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饶宗颐先生的魅力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许石林的BLOG_新浪博客 2008-11-14   作者:许石林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学人的艰苦卓绝,深厚养成,从自己活动的小小环境,通过几个身边的人,慢慢地释放出影响力,经过不断地稀释乃至善意地添饰,像幽谷兰香,悄悄地、细微地影响着更多的人。这种元气,看上去细微乃至感觉不到,但却并不纤弱,反而恰恰坚韧刚强,这细微的元气,为社会进步输送着精神的能量。——文中妙语摘录

当今学界泰斗饶公宗颐先生,无疑是对当今学人乃至后学读书人有巨大影响力的人,一般读书人认为:饶宗颐先生与季羡林先生,一南一北,其研究的领域多而趋于类似,其成就都极高,于是形成街市话语“南饶北季”。这就将两位世纪学人的影响力高度概括并形成了语言程式,程式中富含文化学术密码,解开密码方能找到钥匙,打开门户,方能进入其学问堂奥。而这,正是一般人的困惑。

然而,崇拜饶公者如我,对饶公的学问到底了解多少?实实在在是说不上一星半点的——我不可能将饶公的学术文章通览一遍并有所认识后才来说饶公。仅在别人对饶公的介绍中,知道饶公道德文章之了不起,再就是对饶公书画艺术的喜爱,如此而已。如此而已的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饶公的魅力。

魅力就是影响力。一个人形成了影响力,其对他人的影响和感染,很多时候是盲目的,即别人对他的崇拜多数是盲目的崇拜。盲目的崇拜并非完全不可取,它里面包含着人对某种公义、价值的认同和期盼。甚至可以说,崇拜是由许多盲目组成的。

我喜欢钱穆先生的历史观:即使你不相信历史上确有圣贤和英雄,但播扬圣贤和英雄的人,无不希望后来的历史会出现圣贤和英雄(大意)。我对此的理解是:对历史上圣贤和英雄的仰慕,其实是人的精神人格的自觉攀登,即在前面圣贤和英雄的感召下,后人在进行自我提升和完善。这里面就有盲目的意思。包含着盲目的动因,导致了实际的结果。

我对饶公之崇拜与仰慕,并不是全无根据的。潮汕籍人士,有文化的,无不推崇饶公,引为骄傲。学长郑利平先生那年绘一幅菊花给我,也谈起饶公,很是景仰。1997年,我在香港采访了4个多月,见证香港回归。其中一项就是采访香港各界著名人士。侯军兄当时与香港学界人士对话,其中就有饶宗颐、金耀基等先生。我两次采访书画家方召麟老人,她问我知道不知道饶宗颐,我说知道,她很高兴,说饶宗颐的学问了不起,还给我看她和饶公出席文化活动的照片。方召麟老人的一本大画册就是饶公写的序言。

有论者如此说——

饶宗颐在当代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可简明概括为如下三点:

(一)本世纪自王国维以来的中国传统人文学术研究,一个大的趋向即如何在乾嘉诸老的基础上再向上一层。向上之路,依学者个人的天资禀赋与治学风格、学术背景的差异而呈现不同面貌。如陈寅怡先生以史论擅胜,钱钟书先生以文心见长等等。但总的精神是地下文物与纸上文献互证、异族故书与吾国旧籍印证以及外来观念与民族学术融合。这一总的精神,是中国传统学术经由20世纪的社会科学洗礼、锤炼其学术性格,然后重返中国传统学术文史哲不分家的返本开新之路。由分而合,正是中国人文学术的内在生命所使然。饶宗颐经其特殊的个性聪明才智,正是处于此一学术潮流中的前线人物,其成绩足以与当代一流大师相颉顽。

