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贵阳黔灵山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黔灵山号称黔中第一名山。

  黔灵山在贵阳城区西北角,由大罗岭、象王岭、白象岭、檀山、权钵峰、狮子岩、关刀岩、宝塔峰和北峰等崇山峻岭组成。山中回峰怪石,幽洞清涧。更兼林木繁茂,遮天蔽日;名花异卉,争奇斗艳。鸟兽栖息,出没无定。古人诗句,如章节“林间竹密含霜瘦,岭畔松高带雪肥”,刘藻“拂竹攀藤破绿苔,侧峰横岭自天开”,王履升“古木欹危蹬,灵泉泻碧泓”等等都是黔灵山自然美景的写照。山名“黔灵”,意为贵州灵秀所聚。

  黔灵山的开辟,始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从四川来的赤松和尚策杖往游,喜欢黔灵山风光,向当地居民乞得宝塔峰隙地一块,又化缘募捐,于次年修建弘福寺,又名宏福寺。经过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弘福寺规模渐具,形成有殿、堂、庑、廓齐备的建筑群,成为贵州的一大禅林。

  弘福寺坐落在杖钵峰、宝塔峰、象王岭相交的平地上。三面环山,绿荫如盖。寺院分南、中、北三轴,又分前、中、左三进。山门牌楼上镌“黔南第一山”五个鎏金大字,系董必武手迹。进山门为一四合院,前殿连两厢。正殿靠南是一院落,三面有廓庑相连,供游人休息。院内有金桂两株,绿叶荫翳。大殿后石台,竖碑两块,刻朱德、董必武游黔灵山诗;碑后石壁,嵌石刻诗联,以及诗碑多块,其中有草书赤松和尚诗。在中轴主建筑的左侧,有曲尺亭、画廊、月池等建设。左侧靠北平台上,有铸于明成化五年(公元1469元)的大铜钟。

  黔灵山由山脚到山顶的小路称“九曲径”。是一条蜿蜒而上的石级小道,有三百八十多级石阶,俗称“二十四道之字拐”。由此径登山,方知黔灵山的美妙。越爬越曲折有致,景物逐移步换形,两侧树木相交,遮蔽天日,晴天才有斜光点点透露,翠色迷离,金影琐碎。途中摩崖石刻甚多,其中书法精妙者有清人黄宗源泉的“第一山”,旁为古佛洞,中供苦行佛。旁有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赵德昌署名的“虎”字草书,字高丈余。第六曲有“赤松归隐”崖刻。往上有“海窍亭”,游人可贴壁穴吹出如海螺鸣叫的声音。曲旁还有吕祖像石碑和响石洞等。九曲径终处,有“一泉亭”,亭上悬“洗钵池”横匾,野猴群在九曲径上出没,攀缘林间,以至向游人索食,为九曲径上最受游人喜爱的景致。

  在溪水潺潺的檀山涧旁,有洞,名麒麟。洞内轩敞,可容数十人,洞中一钟乳石形似麒麟,因称麒麟洞。洞峭壁险峻,杂树丛生。洞前有繁茂的紫薇和三百年前的石榴树。东侧岩下一深潭,即“檀山清涧”。抗战期间,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曾被囚于洞旁水月庵。

  黔灵山麓,一湖如镜,躺在群山怀中,这就是黔灵湖,1954年引大罗溪水聚成。湖上碧波荡漾,游船轻摇;岸上垂柳依依,钓翁悠然。红楼翠榭,掩映其间。湖光山色,相映生辉,大为名山增彩。

  距黔灵湖一里许,有泉一泓,名曰“圣泉”,圣泉属潮泉,一般潮泉只三潮或两潮,而圣泉则是约九分钟涨缩一次。明清以来,一些著名的游记和笔记如明徐霞客《黔游日记》、清王士祯《池北偶谈》、田雯《黔书》等,都有记载,历来诗人墨客题咏不少,如杨升庵《圣泉篇》,明代贵州诗人谢三秀《对泉》,明代吴国伦《观圣泉》,清卫既齐《秋日游漏勺泉》等等。清嘉庆间张澍《续黔书》,把圣泉同天下奇泉相比,认为圣泉尢为奇特。

  黔灵山集山川之灵秀,人文之精华于一体,无愧黔中第一名山之美誉。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