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赵勇:中国文化应输出什么和怎样输出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珠江晚报   作者:赵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据2008年12月份的最新资料统计,中国已在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49所孔子学院和56所孔子课堂。无论从哪方面看,这都应该是件好事情。

依笔者理解,孔子学院的设立是中国文化输出战略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是大量引进了西方的科学与文化,这就是鲁迅说谓的“从别国里窃得火来煮自己的肉”。这期间,中国虽然也有文化输出,但似乎更多是通过张艺谋等人的电影来实现的。张氏电影以大红大绿涂抹出一个中国形象,弄得老外们一说起中国,不是想到了高粱地里的野合,就是想到了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形象实在是扭曲得紧。

而一旦有了孔子学院,这个问题大概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孔子学院的首要目的是要教外国人学汉语,然后通过语言来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这种渠道应该是比较保险的。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 维特根斯坦说:“想象一种语言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我的语言的界限意谓我的世界的界限。”这些说法表明了语言的重要性。而只有弄懂弄通了一个国家的语言,才能进入这个国家的文化体系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学院的开办是给想要了解中国的外国人提供了一条正途。

然而,话说回来,有了孔子学院,有了学习语言的场所,是不是就必然能进入到真正的中国文化中,我还是心存疑虑的。我曾经看过台湾学者王财贵教授的一个演讲,他认为,当现在通行的中小学课本选择大量没有文化含量的课文作为中小学生的读物时,他们其实是学不到真正的中国文化的。这意味着语言并非单纯的语言,语言本身已承载着文化内容。比如,同样的两个句子,一个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是“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前者就比后者文化含量高。那你是教外国人前一个句子还是后一个句子呢?

我不知道孔子学院使用的是怎样的汉语教材,以我的猜测,为了让外国人能够多快好省地说中国话,写中国字,那种汉语教材一定是一个异常简单的东西。比如,它或许不会把孔子的《论语》片断放到教材里,要放的话也就放一点于丹的《论语》心得。假如我的猜测有些道理,那外国人所理解的《论语》肯定是一个大大的简化版。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既然要文化输出,就有一个输出什么和如何输出的问题。“三纲五常”很有中国特色,但能不能输出?把《论语》简化成一个营销手册,这还是不是《论语》的精义所在?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否则,我们输出得越多,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就越片面,越别扭,也越莫名所以,这岂不是在做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走笔至此,我想到冯氏贺岁片《不见不散》中那个刘元教美国警察学说中国话的镜头:当刘元说“同志们好”时警察齐喊“首长好”;当刘元说“同志们辛苦了”之后,警察们则大声回答:“为人民服务”。如此“规训”美国警察,自然很给中国人长脸,但若是真把它做成文化输出,我估计就不是长脸而是跌份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