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善财南参 下
二 善财参访的善知识
〈入法界品〉本来是一部独立的经典,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会中有舍利弗!qriputra等五百声闻,与〈世主妙严品〉的“始成正觉”,〈十地品〉的成道第二七日不同。由于有声闻在会,不能见如来境界、不思议的菩萨境界,存有贬抑声闻的意趣,与“文殊法门”相近,如舍利弗领导的六千初学比丘,离开舍利弗,而随文殊师利趣入大乘了。如在海幢比丘的三昧中,声闻与缘觉,是从背上流出来的。〈入法界品〉出发于佛陀的赞仰,阐扬契入佛法界的菩萨大行,到底是与《华严经》其它部分相应的,所以成为大部(华严)的一分。
在善财童子南参以前,首先显示了佛菩萨的甚深境界。由于菩萨、声闻、世间主的共同愿望,从如来所入师子嚬申三昧中,祇园出现了不思议的如来境界,于是十方菩萨都来了,十方菩萨各各表示自己所得佛德的一体。普贤宣说了“悉住普贤行皆游法界海”的境界。佛放光普照,菩萨大众都深入如来功德大海。文殊师利赞叹了这一境界;菩萨众都不离当下,普遍的利益众生(这就是下文善财童子南参所见的善知识,所习学种种菩萨行的情形)。菩萨们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1(《大正》10·330中)说:“此诸菩萨,或时示现无量化身云,或现其身独一无侣,所谓或现沙门身,或现婆罗门身,或现苦行身,或现充盈身,或现医王身,或现商主身,或现净命身,或现妓乐身,或现奉事诸天身,或现工巧技术身。往诣一切村营、城邑、王都、聚落、诸众生所;随其所应,以种种形相,种种威仪,种种音声,种种言论,种种住处;于一切世间,犹如帝网,行菩萨行。或说一切世间工巧事业,或说一切智能照世明灯,或说一切众生业力所庄严,或说十方国土建立诸乘位,或说智灯所照一切法境界。教化成就一切众生,而亦不离此逝多林如来之所。”
文殊师利“辞退南行,往于人间”。首先,使声闻的初学者,回小心而行菩萨道。然后到福城去教化,善财童子在这里发心。善财到南方去参访,“愿见文殊师利,及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诸善知识,悉皆亲近,恭敬承事,受行其教”。善财终于“入普贤行道场”,“见普贤菩萨”,“与普贤等,与诸佛等”,完成了从菩萨行而入如来不思议境界的历程。文殊的到南方教化,善财的到南方去参访,暗示了大乘在南方兴起,南方大乘佛化的特色。善财参访的善知识,(经日照三藏续译而补足了的)“晋译本”、“唐译本”及“四十卷本”,人数与次第,都是一致的。不过晚出的四十卷本,内容上增加了一些,如阿赖耶识说等。“四十卷本”末,附有乌荼(Ofra),国王奉献《华严经》书,明说“五十五圣者善知识”。一般传说为“五十三参”,那是省去了再见文殊师利的第二次,及推介善知识而没有说法的遍友。梵本经名Gazfavy[ha,在《普贤行愿赞》末,列举五十二位善知识,那是没有第十七位普眼长者,合有德童女与德生童子为一,及省去文殊的第二次。依〈入法界品〉说:善财“愿见文殊师利,及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诸善知识,悉皆亲近,恭敬承事,受行其教”。 菩萨发大心,亲近的善知识,那里只是五十五位?〈入法界品〉所说,也只是略举一例而已。善财所参访的善知识,可以分为三大类:“人”、“菩萨”、“天神”;从这里,可以发见一些意义。经上说:文殊师利菩萨,“辞退南行,往于人间”,所以善财从文殊发心以后,参访的人间善知识,一直是在人间,一直是向南行,共有二十六位。以后在南方见到了观自在、正趣二位“菩萨”,善知识。以下,参访了大天,不再南行,而到了菩提场、迦毗罗、菩提场、岚毗尼园、迦毗罗、三十三天,参访的善知识,都是称为天神的。从三十三天下来,到迦毗罗、婆呾那,然后又向南方,所参访的善知识,又都是“人”了。末了,到南方海岸国见弥勒菩萨,苏摩那城见文殊菩萨,然后“入普贤道场”,见普贤菩萨,到了成佛的道场。这是五十五位善知识的次第经历。
从上面所述,可见向南方参访的,是“人”,是“菩萨”,而方向不明的,是中间部分——“天神”善知识。大天,是被称为神的。阿育王时代,有一位大众部的大德大天,曾奉命到南方去弘化;对南方佛教的大乘化,是有极深远影响的!大天,在印度语中,与大神的意义相同,所以“现广大身,为众说法”的四臂大天神,可能为大天在传说中的神化!《分别功德论》说:“唯大天一人是大士(摩诃萨埵),其余皆是小节”。大天是被称为菩萨的。大天以下,称天神的共十位。中间八位主夜神,与〈世主妙严品〉中的主夜神相同。
