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藏戏传统剧目的主要内容及审美意义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来源:不详   作者:春燕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藏戏传统剧目的主要内容及审美意义

  作者:春燕

  摘 要:藏族文化精粹的传统八大戏剧是一座璀璨的明珠。传统藏戏剧目众多,内容丰富,表现汉藏友谊、民族团结、佛教与苯教的融合等涉及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再现了藏民生活的时代风貌及人情世故,也体现出藏民族独有的审美倾向。由于藏区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藏戏较完整地保存了初始状态。透过藏戏,我们可以了解藏族传统文化特征和审美意识。

  关键词:藏戏;传统藏戏;审美意义

  藏戏在藏语中被称为“阿吉拉姆”,是“仙女大姐”的意思,简称“拉姆”(即仙女),是藏族人民创造的古老的表演艺术形式。据传十四世纪时,僧人汤东杰布为了解除人们的灾难,决定为乡人架桥,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为了募集资金,组织当地七姐妹当顿巴,后来发展成为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歌舞演出团体。演出时,由两人扮演猎人,两人扮演王子,两人扮演仙女,一人击钹伴奏,这便是藏戏的雏形。“七姐妹”组成的“宾顿巴”就是最早的藏戏白面具派。汤东杰布也被尊称为藏戏的祖师。到了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时期,他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其他民族艺术中的精华,不断丰富本民族艺术的表现力、提高了藏戏表演造诣,并使藏戏艺人职业化。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把“羌姆”等宗教仪式由庙堂引向民间,藏戏在前后藏地区及山南普及起来,各地职业剧团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士而出,藏戏表演艺术逐步成熟,流彩纷呈。[1]到公元十七世纪后,藏戏发展已非常迅速,流行地域也不断扩大,除西藏地区外,川、滇、甘、青等省的藏族聚居区也都采用了藏戏表演形式,并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藏戏流派,藏戏逐渐成为一枝灿烂的民族艺术之花。

  一 八大传统藏戏的内容及审美意义

  藏戏剧目众多,内容丰富,主要取材于历史题材、民间故事、佛经故事,从不同角度反映和表现了藏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和审美心理。藏戏中流传最广的是八大藏戏,分别是《文成公主》、《朗萨霁波》、《苏吉尼玛》、《卓瓦桑姆》、《诺桑王子》、《白玛文巴》、《智美更登》等。这些剧本都深刻的表现了藏族先民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文化特征以及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和独特的审美意义,这些剧目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表现汉藏友谊、民族团结。主要指《文成公主》,原名《甲莎白莎》,是闻名的八大传统藏戏之一。根据历史资料和民间大量的传说综合编创而成,故事主要通过聘娶文成公主的始末,真实地再现了唐太宗时期藏汉和亲的历史实事[2]。古代藏民以满腔的热忱,丰富的想象,朴素的语言,盛赞汉藏友谊和民族团结,也表现了文成公主和藏王松赞干布之间的浪漫爱情,突出了公主的美丽、善良和聪慧,也映衬了藏王的英俊伟岸和高瞻远瞩,是一出反映汉藏联姻的千古佳话的历史传奇藏戏。

  (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藏族先民在旧社会大多过着暗无天日、饥寒交迫的生活,但是,藏民并不甘心受煎熬,于是借助文学创作曲折的表露出自己的抗争精神,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征服自然的愿望。

  藏戏《朗萨姑娘》就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为素材进行创造,反映了旧西藏社会生活中劳动妇女的悲惨生活,揭示像郎萨这样笃信佛教,万般忍耐的人,依旧不为当时的社会所容,非置她与死地不可,这样,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就更加增强了抨击封建农奴制的力量。藏戏《白玛文巴》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社会,这出剧被人称为是藏族童话剧,相传为17世纪中晚期的门巴喇嘛梅惹·洛珠嘉措所作[3]。这个戏前半部分主要写他父亲的身世和他自己的出身,后部分主要是叙述国王对其父子进行百般的陷害,白玛文巴被写成是人又是神,合人神为一体,最终国王被众罗刹吃掉,国人请重生的白玛文巴作国王,故事虽然带有神话的性质,但是仍旧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揭露了统治者的凶残歹毒,赞扬了劳动者的智慧、勇气、善良,并最终通过努力和坚持战胜了统治者,由此,这幕剧也具有深刻积极的思想内容。

  (三) 反映宫廷斗争。这类剧目主要有《苏吉尼玛》、《卓瓦桑姆》、《诺桑王子》、《顿月顿珠》等,如《苏吉尼玛》主要讲平民姑娘苏吉尼玛被国王迎娶封为王后,两人十分恩爱缠绵,苏吉尼玛为人忠厚,待人和蔼,心地善良,言语温柔,赢得了全国臣民的爱戴。国王原有的二千五百个妃子,对苏吉尼玛十分嫉妒,谋害苏吉尼玛,姑娘侥幸逃脱,后来她就化装成一个尼姑,一路讲经说法,弘扬佛旨。后来国王之道了事情的真相,也后悔不已,再三恳求又把她迎回王宫,重做王后,并生下太子尼玛森格。从此,枯树开花,人畜兴旺,全国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又如《顿月顿珠》,系藏族典型的人情世态剧,主要讲继母残害前妻王子的故事,属于宫廷斗争类型的剧目,贯穿全剧的主题是歌颂顿珠和顿月生死与共的兄弟情怀,着重突出顿珠对弟弟的呵护和无微不至的关爱,剧中还对哥哥顿珠对长辈的尊敬和关爱刻画得深刻,还对其无私奉献,宽容慈悲的精神进行了渲染,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另外,还有表现爱情主题的如《诺桑王子》,这部戏主要透过王宫内部的战争,反映天地奇缘,人神爱恋,赞美诺桑王子和云卓拉姆二人之间纯洁坚贞的爱情。

