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莲花
佛教的莲花
序 言
第一章 莲花的世界
莲花与人类文明
佛教的莲花
中国的莲花
植物学上的莲花
莲藕
莲子
莲花制成的美食
莲花的种类
芬陀利花
拘物头花
钵头摩花
优钵罗花
中国莲花的种类
第二章 莲花在佛教中的意义
以莲花比喻佛陀特德
以莲花比喻菩萨善法
供养佛菩萨的宝花
净土中的莲花
极乐世界的莲花
阿弥陀佛的宝莲花台
观音、大势至菩萨与莲花
极乐净土的九品莲花
莲花的宇宙
《华严经》的莲华藏世界海¨
《梵网经》的莲华台藏世界—
密教中的莲花—
中台八叶院的,心莲
莲华部院—
与莲花相关的手印—
莲花与护摩火供—
第三章 以莲花为持物的诸尊
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千手观音—
毗俱胝菩萨—
白处尊菩萨—
多罗菩萨—
大吉祥大明菩萨
如意轮观音
白身观自在菩萨
丰财菩萨
不空羂索观音
水吉祥菩萨
大吉祥变菩萨
胜佛顶
白伞盖佛顶
爱染明王
马头明王
孔雀明王
大胜金刚
梵天
日天
第四章 莲花与法器
香炉
阏伽器
念珠
羯磨杵
金刚杵
金刚铃
舍利容器
法轮
八吉祥
镜子
金锌
金刚橛
佛坛
第五章 莲花与佛教艺术
莲华矍图纹
贤瓶式莲花
宝相花纹
佛像的莲花图纹
莲花台座
莲花形背光
佛塔的莲花纹
佛塔上的莲花造型
栏循和石柱上的莲花装饰
佛教建筑的莲花图纹
藻井
瓦当
第六章 佛典中莲花的故事
以莲花为名的人物故事
莲花王
莲花夫人
莲花色比丘尼
差摩、莲花比丘尼度化恶徒的故事
莲花生大士的神变
莲花的祥瑞感应
玄奘大师入灭前的瑞相
以莲花供养经典的果报
诵法华经舌根出莲花
序 言
莲花,又称为荷花,在中国古代,又名为芙蕖或芙蓉,生长在沼泽污泥之中。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无论在美术或是文学上,莲花都是最经常出现,也是风貌最多彩多姿的。其实,不仅在中国,远从上古时代,莲花也深受西方民族的珍视,甚至被视为“生命之树”的象征。
古希腊的传说中,有所谓的“食莲人”,人吃下这种莲子之后,就会忘了一切烦忧。古埃及也早就有莲花图案的出现,生长在尼罗河的睡莲,被埃及人视为神圣的象征,加上睡莲从正上方俯瞰的形状,圆如太阳,而且朝开夜合的性质,也如同太阳,所以被视为太阳与水的象征。有人认为,埃及壁画上的睡莲造型,正是后来广泛流行于东西方“忍冬蔓草文”的起源。
在印度古代,莲花象征女性的生殖力量,代表多产、力量、生命的创造,更是丰熟、幸运、繁荣、长寿、健康、名誉的代表,或是大地及其创造力、神圣、不死的象征。
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以莲花为造型的器物。到了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的传入,莲花纹的应用盛极一时。
莲花在佛教中的象征意涵极为深广,如佛陀就被称为“人中莲花”,佛陀不染着世间的烦恼、愁忧,宛若莲花不着水。如《杂阿合经》卷四中,就以大白莲花来比喻解脱的圣者,虽然生于世间而已没有染污执著。
莲花柔软美好的形貌,也被用来比喻佛陀的相好圆满,如《华严随流演义钞》说:“世尊手足圆满如意,软净光泽色如莲花。”
由于莲花丰富的内在意涵,所以经典中以莲花作为供养佛菩萨的妙好花朵,而且莲花更是佛教净土中常见的庄严。《阿弥陀经》中记载极乐世界的人民都是从莲花中化生,所以极乐世界又被称为“莲邦”,如《观无量寿经》中记载,阿弥陀佛及观音、大势至等菩萨,安坐于宝莲花,在众生命终时,手持莲台来接引众生。
极乐净土中,阿弥陀佛的莲台宝座更是其愿力所咸,是极乐世界的精神象征。
佛教的宇宙观,和莲花也有密切的关系。如《华严经》的《华藏世界品》记载,毗卢遮那如来的华藏庄严世界海,有层层无尽的世界。“华”,指的是莲花;“藏”,是指莲花含藏种子之处。因为华藏世界中所有的世界、世界种,都含藏于大莲花之中,都住在大莲花之上,所以才称为“华藏”。
此外,密教中的胎藏界,更是以莲花束比喻众生开敷的心莲,以中台入叶院来象征众生心即具足诸佛曼茶罗,而密教护摩法中的敬爱法,也是以莲花形的护摩坛为修法。
清净无染的白莲,也被用来比喻众生清净的自性,宋朝的北涧居简禅师所写的《白莲》说:“碧玉长柯雪色衣,夜深看见也相疑,数行鹭立波心月,拍手惊它不肯飞。”在深夜看见白莲,心惊疑着不知是何物,就如人见道而不知是道,数行白鹭立在波心水月,即使拍手惊它也不肯飞去,以此来比喻安住于法性不动。
在佛教艺术中,莲花纹更是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从佛菩萨的台座、背光,到佛塔、栏楣、石柱上的装饰,几乎处处都可以见到莲花图纹。
本书集中地介绍了佛教的莲花,可从一个侧面帮助人们认识佛教。
第一章
莲花的世界
莲花在佛教中,是清净、圣洁、吉祥的象征;特别是以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来比喻诸佛菩萨出于世间而清净无染。
其实,莲花不只在佛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明人类自古以来,就十分珍视莲花,并演绎出丰富、圣洁的内涵。
莲花与人类文明
远从上古时代起,莲花就受到西方诸民族的珍视。
在希腊史诗《尤里西斯》中,传说有一个小岛上长满莲花,岛上的人都吃莲花,称为“lotus eater”,当他们吃下莲花之后,就能忘记一切烦恼,但同时也丧失了奋发的意志。生活在安逸的世界,是水手在海上航行时的危险之一。
而古埃及早就已经有莲花图案的记载。在尼罗河盛开的睡莲,被埃及人视为神圣的花朵;对于沙漠民族来说,水是最珍贵的,而莲生长于水中,正是尊贵的象征。再从睡莲花朵正上方看,它的形状如同太阳,早晨开放,夜晚闭合的性质也如同太阳,所以莲花在埃及被视为太阳与水的象征。
在公元前1579—1315年,埃及第十八王朝的一个坟墓壁画“庭园”,据说其中描绘的正是来世的理想乐园,中央就有一座长满睡莲的水池,水禽、鱼儿悠游其间。
同样是第十八王朝的另一幅壁画“宴乐图”,画中人物手持莲花。
而在印度古代,莲花象征女性的生殖能力,代表着多产、力量及生命的创造,同时也是丰熟、神圣、不死的象征。
印度曾出土公元前3000年前的“莲之女神”像,在印度最古老的文献婆罗门教经典《吠陀》中,记载着此女神立于莲花上。
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所记载的神话中说,在天地开辟之初,从天神毗湿奴(Visnu)的脐中生出莲花,花中有宇宙的创造者梵天结跏趺坐,继而创造万物。此外,此神话中也以莲花来象征毗湿奴及其配偶。此外,也有人以莲花为多闻天(kubera)的七宝之一。
莲花同时也是印度的国花,在吉庆的时候,印度人往往在仪式中以莲花为饰。譬如结婚典礼时,莲花即常被取为饰物;印度政府的最高级勋章,也被称为“莲花之饰”。
除了人间的莲花之外,佛经中也有记载天上的莲花,巨大而不可思议,以及佛陀的莲座庄严等。
经典中记载:人间的莲花最大不过一尺,而天上的莲花则大如车盖,天宫所长的莲花又比其大,所以可以在上面结跏趺坐。佛菩萨的台座中,最常见的也是莲花台座。
佛教的莲花
莲花也是佛国净土常见的庄严。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极乐世界的莲花。极乐净土的莲花,是生长在七宝池中的八功德水中,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有青、黄、赤、白等不同颜色,姿态微妙气味香洁。《修持阿弥陀佛净土法门》中说,修持净土法门的行者临命终时,常可感得佛、菩萨手持莲台来接引。
佛经中,也经常以莲花来比喻法门的殊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妙法莲华经》,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来比喻《法华经》在娑婆世间的殊胜。在其教义上,更以莲花三喻来说明《法华经》的宗旨。
此外,密法中的胎藏界,更是以莲花来比喻众生开敷的心莲,以中台八叶院来象征众生心即为诸佛曼茶罗。
由于莲花的生长特性,所以经常被用来引喻为清净、尊贵等具正面光明的象征。如在《长阿含经》中,就将水面上清纯的莲,比喻为超脱染污世间的圣者;或将莲花上水珠滴落的情形比做忧愁的消失。而在印度,也将莲花视为神的象征。
释尊成道的圣地,菩提迦耶大塔右端,也有莲花形状的石台罗列。这些莲台源自释尊成道后经行时,从其足迹自然会生出莲花的传说。
印度著名的阿育王石柱(As/oka在位公元前268—232年),就是安置在莲花形状的台座上。现今印度国徽的狮子雕刻,就是以阿育王石柱顶的狮子为蓝图。
在《无量寿经》中,也记载极乐世界的宝莲花有百千亿片叶,从叶片发出无量的光明,从每一光明中出现无量的佛陀。《大阿弥陀经》中记载,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从莲花中化生。
佛教的宇宙观和莲花也有密切的关系。《华严经》的《华藏世界品》记载,毗卢遮那如来的华藏庄严世界海,是住在香水海的莲花中,而且说那里的大地有无限的香水海,构成层层无尽的世界。
在原始圣典中,经常用莲花来比喻圣者,而在大乘佛教中则往往象征着菩萨。例如《维摩诘所说经》中就说,例如在高原、陆地不生莲花,而是出生在潮湿的淤泥中,以此来比喻见无为法而人正位者,始终不生佛法,只有在烦恼的污泥中,也就是众生中,才能生起佛法。
中国的莲花
远从上古时代,中国的《诗经》就有莲花的记载,例如:“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在《尔雅·释草》中说:荷,又称为芙蕖,莲花是它的果实,莲子叫“酌”,莲子中心的胚芽叫“薏”,花叫“芙蓉”,花苞称‘‘菡萏”,叶子叫“蕸”,梗子叫“茄”,本叫“蕾”,即荷茎人泥中的部分,根部叫“藕”。
明代张自烈著的《正字通》:“北人以莲为荷,今俗荷皆谓之莲。”除此之外,还有称莲花为“水华”、“水芙”、“玉华”、“水之”、“佛座须”等等不同的名称。
在周代,莲花造型在美术上的应用,已经流行,并且在纹样配置和造型方面,且有一定的水准。
中国莲花纹的极盛时代,是从魏晋以后开始的,历经了整个南北朝,到隋唐以后,又产生了新的变化。以河南新郑出土,春秋时代后期青铜器“蟠螭文莲鹤方壶”为例,壶盖就是用莲、鹤装饰的,盖上铸接有两重直立而办尖外侈的莲办,内层莲办上有透雕纹饰,居中伫立仙鹤。这种以莲办做青铜器盖装饰的做法,在当时非常流行,此外如蔡侯壶、旬君埠子壶、莲办环带纹等都是类似的例子。
后来莲花纹的盛行,和佛教传人中国有密切的关系。莲花在民间也是吉祥的象征,如“连生贵子图”,就是取莲房多子,另一方面则是莲与连的谐音,而作为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
此外,莲在中国更广受文人所喜爱,是诗词歌赋中经常可见的花卉。
宋代的儒者周敦颐的《爱莲说》,可以说明文人偏爱莲花的理由: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文中说他喜爱莲的原因,是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媚,其茎中通而外表正直,不攀蔓,不多枝,在越远的地方闻味道更加清香,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有君子之风。
他并以菊花象征隐士,以牡丹比喻富贵之人,而以莲花来象征君子。
中国文人雅士称莲为“花中君子”,佛教以莲花于众花中最大最为殊胜,而称之为花中之王,为无量色相功德聚所庄严,能为一切法所依止,因此莲花也隐喻佛教至高无上的妙法。由于莲花的象征意含,因此,被佛教多层面采用在经典之中,并广大的运用在佛教美术莲花纹饰。
在唐代与佛教有关的诗作中,诗人所使用的莲花名称有“莲”、“荷”、“芙蕖”、“菡萏”、“芙蓉”、“藕花”、“优钵罗花”等种种用语。
“莲”也用来修饰表现佛教建筑物、人物、经偈等的名词语汇,如以“莲宫”、“莲宇”、“莲界”、“莲境”、“莲舍”来指佛寺及精舍,以如“莲客”、“莲花僧”、“青莲居士”等语汇来称呼僧人等。
在与佛教有关的诗作中,诗人所运用的花卉中,莲花占了最高的比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莲花在中国发展出极为丰富的世界。
植物学上的莲花
莲花又称荷花,植物学上的莲花,英文名称为lotus,是几种不同植物的通称。例如古希腊所说的莲,是鼠李科的枣莲(Ziziphus lotus),为丛生灌木,原产于南欧;果实极大,内含淀粉,可以制成面包及发酵的饮料,据说所酿的酒可以使人知足而忘忧。
〇莲藕
莲花的地下茎是可以食用的莲藕,横走水底泥中,为长圆形,有肥大的节间,内有许多孔眼,作为通气之用;输导水分的螺纹导管也很发达,切莲藕可以看见许多白色的丝状物,这就是“藕断丝连”这句成语的由来。
莲花的叶片未舒展时,卷如杯状,展开后常挺出水面;花托呈圆锥形,上面平坦,有蜂窝状的小孔,孔内含有一枚小莲子,也就是所谓的“莲蓬”。
睡莲,是和莲花极为类似的植物。莲花的叶子呈心脏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基部具深弯缺;花小而呈白色,果为浆果,被花萼所包裹而无莲蓬;种子含肉质,有囊状的假种皮。
莲花不仅是一种最常见的水生观赏植物,而且经济用途很多:如莲藕的营养价值极高,荷叶、莲须、藕节、莲子心及石莲子等都是著名的中药。因此,在池塘或水田四周长期积水的地方均可大量种植。
〇莲子
莲花的种子称为莲子,呈椭圆形,长一点五至二厘米,外表黑棕色,平滑,有灰白色粉状物质,除去果皮后,可见黄棕色菲薄的种皮。子叶两枚,黄白色,甚肥厚,中间可见绿黄色的胚芽、胚根、胚茎、幼叶。种子,子叶味微甜,而绿色部分很苦。主要成分有棉子糖(raffinose),荷莲硷(nelumbine)及天门冬酰胺。常作为药用或食品。
莲子长在莲花的花托里,花托自莲办凋落后,就凸露出倒圆锥形的莲房称为“莲蓬”,莲房里有许多小孔,每个小孔里各有一颗莲子。等莲子熟时,采莲的人就划船把莲蓬摘下,剥去硬壳,挑掉莲心后出售。
古诗里有许多作品描写采收莲蓬的情形,如南北朝时的《西洲曲》说: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〇莲花制成的美食
莲藕除了可以制成莲藕茶,也是可口的蔬菜之一。而荷叶除了作为观赏用之外,也常用来包扎食物,莲子除了可以人药之外,也是美味的点心。因此南宋人黄休复所著的《茅亭客话》中,也称赞荷花的多功用:“藕有四美,根为菜,花为玩,实为果,叶为勺,具此四美,池沼亭槛之前为瑞草,萍藻荇不得与侔也。”
莲花也可以做成许多美食,例如:莲子粥就是北京茶馆里著名的小吃,这是在粥里加入莲子、葡萄干、核桃和白糖共煮而成,营养丰富,味道绝佳。
此外,还有风味特殊的荷叶粥,当粥煮烂时,用一张洗净的荷叶盖在锅子上,荷叶的清香就渗入粥中,成了风味独特的荷叶粥了。
在《浮生六记》中,也记载着“荷香茶”:“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大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这是将茶叶以小纱袋装好,趁莲花开时放于莲心,等晚上莲花就会合起来,到了第二天早晨取出,茶叶就含着莲花的香味。现代也有以莲花、莲心干燥,直接冲泡,不但味道芬芳,而且有解毒降火的功效。
藕粉也是常见的莲制食品,老藕因淀粉质丰富,可以磨成藕粉晒干久藏,随时用开水冲泡食用,既清凉又消暑。明人高濂《遵生八笺》上有一则“藕粉”,叙述其制法说:“法取粗藉,不限多少,洗净、截断,浸三日夜,每日换水,看灼然洁净,漉出,捣如泥浆,以布绞净汁,又将藕渣捣细,又绞汁尽滤出恶物,以清水少和搅之,然后澄去清水,下即好粉。”
莲花也经常被用来运用于建筑装饰,从古埃及时期以来即常用以装饰柱顶,也是亚述圣树的基部和腓尼基石碑碑顶的雕饰。这些装饰造型后衍变为爱奥尼亚柱型。
莲花的种类
在经典中经常可见的莲花,有钵头摩花、优钵罗花、拘物头花、芬陀利花等四种。
钵头摩花(梵名Padma),又作钵昙摩华、钵特摩华、般头摩华、钵弩摩华、波昙华、波慕华。译为赤莲花、赤莲、红莲花、赤黄莲花、黄莲花,有赤、白二色。在《法华经》中,非常著名的词句“不染世间法,如莲花在水”。这是用来譬喻受记护持《法华经》从地涌出的菩萨们。
拘物头花(梵名Kumuda)又作拘牟头华、俱勿头华、句文罗华。译为白莲花、地喜花,即白或红的睡莲,也有黄、青二色。
芬陀利花(梵名Pundafi^ka),又作分陀利华、分茶利迦华、奔荼利华、本拿哩迦华;译为白莲花,又称百叶花、妙好花。亦为白色睡莲之一种。不被烦恼污染之清净无垢佛,其法性即喻为芬陀利华。《悲华经》、《妙法莲华经》就是以此花为经题。
《大日经疏》卷十五说:
三藏说,西方莲花有多种,一者钵罗花。复有二种,一者赤色,即此间莲花也;二者白色,今此间有白莲是也。优钵罗亦有赤白二色,又有不赤不白者,形似泥卢钵罗花也。俱勿头,有赤及青两种。又云:俱勿头是莲花青色者。泥卢钵罗,此莲从牛粪种生,极香,是文殊所执者,自如青莲,亦是此色。
在《无量寿经》中,描写极乐世界的情景,经中说,在浴池上有天优钵罗花(Utpara)、钵昙摩花(Padma)、拘物头花(Kumuda)、芬陀利花(Pundari^ka),杂色光茂,弥覆其水上。
又于《翻译名义集》卷三中说:
优昙钵罗,此云瑞应。般泥洹云,阎浮提内有尊树王,名优昙钵,有实无花。优昙钵树,有金花者,世乃有佛……分陀利,此云白莲花。睿师云:未敷名屈摩罗;将落名迦罗罗;处中盛时,名分陀利。体逐时迁,名随色变,故有三名。优钵罗,或沤钵罗、或咀钵罗,此云青莲花。优钵罗盘那女,生青莲花中。钵特摩,此云红莲花。拘勿投,亦云拘勿头,此云地喜花。亦云拘某陀,此云黄莲花。
优钵罗花(梵名Utpala),又作优钵华、乌怛钵罗华、优龙罗华。译为青莲花、黛花、红莲花。有青色、赤色、白色等。其中以青色为最著名,即泥卢钵罗花,译为青莲花。
莲花除了圣洁高贵的比喻之外,也被用来作为地狱的名称:
在莲花中,通常赤莲花,指的是钵头摩花,八寒地狱之中,有钵头摩地狱、摩诃(大)钵头摩地狱,译为红莲地狱、大红莲地狱。这是因为这一个地狱中的众生,由于血肉模糊,所以身体呈血红之色,以红莲花为喻。
