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领导的“仁”本管理
关于“仁”,人们一般认为是儒家德性中的全德之名,其最基本的含义是“爱人”。爱人是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仁”:“仁,亲也。从人二。”意思是仁是亲近的感情,发生于人与人之间,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葛晨虹也指出:
比如,孔子在对待马棚失火的事件中,就充分体现了这种人本精神:“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虽然在当时一匹马的价格非常昂贵,但孔子问的是有没有伤到人,而不是马,表现出鲜明的人本关怀。那么,在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履行“仁”呢?
首先,儒家强调管理者应该修养自己的“仁”德,并且主动履行“仁”的道德规范。先修身正己,再推及于他人、家、国和天下,这是儒家践履道德规范的基本思路。《大学》讲“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以“修身”为本,为出发点。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孟子强调:“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基于这样的思路,那么,要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管理者自然也要从我做起。孔子讲“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从自我做起就会远离怨恨,从而减少不和谐因素的产生。而以“仁”进行自我道德修养,从我做起并不难。“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儒家认为,在职场管理中管理者要带头垂范,主动去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其次,儒家强调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格,以对等的态度对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哪怕是处于社会低层的人。儒家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所以儒家很强调尊重别人。要尊重别人,就应该对等地对待别人,不要以为自己是管理者就高高在上,傲视下级。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意思是作为君主要以礼对待臣子,相应的,臣子才会对君主忠心。孟子进一步指出:“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上》)“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勤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荀子·王制》)作为管理者,虽然你主动去尊重被管理者,爱他们,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儒家主张,管理者仍然要反思自身:“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离娄上》)而不是去责怪或处罚被管理者。如果管理者能够对等地看待被管理者,那么,必然取得好的效果。正如《郭店楚墓竹简·缁衣》所说:“故慈以爱之,则民有亲;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莅之,则民有逊心。”
再次,儒家主张管理者应从被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将心比心地处理问题,即以“忠恕之道”待人。孔子的弟子曾子曾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解释为“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恕之道有两层含义: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正如《中庸》所讲:“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二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总的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对别人做;自己要成人立事,也要让别人成人立事。这一思想的突出特点就是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讲“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则是对第二层意思的具体说明。忠恕之道可以使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互相理解、有效沟通,从而协作起来,推进事业的进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