  二 佛教与苯教的融合过程成了藏戏的重要反映对象

  佛教传入藏区后,与原始苯教进行了复杂漫长的斗争(融合),最终佛教取代了苯教,成为藏区主导的宗教,但是为了让藏民更易接受佛教,原本苯教中的神灵并没有完全给剔除掉,而是以众神臣服于佛教,为佛教护法的形式被融合进来。在传统藏戏《白马文巴》中,白马文巴对龙神、夜叉女的降服和为己所用,在《诺桑王子》中,龙的意向反复出现,绝非偶然,龙神源于苯教,主管人间疾病、雷雨、饥饿,还有苯教中崇尚白色,是善良、神圣、吉祥的象征,黑色却代表邪恶、妖怪和祸害。所以在《诺桑王子》中,每当咒师出场,总有黑色的意向伴随,而佛教中的神仙出场总有白色的东西伴随,如莲花、白发白须等。在《卓娃桑母》中卓娃桑母劝导国王改信佛教就体现了这段历史进程。在藏戏中,主角经常是以宗教传播者的形象出现,而且被设定为受难者,作为反角则经常与巫师和巫术联系起来,随着主人公历经磨难,最终会获得胜利,赢得大团圆的结局,国王等其他的人物都会最终接受佛教的洗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隐喻着两种宗教系统的融合。

  三 藏戏中“圆满”的思想

  在藏戏的剧情中,前半部分常常用来阐释人生的苦难及无常,但是到最主人公往往能超越痛苦,获得大团圆的结局。这和藏民族传统文化是息息相关,佛教传入藏区后,就逐渐成为藏民心中固守的伦理道德,佛教中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观念,使藏民形成了虔诚、施舍、忍让等优秀的品质,也影响到藏民的审美意识。藏戏中大团圆的结局,主要表现为一切善良、正直、美好的事物在斗争中都会获得胜利,人们所同情的主人公都会获得幸福,这实质上是藏族佛教在艺术创造中的折射。藏人渴求美满生活,对自己的力量和前途充满了乐观自信,无论怎样的曲折艰难,也不能泯灭藏人追求幸福的愿望和无限憧憬。圆满思想最初是人们自我力量的弱小而臣服与自然的威力之下,对太阳的崇拜,发展到后来,由于受佛教“善恶报应”和“生死轮回”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4]虽然带着宗教色彩,但总是充满这乐观主义精神,反映了无论多么艰难,人们始终相信真理必胜的信念。于是,在藏戏的结局中悲剧人物往往通过修行、布道获得最后的圆满结局。

  如藏戏《诺桑王子》、《智美滚顿》等,表现人的欲望可能会造成生离死别、相互倾轧,而信仰佛法、乐于布施就会脱离苦海,以圆满喜庆收场,藏戏中的圆满结局,既符合藏民族的审美心理,又是藏族佛教文化的一种反映。由于藏民族特殊的文化背景,因此无论多么悲惨的故事情节,都要尽量缓解,追求一种圆满之美。所以在藏戏中人们往往在不幸事件结束后,安排一个欢天喜地、善恶有报的结局。所以朱光潜先生说过:“佛教这种依靠自己的宗教尽管高尚,却不利于悲剧的发展。”如在《朗萨姑娘》中描写了美丽善良的朗萨在庙会中被山官扎钦巴看重,逼迫做他的儿媳,但是嫁入扎钦巴家后,朗萨姑娘却被专横冷酷的管家步步紧逼,走投无路,最终朗萨面对自己的不幸,并没有选择反抗,而是借助宗教的力量来化解矛盾冲突,使全局最终获得大团圆的结局。大团圆的结局是源自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预示着藏民对无法佛法的虔诚和敬畏。在藏民的心中,认为多大的矛盾冲突,依靠佛教就能化解,于是,戏剧中的主人公在自身无力解决矛盾冲突时,借助神力使结局走向大团圆。

  总的来说,在藏戏的艺术世界里,我们感受到了藏族民间文学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色彩,感受到了藏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特征。藏族先民正是透过文学、戏剧,把他们的欢乐和悲伤、理想和憧憬、爱与恨、情与理都熔铸在其中,构成藏民族的心灵史。

  作者简介:春燕(1983-)四川民族学院教育系预科部助教。

  参考文献:

  [1]嘉拥群培.藏族文化艺术 [Z].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2]佟锦华.藏族文学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

  [3]刘志群.藏戏与藏俗[M].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

  [4]普布仓决.试论传统藏戏悲剧性的消解[J].西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纸媒文本见《成都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