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返回生命最自然的本源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文贤书院   作者:叶曼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老子最主张我们要归根复命,返回生命最自然的本源。在归根复命整个的思想体系里,老子提出了一个“弱”字。这世界上最高明的事物是什么?是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最高明的善就跟水一样。

《老子》上篇是讲道体,也就是本体论部分。诸位知道,任何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的思想都是有体系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宇宙的认识。这个问题在宗教中非常简单,把世界的本源归诸上帝,归诸大梵天,这就解决了。但在真正的哲学家那里,要讨论的就深刻得多,真正的哲学要谈的头一个问题就是本体是什么。所以,老子《道德经》的开头就谈出一个东西来,这就是“道”。“道”不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可以看到、可以触摸的事物,而是老子给众多事物共同性的概括和命名。他认为宇宙的本体是“形而上”的,然后从“道”引申出来才有世界万物。

那么,“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老子说: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如果我们以为这是描写人恍恍惚惚的样子,那就完全弄错了。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是说在那个混沌的状态中仿佛孕育着某个东西;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在恍恍惚惚的状态里头,有个真精存在,这个东西看不见也不可知,老子管它叫做“道”。这个道”无所不在,也无一个物不是它。它生长万物,进入万物中间,使万物生息无穷。万物到最后又都归返于“道”。“道”表现为生命生息和循环,这又是取法于自然的。

从这个宇宙的本体出发,再来谈论人生,探讨人生的大问题:我们是怎么生下来的?我们应该怎么活?老子从这一个宇宙论出发,把自然引用到我们的生活中间。他说“道”对于万物“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虽然长养了万物,却并不据为己有。所以他一再地主张只要你做成功了,就赶紧退下来。今天我们常常说的“急流勇退”,这一思想就是从老子那里来的。

老子最主张我们要归根复命,返回生命最自然的本源。在归根复命整个的思想体系里,老子提出了一个“弱”字。这世界上最高明的事物是什么?是水。水总是往低处流,最能守弱,但是水之强,也是无法想象的。金在水里头长锈,木在水里头烂掉,火遇见水就灭掉,土遇见水就被冲垮,水甚至可以把石头滴穿。水滋养万物,不要说行船之便、种田之利,我们可以十天、二十几天不吃饭,但却不能一天不喝水。水这么重要,可它又没有一个固定的形体。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最高明的善就跟水一样。

水是最弱的,但是老子说,只有最弱的才最强的。因为强的东西就硬,硬的东西就容易折坏。诸位知道,一个枯枝子是硬的,但最容易断掉。“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老子绝对禁止坚强。那么他是要让我们柔弱、谦虚、卑 下。我们今天骂人是水性,就是指人没有节操,处事下流。但老子说真正能够居下的,才能够接受所有的东西。你摆得高高的,人家会认为你高不可攀,没有人能跟你沟通。但是你愿意居下,做别人所不能做的,反而会赢得众心。他还提倡“牝”,“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牝”就是雌的意思,而雌性是弱的。放到具体的生活中,就是不要太复杂,太铺张,俭省的普通生活才是最简单最守弱的。


这一些都是《道德经》的骨髓。“弱者道之用”,柔弱就是老子人生哲学的基础,他的哲学精髓就是自然。老子说宇宙间有四个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个人是指国家的领袖。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应该怎么样呢?“人法地”,我们要取法于地,大地长养万物,你只要给一棵种子,种下去立刻就发芽,生长了万物以后,人把这些东西拿走了,大地也绝不会说这是我长养的,你可不许摘这些东西。甚至我们每天都踩着它,圣贤踩着它,十恶不赦的人也踩它,它没有怨愤,也没有分别心。它永远是卑下的。所以我们要以地为法,那么地又取法什么呢?“地法天”。阳光雨露普施人间,从来就不曾向人们讨要功劳。无论大地有多好,没有阳光雨露,一切都完了,所以地要法天。天又取法什么呢?“天法道”。最终“道”才取法于自然。“自然”的意思不仅是自然而然,自然者,有所自而有所然也。诸位想一想,有所自是不是因,而有所然是不是果呢?

“守弱”最根本的做法就是要“法自然”。老子对物欲非常反对,讲求更多的是精神生活。老子的思想是博大精深,无所不包,而且历久不衰。我们把老子研究透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不仅能够处顺境,也能够处逆境。人生如意的事情很少,所谓“人生不得意十有八九”,十件事情里头有八九件是无法如愿似偿的。《易经》里面讲“吉、凶、悔、吝”,四种情形中,只有一个“吉”是好的,其它的“凶、悔、吝”,都是坏东西。这就是人生。老子告诉我们处顺境的时候不要嚣张,不要得意忘形;处逆境的时候不要气馁,不要妄自菲薄。这对我们怎么适应逆境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老子的守弱思想对中国人影响非常之大。我们读读中国历史,中国被当时所谓的外族侵袭了多少次,可现在这些外族都没有了,都变成了中国人,我们把这些入侵的人都同化了。有人说这是鲁迅的阿Q精神。人家打了阿Q,他没有反抗之力,就说是“儿子打老子”,把自己受的屈辱抵消过去了。可从另一方面看,这就是中国人的韧性,这种韧性是非常之强的。诸位知道,中国人漂流海外,几乎遍布全世界,无论多偏僻的小城,多贫困的地方,他们都能在那生存。开始经营一个小小的馆子,含羞忍辱地谋生,然后慢慢发达起来。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韧性,韧性又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老子教我们的守弱、居下、谦卑。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