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身心智慧>>正文内容

孔子与曾国藩的相人术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组织人事报》   作者:伊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相人即识人,孔子相人有三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

孔子说:第一要“视其所以”——看他的目的是什么?第二要观其所由——观察知道他的来源、动机也就是本心。第三要“察其所安”,就是再看看他平常做人是安于什么?也就是能不能安于现实。以这三点观察人,“人焉度哉!人焉度哉!”——谁都没办法可以逃避的了。由此,大概一个人的一生命运如何也就有迹可寻了。中国有句古话叫“相从心生”。即“有心无相,相由心变。有相无心,相随心转”,也就是一个人思想转变了,形态就转变。譬如我们说一个人要发脾气了,是怎么知道的呢?是从他的面色上看出来了,他心里要发脾气,神经就紧张,样子就变了。所以这种从心理上的推断是科学的。而孔子观察人讲原则、讲科学。也就是观察一个人的做人处事,看他的目的何在?看他的做法怎样?前者属思想方面,后者属行为方面。另外,再看他平时的涵养,看他安于什么?有的人安于平淡,有的人安于逸乐,有的人安于贫困。

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也有一套相人的学问。与孔子的相人术相比较,我觉得,曾国藩应是师传孔子,发扬了孔子观人三则。

曾国藩也有相人三条:一是,功名看器宇;二是,事业看精神;三是,若要看条理,尽在言语中。

“功名看器宇。”也就是这个人有没有功名看他的风度和度量,譬如大庭广众之中,有一人很吸引大家注意,这个人并不一定长得漂亮,表面上也无特别之处,但他使人心里的感觉与其他人不同,这就是“风度”;再看看平时为人有没有一个宽阔的胸怀。“事业看精神。”能不能做成一番事业看这个人有没有坚定、执着的敬业精神。曾国藩一生都提倡“勤、敬”二字,他不只是教育自己家族后辈这样做,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曾国藩家书》上记载,他在做刑部侍郎的时候尽管每天事务繁忙,但他都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必须看20页的书和作一首诗或一篇文章。如是,绝不拖到第二天,即使是在办湘江团练的时候。军务芜杂,仍继续坚持,而且从他的家书中来看,曾国藩这个习惯保持了终身。“若要看条理,尽在言语中。”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和个性,从言谈举止中就能感知到。条理是一个人所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语言交流表现出来,也代表了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

从孔子与曾国藩的相人三则来看。“察其所安”和“事业看精神”是相通的,也是互为递进的关系。表面上看,字义上没有什么联系和相近的地方。但从逻辑上讲,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际上,人的一生成败大概也就取决于“心有所安”和“事业精神”八个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