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声明>> 文学>>正文内容

佛像的故事——元(一)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若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元朝统治者允许宗教自由发展,宗教繁荣,自元代始,西藏正式归入中国版图,元政府在那里直接行使管辖权。西藏宗教首领八思巴被封为国师,喇嘛教和喇嘛教艺术得到确认并迅速发展。随着尼泊罗国艺术家阿尼哥的来华,喇嘛教艺术在汉地也迅速传播开来。阿尼哥在元朝备受宠信,朝廷令其主持梵相监的工作。在他的监导和直接参与下,塑绘了很多喇嘛教艺术形象。他的儿子阿僧哥、弟子刘元继承并传播他的技艺,给中国宗教艺术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与此同时,吐蕃僧人频繁往来于印度和中国之间,密宗经典的翻译和著述日渐其多,其中如《红史》、《青史》、《佛教史大宝藏论》的问世,对人们理解密宗教义和密宗艺术裨益极大,内地密宗艺术也随之丰富起来。 

  据当时的文献记载,元政府曾多次组织庞大的寺院塑绘佛像形象活动。甘肃敦煌莫高窟1、2、3窟及149、462、463、464、465窟,保留有密宗壁画,其中有汉密和藏密,以后者居多。稷山青龙寺、洪洞广胜寺等也保留了元代的壁画。

  莫高窟 1 洞,南壁残存元代佛座痕迹;2 洞,南壁剥落 处残存千佛;3 洞,四壁为元代密宗画(湿壁画),线条细劲圆润,如屈铁盘丝,形象准确生动。龛内西壁两侧画双勾墨竹;南、北壁画菩萨二身。帐内南侧上下画披帽菩萨各一身。帐内北侧,上画披 帽菩萨 1 身,下画执瓶菩萨 1 身。南壁画 11 面千手观音变 1 铺:观音端坐居中,千手如伞状布满画面,排列井然有序。两上角飞天各 1 身,东侧帝释天, 西侧梵天女,东下趺坐梵天女,西下婆罗门。

敦煌莫高窟3窟 婆薮仙 (元)

  北壁画十一面千手观音变一铺:观音居中,两上角飞天各一身,西侧吉 祥天,东侧婆薮仙,西下三头八臂金刚、毗那夜迦天,东下三头六臂金刚、 猪头神。东壁门上画趺坐佛五身,门南画净瓶观音一身,门北画散财观音一身。 此洞壁画为元代现存壁画之精品,菩萨形象圆润温柔,线条匀净;金刚则用粗细多变的兰叶描表现,面目狰狞,孔武有力,具叱咤风云之态。

敦煌莫高窟3窟千手千眼观音 (元)

  465 洞,壁画系藏密内容,表现手法和形象塑造别具特色,线条流畅挺拔,色彩绚丽,式样丰富,形象解剖准确,比例适当,动态夸张。

  窟内形象安排:前室西壁门上画菩萨 1 身。 门南、北各画塔一幅。甬道顶画云气。 南、北壁画牡丹花。主室窟顶藻井画大日如来一铺。东披画阿閦佛一铺(象座)。南披画无 量寿佛一铺(孔雀座),北披画不空成就佛一铺(马座)。西壁画曼荼罗三铺。南起单身(交手金刚杵),四周小图像十九幅;双身(执金刚杵、铃),四周小图像十九幅;单身(执钵、执刀),四周小图 像存十八幅(其中二幅残)。南壁画曼荼罗三铺。东起双身(手执弓箭),四周小图像二十一幅;双身(牛座),四周小图像二十幅;双身(人皮)四周小图像二十幅。 北壁画曼荼罗三铺。东起单身(七头十四臂),四周小图像二十幅;双身(十六臂执钵),四周小图像二十幅;中间主像毁,四周小图像存二十幅。

  东壁门上画五金刚(中为大威德);门南画曼荼罗一铺:骡子天王等三 组,四火焰童子,下屏风六扇;门北画曼荼罗一铺,毗那夜迦等二十四身。

  藏密,系由印度传入的密教与西藏地方苯教相结合而形成的,保留了一 些苯教的神祇和仪式。藏密艺术形象的象征性很强。以莫高窟 东壁门上所画五金刚之中尊——大威德怖畏金刚为例:

