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寺和潮汕洪氏之间的密切关系
灵山寺和潮汕洪氏之间的密切关系
潮汕的寺院建筑,除了潮州开元寺,最出名的要数潮阳的灵山寺了。灵山寺的开山祖师是大颠和尚。大颠和尚是中国禅宗南派慧能裔传的第三代弟子,也是唐代佛教盛行时期曹溪教派里头一位很有影响的高僧。大颠因为与因谏迎佛骨而由刑部侍郎贬谪潮卅的韩愈有过一段颇有传奇色彩的交往而名声益显。以排佛面目出现的韩愈来到潮州之后,却因和大颠过从甚密,甚至解衣相赠而留下千百年来解说不清的笔墨官司。
可是你知道吗?潮阳灵山寺的创建,还和潮汕洪氏有密切关系呢。大颠和尚和潮汕洪氏的始祖之间,也有过一段感人的佳话。
话说唐朝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大颠在潮阳西岩落发出家。师父惠照看出大颠很有根基,不是一位碌碌俗僧,便命他前往衡山南岳寺参拜高僧石头希迁——这石头希迁乃是慧能嫡派二传弟子,甚得禅宗顿悟法门。大颠参谒石头希迁后果然大悟禅机。后来他辞别希迁,脚着芒鞋,手托僧钵,四出云游。挂锡名山大刹,访师问道,修成具足戒。20年就这样过去,师父命他回潮州弘扬佛法。
贞元五年(公元790年),大颠回到潮阳,于东山创立白牛岩。还派玄应、智高等门徒,在莲花岩、马颊山岩等处建立道场。可惜信徒不多,香火不旺。他知这岩洞浅陋冷僻,不是广收门徒、弘扬佛法之处。有道是“天下名山僧占尽”,名山因出名寺名僧而声名益显,僧寺也因建于名山大川而更增加庄严肃穆和神秘之感,弘扬佛法自然事半功倍。
于是,大颠便继续视察潮阳山川的来龙去脉。他脚穿芒鞋,身披缁衣,逢山过山,逢岭过岭,江河不绕道,沟壑不止步,一路寻脉而来。日头落山了在石穴里歇息,也不避虎、豹豺狼。这龙脉终于被他寻着了。他发现从东而来的龙首山,伸延至当时的县治临昆山,而后折向西北约五里许处形成一个静谧的山谷。这里苍山聚秀,鸣泉潺潺,地势好似“九龙环绕”,左右有两座不高不矮的峦峰把守谷口,此乃“狮象对峙”之像。虽然这里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山林,到处怪石嶙峋、荆棘丛生。但大颠和尚慧眼独具,他看出这里是一处难得的禅林梵土,将来必成为岭东重刹。
大颠正站在一块大石上细观此处秀色,忽见对面山腰上有樵夫正在砍柴,便跑过去施礼合十,说道:“施主辛苦了,歇息一会儿吧。”
樵夫抬头,见眼前站立着一位眉目和善的出家人。便回答说:“谢师父美意,只是为人佣工砍柴,不敢偷懒。”
大颠见樵夫如此老实勤劳,心生好感,有意要帮助他,便说:“歇歇何妨,待会儿贫僧再帮你。”
樵夫听说和尚要帮助他,就停下手中的砍柴刀,和和尚一起坐在大石上,两人聊了起来。大颠问樵夫:“此山地有没有主人?”
樵夫说:“有主人,这一带山林皆是洪老爷所有。我是他的佣工。”
大颠又问:“主人为人如何,待你们怎样?”’
“主人为人厚道,一向乐善好施。对待下人也很宽怀,从不责罚,工钱却比别人付得多。”樵夫又答。
“如此甚好。”大颠说。樵夫听了,有点莫名其妙,不知和尚说“如此甚好”指的是什么。大颠已站起来,说:“请你带我去见你家主人洪老爷。”
焦夫说:“我柴还未砍够呢,怎可跟你走?您稍等一会儿吧。”
大颠笑而不答,信手在地上摘了几茎草芯,折了几条枯枝,在掌心里捆捆缚缚,像小孩玩手工一样,不一会儿就捆缚出几捆小柴捆。然后平放在掌心上,用气一吹,小柴捆向山坡飞去。落在地上时,樵走见山坡上已排满一捆捆缚得整,整齐齐的柴薪。这一惊非同小可,知遭遇上神仙活佛,慌忙跪下。大颠轻轻提起一捆,说:“我们走吧。今后你每天上山来挑一担去烧。但不可对人说。
洪老爷闻报,出来相见。这洪老爷也非等闲之辈,他把大颠和尚上下打量一遍,凭他的阅历,断定大颠并非凡辈。两人施礼毕,洪老爷问大颠有何事商谈。大颠就把来意挑明了,说:“贫僧大颠,与施主同饮一江水,都是故乡人。贫僧昔年在西岩出家,后又四方云游。近日回归本境,设道场弘扬佛法。听说施主乐善好施,因此特来求施主布施山地一片以建僧寺。不知施主肯允纳否?”
