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论光山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宫哲兵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宗派之一。历来认为,天台宗由隋代高僧智顗开创,浙江天台山是发祥地。但笔者认为,天台山时期已是天台宗的鼎盛时期,而智顗是天台宗的集大成者。智顗之后,天台宗内未有超越其上者。从这一角度看,天台山并非天台宗的发祥地,智顗并非天台宗的开创者。那么发祥地何在呢?开创者何属呢?笔者认为,河南光山才是天台宗的发祥地,智顗之师慧思才是天台宗的开创者。

  一、慧思在光山已建立了佛教宗派

  慧思,后魏汝阳郡武津县(今河南上蔡)人,俗姓李。他15岁出家,20岁受具足戒。外出参访多年,后拜望慧文为师,第二年即大悟。慧文是在江淮一带游学讲经的高僧,他没有拜师,是自学印度僧人龙树的著作《大智度论》、《中论》而悟道的,所以他以龙树为师。天台宗的师承系统,是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这就是说:慧文为天台宗二祖,慧思为三祖,智顗为四祖、灌顶为五祖。慧思继承和发展了慧文“一心三观”的学说,创造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关于智顗,他提出一切智慧(道种智、一切智、一切种智)等要以|“佛之知见”为最高标准。关于实相,提出十如实相之说,即所谓诸法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来究竟,为摄一切法实相。在修行实践方面,他创立了“法华三昧”、“法华安乐行”。与慧文居无定处不同,慧思在光山大苏山建立了独立的寺院经济和势力范围,收了大量的弟子,如智顗、玄光等。他在光山开岳寺、观邑寺修行14年,为他和弟子们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与慧文重视《般若经》,后来这称为天台宗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以至于天台宗也被称为法华宗。

  由以上所述可知,在光山时,慧思已经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修行时间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思源经纪和势力范围,有了以《法华经》为正宗的经典系统,有了拜师(慧文)收徒(智顗)的师承系统,这些足以证明佛教的一个宗派已经形成。

  当一个宗派形成以后,往往就要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传播自己的理论和修行实践。在光山居住14年,建立了自己的僧团之后,慧思开始南征东进。他本人率领40多名弟子前往湖南,入住南岳衡山。在那里开讲《法华经》,实行定慧双修,教观并重,威望极高,陈主迎他到都建业,尊他为大禅师,倾动一时。慧思离开光山前,令智顗与法喜27人东行往陈都金陵弘法。智顗不负师托,在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下,使天台宗称为当时江浙一带最有势力和影响的佛教宗派。

  二、光山时智顗拜师求学、思想形成的地方

  慧思在38岁进入光山之前,像慧文一样,游行各州,宣讲佛经。这一期间他和弟子经常受到邪恶之人的施毒加害,饱受磨难。入光山后,他发誓写造金字《般若经》,44岁时完成此心愿。又撰《立誓愿文》,叙述自己出价学佛、各地游化、受人毒害、发心写造金字经本的过程。他发誓要借助神力,修行解脱,实线广度众生的大愿。

  慧思在光州影响日大,加之《立誓愿文》流传甚广,周边信众越发越多,前往拜师求学者络绎不绝。智顗就是这时从湖南步行千里,冒着战乱之险前来归依他的。智顗祖籍河南许昌市,东晋时举家迁居湖北监利县,俗姓陈。17岁时到长沙市果愿寺出家,20岁受具足戒。22岁时听说著名高僧慧思在光山讲经,仰慕而来。智顗白天听慧思讲《法华经》、《般若经》,晚上则依慧思创立的法华三昧、法华安乐行入定修行。在光山的七年,奠定了智顗的佛学基础,决定了他终身继承和发展天台宗的志向。

  慧思对智顗格外欣赏,常令智顗代讲《大品般若》,他“在座观听”。有一次,当智顗讲到一心具足万行处,慧思特别指示说:《大品般若》所讲的只是次弟义,《法华经》讲的才是最高圆顿义。慧思认为,《般若经》固然十分重要,但《法华经》是最高境界。从佛的教化碾转增胜上看,《法华经》比《般若经》要更进一步。他称《法华经》是大乘顿觉疾成佛道的法门。这些教诲对于智顗一生尊《法华经》为天台宗最高经典,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从慧思、智顗对道教丹田说的吸纳态度,也可以明显看出两人的学术师承关系。慧思在《立誓愿文》中曾说:“愿诸贤圣佐助我得好芝草及神丹……籍外丹力修内丹。”智顗则引用师言,把道教的丹田说作为止观安心的一种方法。说:“次有师言,脐下一寸,名尤陀那,此云丹田,若能止心,守此不散,经久即多有所治。”