天神部分,与《华严经》前六品(“晋译本”作二品)是有关系的。主夜神多数相同以外,如寂静音海主夜神说:“此华藏庄严世界海东,过十世界海,有世界海名一切净光宝。此世界海中,有世界种,名一切如来愿光明音。中有世界,名清净光金庄严。”“世界海”、“世界种”、“世界”,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也有说到。这一世界结构,是〈华藏世界品〉所成立的。还有,二十六位人间善知识,所得的法门,称为“解脱门”的,只占半数,其余的十三位,是称为“法门”、“三昧门”、“庄严门”、“行门”、“行”、“法”的。但天神以下,无论是人、是神、是菩萨,所得的都称为“解脱门”。〈世主妙严品〉中,列众共四十类,每类十位,每位所得的法门,也都是称为“解脱门”的。所以〈入法界品〉中,天神以下的善知识,一律称为“解脱门”,是与〈世主妙严品〉相应的。可以说,不明方向的天神部分,是在《华严经》前六品集成时,为了适应印度神教的信仰,而增编到〈入法界品〉中去的。第十位是岚毗尼的主林神,见到佛下生与出生时所有的瑞相与神变,所以接着说到释种女瞿波。瞿波是佛在太子时代的三妃之一;依传说,瞿波死后是生在三十三天的。接着是佛母摩耶,摩耶生了太子,七天就去世了,生在三十三天,所以有佛上三十三天为母说法的传说。以下的天主光,是三十三天王的女儿。这样,瞿波、摩耶、天主光,虽经说地点不同,其实都是与三十三天有关的,所以次第而成一类。前面十位与这里的三位,都是女性的天神;在经文方面,多数有本生与偈颂说法,与前面的人善知识、菩萨善知识不同:这十三位女性天,是自成一类的。天主光以下,有九位“人”善知识;第四坚固解脱起,又回复了向南游行。这九位,是“晋译本”所没有的。除善知众艺童子外,都是说自己得什么解脱门,几句话就过去了。这九位“人”善知识,有什么意义,离开前面的人善知识,而列在天神与菩萨的中间?从“晋译本”所没有,内容极其简略而论,这也是增补的;或是不同的传诵,而后来综合编集起来的。所以〈入法界品〉的原始本,应该是大天以下,南行见弥勒、文殊,而进“入普贤道场”的,一共三十三位。
善财在南方参访所遇到的 “人”善知识,前后共三十五人,依“唐译本”的名称分类,是:比丘五位、比丘尼一位、优婆夷四位、仙人一位、出家外道一位、国王二位、婆罗门二位、长者八位、居士二位、童子三位、童女二位、童子师一位、船师一位、男人一位、女人一位。
比丘、比丘尼、优婆夷,是佛教的信行者。仙人、出家外道。是外道的修行者。 国王、婆罗门、长者、居士,约世俗的社会地位说。童子、童女,是青少年。童子师、船师,是职业。还有泛称的(男)人与女人。善财所参访的,遍及出家与在家,佛教与外道,男子与女人,成人与童年,种种不同身份的人。这些善知识,约菩萨示现说,是现身在人间,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方便,来化导人类向佛道的。从学习者来说,这都是菩萨所应该修学的。善知识所开示的,就是善知识自己所修得的,自行与化他合一。大乘佛法的特质,是“一切法本不生”,“一切法本寂灭”,所以一切不出于法界,也就可以从一一法而入法界。从前,大智舍利弗,被称赞为“深达法界”;现在大智文殊师利所启发引导而流出的法门,也就称为〈入法界品〉了。善知识所得的法门,分开来说,各得法界的一体,所以都说“我唯知此一法门”;如一切修学,综贯融通,那就深入法界而趣入佛地了。
人间善知识中,比丘、比丘尼、仙人、出家外道及苦行婆罗门,一共九人(在二十六人中,占三分之一),都是以宗教师的身份,弘扬大乘佛法。佛法应深入世间,但在印度,宗教师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前三位善知识,都是比丘,表示了大乘三宝的意义。宗教师以外的善知识,弥伽是教授语言的语言学者。自在主童子,精通数学,“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门”;治病以外,能营造建筑,及一切农商事业。普眼长者是医师,治身病与心病,还能调合制香。优钵罗华长者,能调合一切的香。婆施罗是航海的船师,知道海上的情形,船只机械,风雨顺逆,引导商人出海,平安的取宝回来。无上胜长者,“理断人间种种事务”,和解彼此间的诤执怨结,并教导一切技艺,使人向善。无厌足王是严刑治世的;大光王却是慈和宽容的仁政。一严一宽,同样的达到了使人离恶行善的目的。这些社会上的善知识,都从事世间事业,作为入法界的方便。还有婆须蜜的身份是淫女,但他以此为方便,使亲近他的人,远离贪欲。无厌足王看来是瞋恚残忍不过的,却使人因此离恶而向善道。胜热婆罗门,登刀山,入火聚,“五热炙身”,是一位愚痴邪见的苦行外道,但他的苦行,消除了众生的罪恶,而引入佛道。这三位,是以贪欲、瞋杀、愚痴邪见为利他方便的,都曾引起人的怀疑,而其实是不思议菩萨弘法救世的善巧。鞞瑟胝罗居士,家中供着栴檀座的佛塔,开塔见佛而入法界的。有的善知识,布施供养为方便;而念佛、见佛、供养佛,是重要的修学弘扬的法门。
