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本体健康文化”
推广这样一个公式:基本生存条件+起码做人尊严+身心健康=幸福人生核心目标
中国人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条件和公民权益方面,今天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不容忽视的一场“慢性灾难”,正在威胁着全体国民--这就是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危机!
在这种危机中,尤以6种现象最为突出。一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居国人死因前两位。卫生部4月29日最新发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显示:脑血管病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恶性肿瘤死亡率比上世纪70年代中期增加了83.1%,比上世纪90年代初期增加了22.5%。二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其他疾病迅速攀升。有些疾病的死亡率虽然没有排在前列,但对患者及其家人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极其严重。我国糖尿病患者达3500万,且正以每天至少3000人的速度增加,每年增加患者超过120万人。全球痛风患者1.2亿,中国痛风患者就有8000多万。三是国人自杀数字居高。中国每年自杀人数约为28.7万,占全世界自杀人数的30%。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居死因的首位。四是抑郁症患者每年以11%的速度递增。五是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精神疾病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即占全部疾病和外伤所致残疾及劳动力丧失的1/5,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目前全国精神疾病患者约有1600万人,还有不少人患有各种精神障碍疾病。六是70%的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
面对这类“慢性灾难”,我们需要激发人们追求健全人性、健康生活和幸福人生的热情,解放思想,勇于打破固定思维模式与思维习惯,在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中去获得新的智慧,解决新的问题。
对策一:推动“本体健康文化”的复兴。引导全社会深入解读“以人为本”的深层含义,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广泛开展“以人为本,人本为何?”的讨论,促使国人思考什么是健康的人性和幸福的人生?思考我们社会进步的动力,如何才能不再局限于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之中?同时传播我们民族传统的生命哲学与健康理念,比如“仁者无忧”“心君泰然百脉通”“心神不定,百事致病”“念邪则病入”“人情伦常多病因”“齐家能治病”等观念,以及传承“君子务本,本立则道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优良传统,进而推动民族“本体健康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复兴。
对策二:促进全新健康观念和健康知识的传播。健康,一直被主要地视为一个医学和科学命题。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成果,给健康的最新定义却是:“人的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其实是对健康的一种人文解读,是对一个人全面综合素质标准的高度概括,也就是说人文因素在健康中起着主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健康素质也是中国本体--国民素质的体现。因此健康教育及其各种相关传播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应该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项目来制定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教育规划,让身心健康的观念、知识和行为方式,全面融入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之中。
对策三:塑造健康人群,推动健康产业。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人们放弃一切有害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建立一切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让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社会事业的过程中,同时获得更多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资源,从而塑造更多健康人群。几年前,据世界银行测算,过去40年中,世界经济增长的8%至10%归因于健康人群;哈佛大学研究表明,大约30%至40%的亚洲经济奇迹也源于健康人群。健康人群的增加过程,就是创造财富、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并且还将有力地带动21世纪的朝阳产业--健康产业的发展。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宏观经济与卫生委员会针对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提出了“投资卫生领域,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战略,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实施。
对策四:大力促进生态经济和环保经济的发展。全中国都非常缺乏对消费主义的反思。尤其是“恋物消费”与“炫耀消费”,不仅有害于人们的身心,也助长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无情索取与破坏无价财富--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而导致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健康的“报复”。政府和社会应该吸取环保主义与反消费主义的合理思想,引导个人和社会正确消费,并严格监督企业的各类环保指标,让消费行为和经济发展更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对策五:重塑国民“健康人生”的成功观念。要倡导一种每个人都可以企及的成功目标,那就是健康人生的目标。我们要推广这样一个公式:基本生存条件+起码做人尊严+身心健康=幸福人生核心目标。基本生存条件包括温饱、就业与安居;起码做人尊严包括公民权利与社会尊重;身心健康包括身体、心理、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最具能动性的一个方面,即使在基本生存条件很差,甚至做人尊严受损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持,并且是改善条件、争取尊严的必要条件。在公民权利中有一个权利是目前国家、社会和大众都没能引起足够重视的权利,就是个人接受充分健康教育的权利。这个权利一方面有待国家和社会不断完善相关内容和条件,但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每个公民自己能够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起责任来,主动地运用这方面已有的权利,努力学习健康观念与健康知识,看清人生不够幸福的主要原因,尤其要看清自身的原因,努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把“健康人生”始终放在人生目标的核心位置上,让自己的人生之“本”日益强壮坚固,人生之树才有可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