  慧思特别注重行持,他一生坚持的由定入慧的学佛之道,受之于慧文,传之于智顗,称为天台宗的重要法门。智顗后来创立“四种三昧”、“十乘观法”、“二十五方便”等法门,都是对慧思的继承。智顗终身不忘慧思7年的教诲之恩、师生之情,他临死前给晋王杨广写下《遗书》,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请杨广为老师慧思写一篇碑颂。

  三、智顗主要学说源于光山慧思

  智顗学说的中心,是以实相论和性具说为基础上的止观学说。这一止观学说是对慧思定慧学说的继承。道宣在《高僧传·慧思传》中称慧思“定慧相资”、“教观并重”,“定慧双开,昼谈义理,夜便思择”。这是一种既重义理智慧,又重禅定修行,并将二者结合的方法。智顗在解释止观二法时说:“止乃优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养资,观择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借。”智顗的止、观二法,正是慧思定慧二法的发展。天台宗五祖灌顶在介绍智顗的三种止观学说时,已说明它来源于南岳慧思。他说:“天台传南岳三种止观,一渐次,二不定,三圆顿,皆是大乘,俱缘实相,同名止观。”

  智顗的“圆融三谛”学说是师承慧文、慧思的“一心三观”学说二来。“一心三观”是指《大度智论》上讲到的三种智慧,即道种智、一切智、一切种智,它们本于一心。智顗将假、中、空的“三观”,与俗、真、第一议谛的“三谛”,以及道种智、一切智、一切种智的“三智”都结合运用,三而一、一而三,完成了“圆融三谛”的学说。他认为,以上三者合异而义同,因为都由一心统率。他说:“只心事一切法,一切法是心。”三谛是实相的三种形态,真正的实相就是心。“心名不生,亦复不灭,心即实相。”

  慧思的十如实相之说,被智顗扩充为:“一念三千”之说。智顗说:“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就是说,我们当前的每一年头都圆满地具足了一种法的所有性能。这种“心具万法”之说与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观点是大致相近的。“一念三千”的学说,在天台宗又常被称为性具观。慧思以十如实相说为基础,分析性具染净。他说,“如来之藏,以本以来,俱时具有染净二性”,如来藏,是佛教“六识”中的根本心识。心识本染,或心识本净,或心识有染有净,是当时佛学界有争议的观点。智顗以“一念三千”论为基础,突出二性中的性染一面而立性恶论。人性善恶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汉唐学者都有论述,各有见解。由慧思的性具染净说到智顗的性具善恶说,体现了佛学中国化,佛学理论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结合。

  以上从止观、实相、性具、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等天台宗的基本学说,论证了智顗的学说大多师承于光山慧思。当然,他使这些学说更系统、更完整,并且在许多方面又有所独创。

  综上所述,慧思在光山已建立了佛教宗派,培养了智顗等一大批优秀僧才。这个宗派在成熟之后南进东征,在湖南衡山和浙江天台山一带建立了更大的势力范围。慧思和智顗相继成为当时中国南方佛教界的领袖人物。智顗是天台宗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事业的高峰固然是天台山时期,但是他的佛学理论基础是在光山追随慧思的七年里奠定的。如果不是在光山接受了慧思的一心三观、定慧双开、十如实相、法华三昧等系统的教、观训练,纳闷他再天台山就不可能演出那么多有声有色的历史剧,也不可能创造出圆融三谛、一念三千、性具善恶、止观并重等系统的天台宗佛学理论。

  将光山与天台山比较,将慧思与智顗比较,笔者认为,光山时天台宗的发祥地,慧思是天台宗的开创者;天台山已是天台宗的鼎盛时期,而智顗当之无愧为天台宗的集大成者。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