洪老爷想了想,答道:“这是一件好事。洪氏山地甚为广阔,施舍出一片建寺事佛,必能保佑合境平安,于洪氏后代也有好处呢。”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
大颠就在离现潮阳县城西面25公里的锕盂镇塔口山麓开始营建寺院。
寺院建成后,他根据佛经所记载的佛祖当年说法传经的地方叫灵鹫岭,就取其意把寺院命名为“灵山寺”。他奉行六祖慧能禅风,一面事佛,一面参禅。主张僧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实行农、禅并重。四方僧众纷纷来投归灵山寺,据说灵山寺全盛时曾有僧人千余。因为僧人耕种自食,不过寄生生活,很得当地百姓好感,灵山寺香火日盛。洪老爷目睹大颠的修行方式,甚为信服,有心再捐一份田产给灵山寺作为香火田。一日,他亲率家眷上山礼佛贡僧。大颠和尚闻报檀越施主来了,即引领僧众出山门迎接,并延请到客堂侍茶。寒暄毕,洪老爷便将心愿告诉大颠和尚:“老朽耳闻目睹灵山寺香火日益旺盛,此全赖师父主持有方。师父禅风,是净化人心之良药也。”
大颠答道:“哪里哪里,贫僧何德何能,皆因佛法无边,贫僧不过奉行而已。”
洪老爷开口:“老朽此来,一为礼佛,二为贡僧。愿再献田地一片给寺院,以作香火灯油之用。”
此时灵山寺因僧人日益增多,大颠正有意为他们扩建“生产基地”,以免使“农禅并重”的禅风流于虚说。听后甚喜,说:“阿弥陀佛,多谢檀越美意,不知檀越愿捐多少?”
“舍下田地广袤,阡陌连云,丛林叠岭。只要师父开口,老朽决不食言。”
大颠呵呵大笑:“善哉,善哉。”
洪老爷再次表态:“愿随禅师化度。”
“好,田地为天下物,也即日下物。贫僧只求檀越布施一袖影之地。”
洪施主心中自忖,和尚欲以袖影化度田地,不知是何意思;又已知大颠乃得道高僧,一袖影之地定然大有文章。他已决意舍家事佛,也不生悔意,依然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早晨,大颠和尚和洪老爷来到灵山寺后主峰草勾尖岭顶。只见大颠手拄乌藤禅杖,头戴玉拂禅帽,身披绛红袈裟,足登橙黄僧鞋,真个气派非凡。须臾,红日跃出海面,整个灵山寺方圆数十里内罩在万道霞光里。大颠便说:“看好,贫僧向檀越划地了。”说罢即轻舒广袖,手臂只一举,红日下便出现一只袖影,且越来越大,铺天盖地而下,不多不少,大颠袈裟伸出的袖影,罩住的恰好是洪老爷所有在灵山这一带的山林田产,一亩也不剩。洪老爷慌忙跪下说:“菩萨保佑,治子洪圭愿舍田宅入寺院。”
大颠只是微微一笑,说:“出家人岂可断人生计后路。”说毕,一阵清风徐徐吹来,那只袈裟袖日便被吹卷一角。笼罩田园山地的袖影自此不再移动。洪老爷细看,那影子状如一领袈裟披放在大地上。洪老爷余下的田产还有一大片,正沐浴在瞳瞳日光里。他大为叹服,说:“天下田,日下物,也即禅师袖里物。老朽便将其布施入寺,愿我子孙日后在佛前种福田。”
洪老爷回到家中,即命仆役前往丈量“袖影之田”的面积,交割与灵山寺。至今灵山寺前的田地,仍被当地人称为“香灯洋”。洪老爷与大颠从此结下深厚因缘,成为灵山寺初一刨时的最大檀越。
那洪老爷不是别人,正是潮汕洪氏开基祖洪圭。
洪氏出自炎帝神农氏派下,先发祥于甘肃敦煌,后迁居南下。洪圭之先祖“王胡乱华”时避乱迁居福建莆田涵头乡。至洪圭,与祖父、父亲三代联举进士,先后为朝廷命官。洪圭字大丁,据《潮州志》记载,他原为唐德宗时代的工部尚书,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谪为潮州刺史。因见潮阳贵山都山水环秀,遂作宅龟山,落籍潮阳。洪氏捐舍田产建灵山寺之事,洪氏族谱和志书均有记载。潮阳幽岭的山地,即今灵山寺一带,乃是洪氏封地。大颠为建灵山寺,曾求助洪圭。洪圭施舍田产15顷为寺产,并捐资兴建禅院。后其孙洪奋虬、玄孙洪宗启两进士,又先后舍田逾千亩归灵山寺所有。据说,洪氏子孙与灵山寺为邻,又有功于灵山寺,子孙很是兴旺发达,历代中进士者很多,累代为官者也不少。洪氏作为入居潮阳较早的姓氏之一,在民间很有影响。洪圭及其子孙先后建造练江南北岸的泥湄、肖渡、洪使、麒麟等石桥。在乡里前后修建遭路50里。还曾在潮阳境内扶危济困,赈恤灾民。洪圭子孙洪垢山于宋代时创居澄海冠山乡,洪义城也于这个时间前后创居东林头乡,洪喜谦创居饶平,其子洪嫩绪迁居澄海云峤乡创祖,使洪氏子孙遍布潮汕。
总之,潮汕洪氏,以洪圭大下为入潮始祖。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