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声明>> 文学>>正文内容

佛像的故事——唐(上)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若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唐代的佛教雕塑以模仿生命的表达方式。因为唐代对外来文明抱着开放的态度,大量中国佛教僧侣到访印度促使与印度文化的交流。佛教雕塑得到了笈多王朝的风格启发变得更传统。当时唐朝首都长安成了重要的佛教中心,日本遣唐使也到来取经。遣唐使把佛教传播到韩国与日本。

敦煌莫高窟在唐代处于鼎盛时期。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强大的唐帝国和中西亚之间的经济文化来往,成为西北地区繁荣都会。敦煌现存唐窟238个,全部洞窟的二分之一强。大都规模宏伟,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结构谨严,色彩绚烂。中晚唐之际,吐蕃占领敦煌时期造窟之风并未衰落,张议潮收夏河西后,与中原唐王朝保持密切的关系,兴建窟龛,壁画绘制之势仍然旺盛。

这尊菩萨上身全裸,饰以璎珞批帛。高髻、蛾眉、红唇,身段婀娜,肌肤柔软,手臂修长,神态端庄温情(传为观世音菩萨塑身)。

唐代的敦煌集中着来自内地和西域(包括印度)的众多彩塑匠、装銮匠。在佛教造像的样式上,固然不宜排除有西域、印度匠人带来的“粉本”,如四十五窟的舍利弗,头戴宽边斗篷帽,高鼻、小口薄唇,眉骨高耸,具有西域少数民族的形像因素;二○五窟残损菩萨和三二○窟的立姿菩萨,肤色着土红色,鼻弓高直而窄,也有南印度人的特点。

敦煌莫高窟中唐代净土变相达200余幅,常为整壁绘制,场面宏大,气象万千。220窟建于初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窟中南壁画净土变相,阿弥陀佛在中央接跏趺坐,两侧为观音和大势至菩萨,周围则散列众多的大小菩萨,戴宝冠佩缨络,各尽其态。正中七宝池内碧水莹洁,莲花中有化生童子嬉戏,池两侧有高楼崇阁,最前方为供乐舞表演的平台,台上两侧有伎乐演奏乐曲,正中两天人翩翩起舞,飘带飞扬,姿态优美动人。碧空中祥云线绕,佛顶有华丽的宝盖,空中飞天盘旋,天花点点,充满欢乐气氛。

盛唐172窟净土变相以楼台、栏樽、平台、华盖组成富丽庄严的佛国景象,所有透视消失线都聚集于正中的佛像,既突出了主体,又表现出画面深途广阔的效果,加以莲池、异鸟、天花的点缀,五彩斑斓,金碧辉煌,表现了金银铺地琉璃照耀的神妙境界,显示了匠师的丰富想象力。净土变相在当时中原地区是极为流行的庙宇壁画题材。据载名僧势导(公元615-681年)一生曾主持绘制净土变相三百余壁。

乐队坐平台上,舞者则于小桥上施展技艺。乐队八人,第一排击羯鼓、长鼓,第二排奏箜篌、琵琶、横笛,后排一人击拍板。

法华经变相、报恩经变相、华严经变相、东方药师变相是敦煌石窟唐代壁画常见题材,大多在画面正中画净土,于四周穿插佛经故事内容,出现了不少表现生活情节的动人画面。《法华经》共有二十八品,称释迦成佛现种种化身,“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217窟盛唐壁画法华经变相中的化城喻品,展现优美明丽的春山行旅图,山峦重叠,流水萦绕,旅人点缀其间。观音本为古代印度的菩萨,佛教传入中土后逐渐为人们、尤其是妇女所信奉,因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常脱离法华经变而为独立的经变画。

《化城喻品》说有一群人要去取宝,但道路险恶。众人走了一段路,畏难欲退。有一导师,化出一城,让众人休息,然后继续前进。这一内容成了一幅杰出的山水人物旅行图。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的凿见,北魏曾盛极一时,此后沉寂了一百多年,到了唐代后又重新活跃起来。从唐太宗到唐玄宗的一百多年间,造像活动一直不断。


龙门石窟,庐舍那佛

唐代石窟约占整个龙门石窟的三分之二,高宗永徽年间开凿了老龙洞,晚期又修建了第七、八洞及万佛洞、惠简洞和奉先寺。武则天时期修建了极南洞、净土堂和摩崖三佛龛,并在东山开凿了大万佛洞和看经寺等三四个大型石窟。安历之乱后,在东山又造了几处密宗造像。

麦积山石窟:保留了少量唐时代的雕塑和绘画,如四窟七龛外壁上有伎乐天,色彩以蓝、紫、白、淡赭画成,效果,清新淡雅。

炳灵寺石窟:是唐代佛教造像的又一重要场所,现有唐代窟龛106个,造像组合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也有单身菩萨。造像主尊为阿弥陀佛、药师佛、弥勒佛、观世音菩萨等。

天龙山石窟:分布于东西二峰的腰部,东峰8窟,西峰13窟。以唐窟为最多,达15窟。

四川省境内广泛分布着唐代石刻造像,目前已发现的有:广元皇泽寺唐代石刻造像;乐山凌云寺唐代石刻大佛;大足北山石窟唐代石刻造像;安岳城北千佛寨唐代石刻造像;安岳卧佛院唐石刻造像;蒲江飞仙阁唐石刻造像;夹江千佛岩唐石刻造像;丹棱县鸡公山唐摩崖造像;丹棱县郑山大石唐代摩崖造像;丹棱县刘咀大石唐代摩崖造像;丹棱县龙鹄山唐代摩崖造像;丹棱县古佛洞唐代大佛;巴中南龛唐代石刻造像。

此像列于山西五台南禅寺,是唐建中三年(872)所见的木构建筑,至今保持完好,造像的彩绘也为当时的原貌,鲜艳如新。

大足北山唐代石刻:北山唐代造像不多,但流传下来的却很精彩。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