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国医文献:《张仲景及其著作考证》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张仲景及其著作考证》   作者:林佳静 伍悦点校 var _gaq = _gaq || [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张仲景及其著作考证》一书原名《张仲景特辑》,于1936年由上海国医公会编辑的《国医文献》以期刊的形式出版。书中所列均为近现代中日名医名家对张仲景及其著作《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文章。如:陆九芝的“张仲景传”;章太炎的“张仲景事状考”;(日)吉益东洞的“伤寒论”;秦伯未的“张仲景之伟大贡献”;(日)丹波元坚的“伤寒论综概”;曹尹甫的“伤寒论原文订误”等等,凡五十余篇约二十万字。

张仲景是我国东汉末期杰出的医学家,世称之为“医圣”。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总结了汉末以前我国医家的宝贵经验,并结合他自己的医疗经验和亲身体会,撰就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开创了六经辨证的先河,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完整诊疗模式。在中医学的继承、发展、壮大中,这部著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 用,被后世奉为经典。

医圣:张仲景

近两千年来,围绕《伤寒杂病论》展开的研究,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形成了一个闪光点、一条光彩线,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而正是各个医家、注家对《伤寒论》条文的不同校刊与注释,不同的认识与争论,成为伤寒学说不断发展的动力。大量事实表明,仲景学说的构建,除了张仲景本人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性劳动之外,与后人长期不懈地继承、补充、完善、发挥、研究、发展是分不开的。从真正意义上说,仲景学说是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及其人文思想为核心的数代医家研究成果的汇集和经验结晶,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

基于这一观点,就有必要将后世,尤其是近百年来人们纪念、继承、研究、运用、发挥仲景学说的资料提纲挈领地汇为一卷,全面地展现仲景学说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光彩熠熠的成就。

本书原名《张仲景特辑》,最初在1936年上海国医公会编辑的期刊《国医文献》中刊出。书中所列文章均为清代和民国时期伤寒学派的名家对张仲景学术研究的成果,既有反映张仲景姓名事迹、郡望生卒和著述本身的丰富内容,又有后人研究发挥仲景学说的大量文献。如:清代名医陆九芝的《张仲景传》云:“机撰着篇籍,辞甚典美……传称圣德,必百世祀。”江阴曹颖甫曾着有《伤寒发微》,其书以经解经,并强调“仲景后的方书卑不足道”,为伤寒近世旧论派代表之一,本书中收录了他的《伤寒论原文订误》一文,文中对《伤寒杂病论》原文各节进行了详细地订误,颇有见地;近世旧论派另一代表西安的黄竹斋,曾着有《伤寒论集注》,本书中辑有其《宁波访求仲景遗书记》,详细记录了其访求张仲景遗书的经历:“遂发愿搜罗仲师遗着,欲辑成全书,贡献医林……俾仲师佚文,不致湮没,则余此行为不虚矣。” 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出生于中医世家的秦伯未先生在《张仲景之伟大贡献》中云:“继《内》、《难》之后,而以切实之经验,贡献于世人者,则为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伤寒》为时病之金科,《金匮》为杂病之玉律……即在吾国,仲景之书,亦在必读。历代各家诠注之可考者,达一百二十种以上,可谓盛矣。” 日本江户时代汉方医学家丹波元简的《伤寒论综概》曰:“要之《伤寒论》一部,全是性命之书,其所关系大矣。故读此书,涤尽胸中成见……学者就其至平至易处,而细勘审研,辨定真假疑似之区别,而得性命上之神理,是为之得矣。”尚有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著名学者章太炎的《张仲景事状考》一篇,考仲景身世;中医界接触西方文化而兼通中西之中医名家恽铁樵之《伤寒论六经》,逐层推论伤寒六经之意;还有日本著名汉方家、古方派的代表人物吉益东洞的《伤寒论》、《伤寒论评》等等。

全书凡约十九万字,对于仲景学说的研究来说,这部书的价值是全方位的,无论是文献研究、临床思维还是资料收藏,都会因得到它而快捷方式凸显,受益无穷。特别是书中收入的学术论文,更是弥足珍贵。

陈存仁先生在本书的编辑导言中说:“今者本院出版院刊一种。其目的对内为充实课余知识,对外则负媾通全国医界演进学术之使命。因鉴于过去各种医学杂志之困难,于是另易途径。每期讨论一个问题,搜集各方面有价值之论文,作有统系之纂集。”于当时中国医学处于分崩离析之境,本书对于促进祖国医学的学术发展,使在中国千年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中医未被泯灭,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时至今日,有人竟又公然提出“废除中医”,在医疗界甚至普通民众中引起轩然大波,这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煞!当此之时,我国著名文献研究大家钱超尘先生献出个人藏书,经重新整理出版,以翼给中医的传承及中医临床带来一些思考,促使伤寒学说的学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希望本书的出版能给予今日中医界之人士在研究、医疗诸方面或多或少的启示,以及信赖中医、振兴中医的决心和勇气!

点校者

2008年2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