优钵罗花的青莲花,在八寒地狱中也有所谓的优钵罗地狱,这是因冰混同水色而呈青色,或是因寒气而使皮肤冻成青色,所以称为优钵罗地狱。八大龙王之一的优钵罗龙王,因为所住之处即优钵罗花所生长的池中,故以之为名。
芬陀利花的白莲花,花有百叶,叶叶相承,圆整可爱,最外叶极白,渐向内色渐微黄,乃至最内者的萼色(多呈绿色)相近。
就现有的印度、埃及青水莲而言,印度青水莲是优钵罗花,埃及青水莲是泥卢钵罗花。印度的红莲花与白莲花的水莲,应可归纳属于拘物头花(Kumuda)之莲种。
以下分别介绍芬陀利花、拘物头花、钵头摩花和优钵罗花。
〇芬陀利花
芬陀利花(梵名pundarika)是白色睡莲的一种,又称芬陀利迦、分茶利迦、分陀利、奔茶利迦、奔茶利、本拿哩迦。译为白莲花,又称百叶花(s/atapatra)。
芬陀利与另外一种拘物头花之莲,都被称为白莲花。为了分别二者起见,特别称此芬陀利花为大白莲花。白莲花有五种特性:(1)馨香远闻;(2)一茎单花;(3)花果同时;(4)不染淤泥;(5)蜜蜂群聚。
奔茶利迦花,古来称为芬陀利,梵音为本拿哩迦华,在唐代称为白莲花,花朵色如白雪或白银般,光彩夺目,味道非常芳香,是天上所有,人间并无此花。
《大日经疏》卷十五中,记载芬陀利花的由来:“分茶利迦,花可有百叶,叶叶相承,圆整可爱。最外叶极白,渐向内色渐微黄,乃至最在内者与萼色相近也。此花极香也。昔琉璃王害释女时,大迦叶于阿耨达池取此花,裹八功德水洒之,诸女身心得安乐,命终生天。因是投花于池,遂成种,至今犹有之。花大可爱,径一尺余尤可爱也。”
经中说分茶利迦的花办可达到百叶,叶叶相承,圆满整齐,非常令人爱乐。其最外层的花办非常洁白,渐渐向内,颜色渐黄,到了最内缘者,与花萼的颜色相近。
此花极为芳香。往昔琉璃王进攻释迦族,伤害释迦族女子时,大迦叶从阿耨达池取来芬陀利,裹着八功德水洒向她们,让当时诸释种女子身心得到安乐,命终之后投生于天上。因此而投花于池中,在人间留下品种,直到如今尚还流传存着。芬陀利花非常大而可爱,有的甚至直径宽达一尺多。
在《妙法莲华经》后序中说,此花配于各阶段有不同的名称,未开敷时,称为屈摩罗;将凋谢时,称为迦摩罗;正开放时,称为芬陀利。
芬陀利花又称为蔡华、白莲花。有说这是取自《史记》千岁灵龟游莲花上的故事,因为灵龟出自蔡地,所以称莲花为蔡华。《史记·龟策传》中说:“龟千岁乃游莲花之上。”《观经散善义楷定记》也记载:“明王将出,必有白龟乘千叶白莲来现。”由此而莲花也称蔡华。《观经散善义》中说:“言分陀利者,名人中好花,亦名稀有花,亦名人中上上花,亦名人中妙好花,此花相传名蔡华。”
〇拘物头花
拘物头花,梵名kumuda,又译作俱物头华、究牟地华、矩母那华、究牟地华、句文罗华。花茎有刺,色白或赤,叶稍短。白色的拘物头花,茎很细滑,可供食用。
拘物头花也有赤色的,在《慧琳音义》卷三中说:拘物头花即赤莲花,呈深朱色,甚具香味,非人间所有。《续高僧传》卷二、《翻译名义集》卷八等,皆译作黄莲花。《大日经疏》卷十五中则说,俱物头乃青色之莲花。
《慧琳音义》中记载:“拘物头花,其花茎有刺,色蹴然故,以其花茎稍短,未开敷时,状郁或赤白,抑或名小白花也。”
〇钵头摩花
钵头摩花(梵名padrna),意译作赤莲花、红莲花,又作特摩华、般头摩华、波头摩华。叶呈圆形,直径约六十至一百厘米。产于东印度、波斯、中国汉藏等地、缅甸、北澳大利亚及日本沼泽区。一般为观赏用,根茎可食用。
夏日花梗抽出水面数尺,开白色、淡红色的大花,果实约如豌豆大小,数个或十数个包于肥厚的花托中,称为莲蓬,味美可食。钵头摩花的根茎肥大,可供食用,柄内的细丝也可制作灯心。
自古以来,印度都将钵头摩花视为水生植物中最高贵的花,在诸佛典中,也被誉为七宝之一。在佛教的经论中,常常和拘物头花、优钵头罗花、芬陀利花并举,此外,钵头摩花也是佛、菩萨的宝座,或是观世音菩萨等手中所执的庄严具之一。
〇优钵罗花
优钵罗花(梵名ulpala),又作乌钵罗华、沤钵罗华、郁钵罗华、优钵刺华、优婆罗华、咀钵罗华。即睡莲,花似莲而小,叶片浮在水面上,呈宽广卵形全缘,表面为有光泽的暗绿色,叶背是淡绿色,边缘为赤色且有不规则的暗赤紫色斑点。花由多数花盖组成,根与种子可食用。
除了经典中这四种常见的莲花之外,还有紫莲花,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其右之一手所持之物即是紫色莲花,持紫莲花之手称紫莲花手。紫色是赤、黑和合之色,象征诸法实相,非清净,非垢染,烦恼与菩提无二无别,如二色和合。又根据《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记载,如果要观见诸如来,当修“紫莲法”;经中所描述“莲观自在”之像,相好庄严,右手执紫莲花,左手上仰置胸前。
〇中国莲花的种类
在中国的古籍中,也记载有许多不同品种的莲花。
如明代王世懋所著的《花蔬》、王圻的《三才图会》、高濂《遵生八笺》、王象晋《群芳谱》等书的记述,荷花在红、白、黄之外,至少还有以下数种:
《花蔬》有提到所谓碧台莲、锦边莲及金边莲,花白而办上恒滴一翠点,花房之上抽出绿叶,似花非花。
锦边莲的花与枝茎相连处呈绿色而花白色,作花蕊时,绿苞已经微呈一线红,花开时千叶(办),每叶就像胭脂染边一般。
金边莲与锦边莲相似,但是花办周围是一圈黄色,不同于锦边莲之胭脂色。《群芳谱》中记载:“金边莲,办周围一线,色微黄。”另其中也记载有重台莲、并头莲、一晶莲、四面莲、洒金莲、衣钵莲等。
重台莲开了一花之后,从莲房内又生花,不结子。唐人皮日休有一首“重台莲花”诗中说:“欹红矮婧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并头莲又称为“并蒂莲”或“瑞莲”,也就是一茎上生两朵莲花。
“一品莲,一本生三萼。”也就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菡萏,有三片花萼。荷花中的学士莲、罗汉莲,都是三片花被、十八片花办的荷花。《歙县县志·物产部》载:“学士莲、罗汉莲,二种皆十八办品字莲。”
四面莲一花四萼,称为“四面莲”,《群芳谱》中说:“四面莲,周围共四萼。”
洒金莲是指花办上有黄点的白莲花,《群芳谱》中说:“洒金莲,办上有黄点。”
衣钵莲的花盘有千叶,蕊分三色,产于滇池。
晋人王嘉《拾遗记》中记载:“(汉)灵帝西园渠中植莲,大如盖,长一丈,其叶夜舒画卷,名为夜舒荷。”
此外,还有所谓的红白莲,是指一株荷花有红有白,宋人杜衍有一首诗描写红白莲:“芙蓉照水弄娇斜,白白红红各一家;近日新花出新巧,一枝能着两般花。”
在唐《酉阳杂俎》中说:“以莲子投入装蓝色的染缸中,经数年,移植而种,所长出的莲花即呈碧绿色,称碧莲。”
《浮生六记》卷二中,提到一种花大如酒杯、叶大如碗口的迷你荷,“花发大如酒杯、叶缩如碗口,亭亭可爱”。
在《缙绅脞说》也记载有花茎长达六尺以上的红莲花:“雍熙中,张君房寓泊庐山开先寺,望黄石崖瀑布水中一大红叶泛而下,令僧行急取之,乃红莲一叶,长三尺余、阔一尺三寸。”《庐山记》中也说沛水出双剑峰,峰顶有池,阔数百步,其深莫测;又有清源地,生莲花大如车轮。
除了上述珍奇的荷花外,古籍中还有铁线莲、白花太乙莲、千叶黄、千叶红、千叶白、马蹄莲、墨荷、玉井莲等等莲花品种。
第二章
莲花在佛教中的意义
莲花,可以说是佛教的象征,而这种缘起和印度古来重视莲花有关。根据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所记载,天地开辟之始,毗湿奴神的脐中生出莲花,花中有梵天,结跏趺坐,创造万物。在《大智度论》卷八中记载:
“……水上有一千头人,二千手足,名为韦纽。是人脐中出千叶金色妙宝莲花,其光大明,如万日俱照。花中有人结跏趺坐,此人复有无量光明名梵天王。……是梵天王坐莲花上,是故诸佛随世俗故,于宝花上结跏趺坐。”
印度神话中,宇宙创造者梵天神安坐在莲花上,象征高贵圣洁,于是佛陀随顺世俗,也坐于莲花上,并以和韦纽从脐中生出千叶妙宝莲花的形态相类似,佛陀也是从脐中生出诸宝莲花,如《大智度论》卷九中说,当时世尊从脐边出诸宝莲花,如偈说:“青光琉璃茎,千叶黄金色,……从是佛脐中,辗转出宝花,花花皆有座,座座各有佛……”
然而,在保留了世间的形态之外,佛陀又进一步诠释,将莲花的生长特性,赋予更深刻的意义,与佛法相应,例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清净微妙,所以佛经中常以此来譬喻。
如《中阿含经》卷二十三《青白莲华喻经》中,以莲花生于水中而不着于水,来比喻如来出现于世间而不着世间:“犹如青莲花、红赤白莲花,水生水长,出水上不着水,如是如来世间生世间长,出世间行不着世间法。”
《文殊师利净律经·道门品》中说:“人心本净,纵处秽浊,则无瑕疵,犹如日明不与冥合,亦如莲花不为泥尘之所玷污。”
《摄大乘论释》卷十五中,则以莲花的香、净、柔软、可爱四种特德,比喻法界真如的常、乐、我、净四德,此外,也有以莲花为经名,来比喻法门清净、无染、庄严,如《妙法莲华经》、《悲华经》。而《华严经》、《梵网经》等也有莲华藏世界之说;密教也以八叶莲花为胎藏界曼茶罗的中台;以莲花表示众生本有之心莲。
密教胎藏界三部是指佛部、莲华部、金刚部。莲华部略称莲部,代表众生本具清净菩提心,又表示如来大悲三昧之德。众生本存自性清净之心,虽然在六道四生、迷妄界等生死污泥中流转,但是本有的清净菩提心仍然不会染垢,就如同莲花之出污泥而不染,所以称为莲华部。
以莲花比喻佛陀特德
莲花经常被用来比喻佛陀的相好与特德。如《佛说萍沙王五愿经》中就以珍贵的千叶金色莲花来比喻佛陀。
当时王舍城的国王萍沙王,常发五种愿望:一者愿我年少为王,二者令我国中有佛,三者使我出入常往来佛所,四者常听佛说经,五者闻经心疾开解,得须陀洹道。
后来这五种愿望萍沙王都满愿了。有一天,他的好友邻国的弗迦沙王送了一朵有着千叶的金色莲花给他,他就回了一封信:“如果你是要送我奇珍异宝,那就不用劳烦了,因为我国中有金银珍宝甚多,不用再增添,现今我国中出生了一株珍贵的人花,号为佛陀,身紫磨金色,具有三十二种相好。”
莲花柔润的特性,是和平的象征,在古代印度,两国国王互赠莲花是和平的象征,如《大智度论》卷十中说明诸佛平等,但互以莲花供养亦是随顺此意:“问曰:‘诸佛力等,更不求信,何故以花为信?’答曰:‘随世间法行故;如二国王力势虽同,亦相赠遗。复次,示善软心故,以花为信。”’
经典中以莲花来形容佛陀的特德,如《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大智度论》卷一中,描写佛身微妙真金色,其光普照似金山,清净柔软如莲花。
经典中也常以青莲花花办的形状及颜色,来比喻佛眼,如《福盖正行所集经》卷一中说:佛陀目如广大青莲花叶,眉间毫相如秋满月。
经典中经常以莲花来比喻如来的三十二种相好,如:《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中说,如来的舌相广长极柔软,譬如红莲出水中,而《华严随流演义钞》卷四十九中说,世尊手足圆满如意,软净光泽色如莲花。而在《大宝积经》卷一百零九中则说,如来世尊面貌容色,就如同清晨开敷的莲花,端严美好,光明显耀,微笑熙怡。
经中也以白莲花的稀有来比喻佛陀出世的难值难遇。如《福盖正行所集经》卷二中说,世尊如白莲花,堪能运载一切众生。……是时世尊,舒金色手,如莲花开,又说如来出世,难得值遇,如优昙钵罗花。
在《分别功德论》卷四中,佛陀告诉阿难:“如我今日,皮身清净无过于我,犹如莲花不着泥水。”在《中阿含经》卷三十五中,形容佛陀:“如诸水花中,青莲花第一。”《中阿含经》卷二十三中说:“佛陀的心如莲花,出于世法而不染世法。”
除了形容佛陀的相好之外,经中也以莲花来比喻菩萨所行之善法,如:《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中说:“然诸菩萨于诸世法,不为爱恚所涂染故,如红莲华。”这是说菩萨于世间种种善恶之法都不染着,不会被爱欲、嗔恚所垢染,就如同红莲花一般。
《大宝积经》卷十四中说:“贤王菩萨……在于大众若如师子,不倚俗法;犹如莲花不着尘水,无所憎爱心。”菩萨在大众中如同狮子一般勇猛无畏,不倚靠世俗之法,如同莲花不染着尘劳之水,无有憎恨爱欲之心。
在《摩诃行宝严经》中则说:就如同陆地不会出生莲花,菩萨也如是,不从无为法中出生佛法。譬如充满淤泥的水,则会出生杂莲花,菩萨也如是,从恶性众生的烦恼结缚之中,才会出生佛法。
由于莲花富有深刻的意涵,经典中几乎处处可以见到以莲花来比喻诸佛菩萨的种种特德。
以莲花比喻菩萨善法
由于莲花种种美好的特性,在经典中常用来比喻各种善法。例如在《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九就记载,以莲花比喻菩萨所修持的十种善法:
1.远离染污:就如同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着,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察一切外境,而不生起贪爱执著,虽然处于五种浊恶的生死瀑流,也无所染着。
2.不与恶俱:如莲花,虽然只是一点微滴之水也不会停留在花上,菩萨修行也是如此,在修行时,灭除种种恶业,生起各种善业,一心守护身、口、意三业的清净,而不与微小的恶念共俱。
3.戒香充满:就如同莲花妙香广布,远近皆能闻之。菩萨修行也是如此,坚守一切戒律而无所毁犯,由于戒行能灭除身口之恶业,如同香能除去粪秽的臭气。
4.本体清净:譬如莲花虽然处于污泥中,但是自然洁净而无染着,菩萨虽然处于五浊恶世之中,但由于持戒的缘故,得使身心清净无有染着。
5.面相熙怡:譬如莲花开敷时,能使一切见者都心生喜悦。菩萨的心也是如此,常安住禅悦,诸相圆满,使见者都能心生欢喜。
6.柔软不涩:譬如莲花体性柔软润泽,菩萨修习慈善之行,也是如此,虽然行于善法却无所滞碍,所以体常清净,柔软细妙而不粗涩。
7.见者皆吉:譬如莲花芬馥美妙,使见者及梦见者皆吉祥。就如同菩萨的善行成就,身相庄严美好,使见者皆能获致吉祥。
8.开敷具足:譬如莲花开敷,花果具足。菩萨修行也是如此,智慧福德庄严具足。
9.成熟清净:譬如莲花成熟,如果有人眼见其色,鼻闻其香,则诸根亦得清净。就如同菩萨妙果圆熟而慧光发现,能使一切见闻者,皆得六根清净。
10.生已有想:譬如莲花初生时,虽然尚未见到花朵,但是众人都已经生起有莲花之想。就如同菩萨初生时,一切天人都喜悦意乐护持,因为了知菩萨必能修习善行,证菩提果。
供养佛菩萨的宝花
莲花洁净美好的外形,及其芬芳的气味,经常用来作为供养佛菩萨的妙花。
如《大智度论》卷十中说:“尔时,宝积佛以千叶金色莲花与普明菩萨而告之曰:善男子!汝以此花散释迦牟尼佛上。”而佛陀说法时,也常见诸天雨下种种宝莲花或化宝莲花座以供养如来。
在《大智度论》中也提及诸天以青莲花为水中第一供养的妙好天华:“如是诸天,见佛身清净,大光明净,持诸供具,水陆诸花,陆地生花,须漫提为第一。水中生花,青莲花为第一,是诸名花,种种异色,种种香熏。各持天华,来诣佛所,以此诸花,色好多香,柔软细滑,是故以此为供养具。”
如《法华经》卷一序品载:“佛说法华经已,人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等四种天华,而散于佛及诸大众身上。”即是以花来衬托佛出现时场景的庄严。
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中,也有描写诸天供花于佛的情况:
“时无色界一切天子,雨无量种种微妙华香,于虚空中如云而下。色界诸天十八梵王,雨众杂色无数天华百千万种,梵天妙香遍满虚空如云而下,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以天福力雨种种花,优钵罗花、波头摩花、拘物头花、芬陀利花……于虚空中缤纷乱坠,而供养佛及众法宝。”
佛教经典中有各种名称的莲花,其中大都以叙述佛国土庄严的四种莲花为多。例如《长阿含经》卷第三游行经第二,当佛灭度时,在拘尸那罗城,叙述忉利天的善见城光景,有:
“水晶城琉璃门。其城周围四宝庄严,间错栏椐亦以四宝。金楼银铃,银楼金铃,宝塑七重,中生莲花:优钵罗花、钵头摩花、拘物头花、芬陀利花。”
大乘经典《大般涅槃经》卷一《寿命晶》第一之一,记载佛陀人灭时,大众:
“散以诸花而为庄严:优钵罗花、拘物头花、波头摩花、芬陀利花。……一一车上垂诸华鬘:优钵罗花、拘物头花、芬陀利花。其花纯以真金为叶,金刚为台。”
从经典中常见的记载,可以知道莲花经常被用来作为供养如来的妙花,及庄严国土的宝花。
净土中的莲花
除了人间的莲花之外,佛国净土也经常以莲花来作为净土的庄严,或是用来供养佛菩萨。
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中说:“出过三界,净妙国土,坐无数量大宝莲花,而不可说海会菩萨前后围绕。”
兜率天天宫也有:“一一天子手中化生无量亿万七宝莲花”的情景。
在《摄大乘论》卷十五中说,世间的世界是依地、水、风轮而安住,净土则依庄严的大莲花王而安住。
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零一中说,有他方净土名为欢喜世界,当时的佛陀喜德如来,就曾敕命喜授菩萨,持千茎金色莲花来此娑婆世界,供养释迦牟尼佛。
在《阿弥陀经》中记载,西方极乐净土的莲花生于七宝池中,用八功德水栽植,花大如车轮,有青、黄、赤、白等种种不同颜色,微妙香洁,把极乐世界庄严成净土圣地。《阿弥陀经》中说:
“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佛,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花。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械,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而《无量寿经》卷下中说:
“若有众生,明信智佛乃至胜智,作诸功德,信心回向,此诸众生,于七宝花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
这是说极乐净土中的众生,作一切功德,以信心回向,从七宝莲花中自然化生。
〇极乐世界的莲花
在十方净土中,莲花与极乐世界的关系尤其深刻。
极乐世界又称为“莲邦”,因为彼土众生都是从莲花中化生,所以为莲邦。在《阿弥陀经疏钞》卷二中说:
“莲花者,乃御凡壳之玄宫,安慧命之神宅,往诣之国,号曰莲邦。”
