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巴西如来寺弘法功能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妙上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巴西民族有许多异于其它西方人之处,尽管没有先进国家的进步与繁荣,但它的几个大都会,如圣保罗(São Paulo)、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古里奇巴(Curitiba)市的生活水平、模式乃至消费,都不亚于第一世界的紧张与压力。然而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社会道德沦丧、治安不良、政局腐败的影响下,尽管巴西人的性格乐观洒脱,但随着天主教、基督教教条式的宣教已不再使人信服,亦不能指引生命意义的价值之同时,又因受到欧美佛教盛行的影响,如铃木大拙、达赖喇嘛、一行禅师等,在媒体、演艺圈所带动的佛教旋风,不论是潜心禅修,亦或向往密宗的神秘色彩,还是受宗教领袖个人魅力之影响,都逐渐带动了巴西的学佛风气。

但是,宗教应扮演的教化功能,实质上并未彻底展现出来。有太多的社会变迁、文化差异、思想鸿沟的因素,导致传统宗教停滞在某年龄层或社会阶层的心灵慰藉,未能实质发挥它的社会效益。社会上部分的宗教活动,反而脱离不了怪力乱神的需求,亦是信仰者在精神压力、挫折、困惑下的反应。在都市化、人口密度高、流动性高以及全球化、信息的频繁交流的现代社会体制之下,每个人的宗教属性似乎并非恒久不变,必然各自建立不同的人际关系,且一样的会面临人生意义及终极问题。如何使看似出世、与世无争的信仰基础,以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透过入世、现代、积极、正向的引领找寻他们所要寻找的答案?本文将试图介绍佛光山人间佛教在巴西十多年来如何因应当地民族性,在弘法度众上所做的哪些适度调整、创新后,所提供的实质效益。

本文选择佛光山人间佛教以如来寺在巴西的发展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希望能提供学界深入研究佛教在巴西的型态、探讨文化差异中融合的特色,更希望教界能谆谆善诱,以正信正知辅导教育当地淳朴的人民。于1992年成立如来寺后,佛光山人间佛教试图推动在南美洲的文化、教育、慈善、共修事业,将佛光山的各项社会教化福利事业导向现代化、制度化,为巴西人开辟一条不一样的生活哲学。

一、 序论

要了解巴西的民族性,须从其建国的历史来分析。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派远征队在巴西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总督。1807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王室迁往巴西。1822年9月7日王室后裔宣布完全脱离葡萄牙,和平独立,自立为王,建立巴西帝国。1889年11月15日推翻帝制,成立共和国。1964年巴西军人政变上台。1985年3月军政府将政权还给民众。 1989年11月15日,巴西举行了近30年来第一次全民直接选举。巴西政党政治的发展在拉丁美洲国家中是十分特殊的,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激烈的革命,从传统过度到现代,从帝制转为共和,文人政府到军人政府,军人政府转变为文人政府,都是以温和、和平的方式来完成。在军人政权的威权统治期间,也异于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南美洲国家的纷乱。乃至对外来的宗教、文化、人种,不但不排斥,亦不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外来的民族,多数以十分尊重的态度看待来自东方的文化,种族歧视的现象更是少见。

佛教于19世纪末由日本人带进巴西。明治政府 (1868-1912)为了要减轻封建制度的经济困境,佛教也因此跟随着第一批日本移民潮进入巴西。

随着时代的变迁,历经半世纪,现今佛教在巴西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包容性:无论是汉传佛教的禅净密诸宗,南传佛教的锡泰缅各路禅法,还是藏传佛教的黄红白花各教派,在巴西都有他们的宗教市场,各自在这块自由的土地上弘法度众、著书立作,并没有强烈的宗派意识,之间友好交流。

二、 佛光山如来寺的弘法功能

星云大师在〈人间佛教的蓝图〉中提到,建设人间佛教,所谓“佛说的、人要的、善美的、净化的”,主旨是要说明真正的人间佛教是:

“现实重于玄谈,大众重于个人,社会重于山林,利他重于自利。”

因为,接受佛教的信仰,并不是把佛教当成一个保险公司,完全希望佛祖像上帝、神明一样给予我们保佑。所谓的人间的佛教,是希望用佛陀的开示教化作为改善人生的准绳,用佛法来净化思想,让佛法作为生活的依据,使大众过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星云大师于建设现代化人间佛教提出四点看法,也就是:佛法“现代语文化”、传教“现代科技化”、修行“现代生活化”、寺院“现代学校化”的论述,本文将以巴西如来寺在建设巴西人间佛教的各项现代化的弘化方式做了哪些努力,绩效如何,并探讨实际执行上所遇到的瓶颈与困境作为论述。

1. 佛法--现代语文化

佛陀传教也应用多种语言传法,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涅盘后,第一次的圣典结集,大多采用混成的俗语,后来有了梵文。中国的翻译家中,竺法护通达三十大国的语言,鸠摩罗什、玄奘大师等,皆通达多种语言,才有持续至今的浩瀚译经事业。佛教的经典也以多种语文来表达,经典的语体化也渐渐普遍了,如佛学各类丛书。

现在一般高级学校设有多种语文的学习,传教士到世界各地,应用了当地方言传教,国际会议上各种语文的同步翻译,这些都是讲求“语文现代化”实例。

语文,在佛法上的功能是相当重要的。布教师如能通达国际语言,教义才能传布到该国领域。日本铃木大拙的“禅”能在西方盛行,也是他具有英文传教能力所致。基督教能在台湾传播二、三百年的历史,也是由于他具有中文的能力。倘若佛教在不久的未来,能将经典全部语体化、有声化、计算机化、彩色化,以期普遍流传。尤其在巴西传教的佛弟子要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一旦传教说法,就具备多种语文的才能,使未来佛教能进入国际化的新里程。

透过成立巴西如来翻译中心,翻译出版葡文经典及二十余种佛教葡文重要参考书。书籍的选择,则因应初学者以星云大师浅显易懂的生活哲理,指引读者如何落实释迦牟尼佛两千五百年前的生活智慧。编排葡文佛光世纪月刊;架设葡文网站供民众浏览等,以不同文化传播方式介绍人间佛教。

2. 传教--现代科技化

现代化的科技,所带来的意义不仅是“新”、“方便”,连生活习惯、人际的交流、思想的价值观也因此有了改变。过去佛陀说法,虽然只是以口传授,但是佛陀很重视方法,应用了譬喻、因缘、重颂、长行等来教化弟子们。随着时代、地域、文化的不同,传教方式也有了多层次的改进。

佛世时,到四方教化是行脚托钵;玄奘大师西行求法,也是以步行走过八百里流沙;真谛三藏到中国,就应用了船只;现在传教又进步到汽车、飞机的文明产物,地球各地区之距离也因此缩短。现代的小型弘法布教,有麦克风、音响、幻灯片、音乐、录像机等现代器材之应用。大型的佛学讲座,也利用了现代的科技,电视、电台、卫星转播、投影机等,更配合音乐、舞蹈、灯光,乃至利用计算机、网络,来统计、传送数据。

为了配合时效性,弘法的方法应采用多元化,如研讨会、座谈会、交谊、视讯的方式举行。广泛应用因特网、视讯系统、卫星转播等科技来弘法。

目前巴西如来寺的网页 (葡萄牙文) http://www.templozulai.org.br每月近两万人次上线浏览,mailing-list有6千人登记,固定收到如来寺所有活动的脉动。迈向国际化的人间佛教,不但提供佛教信息,将陆续把翻译的经典、葡文版的〈佛光世纪〉(16页半开的报纸,目前隔月出版两千份,已经供不应求) 、乃至是影音的葡文课程、葡文祈愿文、葡文共修等,也可以透过网络传送到更多人的家里。

