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恭绰香江佛缘
叶恭绰香江佛缘
◎司徒一凡
叶恭绰(1881-1968),字裕甫(又字:玉甫、玉虎、玉父、誉虎),号遐庵,晚年别署矩园,室名“宣室”,广东番禺人。他出身书香门第,早年毕业于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后留学日本。不仅是著名的书画家、收藏家,亦向心佛学,还当过不同“朝代”的高官。他清末时曾任交通部承政厅长兼铁路总局长,民国时期又先后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兼交通大学校长)、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一九二七年出任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一九二一年十月十日,当时的国民政府曾发行一套四枚“中华邮政开办廿五年之纪念”邮票,每枚邮票上都印有三个人头像,分别为:民国总统徐世昌、国务总理靳云鹏和交通总长叶恭绰(当时邮政属交通部所辖)。他能与当年的国家领导人一起,成为少数在世时就能登上邮票的中国人,由此亦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叶恭绰曾多次资助建寺弘法,并一向重视佛教经典文物的保存,积极推动佛学研究。早在一九二三年,他就在北京发起影印日本的《卍字续藏》。一九三零年,西安卧龙寺和开元寺内发现宋版《碛砂藏》,叶恭绰在上海发起影印。其间克服种种阻碍,终于一九三五年,影印出宋版藏经五百部。一九三二年,在山西赵城县的广胜寺内发现金代的藏经,叶恭绰随即与时在北平的周叔迦等人共同发起,将金藏中有关法相唯识的典籍六十四种,选出来影印,名曰《宋藏遗珍》。他还于上海赫德路佛教净业社的“觉园”内,成立“法宝图书馆”,专供佛教学者研究佛学。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恭绰曾有五年时间旅居香港。在此期间,他为何东夫人张莲觉出资在跑马地山光道兴建的东莲觉苑题写苑名,由其亲笔所书“东莲觉苑”四字的石刻现仍存于苑内韦驮殿门楣上。该苑斋堂墙上挂着的书法“勇猛精进”亦出自叶恭绰之手。此外,他在一九三八年为位于港岛山顶道的何东宅第“晓觉园”入口处的石牌楼题写一副“去来皆净土,安隐即名山”对联。叶恭绰还为位于新界屯门的青山寺(又名杯渡禅寺)题写过一块“得渡”牌匾,至今仍悬挂在该寺接待处。
据有关专家评价,叶恭绰的书法吸收了出土木简及汉魏六朝石刻与写经之长,摆脱近三百年书法八股积习,书法奇正相生,行笔线条率意,细劲飞扬,自成风格,书卷气自溢行间,成为后人的楷模。
一九四二年十月,他转往上海居住,但拒绝接受任何伪职,闭门谢客,以诗画自娱。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叶恭绰由上海移居广州。至一九四八年,因国内时局动荡,已年近七十岁的叶恭绰再次迁来香港,闭户隐居,不见外客。当时,在青岛住持湛山寺的倓虚法师也来到香港,见到有许多青年学僧逃到香港避难,人地生疏,食宿无著,便找到叶恭绰商酌,决定成立一所僧校收容之。
不久,一所名为“华南佛学院”的僧校在香港成立,叶恭绰等人担任护法董事,支持佛学院的经费。在“华南佛学院”首届毕业学僧中,有一位宝灯法师,他在倓虚法师往生后,发愿修建道埸,以纪念这位影响深远的恩师。他根据青岛湛山寺的建构,于一九五零年七月创建了香港湛山寺。而青岛湛山寺原来也是叶恭绰等人出钱出力,并请倓虚法师主持于一九三四年创建的。
叶恭绰亦是在香港研究敦煌学的第一人。一九四八年,他对敦煌经文“北魏昙鸾手写着涅槃经”两卷进行研究,考证其为“婴儿行品”及“十功德品”,赞许手稿“书法朴劲,犹有隶意,应为北魏昙祖手迹”,并为其写注跋,文中亦有提及“其时在港与诸善信创设华南佛学院”一事。同年,叶恭绰又为张谷雏题撰“敦煌石室图籍录序言”,追述当年清政府派员把敦煌藏经洞内之经卷运送至京师的经过。■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