  据《大威德怖畏金刚尊佛仪轨全经》解释,此形象为“诸佛尊中最上尊”。 九面象征大乘九部经,水牛首二角象征二谛(俗谛、胜义谛),三十四手并 身语意,象征菩提三十七法,十六足象征十六空,阴阳二体相合象征大安乐, 右足踏八物象征八成就,左足踏八禽象征八自在。裸形象征不染障碍,发上 冲象征妙道无上。

  佛教教义玄妙难解,为使大众领悟,故通过形象化的手法,为大众提供具体的谛观对象,达到自我心灵净化的目的。“如是九部经义,从无说; 说如幻化。非真谛,如虚空。修行之道,寓于菩提三十七法。苟悟真谛,自徹十六空,而于大安乐方便无可分别,归于一性。其行道利益果报,世间出世间两种成就,究其最要,无过障碍消尽,得大涅槃。如是,应知为表明其义,故示威德金刚怖畏身相云尔。”

  元代人物画中的佛教题材,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之在内容和风格样 式上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即宗教的严肃、神秘的内容被减弱,而突出了怡情和墨戏的成分。

  赵孟頫的人物画,自谓“刻意学唐人”。其表现内容大致有历史人物、 道释人物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以描写古代的高人逸士为多。在这些作 品中,或对所描写的人物寄予同情,或抒发怀古之幽思,技法仿效唐人,用 线强调劲秀含蓄。多用高古游丝描,很少用粗细顿挫变化明显的兰叶描。用 色强调浑融古雅,典丽文静。传世作品《红衣罗汉》,纸本,设色, 画大树盘石,红衣罗汉盘腿侧坐,平伸左掌作示人之状。另纸自题云:“卢 棱伽画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盖唐时京师多有西域人,耳 目所接,语言相通故也。至五代王齐翰辈,虽善画,要与汉僧何异?余仕京 师久,颇尝与天竺僧游,故于罗汉像自谓有德。此卷余 17 年前所作,粗有古 意,未知观者以为如何也。庚申岁四月一日,孟頫书。”此画作于大德八年(1304 年),时年 51 岁,1320 年重题识。此画手法系学唐人,由于受卢棱伽罗汉像启发,在京师又时常与天竺僧接触,即用卢法写现实之真。此图用 铁线描,遒劲沉着,用色明丽,但不浮艳,罗汉着暗红袈裟,身后古木一株, 树后野藤缠绕,碎石堆以淡石绿罩染,石纹以干浓枯笔皴擦,极古拙,色彩 对比强烈,颇富装饰效果。与宋代普遍流行的吴道子传派画的罗汉用白描、 淡彩,多用兰叶描的风格,很不相同。这正是画家追求“古意”的体现。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元)

  颜辉,号秋月,生卒年不详,浙江江山人(一说江西庐陵人)。宋末元初画家。善画道释人物,师法梁楷、牧溪,兼融李公麟描法,线条流畅,劲健有力又富于变化。他的画曾对日本产生过较大影响。今存作品有:《水月观音像卷》,绢本,水墨画,观音坐于山涧飞瀑旁,水势汹涌, 翻滚而下,于其座石底汇成巨浪,冲击着石壁,有惊涛裂岸之势。观音双手 抱左膝半跏趺坐,透体通身宝衣纷披而下,体型轮廓清晰可见。面容为女相, 脸庞丰腴秀美,双目微闭作静思状。身后一轮硕大的圆月,身旁巨石面上立 一净瓶,瓶中插柳枝。背后山石、乔柯、飞瀑用笔粗率简括,斧劈、短条皴 兼用,笔墨浑融,观音花纹用笔圆劲流畅,面、目、手、足用线细润柔和。

  十六罗汉图(部分)
佚名
轴绢本设色纵129.9厘米横52.9厘米
(日)东海庵藏
这个系列罗汉图每幅画一尊罗汉,共十六幅,与常见的元代罗汉图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设色沉着,运笔滞缓,线条粗细变化不大,人物表情深沉,整个画面给人以静谧肃穆的气息。本图画一白发长者,双手合一作前行礼拜状,神态刻画极佳。须眉、毛发以粉、墨点写勾画,双目有神,略加晕染,皮肤着笔不多,却将老人清风瘦骨之态表现的入木三分,真有笔笔传神之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