另外,以音声度人,也是方便法门之一,几年来“人间音缘”的成果就是证明了佛曲也可以度众。巴西人爱好音乐,音感与节奏感奇佳,透过音乐弘扬佛法,陆续编写属于巴西本土曲风与节奏等的佛教歌曲,让一般大众都能赏析歌词的善美,朗朗上口传唱净化人心的歌曲。

3. 修行--现代生活化

倘若修行,重在口号,只说不做;亦或重视外表形式,没有实际方法;甚至是幻想式、自我式的修行,都不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佛陀在世时,每天以托钵、行脚、教化等作为修行;舍利弗以兴建祇园道场作为修行,阿难尊者以侍奉佛陀作为修行,大迦叶以自我头陀为修行,迦旃延为了弘法与人论议为修行,富楼那以到偏远地区弘法作为修行,优波离以为人作务为修行,周利盘陀伽以拂尘扫地为修行。中国的禅师们,如百丈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为修行。当然念佛、诵经、参禅也是修行,但这些圣贤大德明确地告诉我们,搬柴运水皆是修行。

修行不只是在经典或在口头上,而是必须落实在生活上。现代的修行,应讲求生活化,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是教材、教育的机会。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于社会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处处是道场、人人是老师。清楚了达各自的社会责任,担负起实践人间净土的愿心,不以忙为苦,不以劳为苦,不以无为苦,不以恼害为苦,不以娑婆恶浊为苦,方为真正的修行。

4. 寺院--现代学校化

一间寺院所带给人的感觉是肃穆、庄严、清修的圣殿。自古以来,寺院就是代表传法、办道的地方。寺院本身慈悲为怀,方便为本,所以贫苦时可以向寺院求援;生病的时候能住在寺院治疗;寺院也对于民众有物质救助的功能。这些观念辗转传递到西方,不少巴西人因需要清修亦会前来寺院求宿。因此,就产生了一些错误观念:年老了要到寺庙找一处安老清净的地方,放假了要住寺庙享受宁静,有法会要到寺庙吃斋拜拜,无形中寺院变成了公寓、饭店式的地方,或养老院、度假村,失去它原有的传教、办道的功能。

如来寺以具体发挥寺院的功能,设立图书馆供人阅读典籍;设视听中心、简报室介绍佛教文化史迹;有会议室可以研讨、座谈、开会;有讲堂可以布教弘法、办活动来引导人心向善,以达净化民心的功效。

另外,继2003年如来寺开光落成之后,为落实本土,如来寺着手筹备如来佛学院,希望给予对佛学乃至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当地人士,提供一个完善、严谨的学习空间,也为佛法弘传南美洲,培养本地弘法人才。亦有假日都市佛学院、监狱布教、生活体验营、禅修营、义工激励营等。

佛教要在巴西扎根,必然要因应时代潮流,一切设施不但需要保留原有的淳朴与传统,弘法功能更要现代化。从佛法“现代语文化”,走入时代,走入乡镇,乃至贫民窟,使佛法能广泛流传并受用。从传教“现代科技化”,节省时空、人力,应用方法,达到最高效率与成果,增加民众对佛教认识的媒介。从修行“现代生活化”,以服务、奉献、精进、耐劳作为修行,以生活作务为修行,以六度作为修行。从寺院“现代学校化”,使寺庙发挥多项教育、文化等功能,为大众服务,不但是只有观光客度假休闲的好去处,也要能培育莘莘学子,充满人文气息,提供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三、巴西民族性之特色

在巴西,对东方文化的接受度虽然很高,也不会有歧视黄种人的问题,但是对于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上,还是有显著的不同。以下提出几点,就巴西如来寺在弘法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以“饮食”、“衣着”、“对待”等作为参考:

