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梵音流布 欢喜吉祥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31日
来源:不详   作者:界象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梵音流布 欢喜吉祥

  南普陀寺首座兼监院、闽南佛学院常务副院长 界象

  这次大家能够聚会厦门确实是丫件十分高兴的事情。佛教讲究因缘集会,正是由于有如此因缘,才成就了此次盛会。在与会代表中有来自全国各地各地区的学者以及韩国的客人。最近一段时间,南普陀连续举办了几个法会,事务繁杂。因此对此次会议有诸多照顾不周之处。在此表示抱歉!

  一

  首先,中央音乐学院佛教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佛教协会、厦门南普陀寺经过筹备商议决定“第三届中韩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南普陀召开。这是一件喜事,我们感到非常荣幸!时间过得很快,三天前开幕的盛会转眼间就要圆满闭幕了。据了解,这次中韩佛教音乐研讨会内容很丰富、成果也很显著。值此欢喜吉祥时刻,我谨代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随喜赞叹。对“第三届中韩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佛教梵呗音乐是古老的传统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传播已经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广为流传,并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梵呗的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国佛教信徒表达宗教情感不可或缺的信仰生活方式之一;是他们陶冶心灵、升华人格的需要。自古以来,佛教的音声传法就是传播佛教文化、宣扬佛教教义、净化人类的方便法门。有时,音声传法比言教传法更为直接、有效。两千多年来,佛教梵呗音乐积累了大量而丰富的内容,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各个领域,如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舞、器乐等。这对中国社会习俗产生了深远影响。早在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便从中国传人朝鲜半岛。此后,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了更好的交流与互动。中韩两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友谊绵绵悠长。从地缘上说,我们两国一衣带水,在佛教文化上更是一脉相承。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即倡议中韩日三国建立“佛教黄金纽带”关系。前几天,中韩日“佛教黄金纽带”会议在韩国首尔召开。“黄金纽带”会议是中韩日三国佛教交流的平台。今天在座的韩国朋友远道而来,我在此再次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长期以来,佛教音乐的研究一直在音乐学术界展开。而此次盛会在中国首次出现音乐界与佛教界的合作。通过交流让我们亲身感受到韩国传统佛教音乐文化的魅力,看到了中韩佛教文化的交流。可以说,此次盛会对推动中韩两国乃至世界佛教文化的交流与研究都具有开拓意义。这是一件好事,也必将促进佛教的发展。在座各位专家学者也成为对佛教作出贡献的一员。你们的功德无量,阿弥陀佛!

  另外,希望这一古老的佛教文化遗产在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推动下,僧俗合作使之更具青春活力,为世界和平、人类文明的进步吹送一缕和风,扬起法音清漪。最后,祝与会各位代表身体健康、一路平安。欢迎各位能再次来南普陀做客,阿弥陀佛!

  二

  对于音乐我是一个门外汉,但是对于佛教唱诵来说我懂得一些。刚才聆听了几位专家学者的发言颇有感触。学者的研究通常偏于对历史的考证和阐述。而佛教梵呗音乐长期以来一直口口相传、心心相授。音声是用来表法的,其内在精神内涵用语言是难以表达的。今天在座的是清一色的俗家专家学者,并没有出家众参与。一方面,出家众熟知佛教音乐唱诵方法、唱诵心情和仪轨威仪表示、表达方式,但对佛教音乐却未做过系统研究;而另一方面,专家学者在研究中大多未对佛教唱诵有过亲身体验,因此很难全面了解佛教音乐真正精神内涵。例如,前不久濮存听饰演我国近代著名的高僧大德弘一法师。当广电总局征询我的意见时,我提出建议演员能够有寺庙生活体验。通过自身经历对僧人的生活、戒律在僧人威仪举止中的规范和作用有所了解。所以,佛教音声的传播完全是在一种恭敬、虔诚的心态基础上进行。同时又因为每个人音声天赋、师承体系、南北风格的不同而在表达上产生差异。有的佛教音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演变传人民间社会形成不同传承。总的来说;佛教音乐唱诵需要演唱者怀有虔诚的心态与佛感应道交,如此才能获得功德。所以,这种音声的效应在研究上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更何况各位专家学者在这方面的体验还比较少。我想,如果能够从此进行深入研究可能对佛教音乐研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刚才来自中国台湾的赵琴女士谈到当今发行的佛教音乐音像制品中传统成分含量极少,我完全赞同她的观点。当今社会,佛教音乐受到商业冲击,世俗化倾向十分严重。另一方面,传统的梵呗唱诵经过几千年流传,其中包含了佛教徒虔诚的信仰因素。所谓“朝闻道,夕死矣”,他们抱着如此信念,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希望以后寺院可以聘请一些老僧人进行传授,使年轻法师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传统唱诵的学习。学者是研究者,僧人是实践者。二者身份不同,所担负的使命也有所不同。而我认为,出家僧众应做到不仅在佛教音乐唱诵、器乐演奏等方面具备很好的素质和水平,而且也应该对佛教音乐现象进行研究,提出观点、看法。

  历史上,有的佛教音乐在史料中有所记载,而有的佛教音乐则流人民间无据可查,形成一些断层,但今天它们仍依靠自己固定的传承方式对民间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因此,我认为,这些都是佛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学者专家的关注。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