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禹:弘扬武当文化 促进和谐发展
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列为第九福地。道经说真武大帝曾在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在山中留下了众多圣迹。历代皆有高道大德栖隐此山,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五代宋初的陈抟真人和元末明初的张三丰真人。明代曾数次大修武当山宫观,留下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今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武当道教历史、道教人物、道教音乐、道教武术、道教医药等各个方面。贯穿于其中的则是道教的精神。武当道教文化就是道教精神的具体体现。道教精神是以尊道贵德为核心的道教优良传统的凝结。其中包括重人贵生、慈爱宽容、劝善度人、功德成神、贵德贵和等许多内容。今天,我们聚会武当圣地,举办“海峡两岸武当文化论坛”,探讨武当道教文化。在此,我想结合时代要求,谈谈武当道教文化的贵和传统及其中蕴含的生生不息精神对促进国家、社会和谐与发展的意义。
一、大岳太和:凝聚着贵和的文化传统
元代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上说:“武当山,一名太和,一名大岳,一名仙室,中岳佐命之山。”明成祖大修武当山时,曾下圣旨说:“武当山,古名太和山,又名大岳。今名为大岳太和山。”此后,明代皇帝颁布的数百道圣旨及所有官方文件均称武当山为“太和山”。明清时期编成的几部武当山志,也都冠以“大岳太和山”之名。明清以来,之所以突出“太和”,与中国传统文化暨道教文化“贵和”的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据研究,早在六朝之前,武当山就有了“太和山”的别名。元代刘道明在《武当福地总真集》的序言中甚至认为,武当山“先名太和,中古之时天地定位,应翼轸角亢分野。玄帝升真之后,故曰‘非玄武不足以当之’,因名焉。”按,“太和”一词早在《周易》中就出现了。《周易·乾卦·彖辞》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意思是:在天道的运行下,万物各得其所,保持完美的和谐,这样就能顺利发展。据载,武当山之所以被命名为太和山,是因该山生成极早,即道经所谓“自有太极,便生此山”。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交会、冲和而生太和之精气。故该山既能使万物生长蕃盛,也为学道之士提供了绝妙的修炼场所。
武当山是道教尊神北极玄天真武大帝修道得道的圣地,真武大帝本身就是“道”的化身。武当山被命名为太和山,既是“道”的精神的体现,也反映了人们对完美的和谐境界的向往。崇尚和谐,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而不同、和实生物、慈爱和同,已成为重要的人文精神;和睦相处、社会祥和,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中国古代哲人和经典对和谐多有论述。道祖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和曰常”。南华真人庄子说:“阴阳交通成和而物生焉。”儒家祖师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根植于中华沃土的道教,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天地人和谐共生”的思想。早期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开篇即说:“道以冲和为德,以不和相克。是以天地合和,万物萌生,华英熟成;国家合和,天下太平,万姓安宁;室家合和,父慈子孝,天垂福庆。贤者深思念焉,岂可不和!天地不和,阴阳失度,冬雷夏霜,水旱不调,万物干陆,华叶焦枯;国家不和,君臣相诈,强弱相陵,夷狄侵境,兵锋交错,天下扰攘,民不安居;室家不和,父不慈爱,子无孝心,大小忿错,更相怨望,积怨含毒,鬼乱神错,家致败伤。此三事之怨,皆由不和。”经中指出,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国家社会、家庭伦理,和则安宁,不和则乱。因此,道教历来倡导“虚怀若谷”、“齐同慈爱”的宽容精神,慈心于物,善待一切,使人心和平、社会和乐、自然和谐。
二、太极神韵:蕴含着生生不息的精神
张三丰祖师创造的武当太极拳,是武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法,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四两拨千斤,乃武技之精粹也。而其骈六合之气,纵升降之法,凝真养性,恬神壹志,亦仙道之阶梯也。武当太极拳,自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经历代祖师完善,发展至一百零八式,一脉相传于玄门之中,外虽有技艺之名,内实重修养之用,“进乎技”而至“道”,乃其根本宗旨。
太极拳是运用我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与五行八卦演变之法,结合人体内外运行规律,而形成刚柔相济、动静相间的强身健体、自卫防身的武术拳种。其理论基础就是道教的“太极”学说。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南华真经》之〈大宗师篇〉:“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在这里,“太极”只是对最大极限的一种称呼,是对至高至上之道的形容。而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易传》之〈系辞上篇〉则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所说的太极是指天地阴阳未分之前的原始混沌状态。这一说法为道教所继承和发展,成为道教“太极”学说理论的来源之一。《太上老君太素经》说:“故易有太极,太极谓太易。太易者,大晓易,无有先之者,谓皓皓白气也。乃有太初。太初者,气之始也。有太始。太始者,形之始也。有太素。太素者,质之始也。”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之说,本于《冲虚真经·天瑞篇》,指天地起源的四个阶段。在道教中,太极一词多用以指产生天地阴阳的宇宙之源,也就是天地万物产生的力量源泉。《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说:“太极之道,无古无今,无始无终。太极也者,天地之大本耶!”