“饮食”:1. 巴西是全世界第一大的牛肉外销国,巴西餐当中,肉类是主食。要他们放弃传统、禁肉素食,除非医生诊断必须减少动物蛋白质的摄取,要不就是少数基于环保的观念,认同素食的优点。2.巴西贫富悬殊,65%民众每个月靠底薪 (约250美元) 维生,甚至只有靠打零工补贴家用。但并不因为贫穷而节俭,反而更浪费、更不懂得惜福。3. 啤酒是巴西人几乎每餐都不可或缺的饮料,酒后驾车肇事,也是造成死亡率最高的因素。以上与饮食习惯相关的三点,跟中国佛教在事相上所要教育的背道而驰。佛教因为慈悲、不忍众生苦而提倡素食;因为了知「一饭一菜,当思来处不易」所以懂得感恩惜福;因为佛教五戒中,饮酒是会扰乱心性,侵犯他人而犯下根本戒,所以受持饮酒戒,利己利人。

“衣着”:巴西人生性活泼,爱好自然,尤其在夏天时,前来寺院的游客、参访团,思想观念的开放,对于服装的暴露,常会被禁止进入殿堂内。许多人不会思考到佛教殿堂的庄严性,服装总是过度单薄,比如夹脚拖鞋、露背装等等;尽管众生平等,佛门普门大开,但仍不得不要求民众尊重宗教殿堂的神圣性,而将其拒于门外。

“对待”:在东方的孔儒思想熏陶下,尊师重道、孝顺父母、长幼有序是从小所受的教育。在巴西,人与人之间的对待有另一层面的解读,如兄弟姊妹,乃至是师生、父母儿女之间,可以直呼对方名字,甚至是一种亲切的表现。在教育信徒、义工的过程中,中国式上对下、长对幼、旧对新、主对仆的对待,偶尔是华人与巴西信徒之间争执的话题。如何缓和双方见解的不同,以及拉近华人与巴西人之间看法的差距,尚需要时间、空间、义理与实践上的落实,乃至若干年中国佛教在巴西本土化后才可能跨越的鸿沟。

四、结论

位于南美洲的巴西地大物博而富有,为世界第四大国,亦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有一亿八千四百万人。巴西仅五百多年的历史,有其独特的发展脉络,无论是社会结构、人文思想都是“外来”的,因此,它是一个融合了不同种族、文化背景的大冶洪炉。除了殖民时期的葡萄牙人以及自非洲引进的黑奴,文人政府时期的巴西受到全球化的带动,陆续接受来自各地的移民。

外来的宗教在每一个社会文化中,弘扬初期经常会受到当地人士异样的眼光与对待。在中国历史上,这种事件是屡见不鲜的,其它国家的历史当中同样也充满这些事例。基督宗教初期教会深受罗马帝国的迫害,但日后以基督宗教为主体的欧洲社会,对许多其它新兴教派也同样予以无情的镇压。人间佛教在巴西是外来宗教,然而并无受排挤的现象,巴西人一般对佛教接受度颇高,由于他们乐观、开朗,对于新事物勇于尝试,就算不适应也无妨,巴西人民容易包容异己的存在。

佛光山于1992年在巴西成立如来寺后,推动人间佛教在南美洲的文化、教育、慈善、共修事业,将佛光山的社会福利事业导向现代化、制度化、本土化,其成果在当地具有指标性,也受到社会大众的肯定与支持。一直以来,如来寺及国际佛光会合作兴办公益慈善活动,一来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民众对佛教的认识并排除错误的迷思,再者弥补政府公部门所提供社会福利资源之不足,作为对社会国家一种奉献与回馈的表现方式,有助于佛教团体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现代佛教团体平日不仅诵经拜佛、参禅打坐,同时也积极从事慈悲济世、入世教化的工作,致力弘法利生,将佛陀在人间教化的功能,不只是超渡亡魂往生善趣而已,亦藉由对公益慈善、文化交流、社会教化的投入,让社会和乐,如法的处理人生各种事业,积极引导人心向善向上提升。此人间性、生活化的布教模式,在仅16年的发展所呈现的成果,是巴西如来寺人间佛教的特色,也让佛法西来在南美拓荒和奠基。

释妙上

巴西圣保罗佛光山如来寺佛学院教务主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