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孔子学院:从拿来主义到中国影响力漂洋过海
“吾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2000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处处碰壁。
时光飞转,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崛起,孔子“和为贵”的思想备受推崇,并伴随中国的影响力漂洋过海。
从2004年11月21日至今,这位中国贤哲已定格为幅幅画像,挂进了7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首家孔子学院落户韩国5年前的11月21日下午,韩国首尔江南区的一条繁华街道上,全球首家“孔子学院”挂牌。
教育部部长周济赴韩国首尔为“孔子学院”剪彩挂牌,并写下“中韩友谊的纽带,文化交流的桥梁”。
首尔孔子学院由中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和韩国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合作建立。
事实上,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首尔挂牌并非偶然。
挂牌仪式上,周济解释了孔子学院首先落户韩国的原因:韩国学生是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的最大生源,中国学生也是在韩国的外国留学生的最大生源。
更深的渊源是,1446年,韩国世宗大王创建韩国文字,在此之前,韩国通行的书写与阅读文字都是汉字,并学习儒家经典。
在韩国,儒家思想可谓家喻户晓,至今仍保持着一年两度的祭孔仪式。
1992年,中韩建交,142所大学全部开设了汉语课程,这些均成为首家孔子学院落户首尔的原因。
美国加州设立“加州孔子日”
孔子学院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我国在海外以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公益机构。
为了推广汉语文化,早在1987年,中国政府就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由国务院12个部委领导组成,组长由教育部部长担任,下设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孔子。尽管孔子学说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但孔子学说的强大包容性,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内核,孔子本人的地位也早已得到世人的尊崇。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旧金山湾区齐鲁会馆在1982年孔子诞辰日举行了首届祭孔大典。2000年,美国加州州长格雷戴维斯签署法令,规定每年孔子诞辰日为“加州孔子日”。
更重要的是,“孔子学院”这个名称没有政治色彩。
于是,2004年,国务院批准汉语对外推广的“汉语桥工程”,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便是重要举措之一。
作为国家战略工程的“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海外孔子学院是其分支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孔子学院模式之变
孔子学院如何办?最初并没有成型的模式。
首先人们想到的是借鉴德国歌德学院,独资办院。
2002年,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教育处,对韩国中文教学市场进行调查。
预算报告厚厚一叠,得出的结果是独资办院费用高昂,如果试点不成功,担心会为国家刚刚启动大力推广汉语的计划带来负面影响。
最终,独资办院的方案被否定。
接着,另一套方案拿了出来,以韩国大学及已有的中文学院为依托,开办“孔子学院”。
2002年下半年,受国家汉办委托,驻韩使馆教育处再次展开调查,同韩国开设中国学及中国语课程的大学及民间学院试探性接触。
在谈判和实地考察过程中,教育处发现,韩国高校多为私立性质,很难达到我国预期的推广力度。即使合作成功,也没有十足把握竞争过民间学院。而民间学院多以赚钱为目的,汉语推广的公益性必受影响。
几番周折之后,韩国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进入了中方的视野。这是一家民间机构,由一些大学教授和对韩中教育交流感兴趣的、在中国有投资的企业家组成。
1992年中韩建交后,韩国一些热衷于进行汉语教学的大学教授,成立了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并到中国要求在韩国引进HSK(汉语水平考试)。一年后,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成立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作为承办HSK的社团法人机构。
中方负责派遣部分汉语教师
经过分析,国家汉办发现,与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合作开办孔子学院颇具优势。
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拨款、财团捐助和个人投资或捐款,是非营利性民间机构,且具有举办社会公益事业的资格。
同时,研究院的成员多为大学教授及学者,对韩国全境的大中小学情况非常熟悉,并且有较大的影响。
于是,半年的谈判过后,2004年10月25日,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会长、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会长李充阳赴北京签约。
时任国家汉办主任严美华和李充阳分别代表中韩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
中韩双方达成共识,不与已经相对成熟的汉语教学机构竞争,改走高端路线。孔子学院的硬件全部由韩方负责,中方主要负责提供标准的现代汉语教学资料,派遣部分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帮助培训当地的汉语教师。
同时,除了一般的汉语培训,学院还考虑逐渐开设商务、旅游等专业汉语班和短期中国政府奖学金培训项目。
另外,承办当地的汉语水平考试、对当地的汉语教师进行资格认证,也将由孔子学院承担。
2004年11月21日,首尔孔子学院揭幕开院。
目前,随着海外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已初步形成了中外高校合作、中外政府合作、外国企业与中方合作等多种建院模式。
推广汉语遇到教材难题
“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时代》周刊曾用这句话来形容全球兴起的“汉语热”。
可是,怎么推广汉语,教材是一个问题。
年,在北京接连召开全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会议和孔子学院大会,同时还举办了一个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物的展览。《新实用汉语课文》、《汉语会话301句》、《汉语乐园》等等,教材不少,可还是不能满足需要。
在美国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副社长贾楠(NancyJervis)看来,目前的教材并不太好,有些不对口。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谷风则说,自己学院找不到好教材,不得不根据客户的需求,与当地的相关出版社联合出版教材。
据报道,德语区汉语教学协会主席、柏林自由大学的德国教师顾安达博士曾举过两个典型例子,证明目前汉语教材的困境。
教材里的汉字“失”,用德语解释为“verlieren”(丢掉),但是如果一个德国学生到中国去,说“我的钱包失了”,一定会让中国人捧腹大笑。
有的教材特别介绍筷子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却不介绍欧洲人点菜和中国人点菜的区别。欧洲人一般各点各的,中国人多数是一起点菜,这也是中欧文化的不同之处。学了这样教材的德国人,到了中国,很可能吃一顿饭都会闹笑话。
按照国家汉办副主任马箭飞的介绍,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预计将达到1亿。届时,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而在国学大师季羡林看来,“不能只让外国人在孔子学院学习我们的汉字,还要让他们领会中国和谐文化的精髓。这是最主要的。
从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
据最新资料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已在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49所孔子学院和56所孔子课堂。无论从哪方面看,这都应该是件好事情。
孔子学院的设立是中国文化输出战略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是大量引进了西方的科学与文化,这就是鲁迅所谓的“从别国里窃得火来煮自己的肉”。这期间,中国虽然也有文化输出,但似乎更多是通过张艺谋等人的电影来实现的。
张氏电影以大红大绿涂抹出一个中国形象,弄得老外们一说起中国,不是想到了高粱地里的野合,就是想到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对中国形象的理解有失偏颇。
而一旦有了孔子学院,这个问题大概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孔子学院的首要目的是要外国人学汉语,然后通过语言来了解中国的文化,这种渠道应该是比较保险的。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维特根斯坦说,想象一种语言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这些说法表明了语言的重要性,而只有弄懂弄通了一个国家的语言,才能进入这个国家的文化体系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学院的开办是给想要了解中国的外国人提供了一条途径。
然而,话说回来,有了孔子学院,有了学习语言的场所,是不是就必然能进入到真正的中国文化中,这还是让人心存疑虑。
语言本身已承载着文化内容。比如,同样的两个句子,一个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是“我们的祖国是花园”。那你是教外国人前一个句子,还是后一个句子呢?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既然要文化输出,就有一个输出什么和如何输出的问题。“三纲五常”
很有中国特色,但能不能输出?把《论语》简化成一个营销手册,这还是不是《论语》的精义所在?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否则,我们输出的越多,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就越片面,越别扭。
如何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