而净土宗更以莲花为极乐世界之象征,极乐世界的人民,都以莲花为居所,并且以莲台来引欣愿往生者,所以净土宗又称为莲宗。而念佛往生的人,都是从莲花内化生,所以有“莲花化生”或“莲胎”的名称。佛教经典中,有各种名称的莲花,其中都以四种莲花来叙述佛国的庄严。
净土三经更是以莲花来庄严极乐世界,《无量寿经》中说:
众宝的莲花周满世界,一一宝花有百千亿叶,其叶光明有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亦然。
《阿弥陀经》中说:
“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观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等菩萨,坐宝莲花,于人临命终时,手持莲台来接引众生,往生极乐国土。如:
“彼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音并势至与诸眷属,持金莲花,化作五百化佛,来迎此人。”
“行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花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寻开。”
其中又以莲花的花开时间,作为行者所积福德资粮之多少而决定见佛时间,如上品上生者,莲花经宿即开;上品中生、下生者,莲花一日一夜乃开;中晶上生者,莲花寻开,中晶中生者,七日莲花乃敷;下晶上生者,经七七日,莲花乃敷;下品中生者,莲花经六劫而开;下品下生者,莲花满十二大劫方开。
极乐净土中内外左右有许多浴池,有的十由旬,有的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池中有八功德水,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道甘甜如甘露一般。浴池也是七宝所成,有黄金池者,池底是白银沙。珊瑚池者,池底有琥珀沙等等不同组合。甚至有的是三宝、五宝乃至七宝互相组合而成。
浴池岸边有梅檀树,花、叶垂布,香气熏人,池上有莲花,大如车轮,有青莲花闪动青色光,黄莲花有黄光,红莲花有红光,白莲花闪动白光,光色互动,香气扑人。
这八功德水具有清净润泽、不臭、轻、冷、软、美、饮时调适、饮之无患八德。当净土中的菩萨、声闻众人此宝池,想要使水淹没足部,水则如其意。想要让水升至膝头,水即到膝。想要到腰,水则到腰,甚至想要淋灌全身,水亦淋灌之,要令之还复原貌亦依其意。水质调和,冷暖皆随人意,它能使人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一些杂质也无。池中有七宝之沙与水相映彻,有时有微细的波澜激起回流,互相流灌相注,有时安详慢慢流动,不快不慢,恰合心意。
有时风吹散了花而遍满佛土之上,花在地面色色排列不会相而混乱,花铺在地面柔软而有光泽,馨香芬芳香气四扬。脚足踏下,地则随陷四寸,脚一举起,则恢复原状。这些散落的花已无用时,大地则自动开裂将花纳化无遗,而仍清净无染。后来再随着时节又有风吹落花,布满佛土。
净土中又多是宝莲花,周满整个佛世界,一一宝花都有百千亿叶,花有光明现无量种色,青、黄、白、玄、朱、紫,光色赫然,明曜如日月。一一宝花有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而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中。
据《阿弥陀经》记载,西方极乐净土的莲花生长于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池中,用八功德水栽植,花大如车轮,有青、黄、赤、白等种种不同颜色,微妙香洁,把极乐世界庄严成净土。
在经典中并说,往生极乐世界者,随一生所造之业,可分成九种次第往生,又称为九品化生,即是于莲花之中化生。往生晶位依对实相智慧体悟程度而定,有的不能净信,若只是光净信,种植善根修种善业,这只能往生极乐世界边陲的宫殿而已。如果对法佛坚信不移,愿、行具足,就能随顺九品行业,各化生于莲花,渡往佛国莲邦。
〇阿弥陀佛的宝莲花台
要现观阿弥陀佛的人,应当先观想,在七宝大地之上,出生莲花,这莲花的每一办都有百宝的妙色,并且具有八万四千支叶脉,犹如天画一般。在一叶咏之上都有八万四千种光明,这些叶脉光明都要了了分明,使其能完全明见。
这些花叶较小者,纵广就有一万里,而此莲花则有八万四千大叶,每一叶间都有百亿的摩尼珠王作为映饰;每一颗摩尼珠都放出千种的光明,这个光明宛如宝盖一般,由七宝合成,遍覆大地之上。
莲花上有华台,这华台是由释迦毗楞伽摩尼宝所做的,而这莲花台又有八万金刚赤色宝、净如意宝、妙真珠网等作为妙饰。
在莲花台上,自然有四柱的宝幢,每一座宝幢宛如百千万的须弥山,幢上的宝幔宛如夜摩天宫一般。又有五百亿的微妙宝珠,作为映饰,每一颗宝珠有八万四千种光明,每一光明又化作八万四千的异种金色,每一种金色遍覆在宝土大地之上,处处变化,化作各种的异相。
有些化为金刚台,有些现成珍珠网,有些则为杂华云,在十方各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这就是华座观,这是第七个禅观。
如此的妙宝莲花,是源于阿弥陀佛的本生,法藏菩萨的愿力所成就的,想要忆念阿弥陀佛者,应当先行观想妙花座观。
由于这个莲花台为阿弥陀佛本愿所成,而阿弥陀佛以本愿力而成佛,因此要观想阿弥陀佛的行者,必先观想他的本愿莲台。
〇观音、大势至菩萨与莲花
观世音菩萨的各种示现中也都与莲花有密切的关系。在《十六观经》中记载:观世音菩萨的手臂如同红莲花色,有八十亿种的微妙光明作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的庄严妙事,其手掌之上化作五百亿种的杂莲花色,手上十指的指端,每一指端都各有八万四千种画纹,犹如印文一般。在每一画纹之上有八万四千种颜色,每一种颜色又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这些光明十分的柔软,普照一切,观世音菩萨就用这宝手,来接引众生。
经常如此观想观世音菩萨,将会获不致遭遇各种祸害的果报,并且净除业障,除却无数劫的生死之罪。
在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的尊形也与莲花有关。其天冠上有五百朵宝莲花,每一宝花之上有五百座宝台,每一宝台中,十方诸佛的净妙国土,所有广长众相都会于其中显现。他顶上的肉髻宛如红莲花般,在肉髻上有一个宝瓶,盛满着各种光明,普现一切的佛事,其余的各种身相,则如同观世音菩萨一般,等同无异。
经常观想大势至菩萨,能除灭无数阿僧只劫的生死之罪。
〇极乐净土的九品莲花
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大约可以分成九种品类。
1.上品上生——金刚宝台接引
上品上生者,是众生发愿往生极乐国者,他们如果发起了三种心愿,即便能够往生。一者是至诚的心,二者是深信心,三者是回向发愿的心。如果具足这三心者,必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上品上生的人,要往生极乐国时,阿弥陀佛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菩萨,还有无数化佛、百千的比丘声闻圣者大众及无量的诸天等,随伴着七宝宫殿前来。观世音菩萨手执著金刚所制成的莲花宝台与大势至菩萨到达行者身前。
这时,阿弥陀佛在虚空中放大光明,照射行者的身体,与诸大菩萨众授手迎接。接着,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的菩萨,都一同赞叹行者,并劝进他的心意。行者见到之后,十分的欢喜踊跃,能自见自己的身体乘坐着金刚宝台,随从着佛陀之后,如一弹指顷刻之间,就往生极乐国中。
2.上品中生——紫金莲花台接引
上品中生的修行人,不必一定要受持读诵大乘的经典,而善解其中的义趣,但对于佛陀究竟的第一义,能够心不惊动,不会畏惧究竟空义。他深信因果,不毁谤大乘的佛法。以此功德,回向发愿祈求往生极乐国土。
上品中生的修行者,当此生缘尽,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菩萨,在无量大众眷属的围绕之下,持着紫金莲花台,与千位化佛,同时授手迎接。行者见到自身端坐在紫金台上,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同一念之顷,立即往生极乐国土的七宝池中。
往生极乐世界之后,行者在七宝莲池中此紫金台宛如大宝莲花一般,经过一宿立即开启。这时净土行者端坐在紫金台上,身体也化作紫磨金色,足下也有七宝的莲花。
3.上品下生——金色莲花接引
上品下生的修行者,因为不毁谤大乘,但发无上菩提的道心。以此功德,回向发愿求生极乐世界。
上品下生的修行者,在此生缘尽,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与诸眷属菩萨手持着金莲花,并化现五百位化佛,来迎接此人。这五百位化佛,同时授手接引。
见到这个境界时,他立即自见其身,端坐在金色莲花上,坐上莲花之后,莲花就自然合起,随着阿弥陀佛世尊之后,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
上品下生的行者,经过极乐世界的一日一夜之后,莲花才会开启;在七日之中,乃能得见佛陀。他虽然见到佛身,但是对阿弥陀佛的众种相好,却心不明了,要经过三七日后,才能了了明见,并普闻众种音声,都在演说妙法。
4.中品上生——莲花台接引
中晶上生的修行者,能往生极乐净土。如果有众生受持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持奉八关斋戒,修行各种戒法,不造五逆重罪,也没有各种的过恶。以此善根,来回向祈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如此就可以修得中品上生。
中品上生的修行者在此生缘尽,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在比丘眷属大众围绕之下,放着金色光明,来到此人的所在,并为他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的法音,赞叹出家的因缘,能够得脱众苦。
行者见到之后,心中生起广大欢喜,见到自己的身体坐在莲花台上,长跪合掌五体投地向佛作礼。顶礼之后,在未举起头时,立即得以往生极乐世界。
5.中品中生——七宝莲花接引
中品中生的修行者,是指众生,在一日一夜之中受持八关斋戒,或是一日一夜之中受持沙弥戒,或是一日一夜中受持具足戒,而威仪戒法无缺。那么以此功德,回向祈愿求生极乐国土,由这戒香的熏修,就可以修得中品中生的境界。
中品中生的修行者,在此生缘尽,命欲终时,会见到阿弥陀佛与眷属大众放出金色光明,持着七宝莲花来到行者之前。接着净土行者就见到自己坐在莲花之上,莲花立即合起,往生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宝莲池中。
莲花在莲池之中经过了七日,莲花才会开敷;花既开启之后,行者开目合掌,赞叹阿弥陀佛世尊。并且闻法欢喜,得证声闻初果须陀含的境界,初预法流;经过半劫之后,成就阿罗汉的境界。
6.中品下生
如果有善男子或善女人,他们孝养父母,在世间行世仁义,这人在命欲终时,遇到善知识为他广说,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中的种种喜乐之事,并为他说阿弥陀佛的本生——法藏菩萨所发的四十八大愿。
他听闻此事之后,有了极大的善根,寻即命终。就好像一位壮士屈伸手臂般的奇快速度,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中品下生者往生极乐世界经过七日之后,会遇到观世音及大势至菩萨为他说法,他闻法欢喜,即得证初果须陀含,经过一小劫后,成为阿罗汉,这是名为中品下生。
7.下品上生——化佛接引
如果有众生此生做了各类的恶业,虽然不去诽谤大乘法等的经典,但是如此的愚人,却多造了许多的恶事,而且没有惭愧心。
但是这样的恶人,也有机会往生极乐世界。
这些恶人必须要有福德因缘的,当他们命欲终时,遇到了善知识,这些善知识为他赞叹大乘经典的经题名字,因为听闻这些诸经名号的缘故,所以能除却千劫的极重恶业。这时,此善知识又教他合掌叉手,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称念佛名的缘故,除去五十亿劫的生死之罪。这时,阿弥陀佛即刻遣派化佛,前往接引。
但是下品上生的行人,在极乐世界经过七七四十九日后,莲花才会开启。当莲花开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身放广大光明,安住在此人面前,为他宣说甚深十二部类的经典。
8.下品中生——天华接引
有的众生如果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这些愚人,甚至偷盗僧伽的物品,并且不清净为名利而说法,而且没有惭愧的心,如此的罪人,因为恶业的缘故,应当堕入地狱之中。
但是如果他们在命欲终时,当地狱的众种烈火,同时俱至之时,遇到了善知识,善知识以大慈悲心,为他赞叹宣说阿弥陀佛如来的十力威德,广赞阿弥陀佛的光明神力,也赞叹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五分法身。
这人听闻之后,除却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转化为清凉的风,吹着各类的天华,花上都有幻化的佛菩萨,来迎接此人,在如同一念顷的时间中,即得往生七宝池中的莲花之内。
这些人在极乐世界中,必须经过六劫,莲花才会开启。当莲花开启之时,观世音、大势至菩萨用庄严的梵音,来安慰这个人,为他宣说大悲佛法的甚深经典,他听闻此法之后,应时即发起无上的菩提道心。
9.下品下生——金色莲花接引
有些众生,作了不善的业行,乃至于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众、恶心出佛身血等五逆十恶的重罪,具有各种不善的行为,这样的愚人,因为恶业的缘故,应当堕入恶道,并且要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这些人在临命终时,如果遇到善知识给予种种的劝导安慰,为他宣说妙法,教他念佛。但是这个人因为痛苦逼迫,所以无法定心念佛。这时善友就告诉他说:“你假若不能念佛的话,应当持名称念归命阿弥陀佛。”
他听了之后,能够至心持名声音不绝,如此具足十念,称颂南无阿弥陀佛。因为称念佛名的缘故,在念念之中,除去八十亿劫的生死之罪。因此,在命终之时,见到金色莲花犹如日轮一般,安住在其人面前,接着宛如一念顷的时间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类众生在莲花之中,住满十二大劫,这时莲花才会开展,当花开放之时,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以大悲的音声,立即为此人广说诸法实相,除灭众罪的法门,他听闻之后心中欢喜,应时立即发起菩提之心。这就名为下晶下生。
在经典中并说,要往生极乐世界者,在生前也可以先练习观想,首先要观想自己生于极乐国中,接着要观想,莲花的开与合,先作莲花开启的观想,当莲花开时,观想有五百色的光明来照耀自身,接着观想眼目开启时,就见到佛菩萨满布于虚空之中,水鸟、树林及诸佛所发出的音声,都自然演出妙法,并与佛陀所说的经典相合。
如果出定之后,对这个境界会忆持不失,名为见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这称之为普观想,也就是十六观经中的第十二观,这是观想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圆满观法。
莲花的宇宙
佛教的宇宙观和莲花有着密切关系。
佛教中的“莲华藏世界海”是指含藏于莲花中之功德无量广大庄严之世界,就是认为所有的世界都安住在莲花胎藏之中。 ‘
《华严经》、《梵网经》中所叙述毗卢遮那佛之世界,又称为华严庄严世界海、莲华台藏世界海。略称华藏世界、莲藏。
《华严经》中说,莲华藏世界是毗卢遮那佛历经无数菩萨行的广大功德庄严所成就,其底层有十重微尘数风轮,十重微尘数风轮之上为香水海,香水海中有大莲花,其中的世界就是莲华藏世界。
而《梵网经》中则说,此世界是由千叶大莲花所组成,各个莲花有百亿须弥、四天下、南阎浮提。卢舍那佛坐花台上,白化成千释迦牟尼佛,据千叶世界,干释迦复化为千百亿菩萨释迦,各个在菩提树下说法。如本经卷上所说:
“卢舍那佛(中略)住莲华台藏世界海,其台周遍有千叶,一叶一世界为千世界,我化为千释迦,据千世界,后就一叶世界,复有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百亿南阎浮提、百亿菩萨释迦,坐百亿菩提树下,各说汝所问菩提萨埵心地。”
莲华藏世界的宇宙观,可能是受到印度婆罗门教影响。在婆罗门教说,毗湿奴神现于水中,从其脐生出莲花,从莲花中生出梵天创造世界。
净土宗称阿弥陀佛之报身世界为莲华藏世界。密教则以法身大日如来之净土为莲华藏世界。
除了《华严经》和《梵网经》之外,《摄大乘论》等中说诸佛净土所建立皆依止于莲花上,并不限定为是毗卢遮那如来之住处。
〇《华严经》的莲华藏世界海
在《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中说,此晶是经由普贤菩萨来说明毗卢遮那如来所庄严清净的“华藏世界海”之情境。
“华”,指的是莲花;“藏”,意指莲花含子之处。因为华藏世界中所有的世界、世界种,都含藏于大莲花之中,皆住在大莲花之上,所以才称为“华藏”。而此华藏世界,是毗卢遮那如来在修菩萨行时,亲近世界海微尘数的佛陀,修治世界海微尘数的大愿,所严净而成的。
华藏世界是由广大而繁多的风轮扶持着,这些风轮一个接一个层层往上,最上方的一个风轮称为“殊胜威光藏”风轮,这个风轮扶持着“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这个香水海中有一朵大莲花,叫做:“种种光明蕊香幢”,华藏世界就安住在这朵莲花当中,有金刚轮山在四方周匝围绕着。
