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医方明>>正文内容

《黄帝内经》解“悲秋” 情志生克喜胜悲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曲黎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黄帝内经》里对秋天的描述是这样的:“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秋天养收,对应西方。容平就是开始收,收敛,特别壮大,盛极的意思。

“天气以急”,天上的气只能为燥气了。燥气是正气,是从火的。衣服在秋天易干,这个干,是燥气的收敛功能发生作用。如果生病,再出现烦躁的症,是很严重的病。烦,是虚火上头,虚火敛不住,头疼,头晕,是心病,心经,心血的问题。躁,从足字边,乱动,烦躁不安,属于肾病,精不足的病。有一种老人快临终时就是循衣摸缝,天天在那里捻衣服扣子,不知手往哪里放,这是肾精大亏的象。抖腿,也是精不足,相书上说,男抖穷。肾精不足,他就没法不上脑,脑子思维就有问题,做事就会有问题,不顺,就会穷。

“地气以明”,地也就跟着明亮透彻,就像金属一样,所以西方属金。肺气也是,肺为娇脏,也要非常地清澈。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早起,和鸡叫一起起来。五点到七点,天门开,人的气也应该开了。

“使志安宁”,志是肾神的表现,要收敛了,不能再发散。性生活也要收敛了。动物交配有节律,有季节,人好像随时随地都可以,其实在秋天也应该有所收敛。动物在冬天冬眠养精,人在这时候也应该收敛然后养精。人虽然摆脱了季节性,但也要按照天地自然的顺序去做,否则也会生大病和重病。

“以缓秋刑”,舒缓秋天的肃杀之气。秋后问斩。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把神收回来,使秋气平,让秋气不那么肃杀。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不要再往外扩散了,这样就能够使肺气比较清肃。

“此秋气之应”,这是秋天时正常的人和自然的对应。

“养收之道也”,养收敛,秋天就是酉时,酉时主气味的味。大蒜和辣椒气味最厚,但不入药。古人认为大蒜入气分,凡是入气分的药,都走清窍,如人体的眼睛,小便。大蒜气味厚重,吃后会流眼泪,小便有味。中药虽取其偏性,但也是因人而定。大蒜、辣椒每人承受量不一样,能吃多少吃多少。辣椒走味道,入味就是入血分,血、味道都属于阴。入血分的药走人的浊窍,如口,大便。辣椒吃多了,会生口疮,肛门疼痛。秋天就是味厚,果实,所谓五谷,要取其味,味入血分,万物收获,要吃入血分的层面。

“逆则伤肺”,如果忤逆了它,就会伤肺,因为肺对应秋天。

“冬为飧泄”,飧是夕食,晚饭,飧泄是食谷不化,吃的东西没有消化就拉出来了。肺与大肠成表里,如果肺气虚弱,大便成形能力就会很差。这些毛病冬天就会显出来。

“奉藏者少”,收敛气没收住,奉献给冬天的东西很少,藏不住。

诗词歌赋无意流露“悲秋”

北京是个四季分明的城市。在古人的观念中,春与夏是属阳的,而秋和冬则是属阴的,属阴的秋天,带有肃杀之气。对于人来说,也有阴阳概念,男子属阳,女子属阴。历来有种说法叫“伤春悲秋”,“伤春”的是女子,而“悲秋”则属于男子。

女子属阴,而春天多生发之气,两者之间比较容易相感。男子属阳,就比较容易与秋冬浓郁的阴气相感,尤其是秋天,正是万物结实的时候,对于男性来说,如在这个季节想起自己的事业还无所成就,或是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挫折,就很容易悲从中来,出现焦躁、抑郁这些问题,也就是出现“悲秋”这种心理问题。

对于男人来说,“悲秋”甚至隐藏于历朝历代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中,为人们广为吟唱,但却很少有人想到,这其实是我们的诗人、词人出现了心理问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都是在秋天写出来的,充满浓浓的“悲秋”意味。

征兵订婚古人“化悲”有方法

《黄帝内经》中讲到,到了秋天,要“以缓秋刑”,意思就是说,得舒缓这个季节带来的肃杀、悲凉之气。

根据《黄帝内经》中所讲的道理,我们的先人想出了两种缓解男子的悲秋之情的方法,一是在秋季征兵打仗,二是给他们订婚。这两种方法中,第一种比较激烈,而第二种比较喜气。

征兵肯定是要把大批的男性聚集到一起,到边关打仗更是会激起男人们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处在这样的环境气氛中,很多人心中的悲情就会不知不觉地被化解,用社会责任感替代了心中的“悲秋”之情。与事业有成一样,订婚、结婚也是人生中的一大喜事,男人一旦订婚,也就意味着人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因秋而生的“不平之气”也随着婚事的临近而烟消云散,“悲秋”得到了有效的化解。

非药能愈“情志生克”喜胜悲

“伤春悲秋”,在现代医学中属心理疾病,而我们的先人则把它叫做情志病,是因七情而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一种疾病。在我们的医学观念看来,过度的情志状况都会引发生理上的病变。

例如,有句古话叫“烦恼白发生”,为什么烦恼会染白头发?中医理论是这么解释的:发为肾之华。这个“华”可以理解为花朵,头发是肾的花朵,也就是外在表现,头发的“根儿”在肾,头发白了,是因为肾被烦恼伤了,肾虚了。

中医认为,情志病是不可以用药治愈的,但却可以用“情志生克法”来解决。

很多人知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但却不知“喜胜悲,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思胜恐”,“悲秋”了,高兴就能战胜它。悲要用喜来散掉,而不是吃什么药来解决。

我们的古人早已给出了治疗“悲秋”的方法,而这些方法也是可以具化到现代生活中的,例如,听相声或是二人转,用娱乐来调节,就叫喜胜悲。不要小看相声、二人转,插科打诨甚至说一些下流话,看上去也许不雅,但结果却是让你开心,把郁闷悲愤全疏散开。有些相声女士不宜,但却可以调节男人的心情。



曲黎敏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医文化专家,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特聘顾问。个人专著:《中医与传统文化》、《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中华养生智慧》、《易学气功养生》。研究领域:中医与传统文化、周易与中医学。她的主要著作《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
简介:
《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首,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据史科记载,《黄帝内经》主要部分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创造了不少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人们遵循之养生,得之延年益寿。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