无极而太极,为了形象地表现太极之理,道教创制了阴阳鱼太极图。在图中有一白一黑两条阴阳鱼互相环抱,白鱼代表阳,黑鱼代表阴,而且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整幅图表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其中蕴藏着天道生生不息的深刻哲理。《太清玉册》说:“无极而生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造化定矣。”纷繁复杂的世间万物,都是由太极状态中所蕴藏的阴阳互动之机而生化出来。
武当太极拳,即是道教太极学说阴阳相生之理的体现。太极拳以动静比阴阳,动为阳,静为阴。张三丰祖师《太极拳论》说:“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气既交,而太极之象成。”
太极之生生动力,来自于对立面的适度张力和相反相成,也就是阴阳对立互补的物质运动规律。“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单一的阴或单一的阳都是没有生机的,生命世界也就不存在,只有阴阳对立互补,生命才能生成和延续,宇宙万物才有繁荣,人类社会才有繁荣,也就是只有阴阳和谐才有繁荣,这就是道之生生不息的内在蕴含。早在春秋时期,中国人就有“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的观点。在这里,“同”指的是无差别的绝对同一,“和”则是“以他平他”,即不同事物互相协调。差异可能产生矛盾冲突,对矛盾冲突加以协调化解而达到和谐,事物就能向前发展。这里的关键是对立互补与和谐协调,根本则是要明白我们是一个有机整体。
三、和谐发展:促进和谐是推动发展的基础
从武当道教文化的贵和传统及其中蕴含的生生不息精神,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没有差异和矛盾就没有这个缤纷的世界,而差异和矛盾之间造成的冲突不能妥善协调,达致和谐共生,也就没有这个世界的安宁。而没有安宁,也就不可能建立良好的秩序。没有秩序,就不能有发展。小到家族,大到社会、国家、世界,必然是“和而常通”,不和则乱。因此,只有促进和谐,才能推动发展。
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首先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这一目标包括追求人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层次。以大道之整体性、包容性来理解主客之间的关系、物我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秉承《道德经》的教诲: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也就是要以修身保真为根本,以植福家国为依归,以普度天下为胸怀。在此,我想再次重申我的这个观点。
(一)以追求人自身的和谐为基础,促进人类的圆满幸福。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要维护社会的和平与和谐,我们首先要保持自己个人内心的和谐与安宁。只有我们内心清净恬淡,少私寡欲,无为不争,去除仇恨心、狭隘心、妨忌心,自是而不自私,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自信而不自傲,自强而不自恃,不以个体之私来欺世盗名,以道之大慈大爱之心来消化恩怨,化解障碍与敌视,保持个人心灵的纯净安宁与和平,使个体生命与社会生活既充实而又平和,像水一样,无我而又能坚持自我,在心灵的深处树立起和谐和平的信念,从而健全人的心身,维护和谐,建设和平,创造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各种生命自得其乐,到处是枝繁叶茂、鸟语花香、和乐融融的世界。
(二)以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为主旨,促进世界的和谐与和平。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要求我们人人都心怀慈爱,对他人友善,要宽容他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自我,而是要求我们要充分理解他人。我们认为,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之间,是完全能够和睦相处、共存共荣的。我们主张不同宗教和文化之间展开广泛的对话,对话促进交流,对话增进理解。通过对话,我们既能发现彼此之间的共同之处,从而坚信人类文化有一些核心的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同时我们又能深入地了解彼此之间的相异处,从而确信人类文化是多元的,而不能强求一致。当今世界,冲突和纷争时有发生,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不失自我而又尊重、包容他人的原则下,发扬“兼相爱、交相利”即博爱和互利互惠的精神,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去除利益集团所制造的各种壁垒,共同来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即人类文化和宗教的多元性。
(三)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整体,促进自然的持续的和谐。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只有确保天地自然的平安,人类才能获得长久的平安。因此,要追求世界的和谐和平,我们还必须改变人对自然的征服态度。道教认为,“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万物都有按照道所赋予它的本性自然发展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不要随意作践自然、毁坏自然。“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对万物利而不害。宇宙演化,生生不息,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和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妄作”的行为来扼杀宇宙自然的生机。就是说,要顺应世界万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自然本性,不以人为的强制方式去破坏这个过程的本来面貌。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运动变化之“势”,因势利导,敬重生命,无为而无不为。
各位朋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而促进和平又是推动发展的基础。海峡两岸道教同根同源,包括道教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两岸同胞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平、稳定、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让我们以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两岸人民的福祉为重,继承和弘扬道教文化注重和谐的精神,发扬道教“礼神明、敬祖宗、爱国家、保民族”的优良传统,增进交流,增进共识,共同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与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