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读者提问(六)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文汇报   作者:文汇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解读奥运“和”字——传统核心观念、疗伤、自身和谐

提问:我请教两位教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面有一个“和”字,请问这个是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启蒙?有没有启蒙的概念?

骆玉明:“和”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体现在开幕式当中,我觉得有比较深的用意,同时这也是中国社会转向、变得更好更有人情味的标志。过去多少年总是讲“阶级斗争”,搞得人心惶惶,伤痕累累,现在强调“和”字,不仅有回归传统的意味,同时也有治疗历史创伤的作用。

钱文忠:“和”在奥运会开幕式出现,大家都很关注。关于这一次奥运会的开幕式,我认为主旨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彰显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我提一个细节,温总理去探望季羡林先生,谈到和谐社会,季羡林先生对温总理说:中国文化对世界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和谐的观念和天人合一的观念。先生讲,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什么呢?是每一个人自身和内心的和谐,这段话后来是公开发表的。咱们现在理解“和”,往往将它理解成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但是忽略了季羡林先生的非常重要的意见,那就是人自身内心的和谐。不和谐的个体跟不和谐的个体,很难避免斗。和谐的基础是每个人自身内心的和谐。在这方面,我们传统文化的资源不是没有,但是不够,我们必须从其他的文化中汲取资源。但是,我觉得“和”肯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

孩子读《三字经》可调整顺序

提问:教授,让孩子背了《三字经》,到底希望他理解《三字经》里面的什么内容?

钱文忠:《三字经》实际上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人之初”开始,讲一些“养不教、父之过”等等,核心是“教”。中间是一个历史的部分,是一部中国简史纲要;最后讲的都是刻苦学习的故事,如凿壁偷光,核心是“学”。我认为,现在不妨把《三字经》倒过来讲,先讲第三部分,再讲第一部分。这些是超越任何民族和文化的,不因时空变化的价值。而把中间有关王朝兴亡的部分放到最后来讲。当孩子智力没有完全成长起来之前,应该晚一点接触。这里面毕竟有太多的计谋、诡诈甚至血腥的故事。

文化建设要找到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点

提问教授,我读到过一个学者的话:一个国家的强大是以它的文化强大来作为准绳的。现在中国的国学在世界上很火,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中国越来越强大,在国际上面有很大的地位?

骆玉明:我简单说一下。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人主要面临三个问题,一个是经济发展,一个是政治改革,第三就是更长远的文化建设。有一百多年了,中国文化的走向一直不清楚,缺乏稳定和全社会共认的价值观与理念,文化创造力萎缩。这些年经济发展以后,世界上有很多议论。有人说中国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大国,因为现代中国不能够为人类文化提供重要的价值。这也说明文化建设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但这不是仅仅靠振兴国学能够做到的,要从重新清理传统开始,并且跨向未来,是传统和现代的一个结合,在这个基础上发扬民族所蕴含的创造力。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对传统文化中美好情愫的追求是痛苦也是成长

高一学生:我们看一些经典时,会读到“路不拾遗、室不闭户”等美好情景的描述,但现实中差距很大。我们既不可能回到过去,但也不能强求让传统文化来适应我们,我们如何做其中的一个平衡?

钱文忠:您讲的这些从来就是人类的美好理想,我想历史上恐怕都没有出现过。就像今天的好多孩子,在家里墙壁上挂着明星的照片。他们认为,明星是代表着一种美,这种美也许自己永远达不到,是一个梦想。但是有一种美的梦想总比没有要好一点吧。

  传统的很多部分在今天已经是一个梦境,而有梦比没梦好。虽然有梦也许更痛苦,但是人的成长就是在有梦的痛苦中成长。什么是成长?成长的标志就是分得清什么是梦,什么是现实。

骆玉明:我觉得这是对生活的选择问题,比如说你喜欢诗,当你发现生活不是诗的时候,你仍然可以喜欢诗。你想做一个好人,你决定做这样一个人,即使你遇到的都是坏人,你仍然可以做一个好人,就是相信自己选择的东西,并且这样过,这是很好,很开心的。

附:

钱文忠简介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1980年代中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文化学系,主修印度学,副修伊朗学、藏学。著作:《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译作《唐代密宗》、《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绘画与表演》(合译);编集各类文集及古籍校理十余种,发表各类文章一百余篇。

骆玉明简介

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徐文长评传》(合著)、《南北朝文学》(合著)、《纵放悲歌——明中叶江南才士诗》、《老庄哲学随谈》、《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简明中国文学史》等;与章培恒教授共同主编三卷本《中国文学史》。参与翻译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前野直彬《中国文学史》、吉川幸次郎《宋元明诗概说》等论著,并负责各书之最后校定。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余散见于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各种报刊杂志的各类文章数百篇。

相关文章:

复旦教授以世界视角解读《三字经》与传统文化热
中国人为何一定要知道《三字经》?

当代人如何解读《三字经》?

从《三字经》看传统文化热

我们从传统中继承什么?

重读《三字经》给我们的启发

读者提问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