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骏德共仰 三教同归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9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骏德共仰 三教同归

  开栏的话

  我们正在努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我们大都知道,古汉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的文化资源究竟有着怎样的深厚?它们的现状究竟怎样?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发掘、使用?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目前,全国正在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2007~2011年),我市的文物工作者们正在清理“家底”。借此机会内江日报社和市文化局共同主办“发现与鉴赏”栏目,旨在传递文物普查信息,将普查中经典的文物推荐给读者,共同分享前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盛宴,并在阅读的全过程中,体味内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我们建设内江、热爱内江的公众意识,为尽快把内江建成省级文明城市、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贡献文化的一份力量。这个栏目每周日在《长江周刊》刊出一篇鉴赏文章(含数幅照片),持续时间至少一年。敬请读者留意。

  ——编者

  自唐以来,儒、释、道三教经宋、元时期的极力提倡,得以逐渐融合,众多“三教寺”、“两教寺”应运而建。而位于我市威远向义镇的静宁寺,就是一处典型的“三教合一”寺院建筑群,其建筑规模宏大,保存完整,鼎盛之时,汇聚了广东、湖南、贵州、山东、东北等十多个省市及海外上千“三教”僧众,其兴盛场面由此可见。现此处已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末清初的静宁寺,在建筑风格上大胆引入西洋建筑设计,使建筑群既有中国传统民居特点,又有中国寺庙建筑特色,同时又兼具西方建筑神韵。在建筑结构上充分采用中国园林布局和民间四合院形制,各处建筑因势而建,寺庙内楼台亭阁密布,殿宇连绵,塔、亭、台、楼、桥、池、井、石刻一应俱全。而“三教”建筑在整个建筑群中各自独立且又相互融合。从大门进入静宁寺庄严肃穆的佛教部分,是创建人以“慈善消劫经”为蓝本进行修建的穿逗梁架、悬山顶式建筑,其中慈善堂,面阔七间31.3米,进深三间5.7米;王母殿面阔五间26.38米,进深三间12.12米;观音殿面阔五间15.62米,进深两间6.45米,通高9.2米,素面台基高2.3米,弧形如意踏道六级,碑文、石刻、对联遍布各个院落。观音殿现有八幅完好的对联石刻,“天地与参谁是,身心结一不谈”、“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无长天”……书法精美,禅意幽深,让人驻足深思。

  从寺庙中间的山门经过五福桥、八德池,来到天人合一的道教部分,八德池中仍然水清见底,桥身及池壁上雕刻的瑞兽、花卉等图案栩栩如生,据说五福是据道家“五福”来命名修建,人们从这桥上走过就能得到五福。拾长阶来到面阔五间11.35米,进深四间8.15米的玉皇殿,大殿的两幅对联格外引人瞩目,大门里副对联:“万教统归宗,静宁特阐奇缘会;三尊开普渡,三佛来撑大愿船”;外副对联:“骏德昭垂,千秋共仰;龙华大庆,三教同归。”再一次印证了静宁寺三教合一的宗旨。

  最里面是以人为本的儒林院。儒林院面阔九间39.85米,进深七间33.8米,为两层砖木结构。现已102岁高龄的万幺婆介绍,这里原建有十圣亭(伏羲、文王、周公、孔圣、颜子、吕祖、观音……),她本人就是创始人朱郑氏的弟子,谈起当年三教众僧讲经、法事、交流、起居等情况,老人还历历在目。整个院子由四个小四合院组成,中间有隔墙,既独立又四通八达,院中取意于八卦图形的日月井,依然清水盈盈,长年不枯。静宁寺整体布局合理,安排精巧,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充分展现了当时“三教归一”的盛大场景,而建筑者们,也将他们的虔诚和礼敬,无不融汇于一砖一木的构筑和雕梁画栋的细微,处处雕饰精美,匠心独具,诗文楹联,精彩纷呈。

  据载,这里还曾是孔子第七十二代玄孙孔德先生创办主持的“四川慈善联合总会”所在地。在抗战时期,此处又成为东北中山中学校址,先后培养出了大批栋梁之材,给地处偏僻的威远,带来了科学、民主的进步新风。

  当你漫步寺内,散布的青苔让你感到微微的柔软,斑驳的石径仿佛述说着岁月的悠长;流连于幽深的庭院,体会它灿烂的宗教、抗战文化,昔日的朗朗诵经、读卷之声竟能隐隐于耳;放眼四周,松柏掩寺,苍翠欲滴,小鸟在如翼的翘角上欢快地跳跃,与大自然传来的各类和声,阐释着三教归一“万法同源,大统归一”的思想,也让禅意十足的寺庙多了一分活泼的生机。儒、释、道三教和谐统一,让我们为先辈们勇于放弃门户之见,敢于打破思想壁垒,顺应时代发展的精神深深折服,值得深思耐人寻味。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