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相斥何时休
我看了《北京青年报》上载的一篇文章《情书寄给了父亲》,心有所触。这样的父子关系,在我国比比皆是。几千年来,我国民情受孔孟之道的影响,对子女是严父、慈母代代相传。慈母相对好把握些,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即可。但是,严父,何谓严?严到什么度?没有一定之规。自古以来,我们的父辈们大多都是自学成材。很多父亲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往往是棍棒向加,恶语相斥。父子之间缺少思想沟通,很少有心灵上的交流。而孩子则是在怨恨中长大。心中与“严父”的扣结也许终生不解。
《情书寄给父亲》的作者,是一个农村长大的男孩子,他父亲辛辛苦苦供他上了大学,但他却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几年来从不回家,仅有的家信就是“要钱”两个字,既没有称呼,也没有署名。他恨透了父亲的专横,也忘不了昔日棍棒相加的情景。他已把家看成了地狱。“但是父亲却变得宽容起来,或许是我不在家的原因,让他有时间反省自己以前对我的苛责吧,他变得善良了,唠叨了,很希望我能常常回家。母亲也劝我,说他毕竟是你的父亲,他以前这样做是望子成材心切,做儿女的不应记恨。我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心里的阴影却一时无法消散”。后来小伙子上学到大三,暗恋上了一个女同学,就给她写了一封信:“你好!真不知该怎样称呼你才能准确表达我的心意。天气寒冷了,外面正飘着雪,好想送你一条围巾,或者一件厚厚的羽绒衣,只是又觉得冒昧。我希望这个周末能够见到你,我们好好谈谈行吗?”
但是他没有勇气寄出此信。第二天他给家中写信要钱,匆忙中就把求爱信误寄回了家中。
周末,父亲冒着寒冷的天气,从三百公里外的家中赶来。几年不见,父亲显得衰老了许多。但是儿子却仍很漠然。父亲拿出“情书”感激地说:“谢谢你惦记我,围脖、羽绒衣就别买了,等你挣钱了再买吧。你说周末谈谈,嘿嘿!我赶来了……”
这封寄错的信,冰释了前嫌。后来父子关系变好了。但是父亲至死也不知道那封信的秘密。
我说,这个小伙子很幸福,他在父亲有生之年原谅了父亲,供养了父亲。一个农民供养一个大学生是万分吃力的,这是海样宽阔的父爱呀!但是我们中国人父子之间大多不善言谈,父道尊严,防碍了血脉的沟通。如果小伙子成了父亲后,他养儿方知父母恩时,假如父亲已去世,那么,他将终生遗恨。
昨天我看电视,一个男演员讲述自己的情况,他也是农村孩子,父亲供他上大学而多次卖血,有一次卖血回来滚到了沟里,去世了。男演员很坚强,我却暗暗流下了热泪。
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疼自己的孩子的,只是采取的方式不一,有的甚至不当。希望做儿女的要多理解父母的初衷,千万不要记恨他们。我知道有许多家庭父子相斥。希望你们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全世界六十亿人,只有你们父子血脉相通:人活百年转眼即逝,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相亲相爱、快快乐乐的相处吧。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