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趣谈情人节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02年9月25日   作者:沈宏非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每年阳历2月14日,是西方传统下的St.Valentine's Day,又名“情人节”,阴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 “七夕节”或名“女儿节”、“乞巧节”,在台湾人的努力之下,已经被做成了“中国情人节”。就是这两个在日历上打死也碰不到一起的节日,最近竟生生地被人拖进“斗争”的语境里大干了一场。

近年来媒体上开始有了“七夕节为何干不过情人节”的讨论。主流的意见认为,中国人的普遍热衷“洋情人节”而冷落“本土情人节”,系“崇洋心理”以及“西方国家的国力较强大和文化较发达”所致,但是“这却不是批评教育所能扭转的”。那么,怎样才能使“七夕节”有朝一日干过“情人节”呢?关键在于:“七夕节”没有一个统一的而且适合年轻人的活动作为“节日载体”,而“情人节”的“节日载体”就要明确得多:鲜花,巧克力,烛光晚餐,等等。相比之下,传统的“七夕节”的主要活动包括看星星,“祈祷祭拜、穿针引线、杀鸡洗澡之类”,大多适合在乡下进行,很难让生活在都市里的年轻人接受。因此,如果不把这些活动内容改造一番,“七夕”就始终干不过“情人”。

尽管我不是很赞同“大多适合在乡下进行”的看法――既如此,何不因地制宜,将此项运动先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动起来呢?不过“载体”之说,的确很有见地。若缺了鲜花和巧克力,St.Valentine's Day一定会显得很缺乏干劲。不过是不是跟“西方霸权”有关,我看就很难说了。事实上,热衷于过西式情人节的中国男女,对于“殉道者圣瓦伦坦斯”的事迹大都不太了解,而罗马的牧神节作为再上一层的目录,有兴趣知道的就更少了。而按照莎士比亚所援引的说法,St.Valentine's Day其实是鸟类的择偶日:“忒修斯:去,叫猎奴们吹起号角来惊醒他们。早安,朋友们!情人节早已过去了,你们这一辈林鸟到现在才配起对吗?”(《仲夏夜之梦》)是人是鸟并不重要,但是如果我们一口咬定这事肯定与“西方霸权”有关的话,西方的霸主们想必是悲喜交集的:喜的是,有人再一次将“霸主”称号慷慨相赠,悲的是,目前流行于亚洲各国的“情人节”风俗及其叫我们比较羡慕的“载体”,其实都是日本人在上世纪50年代的杰作――准确地说,应该是日本巧克力公司的市场杰作。

经过日本人改造的情人节之所以很有“载体”,关键在于日本人把它切切实实地搞成了一场群众运动――2月14日这天,女人都会向自己喜欢的男人赠送心型巧克力,而日本男人在这一天通常备感压力,因为收不到巧克力是很没面子的事。这样一来,“爱情”问题就演变成“面子”问题,巧克力便分成了“义理巧克”和“本命巧克”两种,前者是礼节性的,受众为上司、男同事或者客户,后者赠给恋人、丈夫,或者暗恋的对象。不管怎么说,这一天最终还是变成了娱乐性丰富的“巧克力节”。在日本,巧克力年消费量的12%是作为情人节礼物售出的。2000年的情人节,日本女人平均一个人买了四到五盒巧克力。对于女生们在这一天里的倾情付出,贪吃的男生则把巧克力当成红包来收。根据漫画《山田太郎物语》改编的电视剧《平成小气夫妇》里的男主角山田自创一套节约法,其中就包括利用自己的美形在每年情人节努力放电,便能囤积足够吃上一年的巧克力。1978年,为了使男性获得一次主动反击的机会,日本全国糖果点心工业公会把3月14日订为 White Day――用糖果饼干回复或是拒绝异性在一个月前的巧克力进攻。相比于这种“大作战”式情人节过法,除了鲜花和卡片,西方的情人节简直就谈不上什么气氛,更遑论“载体”。

除了“情人节”之外,目前世界上能把“七夕”过得比较有“有利有节”也有“载体”的,算下来也只有日本和台湾地区了,只是日本人的“七夕”不仅改在了阳历7月,而且还被指责为“变成了观光和商业服务,逐渐背离了它原本的意义”。至于台湾地区的“七夕”,除了像“洋情人节”那样送送礼物吃吃饭,倒也没体现出更多的具有“民族气派”的创意。当然这也很正常,无论如何,尽管那张饼还没有被做得足够大,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在“洋情人节”之外我们还比世界各国多了一个“本土情人节”,多了一个购物搓饭以及促销的机会,我们就会心平气和地相信,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总是好的。要爱,不要战争,也是好的;多写情书,多赠情人节卡片,总好过互相写揭发信。至于节日究竟有没有“背离了它原本的意义”,此种忧虑纯属多余。一部大众文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背离了它原本意义”的历史,节日和人生都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幺,去体验吧。(略有改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