(二)由于1949年至1978年的特殊时代因素所造成的闭关锁国状况,尤其是文革十年动乱对于中国文化的疯狂践踏,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缺乏应有的成就与活力。而这一段时期,正是饶氏学问生命的精进期,也正是他成长为中国与海外汉学研究不多的桥梁人物之一的时期。譬如,1956年,饶宗颐发表《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将伦敦所藏这部反映早期天师道思想的千载秘籍,全文录出,兼作笺证,阐明原始道教思想。其后不久,法国的中国宗教学权威康德谟即以此书教授诸生,以至引发后来欧洲道教研究的长期计划。在21世纪的“东学西渐”史中,饶宗颐是一个重要的开风气的人物。如果说,21世纪的东学西渐必资延续下去的话,饶宗颐的学术位置亦将因此而显出其重要意义。

(三)饶宗颐在学术上与艺术上的造诣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他集学问与艺术为一身,以其博洽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宗匠。同时,他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圆融、和谐的特点。整个20世纪,一般知识人都觉得一定要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新派”与“旧派”之间做选择的时候,他却没有一种焦虑与困惑。他的世界里,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代与现代之间没有裂罅。饶宗颐的学问、艺术与文化人格,与香港一地有极为重要的相似性,是特殊的地缘所造就的学术文化史现象。这一范式所树立的标格,将对于未来的中国学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

以上文字,不知出自哪位学人,将饶公学术思想和地位总结得十分动人——的确,总结学术成果能动人心魄的,不多见。尤其是第三条,很值得读书人深深体味。我拿了这一段文字,与书画家杨福音先生做聊天的引子,不知不觉说到了黄侃等学界先贤,先生说:这些人都是了不得的人,他们就不存在解放思想这个事儿!就像苏东坡,他有什么解放不解放的?他有什么当代不当代的?你想起苏东坡,甚至会感觉他不是古人,他是你的朋友,他的魅力就在这里。

我可说是基于类似这样的认识和肤浅体会,仰慕绕公的。近读百年来百位学人言行珍闻录,深感百年来学术元气,到了近50年来,是日渐稀薄的。学人的艰苦卓绝,深厚养成,从自己活动的小小环境,通过几个身边的人,慢慢地释放出影响力,经过不断地稀释乃至善意地添饰,像幽谷兰香,悄悄地、细微地影响着更多的人。这种元气,看上去细微乃至感觉不到,但却并不纤弱,反而恰恰坚韧刚强,这细微的元气,为社会进步输送着精神的能量。

凡是学问与修为到了延续这种为社会进步输送元气能量的地步,都是上天造就的文化托命之人。饶公之魅力,不仅在学术,其书画艺术、古琴修养,无不是几成遗音的“士大夫气”。

饶公这类文化托命之人,身上有真正的富贵气度,思之令人愉快,让人信任,似乎可以拜托什么事情,如曾子所言: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如此,盲目崇拜中,便有了一种向往的力量托举着,让人自觉地有了提升的念头和行为。

我对饶公的关注,更多的是对其书画艺术的喜爱。饶公的书画,雅意高古,绝尽尘俗,宁静淡远中蕴含着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真元气韵。饶公笔下暗藏着中华文化的杀手锏,那些浮躁的、虚假的、浅薄的东西,与之对比,便显现出原形,因而也就多了几分神秘感。

去年读书读到一幅旧联:“无所住;俨若思。”上联来自《金刚经》,下联语出《礼记》,欢喜不已,念念不忘,想请书家为我书之。得此联语,犹如得良材,欲斫琴,非良工不为。后来终于托朋友辗转请饶公书写。我和朋友的看法是:三字联,不好写,难布局,容易空,当今书家极少有人能驾驭,非饶公不可。我们甚至联想:饶公看到这幅对联,想必能会心一笑,不写都不由得他老人家。果然,墨宝到时,几位朋友相聚,一起展开拜读,纷纷惊叹!饶公以大篆书之,且特意挑选了宣纸,三个字,将4尺宣占满,顶天立地,气贯长虹,又翩然如平沙落雁,动人魂魄又含蓄融通。

大家看了此书法作品,都说老人很用心,自然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一个核心精神:敬!对人对事、对己对心,“毋不敬”——正是学人养成的关键所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