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师与曹雪芹
智者大师与曹雪芹 胡晓明
星云法师指出: “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致力于着书立说,勤于修持禅定”, “可谓是禅教一致,行解并重,悲智双运,福慧双修,是大乘的菩萨行者,同时也是将佛学中国化,使天台宗具足中国佛教思想特色的第一人。”[1]天台宗的理论和实践既影响了中国佛教一千多年的发展,又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精神信仰,是一座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宝库。其完美的体系、深邃的思想,吸引了历代思想者的铨释、发扬和弘扬:成就了祖师、高僧、大德,其慈悲的关怀、简便的方法,吸引了无数信众的虔诚、修持和信仰,成就了开慧、悟道、解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所面对的基本上是无奈、挣扎与痛苦。”[2]曹雪芹洋洋洒洒的巨着《红楼梦》描写的就是这种无奈、挣扎与痛苦。他在寻找醒悟之机,他在寻找救赎之途,他在寻找解脱之道,他需要有思想的指引。在《红楼梦》的字里行间中,既涉及到天台宗的事情,如天台的地名、名僧、器用和修行方法等:又反映了天台宗的影响,如观世音菩萨的信仰、止观学说的践行等。既有一心三观,圆融三谛的佛教哲学理论体系的踪影,又有四种习昧,十乘观法的天台宗实践体系的履痕。
1.日月净明德兴世
最早记录智顗大师事迹的是灌顶法师所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灌顶法师追随智顗大师凡十数年,是继承了智顗大师衣钵的,其所记述当是可靠的。其中有: “大师讳智顗,字德安,俗姓陈氏,颍川人也。高宗茂续,盛传于谱史矣。暨晋世迁都,家随南出,寓居江汉,因止荆州之华容县。父起祖,学通经传,谈吐绝伦,而武策运筹,偏多勇决”, “孝元即位,拜使持节散骑常侍益阳县开国侯。”“年十五,值孝元之败,家国殄丧,亲属流徙。叹荣会之难久,痛凋离之易及。于长沙像前,发弘大愿,誓作沙门,荷担正法,为己重任。” “后遭二亲殄丧”, “年十有八,投湘州果愿寺沙门法绪而出家焉。”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护戒如明珠,安心如止水。历听经论,但使一闻,得之于心,传之于口。” (《天台国清寺智者禅师碑文》)后往慧旷法师从学,后往大贤山学《法华经》。后往大苏山,从慧思禅师学,得法华之三昧。后奉慧思师命,往金陵传法,大开讲席,名动京师,声闻朝野。后又往天台山建寺传法。后又为隋晋王杨广受菩萨戒,法名总持。晋王授智者号。后世遂称智者大师。隋开皇十七年(597)十一月二十四示寂,世寿六十,僧腊四十。在弘法的几十年间,有《法华经文句》、 《法华经玄义》、 《摩诃止观》由弟子灌顶笔录成书,世称天台三大部。又有《观音玄义》、 《观音疏》、 《金光明玄义》、 《金光明文句》、 《观经疏》,称为天台五小部。由此“中国人前无所受而自创一宗者,自‘天台’始也。”[3]
智顗大师长期驻锡并提出自己思想之处是天台山。 “天台宗者,从天台山得名。”[4]天台宗所主要依据的经论原典: “所用义旨以《法华》为宗旨, 以《智论》为指南,以《大经》为扶疏,以《大品》为观法。”(《止观义例》卷上) “天台唱定慧双修,既重修行方法,又有理论体系。”[5]智顗大师“根据《华严经·如宋性起品》的三照三喻、 《涅槃经·圣行品》的五味相生喻、《法华经·信解品》的长者穷子喻,将佛陀一生说法的次第分为五时: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并将教化的方法分为:顿、渐、秘密、不定(称‘化仪四教’),将说法的内容分为:藏、通、别、圆(称‘化法四教’)”。[6]“天台宗之教义,简单言之,即三谛圆融一念三千之谓。”[7]“天台宗的教理门有:一念三千的性具思想,五时八教的教相论,三谛圆融论、五重玄义的经典解释论,及圆教的六即佛论等。实践门有:渐次止观、不定止观、圆顿止观,内含四种三昧、二十五方便、十乘观法等”[8]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历经魏、蜀、吴、两晋、南北朝、凡数百年,至隋统一南北之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佛教迎宋了历史性的机遇。 “不仅有完整的哲学体系,而且有系统的宗教实践内容”[9]的天台宗,应运而生。智类大师创立天台宗,开了中国佛教宗派之先河,实为佛教之中国化的创举,也因此佛教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后更有净土宗、三论宗、律宗、唯识宗、法华宗、密宗、禅宗等相继创立,各自弘法,形成了中国佛教蓬勃发展的高峰。
2.传神文笔足千秋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这个名字如今已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熟知。他卓越的小说艺术以及对人生、对历史、对民族文化的深入思考,足以表明他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流的小说家,又是博大精深的学问家和思想家。”[10]虽然《红楼梦》第一回中就有:“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但是有关曹雪芹的文献很少,对其所知不详。自胡适的《(红楼梦)考证》起,经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至冯其庸的《曹雪芹家世新考》,再到李广柏的《曹雪芹评传》,虽不五分歧之见,但大致为我们提示出: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其祖籍有辽阳、丰润、铁岭等多种说法。其“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作过康熙帝玄烨保姆。祖父曹寅作过康熙伴渎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御史。玄烨六次南巡,其中四次由曹寅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后,其子曹颐、曹俯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家祖孙三代四人担任织造之职长达60年之久。”[11]
如同《红楼梦》中所描写的,曹雪芹就生活在“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宝贵乡”。 “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曹氏家族因康熙帝的信任而专差久任,却在雍正帝上台之后,遭到革职抄家之祸。曹雪芹便与家人迁回北京,过着穷困艰难的生活。也如《红楼梦》所写: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与其同时友人在诗中,记录其生活境况。如敦诚“赠曹雪芹”中有:“满径蓬莴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何人肯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敦敏有“赠芹圃”: “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宋付酒家。”[12]说的都是曹雪芹生活的穷愁境地,与其在金陵之生活不啻是天壤之隔。
