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与灵山的不解之缘
赵朴初与灵山的不解之缘
88米高灵山大佛是在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的关怀下建设起来的。可以说,没有赵朴老的关怀与支持,就没有灵山大佛、没有灵山大佛景区、更没有灵山产业化蓬勃发展的今天。
像灵山大佛这种巨型佛像的建造,是一件很慎重的事。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老毕生致力于传播"人间佛教"的理念,因此对灵山大佛的建造给予了明确而坚定的支持。1994年,诗书双绝的赵朴老第一次踏勘小灵山祥符寺遗址时,就以词的形式肯定了修复祥符寺、兴建灵山大佛的规划。词曰:
龙头渚,
景色胜天堂。
七十二峰争供奉,
小灵山里建禅场,
大佛法中王。
--调寄《忆江南》
以后灵山大佛的法相论证、认定以及大佛浇铸、建造期间,赵朴老多次予以关注,亲自审定了大佛立像,并留下了多首诗词:
宋人侈说惠山泉,陆羽《茶经》到处传。
妙处寻常失交臂,苏黄不识小灵山。
--《小灵山之一》
湖光万顷净琉璃,返照灵山正遍知。
身与云齐施法雨,目垂海众示深慈。
从兹圣迹留无锡,随顺群情遇盛时。
喜见朋来师子国,和平世界共心期。
--《灵山大佛》
灵山大佛历时三载建成,赵朴老为开光典礼发表重要的书面讲话。在讲话中,赵朴老完整阐述了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方五佛"理念。随后,赵朴老不顾年迈,三上灵山,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赏了灵山大佛,赞曰:"如法如律,庄严圆满。"朴老难掩心中激动之情,在锡逗留期间又有佳作:
太湖三万六千顷,八功德水绕灵山。
如来百福庄严相,无量光明照世间。
--《太湖》
奘师到此留马迹,马迹之名非浪传。
千四百年证真实,如来今现小灵山。
或现大身现小身,或说三乘说政策。
随顺众生无穷尽,灵山法会遍施设。
--《如来今现》
赵朴老身兼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等要职,事务繁忙,转眼就要启程返回北京了,临别依依,朴老作《留别诸友》:
不负名城十日留,太湖人作太湖游。
可能敬践年年约,报答灵山未肯休。
如今朴老已鹤驾西去,但朴老对灵山的呵护眷恋之情、对灵山事业的关怀与支持之德,灵山人将永远铭记在心。
昔游天竺访灵鹫,叹息空荒忆法华。
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
--赵朴初 《小灵山》之二
1997年11月,赵朴老来到灵山,对灵山祥符寺住持茗山法师说道:“印度的灵鹫山我去过,一片荒芜。现今,灵鹫飞到了小灵山,一片祥瑞兴旺。”
灵鹫山便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历经磨难、跋山涉水,前往天竺(今印度)求取佛法真意的目的地。在历史上、在佛教的典籍里,灵鹫山是佛祖释迦牟尼讲经所在,曾经聚集了当时佛教界最智慧的高僧,受到天竺各城邦中最有权势的王公们的供奉。灵鹫山是佛教信众的精神家园,是佛教的圣地,灵鹫山之于佛教,便如同曲阜之于儒教、麦加之于伊斯兰教、耶路撒冷之于基督教。
历史变迁、佛法东渐,随着佛教流传进入中国、日本、东南亚并发扬光大,佛教在印度却逐渐式微,以至于传统的圣地灵鹫山也已"空荒",在不知不觉中,佛教的中心已转移到中国。小灵山以其"山连鹫岭"的历史渊源、在"五方五佛"这一伟大体系中的重要地位、88米高大佛的不二法相,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佛教信众们的心灵寄托和精神家园。对此,德高望重的赵朴老寄予了殷切期望,“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小灵山将继承传统圣地灵鹫山的法脉,成为佛教信众心中新的圣地。
为缅怀这位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2004年在灵山胜景景区按照赵朴老北京故居的原貌,兴建了赵朴初先生纪念馆“无尽意斋”,让人们永远铭记赵朴老为灵山倾注的心血以及无量的功德。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