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真寺的传说与变迁
契真寺的传说与变迁
○关照
相传,田村最早只有一座道观,汉灵帝期间,佛教传入田村后,这座道观便改称“弃假寺”,比南康的南山寺、宁都的莲花寺、石城的如日寺等似乎年代还更早,堪称赣州境内客家第一庙。清同治年间的《赣州府志》载:“有佛名经十八卷,相传汉时十八儒生投宿于寺,达曙扃鐍如故,而亡其人,惟遗此经。”有关“弃假寺”的传说,在当地民间有很多个版本,但有一个最为神奇。
据村里的老辈讲,弃假寺本是一座祭祀灵猴的规模不大的道观,原址在“天丛山”西侧蓝口的“弃下”(该地名沿用至今)。因香火不旺,观里只有师徒二人。有一天,从外地来了十八个蓬头垢面想到观里投宿的僧人,小徒因师傅出门在外不敢擅自做主,便拒之。十八僧人无奈,只好分头去村里化缘。当他们想用村民施舍的大米煮粥充饥时,因无柴草,又缺锅灶,只好派人再去道观讨柴草借锅灶。该僧叩拍着观门道:“小施主,开开门呀,我等想借你的柴草锅灶煮点粥,以解饥渴之苦。”“不行,不行!你们若把观里柴草用完了,我们用什么呀!再说师傅不在,我不敢答应。”小徒不肯开门。僧人无奈,只好自想办法熬粥充饥。他们拿出一只化缘的大金钵放在石头筑成的灶上面当锅用。因江南空气湿度大,刚拾来的柴草难以点燃,他们只好取下背来的经书生火做饭。夜幕降临,道长外出归来,见门外有一群人围坐在火堆旁,尽管穿着邋里邋沓,却个个仙风道骨,便上前施礼问话:“大师,请问尔等来自何方,要去哪里?缘何在此野炊,而不到小观去呢?”一僧应道:“我等来自东都洛阳,因弘扬佛法,来到此地。至于为何在此生火做饭,你去问观里的小师父便知。”道长进去了解情况后,好生责怪了徒弟一番,并领着徒儿一起出来赔礼道歉,恭迎各位僧人到观里歇息。师徒二人先给众僧倒水泡茶、生火做饭,并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款待了一番;接着师徒俩又忙着给众僧烧水沐浴,拆卸门板为铺,垫上稻草、铺好草席,再把自己床上的被褥拿来给众僧使用。尽管开始众僧对道童不悦,但后来见师徒二人热情好客,很快尽释前嫌。当道长得知众僧背来的十八卷真经被烧时,痛心疾首、后悔不已。一位高僧拿着半本残卷说:“天意呀,天意!如果你早一个时辰回来,从西域驮来的十八本罗汉经也不至于用来生火做饭呀!”“哎,这都怪我平日教徒无方,才酿此大祸。贫道恳请高僧见谅,再赐我一部罗汉真经。”高僧说:“阿咪陀佛,念你徒儿年少无知,且能改过从善,老衲就破例相告。明年此时,你斋戒七七四十九天后,再赴赣江储潭去抄写这十八本罗汉经吧。”夜深了,师徒二人给众僧道过晚安点着松枝回房歇息去了。翌日,徒儿去叫众僧吃早饭,看房门紧闭,喊叫无人应答,就推开房门,见屋内空无一人,便转身大喊:“师傅,大师们都走了。”道长闻讯赶来,伸手触摸被褥余热无存,唯见半卷遗留的经书,心想:“为何众僧离去毫无察觉,莫非是十八罗汉的化身?”便赶紧与徒儿焚香祈祷、顶礼膜拜一番。
翌年春夏之交,道长遵嘱斋戒七七四十九天后,便准备好笔墨纸砚赴储潭去抄写佛经。在储潭榕树底下焚香礼佛后,果然从江底浮出一本经书,道长赶紧拿出笔墨抄写,当他抄完一页后,经书便会在潭中旋转一圈,重新翻过一页。如此这般循环往复,道长全神贯注、专心抄写,一直从第一卷抄到第十八卷前半卷时,一只半寸长的山蚊子在其项上猛叮一口,道长疼痛难忍,下意识地举手一拍,蚊子死了,半卷还没抄完的经书也随即沉入江中。无论道长再怎么求神拜佛都无济于事,只好收拾行装返回田村。回到观中,道长赶紧找来收藏的半卷经书对照,竟发现上下吻合、只字不差,恰好凑成十八卷完整的经书。道长惊诧不已,又赶紧焚香叩拜一番。见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道长便吩咐徒儿将手抄经书拿出来晾晒,以防潮湿霉变。消息不胫而走,十里八村来看经书的人越来越多,香火也越来越旺。从此,师徒二人道释同修、精心研读。他们在观中新增了一个罗汉殿,称十八卷经书为《罗汉经》,把道观改作神佛同敬、两教合一的场所;他们一面忙着给信众讲经论道,一面凭记忆用募得的善款给十八位高僧重塑金身,并以上次慢待十八高僧为戒,从今往后决心“慈悲为怀”、“不打诳语”,故把道观更名为“弃假寺”。
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年),弃假寺由蓝口的弃下迁建于天丛山南侧的下社坪铜锣窝(即今契真寺址),更名为“契真寺”。自晋唐以来,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该寺会把经书拿出来晒,并举行隆重的佛事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地泰民安、岁和年丰、疫疠不作,且屡试灵瑞。于是,《罗汉经》复被称之为《瑞经》,历来被当地信众奉为圣物。
据民国《赣县新志》载:“契真寺经历代修建扩展,到清末民初,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殿宇楼阁厢房俱全,有前中后三楹及藏经楼阁,大小殿宇共十八座,大雄宝殿中的如来佛金身高达十米。原寺院全部为唐代古建,画栋雕梁,鳞檐蜂穴,金铃凤角,琉璃碧瓦,蔚为壮观。始建于唐的古戏台,毁于元,明重建,民国时称民乐台。原寺院占地85亩,常住僧众70余人”,并高僧倍出、信众广大、富甲一方,每年除灯油、银钱外,寺院每年有1500担田租,加上信众上田的租谷,最高年份达9000余担。从宋给事中黄裳所列田村八景的排序看,契真古刹、罗汉灵经位居前二,其后是顺峰晴岚、枫门残雪、双涧汇流、三团绣错、中秋巧灯、平畴腴壤。可以说,田村的“罗汉灵经”造就了“契真古刹”,也造就了“三团绣错、中秋巧灯、平畴腴壤”等繁荣胜景。
1991年《赣县县志》载:“建国前,每年2月、6月、9月之观音斋,6月之罗汉斋,求神拜佛活动遍及全县。田村契真寺朝罗汉菩萨活动,广及赣南各县和闽广部分地区。土地革命时,逐渐衰退……1949年后,提倡‘无神论’。土地改革时,寺庵土地被没收,县内僧尼多数自行离寺,佛教活动相继终止。”文革前,契真寺部分被征用,后菩萨被烧,寺院损毁严重。为贯彻落实信教自由和爱国爱教,1988年6月2日,经赣县人民政府批准,有关单位退还了所占寺院。在旅居美国纽约报恩寺释法云法师和在台湾田村僧人释慧程等人及当地群众的资助下,契真寺开始重建,如今晒经活动已恢复。
来源: 赣南日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