22米。第一级铸“古刹命位文(指塔坪寺四至界)”,第二级铭文为塔坪寺及石塔建造始末并简述寺庙建置沿革。各级均铸有佛像(原涂金,今不存)多座,藏经阁则建于铁塔顶,高三层,由侧屋上下。塔后置有三鼎架大铁罄一个,上铸有石、铁塔之建置沿革及时间。铁塔每级角边微翘,悬小铁钟,微风过处,众声和韵,不绝人耳。

  塔在佛教中素有特殊意蕴,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语,虽在强调护生救命之无与伦比,另一方面也表明塔及造塔的重要性。塔坪一寺即有一石一铁历史悠久的两七级浮屠,难怪会引得信士们纷纷来朝。

  然此寺虽以塔名,林园也极幽美。环寺银杏松柏荫天蔽日,修竹茂密淡雅,最令人难忘者却为寺左那株并生相思。清人黄澍在其所撰《重建塔坪寺序》中赞曰:“时乎春也,碧桃霞灿,俨若赤城;时乎夏也,野芳幽芬,何殊香国;洎乎秋而黄云掩映,不啻金色大千;届乎冬而玉雪纷披,恍如琉璃世界”,诚为胜境。

  另据今当地人胡啸仪先生(曾撰《塔坪寺古今盛衰记实》)上世纪末访查考订,塔坪寺另有一段亦与太虚大师及汉藏教理院相关的逸事:抗战初中期,前方战事吃紧,长江下游部分大、中女学生扮“比丘尼”西来重庆,太虚法师通过当时陪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林森信佛),收容下这批“比丘尼”送塔坪寺暂时奉佛,内中江氏因德行兼备任师职,率众女在寺住持和尚指导下朝夕礼佛诵经。众女住寺后殿下右廊云房,下临石塔院坝,专立斋厨、厅所,并辟该列平房为寺僧、香客禁区。1942年许,太虚法师又以汉藏教理院名义至地方政府备案,在塔坪寺内开办初级小学,任命寺住持妙虚法师为校长,“女尼”中江老师和另几位文化较高者为老师。教室设石塔两侧二间较大廊房,共两个班。抗战胜利“女尼”回原籍,学校亦停办。

  亦据胡先生文中透露:1847年普湛法师重建塔坪寺后至1950年解放初,寺僧庙堂如故。土改时寺僧相继散去,仅遗相时师一人暂守廊宇,时庙无遗粮,唯以精明的外科医术济人度世为生。当时四川省政府虽早明令列塔坪寺为省文物保护重点,但因宣传力度不够,庙房几经占用,复以“破除迷信”之名被人将寺内塑造精美的几百佛菩萨像毁得七零八落。尤其“文革”一劫,不仅剩余菩萨被干净彻底销毁,连重点保护的罗汉堂十八尊罗汉亦惨遭断筋销骨,无一幸免。终于毁到历来传闻顶层挂有“金钟”的铁塔,经数番破塔取金,铁塔终以铸造工艺深厚,仍自岿然屹立,却已伤痕累累。余数百米围墙亦毁,门窗砖瓦被运走,部份珍贵树木被砍伐,最后遗下目击这场罪恶的唯一见证者大石塔,以拆不开、搬不动的自身优势幸免于难。百余年前复兴之禅林净土,数年间尽成废墟!凡目击黄叶衰草、断瓦颓垣者,无不扼腕伤痛,翘首云天,徒唤奈何。开始落实宗教政策后,1981年《重庆日报》《拯救古庙——塔坪寺》一文引起社会关注。接着重庆市文化局、市建委共江北县有关领导(当时地属江北县)多次实地考查。复经市政府决定于1983年至1984年先后拨款对塔坪寺内宋石塔、明代牌坊、碑柱(甬道尽头之石碑和望柱)、华表等四项建筑进行维修。1985年,市政府重将塔坪寺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江北县政府根据文物保护规定和历史固有地界订出保护范围,市文化局逐年拨款对寺之围墙、屋宇维修。县文化部门亦初步对房舍、园林复建进行了全面规划,后因故暂停。

  1994年重庆市调整行政区划,塔坪寺随静观划归北碚区。1997年重庆直辖后,重建塔坪寺才算真正提上议事日程。市区政府1998年皆正式行文批准在静观镇塔坪寺内增设宗教活动场所,复建塔坪古寺。市佛协派遣副秘书长智丰法师来寺住持,荷古刹重建重任。法师率领寺僧及男女信士在殿宇颓圮的废墟中、在傲霜挺立的石塔下,朝夕不辍,迅速清污,整饰好部分经堂、大殿、廓院、耳房。如今塔坪古寺再展新风,晨钟暮鼓又回响在蓝天碧野山林园田。我之得闻塔坪寺即由重庆参与其事的居士相传,另从三次所见闻,亦知其建设之艰辛和进展之神速。古刹重建事务相信不久即完,衷心祝愿其教化一方弘扬正法的功业日益兴盛。

  塔坪寺访古揽胜,可感受园林清幽,仰观宋塔雄姿,鉴赏牌坊典雅,领略禅院深幽,参悟佛理玄机,有宁静淡泊之韵使人烦忧顿消,空灵祥和之境令人流连忘还。至此不禁想到胡先生在其文后所附联语中的两则:

  一为原大山门联:喜暮鼓晨钟齐修慧业,翼慈航宝筏共证菩提;

  另为后山门联:胜景仰塔坪片石孤云窥色相;名山游古藏清池皎月照禅心。

  既是述古也为现在又表未来,信哉!然因时日仓促,还想剩些时间抄录石碑碑文,从塔上下来大致走了一转即不再逗留。复出明代牌坊门至甬道尽头碑前,与同学商议各抄一半,回去汇总整理。正抄着,原替我们开塔门之女居士忽从内出,见我们抄得辛苦,旋又拿来前曾引用之胡啸仪先生《塔坪寺古今盛衰记实》的文稿,说借我们用(因曾告她为宗教研究者),不必再抄。略审之,见碑文中多有其未叙到处,故仍继续抄录,间或有路人旁观,亦不以为意,过了一个多小时方才抄完。时已近下午三点,立即循原路返回,幸在原下车处等到直达重庆市区的车。圆满结束这一北碚缙云温泉、静观塔坪周末行,回到嘉陵桥头的住处时,天色向晚霞光微现,江水浩浩江风扑面,两天中的一切便都随云随风随水流散,唯那记忆中的痕迹犹存。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