这种风轮扶持着香水海,海中有莲花的状相,如果依众生而说,是妄想风持如来藏识、法性海,生无数因果,含摄世间、出世间及未来果法。如果依照诸佛境界而说,是以大愿风持大悲海,而生无边行华,含藏万境,重叠无碍。而蕊香幢莲花的生起,是表示于根本智中起差别习、行差别行。
在华藏世界,有庄严清净的大地,还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的香水海,这每一香水海当中,又各有四天下微尘数的香水河右旋围绕着香水海;大地、香水海、香水河,皆是世界海微尘数的清净功德所庄严,同时,显现所有化佛、神通自在、一切变化周遍、所修愿行等等境界,表达一人一切、一切人一、体相如实无差别的境象。
华藏世界中有为数不可说、不可数的香水海,一一香水海皆有一世界种类安住,每一个世界种类中又都安住了不可说数的世界。这些世界海的结合,就像帝释天的珠网一般,以:……大珠当中心,第二层珠贯穿围绕此珠心,第二层珠再各为珠心,让第三层珠贯穿围绕,如此次第辗转相递绕,形成四面八方看去皆是横纵相从的网状,各珠之间皆能交相互摄。
经中为了彰显这种庄严的境界,而以中间的香水海为主轴,广大分别说明华藏世界海中层层相摄的情形,如此更能体会到这个不可思议的世界海。
最中间的香水海名为无边妙华光香水海,其世界种称为: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其四周有十个香水海围绕。每一个香水海一定配一个世界种,一世界种中必包含二十重世界。所以,这十个香水海!又各领有不可说微尘数的香水海,就形成十个不可说佛刹微尘的香水海。有这么多的香水海,就有如此多的世界种,而每一世界种又各有二十重世界,如果写成程式表示世界的数量,就成:
10个香水海X20重世界X不可说微尘数香水海X20重世界,而这样的景象都围绕在中间的香水海(无边妙华香水海)四周,中间的香水海本身亦有二十重世界的围绕。重重世界重重佛土交互为缘、交互映摄含藏清净妙严,无量光明。
华藏世界的所有庄严境界,能示现诸佛境界,众生三世所行行业因果亦总现其中;就如百千明镜俱悬四面,前后影像互相彻照。所以从一切法空的道理,而能隐现自在,而有“一念现三世,十方世界于一刹中现”等等无碍境界。
〇《梵网经》的莲华台藏世界
《梵网经》的莲华台藏世界和《华严经》华严庄严世界的构造并不一样。在《梵网经》卷下偈中说:“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匝千花上,复现千释迦,一花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如是千百亿,卢舍那本身。千百亿释迦,各接微尘众,俱来至我所,听我诵佛戒。”
又同经卷上说:“尔时,释迦牟尼佛在第四禅地中摩醯首罗天王宫,擎接此世界大众,还至莲华台藏世界百万亿紫金刚光明宫中,见卢舍那佛坐百万亿莲华赫赫光明座上。其时,卢舍那佛告诸大众曰:我已百阿僧只劫修行心地,以此为因,初舍凡夫,成等正觉,号卢舍那,住莲华台藏世界海。其台周遍有千叶,一叶一世界,为千世界。
“我化为千释迦,据千世界。一叶一释迦,复有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百亿南阎浮提,百亿释迦菩萨,坐百亿菩提树下,各说汝所问菩提萨埵心地。其余九百九十九释迦,各个现千百亿释迦亦复如是。叶上之佛是吾化身,千百亿释迦是千释迦化身。以吾为本原,名为卢遮那佛。”
经中所说的大莲花有千叶花办,一叶花办就是一个大干世界,有百亿须弥乃至百亿阎浮提。莲花台上有卢舍那结跏趺坐,千叶上各有一尊大释迦,百亿菩提树下各有一位菩萨释迦,说菩提萨埵心地法门。而千叶上之有释迦是卢舍那化身,百亿之释迦菩萨亦是大释迦之化身。即包含千个大干世界,以莲华藏世界为卢舍那佛之住处。其中卢舍那之化身千大释迦,大释迦化身安住于百亿释迦菩萨。
密教中的莲花
在密法中,也经常以莲花来比喻甚深的心要。密教曼茶罗中的金刚界、胎藏界两大部,其中的胎藏界就是以莲花为象征。
胎藏是比喻意识被种子胎胞所覆藏,具足诸根,不久将诞生发育,学习各种技艺,尔后施行于事业。以此来比喻众生体性中本来具足的佛性,由于发心学习大悲万行而显现其清净心。后来以各种大悲方便,自利利他,圆满究竟,所以又称为“大悲胎藏生”。
就像莲花的种子在坚壳之中,枝条花叶的体性已经宛然具足,莲花的种子发芽、成长,乃至生起花苞时,莲台果实已经隐于叶藏内,不会被风寒等外在环境所伤害,清净的形色须蕊日夜滋长繁荣,犹如大悲胎藏。
而胎藏界曼荼罗之第一院中台,也是以八办莲花为形状,又称作八叶中台。大日如来安坐其中,四方之八叶分别配以宝生、开敷华王、无量寿、天鼓雷音等四佛及普贤、文殊、观音、弥勒等四菩萨,合为九尊。
在密法中,行者将自己心脏,观想成为八叶之莲花,其中并示现胎藏界中台八叶院的九尊。因为心是一切众生成就佛果的根本,但是因为尚未能使其开敷,而被各种烦恼所缠缚,所以不能了悟自心具足如来佛智,所以就先观想此心,成为八叶莲花,使诸蕊开敷具足。这种观想一来可以帮助我们观照自己的心,如莲花开展,开启心地,二来也象征自身具足无量法门。
〇中台八叶院的心莲
中台八叶院是胎藏曼荼罗的总体,也是胎藏界曼茶罗的中心,位居于胎藏十二大院的中央位置。
中台八叶院,是以八叶开敷的莲花花办作为基本的图像,这八办莲花又比喻为心莲,代表众生的心,在佛教中称为“肉团心”,以具象的心脏,代表众生心,也代表众生本具的佛性;就是显教中所说的如来藏。
这八办心莲,在《大日经,具缘品》中是说明为:
内心妙白莲,胎藏正均等;
藏中造一切,悲生曼荼罗。
在《大日经疏》卷五中解释:“内心妙白莲”是说这是众生本心,以妙法芬陀利花为秘密标志,其花台八叶,圆满均等如正开敷之形。这个莲花台象征实相自然智慧,莲花叶则是大悲方便,因此以八办心莲来代表大悲曼荼罗之本体,也就是以白莲花表示本具的清净菩提心。
在“现图曼茶罗”中,以赤色的莲花来展现,代表众生的心脏,由于心脏为血之源,所以是赤色,赤色也是大悲的代表色,因此,赤色的莲花应与大悲胎藏相应;此外,观察众生的心脏则是八叶圆满开敷的莲花,所以大悲胎藏所显现的莲花则为赤色。
中台八叶院以莲花华台的大日如来为中心,与四方四隅八办莲花上,东方的宝幢如来、南方的开敷华王如来、西方的无量寿如来、北方的天鼓雷音如来、东南方的普贤菩萨、西南方的文殊菩萨、西北方的观自在菩萨、东北的弥勒菩萨,共成为九尊。
中台八叶院的九尊,分别对应众生的九识,并转识成智,使这九识成为众生本具的如来五智。而这些都是大日如来的法界体性所流现的。
1.大日如来:示现为法界体性智,是转第九识的如来藏识而成就的圆满佛智。而大日如来的法界体性智也是其他四佛智慧的总体,代表圆满究竟的无上佛智。而另外的四种佛智,则由其他的四方佛所示现开展。
2.宝幢如来:示现为大圆境界,是转第八意识阿赖耶识所成就的佛智。大圆镜智如同圆满清净的大圆镜般尽摄法界众相,并如实的映现,通达一切的实相。
3.开敷华王如来:示现为平等性智,是转第七识末那识所成就的佛智。平等性智能除灭一切自身、他人与所有世间的分别心,而体现一切平等无别的甚深佛智,所以称为平等性智。
4.无量寿如来:示现为妙观察智,这是转第六意识所成就的佛智。妙观察智能完全如实的了悟一切世间的微妙缘起,现观一切众生的根器,予以最微妙究竟的自在教法。
5.天鼓雷音如来:示现为成所作智,这是转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识所成就的佛智。成所作智是能究竟实践一切如来妙德的智慧,能成办救度一切众生的无上佛智。
6.普贤菩萨代表清净菩提心:是大圆镜智的妙因,所以在中台八叶院的东南隅,对应于宝幢如来,是宝幢如来的因位妙行。
7.文殊菩萨代表第一义空的微妙智慧:能断除第七识末那识的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四种烦恼差别的执著,是平等智的妙因。因此在中台八叶院的西南隅,对应于开敷华王如来,示现开敷华王的因位妙行。
8.现自在菩萨具足莲花三昧:以同体大悲,观察众生的根机,随宜解脱他们的烦恼,是妙观察智的妙因。所以,示现在中台八叶院的西北隅,对应于无量寿如来,代表无量寿如来的因地妙行。
9.弥勒菩萨具足大慈三昧:能随顺众生的希求愿望而给予喜乐,是成所作智的妙因。因此,在中台八叶院的东北隅,对应于天鼓雷音如来,代表天鼓雷音如来的因地妙行。
〇莲华部院
莲华部院位于胎藏界曼荼罗中台八叶院的北方。
莲华部是密教胎藏三部之一,又称为观音部、法部。此部代表众生本具净菩提心的理德,也表示如来大悲三昧的妙德,或如来五智中的妙观察智。
这是因为众生本具自性清净之心,虽然在六道、四生、迷妄世界等生死污泥中流转,但是其本具的净菩提心,依然是不染不垢,犹如莲花般出污泥而不染,所以称为莲华部院。
在《大日经疏》卷五中说:“右方是如来大悲三昧,能滋荣万善,故名莲华部。”由于莲华部代表滋润一切众生善根,是如来大悲三昧门部族。
一般而言,在莲华部院中有主尊二十一尊,眷属十六尊,共有三十七尊。
〇与莲花相关的手印
此外,在密教的基本手印中,也有所谓的莲花合掌。
密教之手印虽然很多,但通常以十二合掌及四种拳为基本印。
其中“未敷莲合掌”是将十指齐等,指端相合,掌心微开,空掌内,使稍穹。
而“初割莲合掌”则是两手大拇指与小指相合,余六指散开,又称为八叶印。
密教基本的四种拳即“莲花拳”、“金刚拳”、“外缚拳”、“内缚拳”。
莲花拳即轻握拳,大指竖于外。
莲花拳又称胎藏拳,略称胎拳、如来拳,常见于胎藏界曼茶罗诸的拳印。其结印之样式,类似于世称之握拳,即五指自然合之为拳,然拇指直竖于食指之外侧,用来表征五大法性之理塔。
而莲华部三昧耶印即是属于护身法中的莲华部三昧耶印,即手结八叶,口诵“崦(om,归命)跛娜谟纳婆嚩也(padnlodbhava^ya,莲花发生)娑嚼贺(sva^ha^,成就)”,此时观想观自在菩萨及莲华部诸尊,加持修行者,得到语业清净及辩才无碍。
在密教的基本行法十八道法中,配合十八印契。
在十八印契的供养法中,有所谓的“献莲花座印”又作花座印,两手合掌中虚,左右无名指、中指、食指舒开而屈,如微开敷莲花形。真言为“崦迦么
娑啭诃”,意义是“归命莲花成就”。经中说修行者如果手结此印,口诵真言,可获证菩萨十地,得坐于金刚座之上。
半莲花印略称半莲印,就是莲花合掌之半印,乃《十二天轨》中所说的梵天印,一般习称“半莲花印”,印相右手作拳,按于右腰上,左手五指相着而稍弯曲,高举略过肩头。或是右手作拳,置于腰部,左手以拇指与无名指相捻,作取花之状。
密教金刚界五部之一的莲华部,也有所谓的“莲花五股印”,又作“莲花杵印”、“二重五股印”、“五股重杵印”、“补陀洛山印”、“补陀洛山九峰印”、“九品净土印”。在《莲华部念诵法》中,称此印为部心根本印。
印相是两手作莲花合掌,两食指与两无名指之指端相交,两拇指与两小指开立。而《千手轨》中则称此印为“千手根本印”,印母是金刚合掌,手背微曲,令掌相离。两中指开立如莲形,与两拇指、两小指合为五股,两食指与两无名指亦有四股,所以称为二重五股印,又称五股杵印。
二重五股代表金刚、胎藏两部之五佛,而五佛为诸尊之根本,所以此印又为两部诸尊之总印。其二中指立合,代表两部大日理智冥合之意。又因此印二中指与其余八指成九峰之形,所以称为九峰印、补陀洛山印。
〇莲花与护摩火供
密教的护摩法,是一种能够迅速得到本尊加持,使所求愿满的修法。
护摩(homa),意义是将供物投入火中供养,源于婆罗门教供养火神的仪式,一般称为火供。
在此佛教将其内涵加以转化升华,成为密教的重要修法。在《大日经疏》卷二十中说:护摩是以智慧之火焚烧烦恼的薪柴,使其穷尽无余。
密教的护摩法,可以分为息灾、增益、降伏、钩召、敬爱等五种法,而所用火炉之形状也不相同。护摩炉(梵名kunda)又作君茶,意译火炉或护摩炉。是指密法用于护摩之火炉。
在护摩炉的形状中,敬爱法的护摩炉即为莲花形。如《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中所说:“我今说军荼,依瑜伽相应。息灾炉正圆,应当如是作。增益应正方,三角作降伏,金刚形军茶,钩召为最胜,长作莲花形,敬爱为相应。”
敬爱法(梵名vas/i^karana,藏名dhan%-du byed-pa)音译为伐施迦哕拿,为密教中,为求得敬爱而修的法,称为敬爱法,又称庆爱法、爱敬法。在藏密中,称此法为“怀法”或“怀爱法”,是祈求和合亲睦的秘法。
敬爱法是为了想要得到佛菩萨及圣众加被,或想要得到众人爱敬所修的护摩法。这秘修法不但于世间可以得到众人欢喜敬爱,在菩提道上也可以使修行者集聚福德资粮,以得到众人敬爱而成就菩萨大行。
敬爱法是属于莲华部三昧,所以护摩法坛用莲花形坛,以莲华部之诸尊为本尊。《秘藏记》中说:“庆爱法以后夜时起首、法依四种坛法,行者面向西方箕坐,两足并踏,观我身遍法界,成赤色八叶莲华。”
此外,莲花也是敬爱法的诸尊手中常见的持物,尤其是红莲花最为常见。
如准提菩萨左第两手持开敷红莲花,表可爱乐受之色,千手观音亦有红莲手,能摄受众生生诸天宫,如意轮观音亦是安坐于红莲花。
在《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记载,千手观音的四十手随着众生根机,相应于如来五部的五种法,能满足一切愿望,其中属于敬爱法者就有红莲花手。
第三章
以莲花为持物的诸尊
莲花是佛菩萨常见的持物,象征着佛菩萨的清净、无染、慈悲。
佛菩萨手持的莲花,依照颜色来分,可分为赤莲花、白莲花、青莲花等三种。印度自古以来,赤莲花即被视为水生植物中最高贵之花,在佛典中,也常被誉为七宝之一,常与拘物头花、优钵罗花、芬陀利花并举为四花,常为佛菩萨之宝座,或菩萨手持之物。而洁净的白莲花更经常被用来比喻不被烦恼所污染的清净法性。
睡莲中则以青色者最为著名,在经典中,常以青莲花的花办来形容佛眼的微妙,并以此花来比喻口气之香洁。
如果以莲花的开合状况来区分,佛菩萨所持之莲花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形态,并象征不同的意义:
第一种是未开敷的莲花,即含苞的莲花,这是比喻众生含藏未开敷的菩提心。
第二种是初割莲花,这是莲花初开时的形态,比喻众生虽然是初发菩提心,但必定能修习善行,圆证菩提果。
第三种是开敷莲花,莲花开敷之时,花果具足,代表行者证悟果德,智慧、福德、庄严具足。
以下分别介绍以莲花为持物的诸尊。
观世音菩萨
在以莲花为持物的诸尊中,诸尊观音可以说是最普遍常见的了。
观世音菩萨是大乘佛教中,最受欢迎的菩萨,他代表着诸佛的大悲菩提心,永远慈悲的观照守护一切众生。
观世音菩萨,以慈悲救济一切众生为本愿,又称为莲花手菩萨,在大乘佛教中是大悲显现,拔除一切有情苦难的伟大菩萨。他闻声救苦,不稍停息;在《法华经·普门品》中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在胎藏界曼陀罗中的观世音菩萨,就是左手持赤莲花,右手微启,呈莲花形,持一办莲花,做开敷莲花之状,象征开启众生的菩提心。尊形身呈白容色,头戴宝冠,上有无量寿如来。
大势至菩萨
和观世音菩萨同为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在三圣的造像中,常手持莲台,接引众生。大势至菩萨的名号是“得大势”、“大精进”之意。他以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使一切众生远离三恶道,获得无上大力势。此外,大势至菩萨在行佛道时,十方世界一切大地皆震动,所以被称为“大势至”。
在《悲华经》卷三中记载,当阿弥陀佛人灭后,由观世音菩萨补其位,成为法王;观世音人灭后,则由大势至补处成佛,名号是善住珍宝山王如来。
大势至菩萨在现图胎藏界曼茶罗的观音院中,尊形全身肉色,左手持开敷莲花,右手扬掌屈指,置于胸前,安坐于赤莲花上。
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是指具有千手、千眼,而一手掌上各有一眼的观音菩萨,主要是示现救度地狱道众生的怙主。
千手观音是莲华部果德之尊,所以又被称为莲花王。
在《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中说,大悲观自在,具足百千手,其眼亦复然,能作为世间父母,能施予众生满愿。千手观音的“千”,是代表无量、圆满之义,“千手”象征着观音菩萨度化众生的方便,无量广大,“千眼”象征其应物化导,观察众生根机的智慧圆满无碍。
关于观音菩萨具足千手千眼的因缘,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描述:过去无量亿劫有千光王静住如来出世,因为悯念一切众生,所以宣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当时,观世音菩萨一闻此咒,就从初地直超第八地菩萨境界,心得欢喜,所以发心身生出千手千眼,以利益安乐一切众生的广大誓愿,并应时身上具足千手千眼。
有关千手观音“千臂”的说法,依据《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所记载,“千手”表示四十手各济度三界二十五种存有众生,合为千手千眼。 ‘
在千手观音的四十种持物中,莲花就占了四种,分别是白莲花、青莲花、紫莲花及红莲花。
经中说,白莲花手能聚集种种功德,青莲花手能满足行者求往生十方净土的心愿圆满,紫莲花手能使行者面见一切十方诸佛,红莲花手能使众生求生诸天宫的心愿满足。
其中紫莲花手又化现成紫莲观音,为密教四十观音之一。据《千光眼秘密法经》记载,若人欲见诸如来者,当以此观音为本尊而修紫莲法。其形象为右手执紫莲花,左手仰上,置于心前。其他之相好与“与愿观自在”相同。其契印为莲花合掌,作开花之势。
毗俱胝菩萨
毗俱胝是“额上皱纹”之意。毗俱胝菩萨的由来,有一段奇特的故事。
经典中记载,有一次在佛陀的法会上,有许多金刚示现出非常令人恐怖畏惧的模样,几乎无人可以降伏。此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因忿怒而皱眉,就从皱纹中生出一尊菩萨,现身作大忿怒状,那些金刚吓得躲到金刚藏菩萨身中,但是毗俱胝菩萨还是继续逼近金刚藏菩萨,金刚们又吓得躲到佛陀座下,直喊:“佛陀救我!”
于是佛陀制止了毗俱胝菩萨,菩萨就依佛陀的教敕停下来。
这时一切金刚才消除了恐怖,欢喜赞叹地说:“只有具足大悲者,才能示现这种大力威猛,真是太稀有了!”
