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彭祖摄生养性论》节选之三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大方广养生篇   作者:陈医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且人生一世,久远之期,寿不过于三万日;不能一日无损伤,不能一日修补。徒责神之不守,体之不康,岂不难乎?足可悲矣!

是以养生之法,不远唾,不骤行;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疲,卧不及极。先寒而后衣,先热而后解。不欲甚饥,饥则败气,食诫过多。勿极渴而饮,饮诫过深。食过则症块成疾,饮过则痰癖结聚。

章节宗旨:

本章首先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指出在人的一生中,身体没有一天不在损耗中,所以要懂得爱惜身体,善加调养加以弥补。

接着,提及养生的方法,无论行住坐卧、饮食起居方面都需加以注意,不使身体过度疲劳。使用眼、耳、鼻、舌等都不应过度,以妨器官受损,比如话讲得太多,不仅会伤到声带,也易耗气;耳朵极力去听,也会使耳朵受伤,要适当地休养。而衣服也要适时添减,以保护身体。在饮食方面要适量,不能暴饮暴食。这些都有损于健康,平时都需加以注意。

注释:

久远之期:长久的寿命期限。

不能一日修补:当作“不能一日无修补”。修补,指用养生方术修补损伤。

骤行:快步行走。

极听:尽力地听。

先寒而后衣:寒冷之前就先穿上衣服。

先热而后解:炎热之前就先脱下衣服。

症块:腹中积有硬块的病。

痰癖:中医学病名,指水饮久停化痰,流移到胁肋等部位而导致疼痛的疾病。

章节易解:

人生一世,最长的寿限也不过三万天,而身体没有一天不受损耗,因此,每一天都要调补。如果不知爱惜,只是埋怨自己的精神和体质差,这对于健康又有什么帮助呢?这是很可悲的啊。

所以养生的方法包括,不要刻意去费力地咳吐痰沫,走路不可太急;避免听音量过大或尖锐的噪音,也不要极力去听模糊不清的声音,不应长久地用耳去听;眼睛不可一直久视。坐得太久,要适时站起走动,避免疲劳;平时要保证睡眠质量,早睡早起,不可久卧在床。天气转冷之前,就要注意适量添衣,以免受寒;天气转热之前就提前减衣,以免汗后解衣受风。饮食按时有规律,饥饿过度就会损伤元气。饮食适量,不可过饱。平时就注意饮水,不要等到口干时才饮水,饮水也不可过量。因为食物过量,不能消化,结于腹中成为硬块,饮水过量,水积于腹中而聚成痰癖病。

浅说:

人体犹如一部机器,每个人都有自己机器的使用年限,在正常磨损的情况下,人们可以享其天年。《黄帝内经》中记载,上古时代人们活到百岁而动作不衰,可见其体康寿长。到下古时期人们年过半百则衰,则是由于不知养神、养身,起居无节所致。

本章所举的“不远唾”,此处的“唾”是动词,是“咳吐”的含义,是指口中若有病理性的物质(如痰饮、涕、血或异常的唾液等)需要吐出时,不要很费力地远远吐出,以免不必要的耗气。从生理意义上讲,正常的唾液是肾水上承于舌下所分泌的体液精华,也称之为“金津玉液”。在中医诸多养生书籍中记载,将正常的唾液咽下,可以起到滋补肾水的作用。

古书说:“心之神发乎目,久视则伤心,肾之精发乎耳,久听则伤肾。”文中的“耳不极听,目不久视”都是举例说明养生的总纲在于节用自己的精气,其他诸如说话声音的高低、思虑的多少、心情的平和或起伏等都包含在其中。又老君说:人的寿数,大致以一百年为极限。能够有节制的使用精神,对身体护养得当,则可以活到一千岁。这正像一盏油灯,使用小的灯芯还是大的灯芯,点燃的时间长短是不同的。若能善加节用,自然能安享天年。


  “坐不至疲,卧不及极”,虽然坐卧都是人体休息所必须的,但是“过犹不及”。现代生活中,长时间坐在电视、电脑前,或长期伏案工作、开车的人们,都易导致肌肉筋脉的疲劳;又卧床休息的时间过长,会导致肌肉萎缩和全身气血的虚弱。《黄帝内经》曰:“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坐卧时间过长,全身气血不能顺畅的流通,古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所以中医治疗“逸病”,是采用“逸则行之”的方法。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易消,血脉流利,病不能生。”平时若能注意劳逸结合,调养身心,便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疾病发生。

“先寒而后衣”,衣服在寒冷之前就注意添加,避免骤然受寒引起身体不适。由于老年人阳气虚弱,所以在冬季易患心肌梗塞、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因此冬季御寒保暖对于老人护养尤为重要。又现代的年轻女性,虽然在寒冷的天气,仍穿着很少,尤其是膝腿部的衣服单薄,导致现前或老年时易患各种关节疾病。

“先热而后解”,在炎热之前就减少衣服,否则因为汗出时毛孔张开,易受风邪侵袭,便导致头风疼痛、面瘫、偏身麻木等疾病。若已汗出,应避免吹风冲凉,尽快擦去汗液,更换内衣。

在饮食方面,不可过饱过饥,防止脾胃损伤。饮食规律虽然皆为人知,但并未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诸多原因使饮食不能按时供给,脾胃的损伤在一点一滴的积累,等到疾病来临就为时已晚了。而暴饮暴食对身体的损伤尤其严重,导致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甚至急性胰腺炎等疾病,还可引发心肌梗死、脑中风等,长期的不良后果是脾胃消化食物能力减弱,导致食积、肠胃气血运行受阻、瘀血出现,故而“食过则症块成疾”。



在饮水方面,每天需要补充2升左右的水分,不要等到身体已经出现了缺水的信号——口渴时才去饮水,这时身体就已经受损了,更不要在口渴时一次大量饮水,因为脾胃无法一时运化过多的水液,就会导致水液积蓄在体内,渐渐聚集成“痰癖结聚”而引起诸多疾病。这在体育锻炼时,尤其需要注意。

总之,少言以养气,少思以养神,将自身有限的“精、气、神”投入到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地方,发挥生命的光辉,切不可消耗在无意义的言语和行为上,荒废生命的精华。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