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树合参的生命观
“见树不见林”是说只看到一棵棵个别的树,没有看到由这许多树所形成的树林生态系的特征:“见林不见树”就相反了,之见到整体,忽略了个别。这都有缺失。相同的例子有国与家,因为自古忠孝难两全;现代则有总体经济与个体经济之争辩。
人,动物学者简单地把它称为第三种猩猩,但人有很发达的脑,不等同于其他动物;人的脑因为有许多区隔及皱褶,所以可以储存大量的资讯,可以观察到自己的思维,也就是有了意识,让人可以深入地感受,可以创造,可以传递知识。这种脑力的跃进使人类得以传承知识与经验,持续地创造不同的文化和艺术。
人体感觉的敏感度并不均匀,按照人脑内感觉区的配置可以画出一个很奇特的人形:嘴唇、舌头、耳朵和双手的比例特别大,这些部分拥有最灵敏的感觉功能,尤其是两脚直立后空出的双手,这对人类的生存具有助益。身体各部位的感觉神经连结至不同的脑部位置,呈现错综不一的排列。学习也就是脑内神经连结的建置。
脑中建构有奖励、惩罚的机制,快乐的奖励就在“快乐中枢”,告子所说的“食色性也,人之大欲”,就是明证。人要吃东西,要繁衍下一代,这两件事都非常重要,所以在演化过程中,让食、色、快乐结成一体;也就是说,食色的行为会让脑中的快乐中枢,或者说赏酬中心非常兴奋。脑的思维与手的操作都很容易与快乐中枢结合,动脑、动手是快乐生存的枢机之一。
相对于大自然而言,人类个体微笑,自然地发展出合作的小团体,形成“巫、帝、吏”这种狩猎部落的人事与空间之安排;同时,在人渺小之下,除了对外开发事物之外,更加强了对内探索,例如禅修、静思生命的意义。美国物理量子科学家成立“美国和平政府”,初步选定在台湾、以色列等情势比较紧张的区域,成立“和平大学”教育机构,鼓励思考、冥想、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以良知为基础,希望从超越个人着手,让自己有健康的身体,也让社会祥和,世界和平。
拥有物质不一定快乐
当今人类对外的研发成效显著,科学家破解了物质的结构,例如水电解成氢和氧,氢加氧结合成水;人造卫星通讯、电脑资讯、DNA遗传基因等等,无一不是对外发展的成果。由现代科学、物质、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现再多的物质需求也得不到内在的快乐,反而会加速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及地球的灭亡,所以应该要加强内在的修为。为自己真的需要这些物质吗?不使用、不取得,反而省下许多时间与精神,可以精进内在的修为,而在作为上加强对环境的维护及生命的爱护,那么生命就更加有意义。
物种的生命是基因在特定环境下的整体表现,特定环境就是生态系,因此,基因、物种与生态系是不可分割的。生物多样性更是强调基因、物种、生态系这三个层级的明智使用。大家比较确知基因及物种层级的明智使用,而生态系的应用在哪里?再者,因为人的多样性,一粒米养百种人,所以对这三个层级的明智运用也就不一样,因而延伸出第四层级的文化多样性。所谓明智使用就是永续使用,物种资源是可以生生不息的,鸡生蛋,蛋孵成小鸡,小鸡长大,只要照顾好环境,又不杀鸡取卵,就可以世世享有生命的喜悦。
见树又见林的永续生存
基因、电脑都是虚拟的世界,因为基因若不表现在自然环境中,它就没有真正的生命。既然是虚拟的,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研究、探索它,而不愿意处理真实生态系的世界呢?因为真实的世界难以掌控,悠游于虚拟的环境中,比较不会有挫折感。然而有耕耘才有收获,事有先后缓急,寻找自己喜欢的切入点,才能快乐地终身学习,成就又深又广的古木参天,就如同人之持续地成长。
从人类演化的轨迹与个人的胚胎发育及成长之过程,追索人之所以为人,期许人之圆满未来。祈求人类的未来是“日日是好日”,就须顺势而为,顺着人类演化的趋势,“见树又见林”,好好开发内在的喜悦,过物质减量的生活,大地才得以永续,人类才有未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