毗俱胝菩萨尊形为一面四臂,左一手持莲花,有时莲花上有梵箧,左二手持瓶,右一手结施无畏印,右二手持念珠,安坐在青莲花上。
白处尊菩萨
白处尊菩萨,就是俗称的白衣观音,因为此菩萨经常穿着白衣,安住在白莲花中,因此而得名。白处尊菩萨以洁净纯白的形象,象征其安住清净菩提心。在《大日经疏》卷十中说,白是代表菩提心,安住菩提心,就是“白住处”。而菩提心是从佛境所出生,所以常住在此境界能出生诸佛。所以称此尊为观音母,也就是莲华部主。
白处尊菩萨尊形身呈白黄色,着白衣,左手持白莲花,右手作与愿印,置于腰前,结跏趺坐于赤莲花上。
多罗菩萨
多罗菩萨即一般所称的“度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也是密教观音部的佛母。
经典中记载,多罗菩萨是观自在菩萨安住在普光明多罗三昧时,依此三昧的力量,从眼中放出大光明,多罗菩萨即从光明中出生,她的身相为妙龄少女之身形,以清凉的光明普照一切众生,怜悯众生犹如慈母疼惜儿女一般,誓愿救脱众生出离生死苦海。
多罗菩萨的形象,在不同的经典中有不同的说法,例如:在《大日经》卷一《具缘品》中说,其身为中年妇女形,身色青白色相杂,两手合掌,持青莲花;身着白衣,头顶有天髻,熙然微笑。
而依“胎藏图像”所描绘,左手伸掌按脐下,食指、拇指间插有莲花,于莲花座上半跏趺坐,面稍向右。
在胎藏界曼茶罗中,其全身青白色,身穿羯磨衣,顶戴发冠,上有化佛;两手合掌,手持青莲花,于莲座上半跏趺坐。
大吉祥大明菩萨
大吉祥大明菩萨,“大吉祥”表示不染着生死,安住在清净无垢的莲花三昧,“大明”代表其能放出大光明,无边际普照一切当应度化、各种机缘、种类的众生。在现图胎藏界曼茶罗的观音院中,大吉祥大明菩萨的尊形为身呈肉色,结跏趺坐于赤莲花之上,左手持开敷之莲花,安置于腰侧。
如意轮观音
如意轮观音,象征能满足一切众生心愿,就如同如意宝珠一般。其手持如意宝珠及法轮,救拔一切众生的痛苦,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
如意轮观音手中的如意宝珠,代表世间的一切珍宝,以及出世间实相之法宝,能使众生具足福德,而法轮代表转动一切实相之法,能使众生具足智慧。
如意轮观音的尊形,身呈黄色,头戴宝冠,宝冠中有阿弥陀佛化佛,半跏趺坐赤莲花上,一面六臂,右一手作思维形,第二手持如意宝珠,右三手持念珠。左一手按光明山,左二手持开敷莲花,左三手持宝轮。
白身观自在菩萨
白身观自在菩萨,左手持莲花,代表众生自性本来清净的特德,以修行成就来彰显佛智;菩萨的右手安放于膝上,表示普化众生。白色代表清净大悲;“身”有聚集之意,白身是代表聚集清净大悲的意义。
白身观自在菩萨的尊形,通身呈白黄色,左手执莲花,右手伸五指覆向肩,曲肱而安置于右膝上,右膝稍立起,坐于赤莲花上。
丰财菩萨
丰财菩萨,是带给一切众生福德、尊贵的菩萨,又称为资财主菩萨,他的福德智慧资财丰饶,能自在施予祈求者,所以被称丰财菩萨。
丰财菩萨尊形身呈白肉色,左手持二朵莲花,其中一朵花已开敷,另一花则未绽放,右手屈举于肩旁,仰掌,屈无名指及小指,结跏趺坐于赤莲花上。
不空羂索观音
不空绢索观音,手中持着不空羂索,是以大悲绢索所成之网,能网却众生之烦恼,使其心愿终不落空。
“羂索”原来是指古代印度在战争或狩猎时,捕捉人马的绳索,以此来象征观世音菩萨,以慈悲的绢索,救度化导众生,使其心愿不会落空。
在《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记载,在过去观世音菩萨曾经接受世间自在王如来的传授,而学得不空羂索心王母陀罗尼真言。并依此真言之力,现见十方无量无数种种刹土诸佛如来所有会众,而皆供养听闻深法,辗转教化无量有情,使其皆得发起无上菩提。后来,观世音菩萨就常以这个真言教法,化导无量百千众生。
在《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记载,不空绢索观音一面四臂,面目熙怡和悦,首戴宝冠,冠有化佛,四臂除有一手扬掌外,余三手分别执莲花、羂索、三叉戟。此外不空羂索观音也有三面六臂像,说其正面熙怡,左面颦眉怒目张口,上出獠牙,右面颦眉怒目合口。首戴宝冠,宝冠上有化佛;各手执莲花、绢索、三叉戟;一手施无畏,一手举掌,结跏趺坐,坐莲花上。
在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内,其形象为三面四臂,每面皆有三目,正面肉色、右面青色、左面黑色,表三德之意。左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携绢索,右第一手持念珠,第二手执军持,并披有鹿皮袈裟。
水吉祥菩萨
水吉祥菩萨,代表如来以大智水滋润一切众生,又称大水吉祥菩萨,密号为润生金刚,在现图胎藏界曼茶罗观音院中,其尊形身呈白黄色,左手持未开莲花,右手结施无畏印,坐于赤莲花上。
大吉祥变菩萨
大吉祥变菩萨,安详地结跏趺坐于赤莲花上。左手持半开敷之莲花,置于肩侧,右手仰掌,稍屈拇指,置于胸前,他恒常住于如幻三昧,象征普门示现。
胜佛顶
除了诸尊观音之外,也有其他诸尊以莲花为持物。
胜佛顶是五佛顶之一,由于此尊已经断除无明的根本,所以他所证悟的寂静涅槃,为如来之广大寂静境界,无与伦比的,是大寂之顶,所以称为胜佛顶。
在胎藏界曼荼罗中,其身呈黄色,现菩萨形,右手执含苞之莲花,左手握拳执莲花,莲上竖一周围发出光焰之剑,结跏趺坐于赤莲花上。
白伞盖佛顶
白伞盖佛项,象征佛陀清净的特德,能覆盖保护一切有情,所以又称为白伞佛顶。在现图胎藏界曼茶罗中的释迦院,此尊以洁白清净的慈悲之伞盖,护覆众生。
其尊形左手执莲花,莲上有白伞,右手臂上屈,并屈五指,作拇指、食指相捻状,结跏趺坐于赤莲花上,身呈黄色。另有作手持白伞,放白色之光,坐大白莲上之形象者,或是右手五指张开而拇指、无名指相捻者,各经所记载略有不同。
爱染明王
爱染明王,为怜悯众生的缘故,以无上的悲愿,外貌示现忿怒暴恶的形貌,而且安住于大爱欲与大贪染的三昧,但是内证以爱敬之法,而使众生得到解脱。
爱染明王示现的因缘,经典中所记载,有一次在金刚界大日如来的法会上,忽然有一个障碍者出现。会上的菩萨虽然具备了智慧、慈悲与定力的功德,但是见到这位障碍者,却还是宛如酒醉一般迷惑了,而且无法了知这位障碍者是从何而来。其实他就是从一切众生无始无明中来,是本有的俱生障、自我所生起的障碍。这时,障碍者忽然化作金刚萨埵的身形,遍身放光,照耀大会的诸大菩萨。于是众生本俱的染爱,立刻转成清净的菩提心——金刚萨埵。
爱染明王的示现,代表“烦恼即菩提”的当下现成。
爱染明王的形象,左手的金刚铃、右手执五峰杵,铃杵表息灾法;左次手拿金刚弓,右次手执金刚箭准备射出,摄持一切众生本来所具足的如来体性。其左下手抓着代表众生无明的梵天头(或抓空),右下手持莲花,举起如欲打之姿势,表示降伏一切恶心痴迷的众生,表降伏法。
在经典中特别记载不动明王的怀爱修法,就是取红莲花药,一百零八枝做护摩,修爱染明王法一宿,经中并说如此一宿之后,即能获得众人敬爱。
马头明王
马头明王是观音菩萨所化现,他示现大忿怒形,尊形为马头,这是因为他的慈悲心深广,所以发愿摧灭一切众生的魔障,以威猛的日轮光明,照破众生的暗冥,啖食众生的无明烦恼,就如同野马啖草一般。
在《圣贺野纥哩缚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验供养念诵仪轨法品》卷上说,马头明王能摧一切魔障,以慈悲的方便,示现大忿怒形,成就大威光日轮,照耀无边世界修行者的暗冥,使其迅速证得悉地,聚集福德智慧,获得圆满清净法身。
文中又说,马头明王因为本愿深重的缘故,化导一切众生,胜过一切诸尊。由于其大慈而不执著于生死,由于大悲故不安住于涅槃,常安住于一切无明境界之中,断尽种种诸恶趣,灭尽六道众生的生、老、病、死的痛苦,一心除尽,就如同极饿的马一心食草,更无他念。
由于这个本愿力的缘故,马头明王在十方刹土无处不现身。而且即使只是忆念马头明王,就能使一切作障难者,皆悉断坏,一切障碍者远离。
马头明王的尊形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四面八臂等多种不同形象。其中一面二臂者,二臂或合掌或结施无畏印。《觉禅钞》中引《不空绢索经》说其左手执钺斧,右手执莲花。但也有左手执莲,右手握棒或左手结施无畏印,右手执莲者。
在《何耶揭喇婆像法》中,有四面二臂的形象:中菩萨面极令端正,作慈悲颜,颜色赤白,头发纯青。左边一面作大瞠怒黑色之面,狗牙上出,头发微竖如火焰色。右边一面作大笑颜,赤白端正菩萨面,头发纯青。三面头上各戴天冠及着耳挡。其天冠上有一化佛结跏趺坐,中面顶上作碧马头,仍令合口。左手屈臂当乳前把红莲花,其花台上作一化佛,正着绯袈裟,结跏趺坐,项背有光。右手仰掌擎真陀摩尼(如意宝),其珠团圆,如作白色,赤色光焰围绕其珠。于其右手正当珠下,雨种种宝。端身正立红莲花上。
马头观音的形象,虽然都具有头戴白马头之共同形象,但其面部表情,或作忿怒状或作大笑颜状,与一般菩萨的表情有所不同。
以此菩萨为本尊,为祈祷调伏恶人、众病息除、怨敌退散、议论得胜而修之法,称马头法。其三昧耶形为白马头,印相为马头印。
孔雀明王
孔雀明王的形象不同于其他明王的忿怒相,而是慈蔼可亲,左手持莲花。
孔雀明王出现的初始因缘,根据《孔雀明王经》所记载,是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比丘遭到毒蛇所螫,痛苦难当。阿难尊者向释尊禀告之后,佛陀就宣说了孔雀明王咒,可祛除鬼魅、毒害。这也是孔雀明王及其陀罗尼为世人所知的开始。
孔雀明王的法门,对于护国、息灾、祈雨、除病延寿、安产等都极有效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以此尊作为出世间修行的依估,祛除自心中贪、瞠、痴、慢、疑等各种烦恼毒害,使我们能圆满智慧、慈悲的菩提,速成无上的佛果。
常见其身像作白色的身形,穿着白缯的轻衣,凌风飘然,身上、头冠、璎珞庄严,乘着金色孔雀王,并结跏趺坐,坐在白莲花或青莲花之上。其相貌慈悲,一般具有四臂,右边的第一手持着开敷的莲花,代表着敬爱;右第二手持着俱缘果,代表着调伏;左边的第一手当心持着吉祥果,代表增益;左第二手持着孔雀尾代表息灾。而其孔雀坐骑上的白莲座是表示摄取慈悲的本誓,而青莲座则代表降伏之意。由孔雀尊形象中所显露的意义,可知此尊具有敬爱、调伏、增益及息灾四种妙德,能满足一切的愿望。而其以能啖食诸毒虫的孔雀为坐骑,更象征了此尊能啖尽众生一切五毒烦恼。
大胜金刚
大胜金刚的法门,大多为祈求怀爱、息灾法时所修持,据说修其法能得到一切圣众同来拥护,使一切见到的人,都能欢喜受念。
在《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只经》卷上《一切如来大胜金刚顶最胜真实大三昧耶晶》中,赞诵此尊为:“十方净妙国,三世及三界,最尊独无比,此大转轮王,能摧诸佛顶,能摄诸等觉,亲近为眷属,速成大悲地。”
《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只经》卷上《一切如来大胜金刚顶最胜真实大三昧耶品》中记载,大胜金刚现起的身相:“复现身手,具十二臂,持智拳印,复持五山峰金刚、莲花、摩尼、羯磨、钩、索、锁、铃、智剑、法轮十二大印。身住千叶大白莲花,身色如日,五髻光明,其光无主遍于十方。面门微笑,即说大胜金刚顶最胜真实大三昧耶真言。”
依《大胜金刚佛顶念诵仪轨》记载,当时世尊为了悯念末世一切众生的缘故,现出五种光明,并从顶上放火光,照耀三界所有恶魔、鬼神,同时悉焚烧。金刚手菩萨见是相已,就请问世尊言:“如来的智火能遍烧所有天魔、鬼神使其恐怖不得安乐,世尊欲说何种法门呢?”于是佛陀就宣说大胜金刚的法门。
如果有诸众生常结此手印、持念真言者,则一切兵力不能相害,水火不能焚漂,不为一切恶魔恶鬼所害,金刚、胎藏圣众于行者坐卧时咸来拥护。
在《觉禅钞》卷第十七《大胜金刚下》中说,大胜金刚的道场观为:
1.尊形,身色白肉,坐千叶大白莲花上,现身手十二臂,左右第一手交于胸前结印;右第二手五舯金刚,左第二手莲花;右第三手摩尼,左第三手羯磨;右第四手钩,左第四手索,右第五手锁,左第五手铃;右第六手智剑,左第六手法轮,五髻光明,其光无主,遍于十方。
2.前有 字,成日轮,轮上有 字,成莲花。莲花上有品字,成五股金刚杵,杵变成胜金刚宝,身色如日晖,住于炽盛轮,执妙大宝幢。
3.右有 字,成黄色轮,轮上有《 字,成莲花。莲花上有 字,成宝珠。莲花上在金刚花钩,身黄色,住黄色轮,执钩。
4.左有 字,成绿色轮,轮上有, 字,成莲花。莲花上有 字,成羯磨。羯磨变成金刚宝大库,身绿色,住绿色轮,执大圆镜。
5.后有 字,成红色轮,上有 字,成红莲花。莲花变成金刚大染莲,身红色,住于红色轮,执大红莲。
梵 天
梵天是为婆罗门教的最高之神,也是印度教三大神只(即梵天、湿婆、毗湿奴)之一,被视为宇宙的创造者。在印度,古来将离欲、清净的修行称为梵行。
大梵天以自主独存,认为自己是众生的创造者,而其乃是自然而有,无人能造之,后世一切众生皆由其化生;他并自认为已尽知诸典义理,统领大干世界,以最富贵尊豪自居。
在佛教里,梵天为佛教的护法神。依《大集经》所载,过去世诸佛,曾经将守护四天下的使命,咐嘱大梵天与帝释天。另依《大悲经》所述,在佛陀即将人涅槃时,曾经降伏大梵天,使他皈依佛法,且将三千大干世界守护佛法的重任咐嘱给他。因此,在佛教典籍里,大梵天与帝释天,都是护持佛法与镇国利民的两位重要天神。
在密教现图胎藏曼茶罗中,梵天位列外金刚部院东门的南方,身呈白肉色,有四面四臂,右一手作施无畏印,另一手持杵,左一手把莲花,另一手持瓶,额上有眼,坐赤莲花上。在金刚界曼茶罗中,则身呈白肉色,左手作拳按腰,右手当腰持莲花。
关于大梵天的图像,有各种不同的造型。比较常见的是四面四臂形,各面又有三目,右边两手臂,各持莲花与数珠,左边两手臂,则一手执军持、一手作崦字印。此外,也传有一面双臂、手持莲花、遍身放光之说;也有三面二臂、坐在鹅上的图像。
日 天
日天是印度将太阳神格化的天神,后来为太阳神的别称。
在《长阿含经》中说,日天运行时,有无数百千诸大天神在前为导从,欢乐无比,而日天子身上放出千光,这是由于其宿业功德,而有千光赫奕,所以日天子又名为千光。
依据《世本缘品》所记载,日天子是因为宿世以善心供养沙门、婆罗门,济贫纾困,随其所需,毫不违逆,而感得生于日宫的果报。
后来密教将日天列为十二天之一,被视为大日如来的化身,是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住于佛日三昧,随缘出现于世间,破除一切暗昧时,使众生的菩提心自然开显,犹如太阳光普照众生。其形象为赤肉色,左右手各持莲花,着天衣,乘着五心马车,左右各有天后侍坐。在金刚界曼荼罗则位列外金刚部院二十天之一,位在南方。
第四章
莲花与法器
由于莲花特有的修行意涵,以及优美庄严的外形,所以在修行用的器具上,也经常作为法器上的庄严图纹。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广义来说,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种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在的意义而言,凡是供养诸佛、庄严道场、修证佛法,以实践圆满成佛道的资具,都称为法器。
在各种法器中,以莲花图纹为庄严的情形经常可见。以下分别介绍经常以莲花纹为装饰的法器。
香 炉
香炉是焚香的器具,常与花瓶、烛台一起供养在佛前。而许多香炉都以莲花图纹的庄严,或是以莲花为造型。
如《法苑珠林》中记载:“天人黄琼说迦叶佛香炉,前有十六狮子、白象,于两兽头上别起莲华台以为炉,后有狮子蹲踞,顶上有九龙绕承金华,华内有金台宝子盛香。”
密教的火舍也是香炉之一种,为密教用具之一。后世并称为佛前四具足之一。
日本法隆寺金刚院所收藏的赫利字香炉,是标准的莲花形香炉,其炉身作成开敷莲花的样式,炉台则以反花的莲花办展现,炉盖为荷叶形,上有种子字镂空,炉盖纽为开敷莲花置于独股杵上,是江户时代的作品。
香炉中有一种博山炉,常以莲花的造型出现。本来博山炉是中国战国时代以后至唐代之间,随着神仙思想发展而流行的一种香炉,博山炉的形状作成海上仙山的样子。像隋代的蓝彩瓷博山炉,有如同莲花含苞待放的形态,一方面也因为博山炉的形状本来就像个花蕾,再加上佛教的影响,而常以莲花的造型出现,成为佛教的法器。
在日本《支那禅刹图式》中,记载中国宋代的禅院堂塔的蛸脚香炉,也有以莲花为炉身造型者。
阏伽器
阏伽器为六器(火舍、阏伽器、涂香器、华鬘器、灯明器、饭食器)之一,是指盛供养的阏伽、涂香、华鬘之容器,在密教修法坛四方及中央的火舍之左右,各陈列三个。
关于阏伽器的材质,根据《苏悉地羯罗经·奉请品》的记载:“盛阏伽之器,当用金银,或熟铜,或以石作成,或以土木,或以螺作成,或以束底,或用荷叶缀成器物,或用乳树之叶作成。”
阏伽器的形体是附有高台的碗,和受台为一组,普通为金铜制。碗的花纹分为素纹与莲花纹两种,一般常见者为素纹。日本岩屋寺就收藏有金铜莲弁饰的六器及二器。
念 珠
根据经典中的记载,莲子也是念珠材质的一种。
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诸佛境界摄真实经》、《金刚顶瑜伽念珠经》、《苏悉地羯罗经》中,都有以莲花子为念珠的记载。
经典中也记载,以不同的念珠持念,有不同的念诵功德,在《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中文殊师利菩萨告诉大众以不同念珠持诵有不同功德,如果是用莲子为数珠,诵掐一遍,得福万倍。
而《摄真实经》卷下《建立道场发愿品》说以莲花子、金刚子持诵福二俱胝分。
而在密教行法之中,依照三部及五部的差别,所用的数珠也有所不同。在《苏悉地羯罗经》说,佛部用菩提子,观音部用莲花子,金刚部用噜椰罗叉子之数珠;《守护经》及《瑜伽念珠经》则说佛部用菩提子、金刚部用金刚子,宝部用金等诸宝,莲华部用莲花子,羯磨部用种种和合之数珠。
羯磨杵
羯磨杵(梵语kanna—vajra)是由三股杵交叉,组合成十字形,又称羯磨金刚、十字羯磨、十字金刚、轮羯磨,或单称羯磨。
在修密法时,坛城的四隅经常会各放一羯磨金刚,用来象征摧破十二因缘。此外,也有以莲花形羯磨台放在大坛四隅,在《一字佛顶轮王经》中说:“其四角隔,各画二金刚杵,十字交叉,如是印等莲花台上如法画之。”
金刚杵
金刚杵(梵语vajra),是密教的法器,原来是古代印度的武器。由于其坚固的特性,能击破各种物质,所以称为金刚杵。
除此之外,金刚杵在深层意义上,又象征能摧灭一切烦恼的菩提心,为本尊的持物或修法道具,在曼荼罗海会的金刚部诸尊,手中多持金刚杵。金刚杵象征如来金刚的智慧大用,能破除愚痴妄想之内魔与外道诸魔障。
在金刚杵的形态中,以七股、三股、五股最常见,经轨中常说的“跋折罗”,大部分是指三股的金刚杵。
金刚杵在杵身经常以莲花作为装饰,如日本宝寿院、法音寺所金铜三股杵,都是以莲花办为装饰。
金刚铃
金刚铃是密教的法器之一,是为了督导策励众生精进与劝请佛、菩萨所振摇之铃。在修法中,为了惊觉、劝请诸尊,令彼等欢喜而振摇之。金刚铃依柄之式样,可分为独股铃、三股铃、五股铃、宝铃、塔铃等五种铃,与五重杵共同放置修法大坛上的相应位置。
