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黄麻纸的发明者——葛洪
在我国西部敦煌出土或传世的文书、经卷中,有一些是用黄麻纸书写的。1978年10月中旬,我们到莫高窟,承蒙常书鸿先生展示浏览,深感机会难得。按照当时的规定敦煌的文物一律禁止拍照,故而没有留下像片,令人遗憾。这里只好借用文字“勾勒”一下。简单地说,黄麻纸就是一种呈黄色的麻纸,质地粗厚。这种纸曾经风行于晋、唐,尤其是寺庙、衙门等处,使用者众多。黄麻纸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第一张染色加工纸,在中国造纸技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那么,这种加工纸的发明者是谁?回答是——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黄麻纸是他的“业余”发明。
葛洪自幼勤奋好学,因为家里贫穷,无钱供他读书,他白天随小伙伴上山拾柴,晚上在灯下自学,苦读不倦。青年之后,通晓经史,闻名乡里,成为一个学识渊博之士。葛洪最感兴趣的是养生、修仙之术,故经常向精通道术和占卜的人请教,着迷于采药、炼丹、防老,偶尔也给人开药治病。
后来,他听别人说南方盛产朱砂硫化汞,炼丹用的主要原料。于是,便毅然决然地南下广州,并在罗浮山定居下来。每日关门炼丹,拒绝一切应酬。葛洪找来了不少中药材,如朱砂、雄黄、石胆、硫黄等,开炉冶炼。其间,他还把一些包药物的纸泡在水里看看有什么变化。等到积累了大量经验后,葛洪就埋头著书,终于写出了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影响力的《抱朴子》、《金匾药方》、《西京杂记》等书。
葛洪除了对医学和炼丹术有独特的贡献之外,还有一项鲜为人知的发明,那就是利用黄璧汁染色,制出了我国最早的染色加工纸——黄麻纸。在此,略加介绍。
黄檗又名黄柏,为芸香科植物,其树皮中含有小檗碱、棕桐碱和黄柏碱等化学成分。黄檗性寒、味苦,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效。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痢泻、赤肿、口疮、黄疽等疾病。传说葛洪有一次去野外采集药材,他看见一药农正在剥离黄檗树皮,便问起原由。药农说,这种黄色的树皮,能够杀灭小虫子。葛洪听了半信半疑,便随手采撷了一些,拿回去做实验。开头,他把树皮放到屋角边有虫子飞舞的地方,很久不见效果。葛洪想或许这样做很难成功。于是,他把树皮捶碎,用水煮开,溶出黄檗,便成了一种黄色的汁液。再拿出一张张白麻纸放在汁液中浸渍一下,然后放到阴凉处晾晒,于是便得到一张张黄色纸。
按照葛洪最初的想法,是利用黄檗的杀虫性能,制取一种能驱虫的纸。正如赵希鹄在《洞天清录集》中所说“染以黄檗,取其辟蠹”。但未曾想到,制成的却是被染成另一种颜色黄色的纸张,别具一格,别开生面。一些朋友见了,大加赞许,并纷纷拿来麻纸,请求代为加工。一时间,“人人争说黄麻纸”,弄得朝廷上下都以用黄麻纸为荣。因为黄麻纸外观既比普通麻纸美观,又具有防虫避蠢的功用,所以不论在后来唐代的古籍中、传世或出土的实物都证实了黄麻纸的作用及影响。以至于长期在我国各地流传利用黄麻纸“护书”(书中夹数页黄麻纸可避蠹)的习俗。
葛洪创制的黄麻纸,对后来加工纸的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用黄檗汁染纸之方法,称为“人演”,古代“装横”一词即由此演变而成。唐、宋时期的文书、经卷等多用黄麻纸,因能长期保存。例如,唐代李肇在《翰林志》中记述“凡赐与、征召、宣索、处方、日诏,用白藤纸;凡慰军旋,用黄麻纸。”可知黄麻纸在唐时已作为官方、军方的特定用纸。又如,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一中说“嘉裕中,置编校官八员,杂对四馆书,给吏百人,悉以黄麻纸为大册写之,自是私家不敢辄藏。”由此看出黄麻纸的重要性。还有,清代李调元在《诸家藏书传》写道“唐代欧阳询黄麻纸草书《孝经》和五代杨凝式小字黄麻纸一幅,余皆见之。”这些唐宋珍贵文物能保存下来,黄麻纸是功不可没的。
葛洪创制的古代黄麻纸,虽然“年代久矣”,但是至少有两点值得后人注意和思考其一,利用某些天然植物或非天然植物,或许可以开发更多不同用途的加工纸和特种纸;其二,打开思路,例如某种药物除了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外,能否还有一些非治疗性的作用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挖掘、整理和创新。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