家庭的败落,个人的困顿、人世的沧桑使曹雪芹以创作《红楼梦》实现了其对人生生命价值的探索。如敦敏在诗中所指出:“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 ,“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12]庄子曰: “且有大觉,而后知其为大梦也。” (《齐物论》只有醒者,才能站在梦外把梦感受为梦,并作为梦宋加以言说。经历了大富大贵、大悲大痛、大彻大悟的曹雪芹, 以超越个人生命价值的挣扎而创作的《红楼梦》,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哺育的结果,又给中国传统文化以强烈影响。”[13]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老子》) 《红楼梦》开卷之初,作者就自称:“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故事又以女神即女娲氏炼石补天而开始。从人、神两方面,都是以女性为主角,以《红楼梦》 “使闺阁昭传”,反映了曹雪芹尊重女性的情怀。 “然而这一切寄托作者心血的女性,都无可奈何的在社会生活中殒灭了”[14]“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种强烈的悲剧、震撼人心的故事,使其“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15]
3.双悬日月照乾坤
智顗大师和曹雪芹,一先一后,相距了一千余年;一僧一俗,相隔于三界之外。作为对中国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两位伟人,其伟业早已经彪炳于中华民族的史册上。虽然两人既相隔的年代久远又僧俗不同,但是两人却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是身世相似。智颠大师和曹雪芹两人都出身于世家, 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少年聪慧,素有大志。然天有不测风云,智顗大师十五岁时,遭遇陈梁替代之变,亲属流徙,再遭二亲殄丧,只与兄弟相依。曹雪芹则遇雍正帝继康熙帝之位后,被单职抄家之灾,与家人流寓北京,甚至栖身寺庙,最后居于城外西郊乡村。从大富大贵之家的公子,跌落至家破人亡的少年,对他们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家国的离乱,使他体验了人生的苦难。”[9]
其次是创建相似。智顗大师出于方外,创天台之教,开佛教中国化之门,如其所说: “法华为一乘妙典,荡化城之执教,释草庵之滞情,开方便之权门,示真实之妙理,会众善之小行,归广大之一乘。”(《指月录》卷二)既奉法华经为宗本,又以圆融之意,不排斥他经。主张五时八教举纲宗,一念三千空假中。曹雪芹寄于槛内,创小说《红楼梦》,以情立全书之角度,上诘问于天,下呼喊于地,拷问灵魂之痛,辩论生命之忧,叙人间之悲欢离合,诉理想之灰飞烟灭。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启发读者。
其人物众多,三教九流儒释道:其故事曲折,草灰蛇线伏千里,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之顶峰。
再次是追求相似。从天朝贵胄的荣华跌落至社会底层的辛酸,追寻“为什么”成了挥之不去的梦魇。智顗大师选择了出家以报恩酬德,创立了理论与实践并重、教理止观双修的天台宗, “是对现实社会苦难原因的哲学探索,是对末法时代人性堕落的深刻反省,是对解脱之道的孜孜追求。”[9]曹雪芹选择了小说创作,忏悔“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如椽之笔奋力创作,“交织着人生的痛苦和欢乐,忧愁和哀伤,繁华和零落,正直和邪恶,爱情和淫欲,以及权势者的专横和卑贱者的呻吟的现世相”, “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理想的讴歌、眷恋和执着的追求。”[16]
最后是影响相似。智顗大师创立的天台宗,不仅开创了佛教中国化的道路,具有开宗立派的历史意义,影响了一千多年来的中国佛教发展,而且天台宗早已跨越国界,在朝鲜、日本等国生根开花,形成该国的天台宗,并影响远播欧美各国,拥有越来越多的信众和研究者。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不仅获得了二百多年来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其认识社会的精神营养;而且其创作成就,启发和鼓舞了后来的小说家,成为其效仿的榜样和典范:更有其文学的魅力,吸引和聚集了研究者的目光,研究的成果汗牛充栋,以至形成了一门专门的“红学”,成为近世的三大显学之一。
由此,通过对于智顗大师与曹雪芹思想、创造和贡献的爬梳分析,探讨两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探索天台宗对《红楼梦》的影响,既可以拓展天台宗研究的范围,又可以开掘《红楼梦》研究的深度,并为读者阅读提供新的视角,是十分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佛光星云.佛教历史[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4版。
[2]净慧.生活禅钥[M]上海: 三联书店,2008,1版。
[3]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ML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7版。
[4]黄忏华。中国佛教史[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8,10版。
[5]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2版。
[6]朱封鳌.天台宗概论[M].成都: 巴蜀书社,2004,9版。
[7]蒋维乔.中国佛教史[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8,10版。
[8]佛光星云.佛教历史[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4版。
[9]潘桂明.智颢评传[ML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2版。
[10]李广柏.曹雪芹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12版。
[11]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红楼梦大辞典[M1.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1版。
[12]一粟.红楼梦卷[M].北京: 中华书局,1963,12版。
[13]胡晓明.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5版。
[14]胡晓明.从文化角度解读《红楼梦》[J].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19(4) : 28-31。
[15]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A].鲁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版。
[16]冯其庸.论红楼梦思想[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10版。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