金刚界金刚铃的铃身和胎藏界的铃身样式略有不同,前者一般是属于素纹,但胎藏界铃则富于装饰,在以圆圈围绕的梵字中,具有宝相花纹与莲花纹的装饰。上下围以宝珠带,上部有独股纹,下方有三股纹,制成莲花座。同时,柄的股都在握把上附以鬼目,胁股的基部上有狮面花纹。
舍利容器
舍利容器是盛装舍利的器皿,也就是现今一般所指之小型舍利塔。
在《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中记载,在佛陀人灭时,波婆国末罗的民众为了分佛陀的舍利,于国中起塔供养,于是就齐备四种军队到佛陀人灭的拘尸城,派遣使者请求分供舍利。
但是拘尸王却拒绝分供舍利,于是遮罗颇国、罗摩伽国、毗留提国、迦毗罗径国、毗舍离国、及摩揭陀等国家,都各备大军进渡恒河,请求分舍利,甚言不惜以战争夺取,后来拘尸王才答应八分舍利与八国,八国皆得到舍利而归国,各自起塔供养。
到了阿育王时,开启罗摩伽国以外之七塔,取其舍利盛于八万四千宝箧,建立八万四千宝塔。
现今健驮逻出土的石刻作品中,刻有桌上排列八个舍利瓶,而诸国代表围绕其旁之相状。又于吉希尔(Kizil)摩耶洞(MaYa-hoble)壁画中,上半有八人各捧舍利瓶,将受舍利之像,下半则有八国代表骑马参集,各于马项缚舍利瓶之图像。与《佛般泥洹经》卷下所记载吻合。
舍利容器经常以莲花为造型。如唐招提寺的金铜宝塔,就是在金龟背上安立莲花,上有宝塔,其中安放舍利。
日本西大寺藏有镰仓时代的铁宝塔纳置五瓶舍利容器,瓶身为未开敷莲花插在瓶中的造型,内置舍利。
法 轮
法轮(梵语dhannacakra),是佛法的象征标志之一。
在《大智度论》卷二十五中说,佛陀大转法轮,于一切世间天人之中无有障碍无有遮除。又说,得以值遇佛陀法轮,一切烦恼三毒悉皆灭消,一切邪见、疑悔、灾害皆悉消灭。
法轮有以下三种意义:
1.摧破烦恼:因为佛法能摧破众生的罪恶,就如同转轮圣王的轮宝,能辗摧坚硬的山丘岩石,所以比喻为法轮。
2.辗转不停滞:因为佛陀的说法,不会停滞于一处,就如同车轮辗转不停,所以称为法轮。
3.圆满无缺:因为佛陀所说的教法圆满无缺,所以以轮的圆满来比喻。
轮宝的基本形态,本来是像车轮的形状,车轮的车轴装人毂、辐、辋、锋等四部。辐是毂放射出来的肘木;辋是外轮;锋具有武器功用的股,在辋外部的数目与辐同。依照教说,辐的数目有四、五、六、八、十二、一百及一千等各种。
法轮的辐经常制成独股形,以莲办来装饰基部,毂多为八叶莲花,但也有十六办莲花或菊花办;辋则大致可区分种花纹,如重圈带、珠文带、菊办带、菊办等。
八吉祥
八吉祥是在藏密中,经常见到的八种吉祥图案,在佛寺的屋顶正中央,经常可以看见八吉祥的标志,左右各有一鹿,这是象征佛陀于鹿野苑初转法轮。《毗奈耶杂事》中记载:“刻转法轮像,两旁安鹿而卧。”密乘行人用此来装饰佛坛,有用金、银、铜等制成者。也有用木制成者,或绘画。
传说释迦牟尼诞生时,天上献上种种供品,此八吉祥即为天人所供,也有说此八吉祥代表佛陀身上的八个部位,宝瓶、宝盖、双鱼、莲花、白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依次代表佛陀的颈、佛顶、佛眼、佛舌、佛三道、佛心、佛陀之无上正等觉及佛手。
宝瓶代表佛陀的颈,因为佛法都是由佛陀的口中宣说流出,所以宝瓶又为教法、教理的表征。献上宝瓶时,也代表祈愿众生获得圆满无上的教义。
宝盖,代表佛顶,在汉地称为白伞,放置于佛陀顶上,能遮蔽风日。伞在古代印度原为贵族、皇室所用,象征尊贵威势,在此代表行者具足大威势,能除一切魔障,清净吉祥。献上伞盖是祈愿众生离苦得乐。
而双鱼代表佛陀的双眼。此代表佛眼慈视众生,又为智慧的表征。供养吉祥的双鱼,祈愿消除众生的无明,得到一切智慧。
莲花代表佛陀的舌,象征佛以广长舌说一切法,使众生都能悟人开示佛之知见,献上莲花,祈愿我们具足辩才无碍,利益众生。
白螺代表佛陀的三条颈纹。佛陀的法音广大悠扬,如白海螺一般清净美好使一切有情人于解脱。
吉祥结代表佛陀的心,又称为无尽结,因为此结无首无端,代表佛陀心法无尽。此结亦可视为两个“卍”字交搭而成,因此亦为心脉的表征。藏密中常以此结为信众佩戴加持。
尊胜幢代表佛陀无上正等正觉,是为佛教的胜利,所以用尊胜幢来表征。幢在古代是军队所用,代表胜利。在佛法中代表去除一切烦恼魔障,得大胜利,究竟解脱。
而法轮代表佛陀的手掌,象征法轮常转,而轮之八辐,有说代表“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进、正念,也有说代表佛陀八相成道。
镜 子
镜子在法器中,用来增添佛堂及光背的庄严,也称为悬镜、坛镜。
在禅堂中,也有悬镜以帮助学人人道者,如《资持记》中说:“坐禅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
在《陀罗尼集经》中列有二十一种供养具中有宝镜,同时,举出庄严道场用的大镜子二十八面,小镜四十二面。在密教中,镜子作为灌顶的用具之一,阿阁梨对弟子们出示镜子,用来象征解脱诸法的性相。修法所用的镜子,其镜背经常刻有莲花的图纹以为装饰。
金 镩
金锌又称金篦,也称为金铸、小金刚杵子,本来是古印度治疗眼疾的工具。在密教人门式的灌顶中,阿阉梨用来替受法者开眼,同时也用于佛像的开眼供养。
根据《大般涅槃经》卷八记载:“佛言:‘善男子为了医治百人,而拜访良医,当时,良医就用金婢决其眼膜。”’在《大日经疏》卷九中记载:佛陀为了汝决除众生无有智慧之膜,就如同世间的医王善用金铸。而西方(印度)治疗眼疾的方法,就是用金锌涂上眼药,再涂到眼中。因此金錍被用来象征开启被障蔽的智眼。
金锌的形态,有独股杵前端附以宝珠者,把手的鬼日部分有分为三段者、一段者,或股部为八角形者。
在东京奈良博物馆所收藏的金铜两珠金钨,铒身即以莲花办为装饰。
金刚橛
金刚橛(梵文vajrakilaka),译音为伐折哕枳罗迦,是立在修法坛四隅的小柱,又称四方橛、四橛。
在《苏悉地羯罗经》卷中说:“宜以怯达罗木作橛四枚,其量为二指。应折签其一头,如一股杵(中略)钉在四角,稍露橛头。”
在日本使用木檀,橛之长度为二十一至三十四厘米。橛中作柄,立于檀之四隅。其形态是在轴中央附以鬼目,上下饰以带所系住的莲花,以上下为股,股部为六角或八角,素纹之股者称为金刚界橛,饰以细长莲办者称为胎藏界橛,此外,股的前端饰以宝珠或莲花之蕾。
佛 坛
佛坛是指安置佛像的坛座,也是佛堂内为供奉佛像而造的基坛,或佛堂所安置的佛龛,以及寺院须弥坛的总称。
依印度古来的习俗,即常将本尊像安置于佛堂正面的坛上,如阿旃塔(AJanta)、巴格(Bfigh)等石窟内,都是在高石坛上安奉佛像。此外,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的米兰(Mirfin)废寺,即于大坛上列置七佛药师坐像。敦煌千佛洞第142窟内,于凹字形石坛上安置七佛药师坐像。
在日本,古代多为石造佛坛,药师寺金堂、东大寺法华堂等佛坛,都是日本石坛的代表。
须弥坛是仿照须弥山形式所做之佛坛。就是以木、砖或金石等物做须弥山形的佛坛,用以安置佛像。一说须弥坛是指安放佛橱的台座,且安放佛像于其上者。
如《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卷上所说,即是四角须弥坛,经中说:“于妙高山顶上,想有八叶大莲华,于莲华上有八大金刚柱,成宝楼阁。于莲华胎中想纥哩字;从字流出大光明,遍照一切佛世界,所有受苦众生遇光照触皆得解脱。于此大光明中,涌出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具无量相好炽盛威德。”
佛像以须弥形为台座,古代印度即已通行,如印度鹿野苑博物馆所藏笈多朝时代的石佛像,即是如此。在中国、日本也盛行此风。
第五章
莲花与佛教艺术
莲花不但具有深刻的内在意涵,其生长形态也极富有装饰意味,不论是花、实、茎、叶都呈现优美的意象,于是在佛教艺术、建筑等作品中,处处可以看到由莲花组成的各种图案装饰,甚至一般的美术造型上也常以莲花为装饰。从早期的佛教石窟壁画、造像到佛教的建筑,无论梁柱、藻井、瓦当、砖、塔饰、门等都常用莲花来装饰。
佛教的艺术,和基督教艺术,并称为世界二大宗教艺术,其历史发展,大约可分成三个系统:
1.小乘佛教艺术:起源于佛塔的装饰,佛塔上的绘画、雕刻方面则以故事图为主题。之后才有佛陀造像的盛行。其范围包括印度的初期美术及斯里兰卡、东南亚等南传佛教诸国的美术。
2.大乘佛教艺术:以尊像的制作与崇仰为中心。所作的尊像多属表现经典中之佛、菩萨、诸神的雕像及画像。而依宗派的不同,又可分为有净土美术、禅宗美术、密教美术等区别。这个系统源白印度,经中亚传人中国、日本而蓬勃发展。
3.密教佛教艺术:这个系统大约是在公元七八世纪时,兴起于印度。密教丰富的本尊图像、法器,及曼茶罗图像,形成佛教艺术中极具特色的一支。后来密教美术分为两支,一支经中国传人日本,成为平安、镰仓时代美术的主流;另一支由尼泊尔国人西藏、蒙古及东北,促成了藏传佛教美术的发展。
在佛教艺术的发展中,莲花图纹的造型、装饰,几乎处处可见。
甚至早在佛像出现之前,就已经有莲花图纹存在。
在佛像的艺术方面,莲花图纹最常运用于佛菩萨所安坐的台座,也就是“莲座”,佛菩萨各种造型的背光中,莲花形背光也是极具有特色的一种。而菩萨及天神手持莲花的造型,更经常可见。
在佛塔、僧院、栏椐装饰上,莲花纹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尤其是栏椐,石柱上的莲花图形,更是丰富美丽,如山琦佛塔遗迹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之——。
此外,石窟艺术中,莲花图纹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印度的阿旃塔石窟,中国的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都有极为丰富的莲花图纹。
在佛教的艺术中,常见的莲花图纹,除了一般的莲花造型之外,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
1.莲花蔓:将莲茎拉长,成为波浪状,自由伸展的形态。
2.贤瓶式莲花:这是以莲花插在口小腹大的贤瓶中,丰富美好的图像所展现出莲花图纹造型。
3.宝相花纹:这是由莲花图纹的图案演变而来极为华丽的图案,属莲花图纹的变形。
〇莲华鬘图纹
莲华鬘的图纹,是将莲花茎拉长,作成波浪的形状,或是呈飘曳状的自由随适组合表现,莲华鬓是佛教造像庄严中,应用变化极为广大的。而莲华鬉在早期的印度造像中极为盛行,也极富精美变化。
在山琦佛塔的石柱上也雕刻有莲池的造景,莲茎由摩竭鱼口中吐出成S形波状莲花唐草纹,莲茎冉冉上升,其中布满写实莲花造型,有正面莲、侧面莲、开敷、半开敷:含苞莲花阿玛拉瓦底的莲花波状唐草和山琦造型风格迥然不同,山崎佛塔遗迹是极华丽的几何设计,阿玛拉瓦是自然活泼写实的莲花造型,却开启笈多王朝华丽的特殊风格。
在尼泊尔塔雷寺(Shrine of Taleju)前方,有马拉王朝时代的铜质鹰神纪念碑,有数丈之高,其座上分三段石雕组合的圆柱,在柱顶有铜质莲花座台,女神坐跪在莲花上,双手合掌,俯视来往的行人,是本时期伟大的铜雕之一。
马拉王朝的国王,以神权治国,国王也被视为毗湿奴神的化身,因此全国有三尊几乎是一样的毗湿奴卧像被虔诚供养。此尊的形象是毗湿奴仰天睡在阿难陀龙王的身上,望着天空,平静而安适,四只手臂分别拿着法轮、权杖、海螺及莲花。
莲华鬘的样式,在中国,早在北魏的云冈、龙门就已经出现,而且样式华丽又具变化。
〇贤瓶式莲花
贤瓶,古代印度称之为迦罗奢(Kalasa),“贤”为“善”之意,所以贤瓶也称为善瓶。《量度经续补》中说:“腹大而圆,颈长有腹之三分之二,口向外卷。”被称为贤瓶的原因,是因为此瓶能满足一切众生之所求,所以又称为:德瓶、满瓶、天瓶、吉祥瓶、如意瓶甚至甘露瓶等。
在《大智度论》中说,有一个人希望能求得满足一切的宝物,于是天神送给他一个瓶子,名叫“德瓶”,并告诉他广所须之物,从此瓶出。”这个人得到宝瓶之后,凡心中想要的,无所不得,于是他有了豪宅,象马车乘,各种七宝具足,供给宾客。
朋友好奇地问他:“之前你如此贫穷,现在为什么得到如此大富贵?”
那个人回答:“我得到大瓶,瓶中能生出种种宝物,所以如此富贵。”客人不相信,就要他拿出瓶子来。他取出宝瓶,并叫宝瓶变化种种物,果然宝瓶都一一应验。那个人得意忘形地踩在瓶子上跳舞,没想到瓶子应声而破,所有变化出来的宝物,也化为乌有。
论中以此来比喻持戒的人也是如此,戒就好比这个宝瓶,能生出种种功德妙乐,无愿不得,但是如果骄奢放逸,就会像那个愚人破瓶失物。
由此可见,贤瓶就如同如意宝瓶,能满足众生心之所愿,能变化出好房舍、象马、车乘、种种七宝等。
贤瓶式莲花,就是将莲花作成如同贤瓶般口小腹大造型的表现方式,又可分为贤瓶式莲花座、贤瓶式莲花柱及贤瓶式莲花炉。
贤瓶式莲花,其造型与瓶子的搭配,完全是配合自然生态写实造型,如山琦佛塔栏椐柱上的勋章式圆形板,就是壶形的瓶子长出茂盛莲花。中间是一朵露出蕊心与雄蕊,莲办呈向下俯莲,对称着莲叶,莲叶之下方各有一朵正面形莲花,成左右相对称。
〇宝相花纹
宝相花纹是莲花图案变化到最丰富、最华丽的阶段之图纹。
莲花,在经典中常被称为宝莲花,由于具备宝相、吉相的特质,而被称为宝相华。
宝相花纹的形式大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正面向的八办花形,从敦煌千佛洞藻井装饰、唐代的织物、瓷器、铜镜、金铜透雕、墓志石,乃至韩国新罗时代的方砖等,都可见到宝相花的装饰。
宝相花的另一种形式为横斜面表现,配以叶、蔓草的自由形状,这是由忍冬纹变化过来的。忍冬纹有说是从睡莲形状变化而来,实际上,忍冬纹在南北朝时开始流行,并且和中国古代传统的云纹相结合。在四川万县发现的魏晋墓中,已经利用原始的忍冬图案作花砖边纹了。南北朝早期忍冬纹的叶办细长,每一组三至四办,第一办办尖向上翻翘,一或二办居中,末一办尖下翻,之后常见一种缠枝忍冬图案,在左右两叶忍冬中间,夹上一朵莲花或莲叶,它的变化也和莲花一样,时代愈晚叶办愈宽。
隋唐以后,莲花纹更被不断美化,创造出更富丽的宝相花纹来。
实相宝相花纹可以说是经过了好几个民族的艺术融合而成的,如印度、波斯、西域,乃至与希腊的忍冬蔓草纹也有关联。也就是透过了丝路的文化交流,最后在唐朝开放出华美至极的花朵。
如著名的“缥地大唐花纹毡”,是现藏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三十余枚花纹毡之一,可以说是八世纪宝相花纹豪华的典型代表。蓝地配以红、黄、绿、绀色,花办皆采晕重彩技法。
佛像的莲花图纹
〇莲花台座
佛菩萨有各种不同的台座,一般安置佛、菩萨像之台座,最普遍、常见的,有所谓的狮子座、莲花座、鸟兽座、磐石座等等。佛菩萨的台座中,经常可见以莲花台座者。
莲花座,是以莲花为形的台座,也称为花座、花台。在《观无量寿经》中,就记载有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同坐在宝莲花上,以及九品往生净土者,也安住于净土莲花上的说法。以莲花为座,是印度古来最盛行的仪相,也是佛菩萨的台座中,最普遍的一种,一般常见的有以八叶莲花或千叶莲花等来作为诸尊的台座。而诸天神也经常以荷叶作为台座,称为荷叶座。
而佛菩萨为什么会以莲花为台座呢?在《大智度论》卷八中说提到印度教中,梵天神从莲花中出生的传说:水上有一千头人,二千手足,名为韦纽,是人脐出千叶金色妙宝莲花,其光大明,如万日俱照,花中有人跏趺坐,此人复有无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是梵天王坐莲花上,是故诸佛随俗故,于宝花上结跏(趺)坐,说六波罗蜜。
论中说的“韦纽”,就是印度教中的毗湿奴神,他展现出千头、二千手、二千足的身形,从脐中长出千叶金色微妙宝莲花,此花的光明就如同一万个太阳同时俱照,而花中有人结跏趺坐,就是印度教中的梵天王。
由于梵天王坐在莲花上,所以诸佛就随顺习俗,安坐于宝莲花上。
佛陀与韦纽同样从其肚脐中,生出种种宝莲花,其坐各有佛,从是佛脐中,辗转出宝花,花又皆有座,座座各有佛。
论中说佛陀和毗湿奴一样,从肚脐中长出种种宝花,每朵花上又都有台座,每一个座上都各有佛。
在印度的传说中,莲花一向被视为高贵圣洁的象征,因此,许多神只都是手持莲花。在印度的神话中,诸神住在宇宙的圣山上,各自有其眷属。毗湿奴神的妻子就是莲花女神,常可以看见其足踩莲花,手执莲花的造型。
在爱罗拉石窟什拉神庙中,有一尊拉克修美女神的造像,她坐在莲座上,水面布满荷叶莲花水禽,女神左右有四只大象伸出鼻子向莲花女神洒水淋浴,诸天神只都来此祝贺。佛教兴起后,拉克修美女神也转化为佛教的护法,称为吉祥天。
1.莲花座的由来
莲台是佛、菩萨所坐之莲花台坐,也称为莲花台,或称花台、莲花座、花座。以莲台为佛菩萨的台座,表示佛菩萨虽然身处秽土,却能离尘垢清净、神力自在。
《大智度论》卷八中说佛菩萨以莲花为座的原因是由于:“以莲花软净,欲现神力能坐其上,令花不坏故;又以庄严妙法座故;又以诸花皆小,无如此华香净大者。”因为莲花柔软清净,佛菩萨示现神力,坐于花上,却能使花不坏,又因为庄严微妙法座的缘故,莲花虽小,香味却清净广大,所以佛菩萨以此为座。
《大智度论》卷八,也列举佛菩萨不坐床而坐莲花之原因:(1)因为床是居士之坐法;(2)为了示现佛菩萨的神力,由于莲花的柔软干净,安坐其上而使莲花不坏;(3)莲花能庄严微妙法座;(4)因为大部分的花都很小,只有莲花香净广大。
此外,佛经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比喻。以莲花比喻佛菩萨等圣者,生于世间,却已无有染着。如《杂阿含经》卷四中说:“如是烦恼漏,一切我已舍,已破已磨灭,如芬陀利生,虽生于水中,而未曾着水。”如是烦恼等有漏,一切我都已舍弃,已破坏,已磨灭,犹如芬陀利花,虽然生长在水中,而不染着于水。
《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三《转妙法轮晶》中说:“犹如芬陀利在水,虽复处在于水中,而不为水之所沾。我在世界亦复尔。”犹如芬陀利生长在水中,虽然处于水中,却不被水所沾,佛陀在世间也是如此。
此外,《悲华经》、《妙法莲华经》等经典也是以莲花为其经名,比喻此经之清净、无染、广大。在僧睿著的《妙法莲华经》后序中说:“一切花中以莲花最为殊胜。”
此外,莲花也是释迦牟尼佛诞生时出现的三十二瑞相之一,在《方广大庄严经》卷三中说:菩萨处胎满足十月将欲诞生时,输檀王宫先现三十二种瑞相,一者一切大树含花将发,二者诸池沼中优钵罗花、拘物头花、波头摩华、芬陀利华,皆悉含蕊。三者诸小花丛吐而未舒。”
《梵网经》说:卢舍那佛坐于莲花台上,周匝千叶之上,又出现了千尊的释迦牟尼佛,一一花上有百亿国土,一国土有一尊释迦,各自坐于菩提树下,皆成就佛道。
而在《观无量寿经》上有第七华座观,就是在七宝地上,作莲花想,一一花叶都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之脉,就如天画一般。释迦以毗楞伽宝作为花台,而莲花台以八万之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等交相严饰。而在九品往生中说,往生极乐国土的人,都乘七宝莲花。而天亲菩萨在《净土论》中说:“无量大宝王,微妙净花台。”所以发愿往生净土的念佛行人,临终时,佛、菩萨就手持莲台来迎。又形容莲花台之清净,而有“净花台”之称。
