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为“儿童中国经典文学诵读”--乐园介辞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华夏文化   作者:南怀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华民族传统教育让受教育者懂得做人的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拼“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现代人丢掉了传统文化教育,只是为了“谋生”。恢复传统的读经方式,使儿童在快乐中学习,为下一代的民族幼苗,培养文化的读书种子,是中华民族当务之急。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 传统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什么理呢? 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生来就是人,个个自然会做人,哪里还要有什么另外一种做人的道理呢?不错,人本来就是人,原始人也和世界上一切“灵长”的生物差不多。但人类的老祖先,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为“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等文明。

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不是为了“生活”。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过得很舒适快乐的一生。这都是在“读书明理”以后,因为“智慧”“智识”开发了,就容易懂得“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也都属于“读书明理”,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

但很可惜,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我们要孩子们去学习,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差饷),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过很好的“生活”。甚之,有的人还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托希望在孩子们身上,拼命逼迫他去上学读书。完全不考虑孩子们个性的所好和兴趣,也不了解孩子们的脑力和健康,一味地逼迫孩子们读书学习,不知道“爱之反而害之”,因此,妨害了孩子的一生。尤其是现代化的学校和课外补习的教育方法,简直是“竭泽而渔”的办法,使一般还未成年孩子们的脑力健康,受到过分负荷的最为严重的伤害。

其实,一般的人们,太过年青现代化了,根本不知道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有多么地轻松愉快,使儿童们在歌唱舞蹈的气氛中,达到文化教育的水平。古人所说“弦歌不绝”,就是这种境界。尤其是所采用的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识”的结晶,所以,后世的人就很尊敬它,叫做“经典”,而且这些所谓“经典”的古书,它本身的文字,便是“文学”的“艺术”作品, 所以也叫它是“文章”。好“文章”, 就是“文学”的“艺术”, 一定可以琅琅上口,或是很有韵律的歌唱。无论古文和现代的白话文,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因此古人把最难记的“算术”, 和其他“天文”、“地理”、“物理”等学识,都编成“歌诀”来唱,声声“朗诵”。那便是最高明的方法,使儿童不用绞尽脑汁去背记,自然而然地进入记忆,一生到老也不容易忘掉。而且犹如现在的电脑一样,意识一动,就在嘴上背诵出来了。只要有内行的好老师,懂得这种不是“注入式”的教育法,就可很自然地达到“启发式”的“注入”效果了。

我是从幼小开始,亲身经历新旧各种读书的教育法,现在已经活到八十岁了。从十二岁起,一边做学生,一边代老师上课。以后又经历过文的、武的、入世的、出世的、中国的、洋式的各种教育方法,都做过学生,也都当过老师,一直看到现在,深深感觉到现代的学校教育法,以及家长们对儿女的教育要求,都有很大的偏差,当“反求诸己”,不可再来自误误人了。不过,文化教育是国家民族全民的大问题,我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可以补救。但很高兴看到了有心之士能够领先尝试传统文化的教育法,为后一代的民族幼苗,培养文化的读书种子,使他们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生进入“文学”化的境界,不禁使人倦眼顿开,欣然乐而为之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