菩萨善知识,先后共有六位(大天在内,共七位)。观自在菩萨是“大悲行门”,四摄利生外,“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大悲拔苦法门,与《法华经》〈普门品〉相同。在善财参访历程中,都是前一位推介后一位,但观自在菩萨为善财说法时,却见正趣菩萨来了,观自在就推介了正趣菩萨。《阿弥陀经》中,观自在与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胁侍。〈入法界品〉中,与观自在同时的正趣菩萨,可说是大势至的别名。如《观无量寿佛经》(《大正》12·344上——中)说:“大势至菩萨,……举身光明照十方国,……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以智能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处,各有五百亿宝华,一一宝华,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
大势至菩萨的放光普照十方;令众生离三恶道的苦迫;行动时震动十方世界,宝华庄严,宛然是正趣菩萨的功德,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8(《大正》10.367中)说:“有一菩萨,名曰正趣,从空中来。至娑婆世界轮围山顶,以足按地,其娑婆世界六种震动,一切皆以众宝庄严。正趣菩萨放身光明,其光普照一切,地狱、畜生、饿鬼、阎罗王处,令诸恶趣众苦皆灭。”
极乐世界的观自在与大势至,在〈入法界品〉中,就是观自在与正趣。观自在的特德是大悲;正趣所表示的,是速疾的、无有休息的、一直前进的菩萨精神。大天以财物来摄受众生,以不净的、凶恶的、灾横苦难来折伏众生;摄受与折伏,是菩萨利生的两大方便。弥勒是一生补处菩萨,显现毗卢遮那藏庄严楼阁,表示了菩萨因行功德的圆满。善财再见文殊,是从前(见文殊时)所起智信的证实。末后见普贤,“入普贤道场”,达到了:“得普贤菩萨诸行愿海,与普贤等,与诸佛等,一身充满一切世界。剎等,行等,正觉等,神通等,法轮等,辩才等,言辞等,音声等,力无畏等,佛所住等,大慈悲等,不思议解脱自在,悉皆同等。”善财到达了菩萨道的顶峰,可说是佛而还不是佛,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3(《大正》10·226中——下)说:“此菩萨摩诃萨得如是法,同诸如来,何故不名佛?……何故不能究竟法界,舍菩萨道。”“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习去来今世,一切菩萨种种行愿,入智境界,则名为佛。于如来所修菩萨行,无有休息,说名菩萨。……住佛所住,与佛无二,说名与佛无二住者。为佛摄受,修诸智能,说名菩萨。……了知法界无有边际,一切诸法一相无相,是则说名究竟法界,舍菩萨道。虽知法界无有边际,而知一切种种异相,起大悲心,度诸众生,尽未来际,无有疲厌,是则说名普贤菩萨。”
普贤地菩萨,到了与佛不一不二的境地,然到底还是菩萨,还要“常勤忆念无碍见者”(佛)、“为佛摄受,修诸智能”、“观察诸法实际而不证入”。普贤地,与法云地菩萨灌顶以后的境界相同,<十地品>也说:“此菩萨住如是智能,不异如来身语意业,不舍菩萨诸三昧力,于无数劫承事供养一切诸佛,……一切诸佛神力所加,智能光明转更增胜。”还在进修过程中。依世间法说,灌了顶就成为国王,如说:“受王职位,堕在灌顶剎利王数,即能具足行十善道,亦得名为转轮圣王。”以灌顶为比喻的菩萨位,是第十住(地)。十地菩萨灌顶,“堕在佛数”,却还不是佛。灌顶为王的比喻,本意在转轮圣王。灌顶登位,如能以十善化世,可以说是转轮圣王,而真正的转轮圣王,要在布萨日(朔望),“七宝来应”。这样,灌顶菩萨,可以说“如佛”,“是佛”,而要到究竟圆满位,才是佛呢!佛的果分不可说,惟有以菩萨因分(普贤地),多少表示佛的果德了!
(摘编自印顺著《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