而人中莲花、天上的莲花、菩萨的莲花、佛陀的莲花也有所不同:《大智度论》卷十中说:
莲花有三种:一者人花,二者天花,三者菩萨花。人花大莲花十余叶,天花百叶,菩萨花千叶。
而《梵网经》中则说:卢舍那佛坐在莲花台上,周匝千叶以上,其上现出千尊的释迦牟尼佛,一花有百亿个国土,一国土中有一尊释迦如来,各坐于菩提树下,皆圆成佛道。而《梵网经疏》卷一就阐释:菩萨所坐的莲花有千叶以上,而佛所坐之莲台则无所限量,一一花叶周遍法界。
佛教的莲花座,最早可追溯到最初造立佛像的时代,大约是在公元一世纪左右的事。莲花座的造型最初可能是因为佛像配合方座的形式出现,才有莲座的产生。有的在方座的左右侧,雕刻天人或供养像。但是在佛像尚未出现以前,已经有莲花座的图腾,如山琦佛塔的第一塔南门浮雕的莲花女神上,有开敷的莲花座,莲座上的莲花以写实的风格呈现。
而中国龙门石窟的奉先寺所供奉的卢舍那佛,其莲花台座就以莲华藏世界的形态来展现。
奉先寺是迄今规模最壮大之无盖石窟,分内、外二阵,内阵广约三十八米,深约二十三米;外阵广约三十六米,深约十四米,是唐代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精美,且具代表性之重要石窟。
其后壁中央镌刻卢舍那佛坐像,高约十六米,相好庄严,躯干雄伟,头发成波状,衣纹细腻,台座并列有三重莲花,莲办各刻有小佛,表示莲华藏世界;背后中央之莲花,周缘为化佛、飞天及唐草、火炎等阳刻,极其丰富。
诸佛菩萨以莲台座,乃是因为莲花柔软净,为了示现神力通力,而一切花中,以莲花为最大,因此可以庄严微妙法座,所以莲花也成为佛菩萨宝座之象征。
2.莲花座的形式
莲花座的基本形式,从贵霜王朝的犍陀罗到笈多王朝时,已经完整形成。基本上大概可以分为有莲茎莲座和无莲茎莲座二种基本造型。有莲茎莲座又可分为一茎一尊,及一茎多尊两种形式。而无莲茎者,则可分为,仰莲座、俯莲座及混合的形制。
犍陀罗的莲花饰纹表现在座台上,一种是属写实风格,另一种是俯莲办莲座造型,写实的莲座造型和水生的莲花非常相像,自然可爱。在拉合尔(Lahare)博物馆就有收藏这种写实典型的犍陀罗莲座,是一茎一尊式的莲花座形式,它的莲办呈现数层成行的组合,莲座雕刻切口很深。呈向上自然开敷的形态。
而无莲茎式的莲座,莲座的莲办呈仰莲式的开敷,每莲办之间有较深切口,而使莲座的浮雕更显立体生动,而这类莲座的莲办,经常是肥大而办梢尖小。
犍陀罗还有一种莲花座造型,莲花的花办是成线状的俯莲花。莲办有雕刻办缘的廓线,同时有素办或复办排列,这种莲花座样,除了表现在莲座上,更经常被应用在建筑上的壁龛和精舍的圆顶装饰,如佛塔外形的莲花纹饰,就是这种莲花造型。
此外,犍陀罗还有另外一种莲座的形式,是两足分别为一踏座,主要是受中亚的影响。在西域南北两道都盛行这一种造型的佛立像。
笈多王朝的五六世纪在坎哈利(Kanheri)石窟的第八十九号窟中,就有千叶莲花座。在《大智度论》卷十中有菩萨安坐千叶宝莲花的记载。窟中的莲花是由一茎而生长出五茎的莲花座,莲办呈上下仰俯混合复办莲花座,乳海涌出千叶莲花,莲座各有坐佛及菩萨。
莲座大约在四世纪至五世纪初,也出现了类似覆钵形莲花的造型,是非常特殊的一种形式,莲座有如同覆钵的外形,其莲办由线雕刻而成,在莲茎出生两根小的莲花座成为左右对称,两旁呈现一茎三尊式的造型。
到了第七世纪,鹿野苑也出现了一种类似犍陀罗写实性的莲花座造型,莲办肥大而呈半覆钵形式,向上仰式开敷,莲花保留莲座覆钵形的外形。莲办的造型非常自然而且具有设计规律的美感造型,这是鹿野苑莲花座特色之一。
〇莲花形背光
背光是指佛身背后所发出的光明,也称为光焰、圆光等。背光一般可分为头光与身光两种。
头光,就是指佛首之后的圆轮光相,依形状来分,有圆光、轮光、宝珠光、放射光等。佛菩萨的头光本来是以白毫为中心所发出的光明。因此,在许多侧面的佛像中,也描绘成圆形的光明。
而在佛教的造像上,为了表现佛陀的光相,而用圆轮形、直线形、阳炎形等造型在头的后部,则称之为头光或顶圆光。背光包括了头光与举身光。就头光是以佛陀的头部为中心所散发出的光线造型。最普遍的造型是以圆轮、放射线为多。
而身光,则是指佛身的背光,一般并非指单独的背光,而是配合头光,成为完整的举身光。举身光的式样有从足至顶,全部以一光焰来表现光相的。有时是与头光相合,以两重圆轮形成身光,这就是一般所称的轮后光。
另外有圆轮成火焰形的身光,而这些火焰形,有水纹、唐草纹、干佛纹等各种不同的纹样装饰。随着区域与时代的不同,在印度、西域、中国、韩国及日本,背光已经演变成化佛、飞天、塔、天人、迦陵频迦、梵字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而成为丰富的广大背光。
背光中的莲花装饰,又简称为莲环背光,是以莲的单办、复办配置成种种不同的变化。
以笈多王朝的莲花背光为例,其装饰有三种造型,一种是莲环背光;另一种用直线来表示背光,外围再加以莲花或波状植物形成的唐草纹;第三种背光中央是圆形板,外饰以珠玉纹,外圈以莲唐草纹陪饰。莲唐草有写实与图案的两种造型构成,而这呈波状的植物唐草,在背光的装饰更显出它的精巧华丽,形成笈多王朝背光上纹饰发展的特色。
笈多王朝时代背光上的波状蔓草纹,不同于早期朴简装饰的作风,是笈多造像艺术背光上重要纹饰特色。
龙门石窟宾阳洞的主尊,释迦牟尼佛的背光,就是以莲花庄严。
北魏宣武帝为了报答父母恩德所造的宾阳洞,广约十二米,深约十一米。后壁之本尊释迦牟尼佛坐像,背光呈圭形,并以忍冬、莲花、天人及火焰庄严之。日本法隆寺金堂所安置之释迦佛像和此尊极为类似,其金堂天盖之垂帐,样式也与本洞天井周缘之宝帐相仿。
此窟的内壁雕有释迦五尊坐像、三尊立像,洞顶饰有莲花纹、飞天神像,地面也刻有莲花纹。
在日本法隆寺金堂,释迦三尊大背光即是莲花纹式的背光。奈良文化财研究所也藏有连珠圆环素办八叶莲花纹鬼板,是七世纪半的作品。
佛塔的莲花纹
〇佛塔上的莲花造型
印度早期佛塔的造型非常简单,覆钵部分并没有任何装饰,直到公元二世纪的阿玛拉瓦底佛塔才有花草纹饰。到了晚期之后,佛塔才有各种装饰。如菩提伽耶和鹿野苑的两座佛塔,可作为代表。
而莲花造型的图纹,早期具代表性的,是在公元前三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柱头有俯花形莲花办柱头。最早的佛塔只有一个简单的土冢,没有任何装饰的,后来有了石柱、塔门、围绕成四方篱墙的栏椐,再加上在土冢上的美丽图案装饰。依据当时的风俗,佛塔上如果没有庄严丰富的装饰,是大为不敬的事。
以犍陀罗地区的小型佛塔为例,在白夏瓦的一座覆钵形的小型精舍造型中,正面雕刻着一个小型佛龛,供奉佛生身舍利,而佛龛两旁有两位归依弟子。覆钵表面用线雕着二重式的圆头形莲花复办俯花纹,精巧细致。
斯里兰卡二世纪以后的佛塔,其塔台基,增加了装饰物雕刻,如莲花、象头等。可惜这些早期的古佛塔都不完整,虽然有一些保存下来的遗迹,也无法保存原来形式。
从佛塔古迹中保存下来的一些雕刻品,可以看出其雕刻深受印度本土的影响。最常见的雕刻晶是佛塔的栏杆浮雕,通常浮雕主题是花瓶上的莲花、大小孔雀、大象、花草图案等。
斯里兰卡佛塔或圣殿之前,有供朝拜净心的基石,传自印度佛塔的月石雕刻,半月形的月石,雕刻着火焰、动物、狮、马、牛、象、蔓草、天鹅,及正中央的莲花。这个神秘题材的月石,各家说法不一。但是很明显的是受到印度,乃至犍陀罗的风格所影响,被此地佛教徒保留下来及广泛使用,在印度本土的石窟藻井图案中也时常出现。
〇栏楣和石柱上的莲花装饰
栏檐柱是指佛塔外围的塔门,及所围绕佛塔,如同城墙的建筑,有保护佛塔的作用,使佛塔形成内外之分,参观者可从塔门进入,沿着栏楣柱所立的台阶进入佛塔上边礼拜。在山琦塔的遗迹中,就可以看到佛塔四周,栏檐四方常饰有塔门,塔门与牌楼十分相似。
栏檐及石柱的直柱或横柱上,常有美丽的雕刻图案,而由莲花纹配合不同主题装饰内容的圆形板,则或称为勋章式莲花圆形板,也有单独变化的抽象莲花纹圆形板,另有人物雕像陪衬,例如药叉女的供养像,佛教容受当地土著信仰,变成佛教护法的题材。通常在石窟寺门的通道,会刻有此类型的浮雕作为护法与降魔之用。
自从佛塔从单纯的土堆,开始发展出庄严的形态之后,佛塔周围的栏椐也开始发展出丰富的装饰。
从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五世纪之间的佛塔栏椐柱上的莲花饰,大约可分成几个式样:(])带状的莲花纹;(2)勋章式莲花圆花纹;(3)莲花波状唐草纹;(4)莲花云纹等四种样式。
莲花表现在栏柱上的造型,主要是以印度莲属及埃及水莲属莲花纹及抽象的莲花形式为主。如斯里兰卡的卡洛玛(colombo)博物馆中,收藏有一块阿努拉达普拉(Anuradhapura)出土的供坛石板,雕刻着写实莲池情景。石板下方雕刻着埃及水莲种莲花,上方是印度系莲花成侧面造型,二者有很明显地迥然不同的造型特色。
而抽象性的莲花纹又可分为侧面形及正面形的莲花圆花纹。
而巴尔卢德栏榍圆形数的莲花纹饰的圆形板更丰富多姿,其中有中心以莲花圆花纹的结构,莲心配有供养像,莲办呈剑形状所组成复办莲花,外圈并有珠玉纹环绕,莲心有雕刻供养像或天人像等,人物的旁边有波浪纹的莲花雄蕊图案作背景。此外还有摩竭鱼口吐莲花的图纹。
巴尔卢德的另一种莲花圆形板,中心以莲花为主,外围配以植物或动物纹饰。莲花外围有植物纹及几何图案,有时采用莲花唐草纹,就是以树茎环绕圆形板的周围。有时从四周内侧伸展出莲花的叶子和花蕾。另一种波状形唐草纹其间配置着叶及侧面形的莲花造型。
在贵霜王朝全盛时期和同时期的安达罗石雕中,有一种共通的“阿康托斯叶形”装饰,则是罗马美术影响下所诞生的装饰图案,这种叶形是被印度艺术吸收后又再创立印度风格的造型。如阿玛拉瓦底的莲花唐草纹,则是以莲花配置阿托康斯叶形的莲花唐草纹,呈波状形起伏,之间呈S字形的两方连续,夹杂半开敷、正面形、侧面形多种姿态的埃及水莲种莲花。
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后第三世纪,印度德干高原安达罗王国时期的阿玛拉瓦底的雕刻艺术,保持了印度民族风格,承袭了印度古代巴尔卢德和山琦的基础,成为中世纪印度艺术重要瑰宝。阿玛拉瓦底栏椐柱中,以莲花波状唐草纹与多重纹莲花圆花纹两种最具特色。
在阿旃塔石窟中,更是经常可见以莲花图纹装饰的石柱。十六窟中,莲花纹饰在石柱可以发现多种莲花组合,有莲花圆形板,旁边有半椭圆形各式植物纹、涡状纹、花卉等等,这是表现在阿旃塔石柱莲花纹饰中最普遍的一种结构。
以第十九窟的山壁上的石柱雕刻为例,其莲花圆心板中心是一朵正面莲,由二重莲办组成。半椭圆形内是由半朵正面开敷的莲花装饰,所不同的是在组合上是半圆形莲花,另一是圆形板莲花,增加了涡形的装饰,这也是后期装饰内容的特色之一。这类莲花组合到后期演变更为华丽,把半椭圆和两对称半开敷莲花合起来,更加扩展延伸装饰在石柱上,形成另一种莲花造型特色。
中国在南北朝时,流行莲花型的柱础,如在云冈石窟有仰莲柱础,莲办稍微高瘦,形象比较简单。在柱上以束莲为装饰,这种手法在南北朝时极为流行。第九窟有础部作出覆莲和覆莲办,柱头也有莲办装饰。又有作束莲装饰的龛柱。到了北齐时代,在响堂山石窟,除了以仰莲或覆莲作柱础的龛柱外,装饰华丽的多角檐柱,柱础是狮子和仰莲的结合,狮子足下也有平刻莲花,此外在石柱上作出一重或数重仰覆莲束腰。
佛教建筑的莲花图纹
〇藻井
在佛教石窟的藻井壁画上,也经常可以看见以莲花为主的藻井图案。
如阿旃塔石窟第二窟佛洞的圆形莲花藻井壁画,圆形藻井中央就是一朵大的全开敷红莲花,一圆圈围成装饰不同的图案,圆形藻井四角有药叉和莲花的装饰,旁边四周是由崁板画组成。
其莲花造型是由莲花排列组成花丛式的结构,中间是全开敷莲花,旁边有两朵莲花花苞相称,中间、侧旁花苞又夹着小的花蕾,这三朵莲花组成主题,更有小朵类似芒状莲花,莲办尖而长,向上呈扇形排列,莲花夹杂在上下之间。
山琦佛塔遗迹中,一号塔西侧有两座建筑物建在基座上,一座较小有着精美雕刻的柱子,四方形的柱基上有八角柱身,再刻上圆柱身与覆莲式的柱头,是典型的佛教鼎盛笈多王朝的瑰丽代表作;另一座寺院只有数丈高的柱身,一体成型的雕刻石柱,可以媲美罗马神殿的石柱。
斯里兰卡的建筑艺术中,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砖造无梁殿,在基座的许多平行水平线上,砌建仿小型屋的正面形式,半露柱及许多天神像,基本上是受印度神庙的影响,造型雄壮华丽。
有一座尼散迦摩罗王朝的亭阁遗迹,其每根八尺以上的石柱形,如同弯曲状的莲花茎,茎上两侧分别雕刻着卷叶饰纹,石柱顶端成八角状,上托一朵盛开莲花,石柱上方的木架结构已腐朽崩塌。在兰卡寺院建筑丰富的石柱纹饰中,以莲花柱最为精巧。
中国早期佛窟深受印度影响,也经常有莲花彩绘或雕刻莲花,如新疆的石窟、龙门石窟的莲花洞等。
在汉代的《鲁灵光殿》赋中说:“圆渊方井,反植荷蕖,发秀吐荣,菡萏披敷,绿房紫酌,窟咤垂珠。”从此赋中可以推见,汉代已经在藻井上装饰莲花了,而沂南后汉画像石墓,石墓中藻井上也雕有古朴简单的八办莲花纹。
南北朝石窟里有更多这样的例子,如敦煌窟顶中心多绘以巨大莲花,隋唐也袭此风。
龙门石窟著名的莲花洞,原名为伊阙洞,因为其天井中央有六飞天环绕的大莲花,手法精丽,为石窟壁画中难得的杰作,因此就被称为莲花洞。其中心雕成大莲花,莲实饱满,厚办重叠,庄严厚实;四周的飞天,生动灵活,与中心的大莲花,相映成趣。
龟兹库木土拉石窟的壁画创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佛教传人中原极为重要的佐证。
库木工拉石窟中,最著名的是二十窟的藻井壁画,圆形的莲花就像万花筒一般的向外投射,层层叠叠的五六层小办,是写意的莲花。藻井以莲花为图形,在印度早期的石窟里就已经被大量采用。
日本东大寺法华堂,内奉本尊不空绢索观音,以梵天为两胁侍,天井也是为莲花造型。
〇瓦当
瓦当上出现莲花纹的创意,始于中国,山西大同曾出土北魏时代复办形式的莲花瓦当,南京则出土过南梁时代的单办形式莲花瓦当,这些都与佛教传播有关。
中国建筑使用瓦当,大致始于东周后期,其中最有名的例子,是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山东临淄齐都城遗址出土的半圆瓦当。
到了秦朝以后,圆形的瓦当才普遍化,瓦当上有各种图案,有名的如饕餮纹、双兽纹、文字纹、蕨手纹、四神纹等,而莲花纹在南北朝时已经很盛行了,其形制大多以汉代瓦当中间乳突圆钮处作成莲房,周围绕设莲办。
隋、唐时代,不论宫殿、寺观,偶尔出现过兽面纹或“僵”(仙)字纹外,几乎都是以莲花为瓦当图纹,大致是复办形式,中央为附有许多莲子的莲房,莲办外围饰以圆珠纹。唐朝以后虽然依然使用莲花瓦当,但是已经不像唐朝时那么盛行了,明代则有绿釉瓦当作莲枝纹的。
莲花图纹的瓦当,不仅盛行于中国,更东传到韩国、日本,深为现代韩、日两国学术界所重视,在古代建筑的遗迹中,往往可以从遗址找出瓦当,成为考古学、建筑史学、美术史学上的重要依据。
百济的圆瓦当,大体圆周边缘稍高而宽,表面、圆心是具有五个至六个珠点的莲房,周围饰以八叶单办莲花纹,和日本飞鸟时代的莲花瓦当拓本类似。
而无论韩国百济或日本飞鸟瓦当,都与中国南京所发现的南梁莲花瓦当类似,在美术样式上属同一系统。在百济时,曾多次遣使南梁,也学习了许多建筑技术,对百济佛寺的建立有深刻的影响;而日本飞鸟文化与百济更有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例如历史上记载,公元588年大和飞鸟寺建立时,曾有百济造瓦技术师四人前来。
中国南梁的莲花瓦当成了百济、飞鸟瓦当的源流,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的密切关系,复办莲花纹瓦当,也曾传人高句丽,后来是唐、新罗、日本共同流行的莲花纹样式之一。
第六章
佛典中莲花的故事
以莲花为名的人物故事
〇莲花王
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卷一中,记载着世尊往昔为莲花王太子的故事。
在过去久远之前有一位莲花王太子,他的相貌端正美好,威神巍巍。
有一天,太子从皇室中的园观出游,在路上看见一个生病的人,身上长满疮癞,太子见了之后生起哀念之心,就哀悯的问病人:“要用什么药才能治好你的病呢?”
病人回答:“如果能得到大王身上骨髓来涂我的身体,我的病就会痊愈。”太子听了,立即破身骨,取出骨髓,亲手持与病者,他虽然疼痛,心中却充满欢喜惠施,心无悔恨。当时的莲花王太子就是释迦牟尼佛,他累劫以来,以身髓布施众生,不可称计。
此外,佛陀在另一个本生也曾为国王,同样名为莲花王,投生作赤鱼来度化众生。
佛陀在世时,有一次到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游化,当时正好是秋天果子成熟的时候,佛陀与比丘众,游行聚落,啖食果蓏,比丘们都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而有疟疾及种种病产生,无法坐禅、读诵、行道。
这时,阿难看见佛陀安然无恙,于是上前请问如来:“世尊!您宿昔造何等福业?为什么吃各种食物都能消化,不会有身体不适的痛苦?反而您的威颜更显得鲜光润泽?”
佛陀告诉阿难:“我忆念过去世时,以修行慈悲的缘故,和合各种汤药,用来布施众生,以这个缘故,能得无病之果报,凡是所有食啖之物,皆悉能消化,无有病患之苦。”
当时阿难就又问佛陀:“世尊,您过去世的因缘如何呢?”
佛陀于是为阿难宣说过去世的因缘。
在过去乃往过去,波罗奈国有一位莲花王,治理天下,人民炽盛,生活丰乐无极,无有战争,一切象、马、牛、羊等六畜兴旺,甘蔗、葡萄以及一切果蒇,甘甜味美。
当时国内人民,由于贪食多的缘故,不能消化,而有种种病产生,于是各相扶持,来到王宫,求索医药。
当时莲花王看到这些病人,生起大悲心,集唤众医,敕令和合各种医药施于民众。于是来求医者日多,以致于救治不及。
于是莲花王就斥责众医:“为什么有的病人无法得到医治?”
群医回禀大王:“由于汤药不具足,因而无法医治,连我们自己都还有病苦,不能自己医治,更何况是其余的病人。”
当时莲花王听了之后,心中惆怅难过,就问医生:“还缺什么药呢?”
医生回答:“要生吃赤鱼肉之血食,这些人的疾病才可以痊愈,但是我们这些医生,都无法找到赤鱼肉,因此病者就日多,死亡的人数也不断增加。”
当时莲花王心想:“现在赤鱼无法找到,我应当发愿,投生作赤鱼,来医治众生身中的种种诸病。”
莲花王心中决定之后立即召唤太子及诸大臣前来,告诉他们:“我将国土嘱咐各位,请你们共同治化,不要使人民受苦。”
当时王太子及诸大臣,听到大王的话,悲感哽噎,涕泣垂泪,悲伤不能言语,而禀白大王:“我等诸臣,及以太子,有何过失,而使大王要舍弃我等?”
当时莲花王就回答其太子及诸大臣:“我并不是见到你们有任何过失,而是由于国内的一切民众,多诸病苦,死亡者日众,必须赤鱼血肉来服用,疾病才可痊愈,因此我现今欲舍此身,投胎作赤鱼来医治诸民众的病,因此而唤卿等来,将国土嘱咐汝。”
当时太子及诸大臣听了之后,呼天抢地,悲感哽噎,上前抱着大王双足,恳求着:“我等今者,赖于大王慈悲覆护,而国土丰乐,人民炽盛,得蒙存活,为什么大王一旦便欲孤弃,舍我等而去?”
莲花王回答太子:“我今所作为,也是为了民众,你们为何要阻止呢?”
