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捐赠慈善事业对大脑有益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经济学人中文版论坛提供   作者:经济学人中文版论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相对于帮助陌生人,周济亲戚是更自然的举动。不过尚待无亲缘关系的人也许会在将来带来回报,因而也是值得的。但是对于匿名的善行——去帮助不同的人——可能什么回报也没有,那么捐赠人是受什么驱使的呢?按照神经科学家所说的,是因为捐赠使人愉快。

  马里兰州Bethesda的国立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试图找出这些无私奉献的神经学原理。他们决定观察19名志愿者的脑活动。这些志愿者必须做出选择:是把钱留给自己还是捐给慈善事业。研究人员用一种叫功能磁共振的先进技术来观察大脑不同部位的活动。研究成果发表在本周的美国科学院学报上。

  每个志愿者都得到128美元,并被告知可以用匿名的方式任意地捐赠给一系列可能存在争议的慈善活动。这一系列慈善活动包括支持堕胎,安乐死、性别平等和反对死刑、核能及战争。这个实验设计让志愿者可以同意或拒绝如下几个选项:进行捐款但不必自己出资;从自己的账户里拨款进行捐赠;拒绝捐赠而不被惩罚;或者拒绝捐赠而后被罚款。那些账户里的钱会被扣除的情况被定义成“昂贵的”。在这些情况下都出现了一种矛盾,即志愿者保留钱款以为己用的企图和捐赠的意愿或拒绝捐助他们强烈反感的项目之间的矛盾。

  在这些志愿者面临两难抉择的时候,研究人员可以观测到他们根据道德信仰来做决定时脑中发生的一切。他们发现当一个人正在捐赠时他脑中活跃的部位恰是“奖赏”中枢——准确的说是中央边缘通路——它负责产生多巴胺介导的由性、金钱、食物和药物引起的愉悦。因此由慈善施予所带来快感是有生理学依据的。

  而对于利他性来说还不止于此。捐赠还牵涉到脑中与母子亲缘以及情人间的联结行为有关的部位。其中还有催产素的参与。这种激素可以增进信任和合作。单志愿者拒绝捐赠时,这个部位旁边的区域表现活跃。这个区域是与考量可能遭受的惩罚并做出决定有关。大脑中还有一个叫做前侧额前页的区域,就紧靠在前额的背面。这是在进化上很晚才出现且只有人类才具有的。这个区域参与了当个人意愿和道德信仰相悖时做出的复杂、重大的决策。施予也许让所有动物都感觉良好,但人类陷入道德与欲望的两难困境却要归因于这个独有的部位。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走上一站路
下一篇:动物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