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 星期三 农历12月2日
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范仲淹与义庄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公益时报   作者:徐文彬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的传世之句,更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不仅是一代传世名臣,更是我国慈善史的里程碑式人物,他所创立的义庄,开辟了中国慈善事业的新纪元。

范仲淹幼时丧父,随母改嫁到朱姓人家,生活极其凄凉悲惨,终年难得一饱。后官至参知政事,忆起童年苦事,忧伤满怀,为避免悲剧在范氏族人重演,于是在皇佑二年(1050),范仲淹在故乡苏州吴县设立义庄,救济族众,捐置良田千亩,以田租为义庄资金来源,并制定管理章程,作为义庄运转依据。

范仲淹捐建的范氏义庄

范仲淹逝世后,他的儿子范纯仁、范纯礼又将义田扩充,并根据实际情况,“随事立规”,先后十次续订规矩,使义庄管理更趋严密,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范氏义庄虽饱经战火灾害蹂躏,却始终能长盛不衰,至清代宣统年间,义庄已拥田五千三百余亩,创建时间长达八百余年,堪称世界慈善史奇迹。

义庄的设立使范氏族人受惠颇多,他们每天可领米一升,每月可以领粮三斗,作为裹腹之资,每逢数九寒冬,他们可领取棉布一匹,以抵御寒潮侵袭,若逢红白喜事,他们也可从义庄得到相应资助,使人生大事得以圆满,义庄还修茸诸多新房,供给族人免费居住,使他们不致流落街头,与猫狗同眠。族人若急需用钱,可直接向义庄借贷,利息极低,即使无力偿还,本息可获豁免。

范氏义庄文物碑

义庄除注重保障族人的基本生活外,更注重族人文化素质的提高,希望族人们都能饱读诗书,终有一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因此庄内设有义塾,为族人提供免费教育,族人若进城赴考,义庄也将为他们提供盘缠,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义庄是以传说中的大同社会为蓝图,深受族人欢迎,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严密的管理是慈善机构能够长久稳定运行关键所在,为避免因田租发生争执,有伤族内和气,因此义庄通常雇佣佃户耕种田地,而族人不得耕种,义田属于宗族的共同财产,若有不法之徒胆敢侵吞,整房亲友都将受到株连,而他本人非但救济资格要被取消,甚至要被拖到官府问罪,许多贪徒因此生畏止步。

其管理者通常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报酬与管理绩效挂钩,若是管理得当,族人能按时领取钱米,大家都满意叫好,则报酬优厚,若是管理不当,亏损严重,拖欠族人钱米,引得怨声一片,则报酬较低,因此管理人在亲情、财富、声望等诸多因素的驱动下,必定克职尽守,努力将义庄经营得更好。

义庄鼓励族人捐赠田地,不仅可以使其他族人得到更多帮助,更可以使本人流芳百世,为族子族孙所铭记,因此,但凡族人经商成功、官场得意,为了避免锦衣夜行的尴尬,他们常会大量购买土地,捐给义庄,使范氏义庄的规模愈来愈大,不为时代所淘汰。

与官府和谐运作亦是范氏义庄长盛不衰的秘决所在,义庄的设立使范氏族人生活得到保障,即使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能安居乐业,不至沦为绿林好汉,啸聚山林,因此当地官府自然青睐有加,极力支持,而范仲淹父子本身就是政府要员,注重义庄与官府沟通,以求获取更多的庇护。

治平元年(1064),范纯仁上书朝廷,述说在义庄的管理中,“今诸房子弟有不尊规矩之人,州县既无敕条,本家难为伸理,五七年间渐至废坏,遂使子孙饥寒无依”,并因此而要求“朝廷特降指挥下苏州,应系诸房子弟,有违犯规矩之人,许令官司受理”。宋英宗对此建议予以恩准,于是规矩如同圣旨,获得了政治上的保障。

地方官们还给义庄赋役与免的特权,仅在嘉熙四年(1240)就免除义庄钱米数共计九百七十三石六斗二升。咸淳十年(1274),平江府知府潜说友不顾财政困乏,克服困难,在范氏义庄附近修建范仲淹祠堂,从此每逢春秋两季,地方大员都要率领全体官员到祠堂拜祭,极大提高义庄的地位和声望,使异姓人不敢染指,而文人墨客也纷纷撰文,对义庄加以宣传和褒奖,令巨族大姓钦羡不己,纷纷派团观摩取经,范氏义庄成为古代宗族建设的旗帜和楷模。

范氏义庄的建立,使范氏家族极其兴旺,子孙众多,繁衍昌盛,人才辈出,而同时代的许多达官巨宦却常如昙花一现,仅历经数代就陷入凋蔽,子孙或为奴或为妓,令人感叹。因此,许多豪族效仿范氏,设置义庄义田,保障族人生活,使宗族具有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成为明清时期最重要的基层组织与社会保障组织。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