当时太子及一切大臣,以种种劝谏,使莲花王不能离开王宫。
于是莲花王也不再说什么。有一天,他手中持着香花,到于高楼之上,向四方作礼,发大誓愿:“我舍弃此身,愿使我生彼波罗奈国的大河之中,化作大赤鱼,若有食用我的血肉者,众病皆愈!”大王发起如是的誓愿之后,从高楼投身而下,命终之后,以愿力的缘故,生于大河中,做大赤鱼。
当时诸民众,听闻彼河中有大赤鱼。各自带着斤斧竞相来破取,食其血肉。于是众病皆除愈。而他们所割过的鱼肉,不久还生,如是辗转,经过了十二年,莲花王投生的赤鱼,如此布施众生,即使如同毫毛般微小的悔恨之心,也未曾生起。一直到大鱼命终之后,生于忉利天。
佛陀告诉阿难:“当时的莲花王者,就是我,由于当时舍此身命救活众生的缘故,而于无量世中,未曾有病苦,乃至于如今者,自致成佛,度脱一切众生。”
〇莲花夫人
过去久远无量世之前,雪山下住有一位仙人,名为提婆延。他经常在石上小便,石头上有精气,流堕于石宕。有一只雌鹿刚好来舐仙人小便的石头,于是而有娠,当雌鹿临将生产时,就来到仙人窟下,生下一个女子,面貌端正殊妙。
仙人知道这是自己的骨肉,就收养这个孩子,女孩渐渐长大之后,开始学走路,奇妙的是,在她脚踏地之处,都有莲花出生,因为她是雌鹿所生,因此又被称为鹿女。
到了晚上,婆罗门的屋子都要点火,有一天,刚好火种没了,鹿女就到其他人家去乞火,那个人看见鹿女走过的足迹都有莲花,就告诉她:“你绕我的房舍七匝,我就给你火。”
于是莲花女就绕了七匝,得火还归回家。
当时乌提延王正好到山上游猎,看见一户人家,门口有七重莲花,觉得很奇怪而问他:“你的房舍为何有此莲花?”
他回答:“山中有一个梵志的女儿来乞火,她的足下常生出莲花。”
于是大王就循着其脚迹到仙人的住所,见到鹿女长得端正殊妙,就要求仙人将女儿嫁给他。仙人答应了,并告诉大王:“未来她会为你生下五百个王子。”于是大王回到王宫之后,就将其立为夫人,尊为莲花夫人,于五百睬女中,最为上首。
国王的大夫人,非常怨妒莲花夫人,她心想:“大王现今爱重此女,如果她再生下五百个王子,一定更加得宠!”不久之后,莲花女果然生下五百个卵,盛在箧中,当时大夫人,就取了五百面段,放在箧中,而换下莲花夫人生下的五百卵,投入恒河中。
大王问夫人:“莲花夫人生下什么呢?”
夫人就说:“生下面段。”
大王很生气地说:“仙人骗我!”就撤下莲花夫人的封号,甚至不再接见她。
当时附近萨耽菩王,正好在恒河下游之处和婵女在河边嬉戏,看见河上漂来一个美丽的箧子,就取了此箧,而相随的五百夫人也各自取了箧中的一个卵,回去养育。不久之后,这五百卵各自开敷,其中各有一童子,面目端正,经过夫人们养育长大,都具有大力士的力量,竖起五百力士幢。
由于乌提延王,经常向从萨耽菩王求索贡献,萨耽菩王因此愁忧不乐。
他的五百个王子请问父王:“父王为何烦恼?”
大王回答:“乌提延王,常要求我,责索贡献。”
五百王子们说:“一切阎浮提的诸大王,欲索求贡献,我们皆能使其贡献于您,您为何要与他贡献?”
于是五百位力士王子,就带领军众,准备攻打乌提延王。
乌提延王听到消息之后,恐怖地说:“一个力士,犹不可当,何况有五百力士!”就募集国中能退却此敌者,后来他又想:“当初鹿女的仙人父亲,或许有办法。”于是他就亲自拜访仙人,寻求对策。
仙人告诉他:“你可以回去求莲花夫人,她能却敌。”
大王惊讶地说:“莲花夫人一个弱女子,如何退却五百力士?”
“大王!这五百力士,都是您的孩子啊!是莲花夫人所生的,由于你的大夫人,心怀憎嫉,而把莲花夫人所生的孩子,掷人河水中,被萨耽菩王在河水,下游拾得而养育长大。大王如果让莲花夫人,乘于大象之上,在军阵之前,五百力士自然降服。,,仙人如是告诉他。
大王回宫之后,立即向莲花夫人忏悔,并将夫人美好装饰,乘着大白象,着于军阵前,当五百力士举弓欲射夫人时,手却自然僵直,不得屈伸,于是心中生起大惊愕,仙人飞来,于虚空中说:“诸力士,慎勿举手,莫生起恶心,若生起恶心,皆堕于地狱。乌提延王及夫人是你们的父母。”莲花夫人即按双乳,两边乳汁自然化作二百五十分道,皆人于诸子口中,五百王子即时向父母忏悔,自然生起惭愧,皆得证辟支佛果,而二位大王也自然开悟,亦得辟支佛。
当时的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本生。
〇莲花色比丘尼
当时佛陀在舍卫城游化时,在优善那邑,有一个少年居士,出来游玩,见到一个女人,面如桃李,女相具足。由于她美丽的容貌,因此父母便为她取名为莲花色,意思是宛如莲花般美好的容貌。
少年对她一见钟情,便生起爱情敬重,而娉为妇。
不久之后,莲花色便怀孕了。由于印度有回娘家待产的习俗,于是莲花色的丈夫就送她回娘家待产。在生产期间,她的丈夫难耐寂寞,竟然与她的母亲私通。莲花色发现之后,伤心欲绝,但是为了孩子,也一直忍辱偷生,直到孩子八岁之后,才黯然离去。
莲花色带着破碎的心,长途跋涉,来到波罗奈,又饥又渴,疲惫不堪,就在水边稍做休息。当时有一个长者,出行游观,看到美丽的莲花色,就将其带回立为正室。莲花色料理家业,调和家中大大小小,夫妇互相敬重,如此过了八年。
当时长者有许多利息在优善那邑,必须去收利息。莲花色知道那里的女子比较放浪,很担心夫婿前去,但是长者信誓旦旦的一再保证,莲花色也只好让他前去。
由于要收利息的地方很多,长者在那里,待了快一年,难忍寂寞,于是偷偷娶了侧室,安置在别的地方。
回国之后,莲花色发现他的行踪变得很古怪,一大早出门,很晚才回来,于是私下盘问其仆从,才知道长者在外金屋藏娇,莲花色虽然无奈,也教长者将夫人带回家来,共同生活。
有一次,在洗头时,莲花色观察二夫人的形象,发现她和自己的女儿非常相像,仔细问起她的身世,才知道她真的是自己的女儿。
这个真相宛如晴天霹雳,莲花色悲叹道:“往昔与母亲共有一夫,现今又与女儿共事一婿!”
万念俱灰的莲花色,离开了长者,开始自暴自弃的过着神女生涯,只要付出五百金钱的男子,就可以与她共度一宿。
不久之后,她受到目犍连的度化,幡然醒悟。当时她听说佛陀在灵鹫山上宣说解脱之法,于是心生求法之心。前往灵鹫山上,欲诣佛所。
到了中途,她感到有点口渴,就找到一处泉水,饮水洗手。这时她看见水中美丽的倒影,忍不住生起爱念之心:“我为什么要舍弃美丽的容貌而出家作沙门呢?”于是她就打算回家去。
佛陀以天眼观知莲花色应当得度,就化作一个绝世美貌的夫人,更胜过莲花色女,来到她的身边。
莲花色看到妇人,惊为天人,两人沿途相伴,相谈甚欢,走了一阵子,两人有些累了,就在泉水旁坐下,妇人就枕着莲花色的膝睡着了。忽然间,妇人没了气息,转眼间尸体就发胀臭烂,而且钻出虫来,牙齿脱落,头发掉落,肌肉身体肢解分散,相状极为恐怖。
莲花色一看之下惊骇不已,心想:“怎么人好好的,一下子就死了呢?而如此绝世美人死了之后,都如此可怖,更何况是我呢?”
于是她就折回灵鹫山上,决意向佛陀求法。
莲花色到了佛陀的精舍,长途跋涉,又饥又渴,但是人生地不熟的她,并不知道此处就是佛陀说法之处,只看见有好多人,她以为是节庆聚会,一定有食物可以吃,就进入精舍。正好听到佛陀说法开示,莲花色听见佛陀宣说苦、集、灭、道等四圣谛,立即证法眼净;证人圣者之流,便请求佛陀允许她出家。于是佛陀就将她交付给大爱道比丘尼,令其精勤修道。
当时莲花色尼尚未出家时,由于其颜容端正,仪貌超绝,所以众人爱乐,当时有一个婆罗门之子,看见莲花色心中生起极大的爱乐,想与其交欢。莲花色就要求他持五百金钱来。他回答道:“我身上没有这么多钱。”莲花色就要求他回去准备足够的钱再来。
不久之后,莲花色受到目犍连的度化,已经脱离一切欲染,证解脱乐成阿罗汉,经常往暗林中宴默习定而住,受解脱之乐。
而这个婆罗门子,凑足了五百金钱,还来迫访莲花色比丘尼,后来听说她已经出家,仍然不死心,拿着五百钱到比丘尼修行的树林,看见莲花色树下宴默而住,就向她说明来意。莲花色对他说:“婆罗门子,此种恶法我已经舍弃了。仁者对于我的色身有何种乐见而生起染欲呢?”
婆罗门子说:“我最爱你美丽的双眼。”
莲花色比丘尼就以神通力,挖出自己的眼睛,血淋淋置于掌内,对他说:“仁者现今对此肉团有所爱乐吗?”
婆罗门子看了,很生气的骂道:“你这个秃头沙门女,竟然化作如此幻术来骗我!”就把她的头痛打了一顿,才忿而离去。
莲花色尼就将这件事禀告尼师,尼师又禀告比丘,比丘就禀告佛陀。佛陀于是告诉苾刍尼:“就譬如肉团弃于四衢路,所有鸟兽皆会聚集,而女人也是如此,因此,诸苾刍尼不应住于林中的阿兰若。”
于是比丘尼们就进入室罗伐城,在衢路中而宴坐,但是经常被为恶男子及窃盗者之所逼恼,于是她们禀告佛陀,佛陀说:“应设置比丘尼的寺院。”这是比丘尼住于寺院中的缘起。
〇差摩、莲花比丘尼度化恶徒的故事
往昔在舍卫城的拘萨国中,有一些放逸淫乱的人,专为凶恶之事。当时彼国中有许多比丘尼,于森林树下精专,思维正道,不舍心怀。而这些比丘尼中,智慧第一者,名为差摩,神足第一者名为莲花鲜,她们各有特德,威神巍巍。
有一天,天气很热,她们一起到河水中洗浴。这些凶之众遥见此事,就生起邪淫的恶心,想加以侵犯。
于是他们躲在暗处等候,意欲侵犯比丘尼,当她们脱衣入水洗裕时,就上前拿走她们的衣物,放到远处。当时比丘尼怆然悲悯,因此就脱落两眼,着于掌中,对他们说:“你们所爱我,不外乎爱此面色。现在已盲无目,有什么好看呢?”比丘尼又以神通将腹胃等身体五脏手脚各在异处,弃在一边,而对他们说:“你们所见到的妙好身姿在哪里呢?”这些凶恶的众人,看到这种情景,忽然感到恐怖,了知世间无常,想到自身身心也终将化成白骨,血染污不净,无可贪着,于是就奉还比丘尼们衣物,稽首悔过所造恶业,受五戒,并到佛陀处诚心忏悔罪业。
〇莲花生大士的神变
藏密的始祖莲花生大士,由于他出生的因缘极为特殊,是从大海中的莲花所出生,因此又称为海生金刚。在公元747年,应藏王赤松德赞之请,与寂护、莲花戒一同人藏,并创立了西藏第一座佛寺:桑耶寺。
莲花生大士从印度人藏,沿途示现种种威猛的神通,降伏当地的山神、地神及罗刹等,使其皈依佛法,示现许多奇异的神通事迹。
当初莲花生大士与妻子曼达拉哇公主,观察要调伏教化故乡乌仗那国的因缘已经到来,于是就一同回到乌仗那国。
过去莲花生大士在当莲花王太子的时候,由于秘密的因缘,以悲心示现的缘故,曾经杀诸侯的幼儿及魔臣吾巴达的妻儿,但是乌仗那国的人民并不能体会。所以,当他们看到莲花生大士带着曼达拉哇公主回到祖国来游化时,他们心里就嘀咕着:“现在莲花生是否又要回头再来害人?这个恶魔之子到底要害人到什么时候?他到底是要使这个国家如何的不安宁呢?”
所有的人民都在议论纷纷的说着:“这个莲花生回到我们国家之后,大家将难以得到安宁,还是把他赶走好了!”
这些意见纷纷反映到大臣的耳中,所以大臣们就一起来朝见国王,向国王谏言说:“大王,莲花王太子,又要回到我们的国家来化缘,这与放逐他的命令不符啊!如果从过去所有的事迹看来,他必然是一位魔子的化身,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够让他再回到我们的国家,再去危害大众的生命!”
国王面对大臣们的联合晋见,也了解这样的因缘难解,于是就说道:“各位大臣们,你们不必再说什么了,我完全了解你们的意思,我不会再重蹈覆辙的。所以现在我诏令每一户人家都交出梅檀香一捆,还有青油一斗,并将莲花王太子以及跟随他的妻子,两个人捆绑起来用火烧化了吧!免得他们再危害国家。”国王心中十分哀痛凄绝的说道。
国王的诏令下来之后,大家就把莲花生大士夫妇两人抓了起来,并且用绳索紧紧捆绑住,准备用檀木及青油来焚烧他们。他们很快的就把檀木坛架了起来之后,上面浇了青油,就一把火燃烧了起来。
以前要火化一个人,通常是三四天就够了,即使用最长的木头,再多也是七天就烧尽了;但是,这广次,他们用大火来焚烧莲花生大士夫妇的时候,事情似乎有一点不大寻常了。因为他们已经连续焚烧了二十一天,烟雾还是腾腾兀兀的不能消散,所以整个乌仗那国的国都都笼罩在这奇怪的浓烟当中。因陀罗部底王也感觉到十分的奇怪,于是就派人前去察看。
去察看的人,久久没有回来,因陀罗部底王君臣忍不住就亲身前往来察看这些焚烧了二十一天的火坛,当他们来到现场,只见到来察看的人呆呆地站在那里,张大了嘴,说不出话来。
只见地上的青油满满的溢出一大片,在油的中间悠然的现出了一片湖泊。这时在湖面上燃烧的焦木大如帐篷,在焦木上却生出了莲花,莲花生大士夫妇两人就在莲花的花蕊当中安坐。他们的肤色是那么的美丽庄严,并散发出难以形容的至妙香气,骷髅珠珠串并系在他们的头顶之上,显示了他们已得证殊胜的法身成就,而且能够自在的度脱一切有情众生的神识。
当君臣们看到这样殊胜的景象时,不只十分诧异,更是震惊非常,但心中却又一片安详。全国的男女老少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也络绎不绝的前来观看莲花生大士所示现的不可思议景象。
此时,大地忽然裂开了,涌出幻化的七宝宫殿,宫殿内,现出大地的标志 (恶)字,转成庄严的莲花宝座,座上现出坚牢地神的心意种子字 字,又幻化成坚牢地神的三昧耶誓句标志“宝瓶”;宝瓶在光明的映射之下,现出了庄严的坚牢地神,她的头上戴着庄严的宝冠璎珞,身穿微妙庄严的羯磨宝衣,手捧着盛满香华的七宝宝瓶供养莲花生大士,而地神的眷属们拥护围绕着地神。
乌仗那国的人民于是被莲花生大士不可思议的神变降伏了,而皈命佛法。
莲花的祥瑞感应
〇玄奘大师入灭前的瑞相
唐朝的玄奘大师在人灭前,也曾示现莲花的瑞相。
玄奘大师六十三岁时,弟子大众祈求大师翻译《大宝积经》,法师推辞道:“此经和中国缘分未到,即使勉强翻译的话,也翻不满五行。”在大众的祈请之下,大师勉力而为,果然翻译到第四行就停笔了。
玄奘大师对大众说:“有为之治,必定归于磨灭,水泡空幻的,哪里能久停?我今年六十有三,必定卒于此寺,如果大众在经论上尚有疑惑者,宜速请问,以免后悔莫及。”
徒众见到法师身体康健,而且年纪未老,却口出此语,心中都感到很奇怪。
不久之后,法师又到寺院里,向佛菩萨礼忏辞别,并与跟随他共同翻译经典的学人等一一道别。
有一天,法师的弟子玄觉,夜晚梦见一座巨大的木塔,高大显赫,庄严华丽,想走近瞻仰,却忽然摧倒崩振,玄觉心中一惊而醒,参礼玄奘大师时,说起这个奇异的梦。法师就说:“这是我的事,和你无关,你心中不必忧虑恐怖。”
到了九月,法师又告诉寺主:“我必当死,经中说:此身可恶,犹如死狗,我舍命之后,勿放置于宫寺,应置于山原静处,作一个可容身之棺。依经教所说而火焚,这是最好的了。”寺主听了觉得很奇怪,人好好的,怎么就交待后事呢?
到了当天将暮,法师到后房,过一个小沟渠时,伤到脚,四天之后,就示疾卧病在床。此时法师闭目开目,经常看见有白莲花,大如食盘,光净鲜洁,又有无量百千人众,身形伟大,都穿着锦衣,又以锦绮等种种花宝,庄严法师所住的房宇,乃至遍翻经院内外堂殿,乃至整个山林,完全以珍宝装饰花幡幢盖,又奏各种美妙的音乐。
之后法师又见门外,有无数宝舆,有百味饭食及各种名香果药,并不是人间所有的,这些都皆将来献上法师,法师推辞道:“受用此供必须是具六通者才堪受供养,我未具此德,不敢受之。”
法师虽然辞让,但天人却仍进献不止,侍者惊醒之后,就向寺众等,具说之前所见之事,当天夜里,天上的月光非常明朗,只见翻经院山上的树木,都变为白幢盖。又见到二人,准备种种肴膳,被山遍谷,就像在进奉一般。
后来,寺主又梦见无量金像,如同千佛,出现于翻经院寺方的上空。
不久之后,法师对寺众及门徒,希望大众欢喜,辞决取别,并说自身必将往生弥勒内院。随侍看护的僧人,见二人身长,各长丈余,着白色衣冠,各以一手,共擎一朵大白莲花。花台三重,非常可爱,就像小车轮一般大,至法师前,并说:“法师无量劫以来,所有恼乱众生的各种定业报因,今法师以此小疾小许轻受,并得除灭,法师宜当庆喜,莫生起忧恼。”
法师见到此二人,合掌良久,遂自回转,以右肋着床,如同佛陀吉祥卧的姿势,一直到命终,都无转动,到了中夜时,弟子光问法师:“和上定生弥勒前不?”法师回答:“决定得生。”说完之后就人灭了。
〇以莲花供养经典的果报
在《法华传记》卷十中记载:
往昔外国有铁塔,高丈余,其中安置芬陀利迦阿差摩、摩诃毗卢舍那经等梵夹,各有百千偈。当时有一位天女,夜晚时经常来此,以天曼陀罗花,供养铁塔,有一位客游比丘,夜晚止宿塔的影子里,夜分见到天女,就问她:“你是谁?”
天女回答:“我是忉利天妙花天女,释提桓因的侍女。”
比丘又问:“你为何来此供养呢?”
天女回答:“往昔我曾是一个贫女乞丐,所住的池旁有长满妙池四色莲花,国中的婆罗门等,竞相来采花,供养塔中芬陀利迦等修多罗,我虽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也欢喜的和大众一样持花供塔,由于此一善心,而生于忉利天,为帝释侍女,依于此缘,号为妙花天女,为了报答法恩,因此我时时来此供养。”说完之后,天女就隐而不现。
于是沙门就舍衣钵,买花供养此塔及经卷。
〇诵法华经舌根出莲花
在《弘赞法华传》卷七中记载诵妙法莲花经,舌根出生莲花的果报:
僧人释慧向,甚有道行,为众人所知,惟诵法华经。一生不务杂事,他一百零二岁时,仍然身强体健,无有疾病。有一天忽然说:“贫道当行,与檀越告别。”于是端坐而终。
村人将他抬到林间,但也不敢埋殡。过了十七天,其尸竟自己仰卧,并自己合掌,肉身不烂坏,转久只是干辟而已,于是村人将其埋在于铜山之侧。
有时山上的采樵人,时有闻诵经声,但不知从何处而来。扬州总管府司马赵元恪,因公务经过此地,从慧向墓旁经过,见到一茎莲花,生于陆地,觉得奇怪而探访之,村人说是慧向法之冢,由于此僧生前,诵法华经,应该这个原因所致。于是就掘开墓地探视,只见白骨口中,其舌依旧红赤柔软,都不变坏,并从此舌根,生出红莲花。于是朝廷就在慧向的墓上起七层砖塔,供后人崇仰。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