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山水?
中国山水不仅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山水之一,而且中国的山水养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的山水不仅仅是山水。
——编者按
每逢出差,公事办完了,接待方总是要领着你参观一下当地的山水。没有名声在外的山水,就看一般的,大跃进时挖的湖,文革时堆的山,看总是要看的,不看缺了点什么。走的地方多,看的山水也就多了。看的多了,眼光也就高了。
有一次出国去北欧,团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员。第一站是芬兰,刚下飞机,正是看什么都新鲜的时候,导游领着我们看山水,当然是芬兰最拿得出手的山水,一来二去,团员就有说怪话的了,说让我们看点好的,就这样的我们看得多了。导游一问,团员有浙江的、云南的、四川的、广东的,导游说,芬兰的山水哪能和国内的山水比呀,这就是芬兰最好的啦!
要说看山水,中国几乎什么样的山水都有。高山大川,大海瀑布,草原深谷,平原大漠,要什么有什么。山水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差异不同。不能说美国的瀑布比中国的瀑布好,也不能说中国的海滩强于意大利的海滩,只能说各有各的味道。美国的瀑布只能是美国的,代表不了中国的瀑布,代表不了全世界的瀑布。所以说,看了美国的瀑布不能算完,还得看中国的,看各种各样的瀑布。
人吃饱喝足过舒坦了以后,需要精神享受,需要欣赏美丽的山水,在这一点上,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从欣赏山水的角度,中国和西方有所不同,西方务实,中国务虚。在西方人眼中,山水就是山水,在中国人眼中,山水不仅仅是山水,是诗,是画,是音乐,是舞蹈,是武功,是哲学,是军事,是道。山水脱离了实物实景,升华为精神。西方人是用眼睛看山水,中国人是用精神感悟山水。
中国的诗和画不分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特别是描写山水的,可以读诗见画,见画品诗。有诗为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简直就是一副构图完整的山水画,但是其中的深意,画又难以表达,如“星垂”,特别是“月涌”,既有静又有动,说不出的味道,描不尽的意境,是诗而不尽诗,似画而又非画。西方描写山水的诗歌都是写实,一句是一句,写的再美也是能够说得出的美。再如李可染的国画“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一句诗恐怕用上一万字也说不清楚,而李可染用一只毛笔,一砚墨汁,几尺素纸,说清楚了。山中雨非雨,雾非雾,雨在飘,雾在走,半雨半雾,空气中饱含着水气,青山湿漉漉的。李可染笔下的山水不是实在的山水,他画出的是一种意境,仿佛置身于其中,呼吸着温湿的空气,头发和睫毛上挂着细小的水滴。如此的感悟和表达,让西方的油画家叹为观止,累死他们也画不出这种意境。西方油画家画画靠技法,用透视关系、素描关系、色彩关系说事,画的山水逼真,仿佛真山真水,好是好,没味道,山水而已。
何为山水?初学者画山,山就是山,画了几十年后再画山,山非山。据说郑板桥画竹,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而笔下之竹亦非胸中之竹。经过文人感悟之后的山水,已经不是原来的山水,而是精神世界的山水。据说有一次刘海粟写生,当时正值深秋,树叶都落了,他画的是周恩来当年工作过的梅园。一段时间后,他的学生走上前去,看到画后大吃一惊,画面上花红柳绿,生机盎然。刘海粟眼中的景物已非心中之景物,笔下之景物又非心中之景物。其中玄妙,非凡夫俗子所能参悟,物质变精神,很有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意思。
中国的书法也从山水中获取精神。相传王羲之青年时练习书法,尽管技法已经相当纯熟,却是缺少精神气势。老师让他出门游历名山大川,数年后归来,眼界大开,胸怀块垒,书法中尽得山水之神韵,或飘逸如闲云,或奔涌如飞瀑。意在笔前,功在字外。还有抚琴吹箫的高手,无不从山水间获得灵感,中国古典乐器也与山水有着天然的联系,丝竹之声来源于山水之声,来源于自然之声。不知西洋乐有没有这个说法。
武术与山水也有着天然的联系。金庸笔下的大侠们没有一个是名牌大学科班出身,都要躲进深山老林幽谷暗洞,从山水万物中参悟武功的最高境界。杨过的玄铁剑法是在飞瀑急流中练成,谢烟客在松林中悟出了一套碧针清掌,还有逍遥派的天山折梅手、凌波微步,少林派的拈花指,桃花岛的落英剑法等,都是武功与山水的结合。诚然,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但是童话中的情节多来自现实。
中国山水不仅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山水之一,而且中国的山水养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的山水不仅仅是山水。然而,情况有变。
王蒙曾动情地说起一件事,有一位西方的汉学家对他说:杜甫有一句诗叫“国破山河在”,如今中国是“国在山河破”。由于环境污染和无序开发,中国的山河受到了很大破坏。如今,知之,改之,犹未晚矣。
何为山水,道也,命也。山水在,道在,命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