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艺术为方便,般若为内涵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那琪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法沿丝绸古路一路东传。在其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蔚为壮观的佛教艺术。举世瞩目的四大石窟是早期佛教艺术的恢宏展现,古人借用自然的山石地貌,与宇宙自然充分沟通交融,把内心最诚挚的情感借用艺术这一载体得以表达。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与文明进步通过文化艺术得以反映,并且最终沉淀为文化与艺术滋养一个民族的心灵。

瓷板画千手观音


时空轮转,因缘际会,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佛法的阳光再次普照渴望得到她温暖与光明的人们,并以更加艺术鲜活的形式展现中华佛教文化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
此次佛教论坛,艺术成为触目所及、震撼人心的极大亮点,整个梵宫,就是一座宏大的佛教艺术博物馆,从梵宫的建筑本身来说,融印度风格、西方教堂风格、中国古代敦煌风格、苏州园林风格及现代建筑风格于一炉,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精神,更体现了佛法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博大心胸,这也是本次论坛主题“和谐世界、众缘和合”在建筑上的突出体现。
艺术元素充溢于梵宫的每一处,从敦煌风格的飞天雕塑到琉璃烧制的华藏世界,从巨大的景泰蓝到精致的黄杨木雕,从白陶塑造的五百罗汉到高温窑变瓷板画,从金银花丝的织锦到皇帝御编的龙藏宝典,从古本经文到现代书画,中华文化五千年的精萃在此尽显无余。

白陶瓷五百罗汉


五大展览成为梵宫最灵动的艺术元素,在“清净人间·佛教摄影特展”中展出了南传、汉传、藏传三大语系的优秀摄影作品,南传佛教中斋僧的壮观场面、汉传佛教中礼佛的撼人场面、藏传佛教中辩经的宏大场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真切感受佛教生活的神圣与庄严。

南传佛教摄影展

汉传佛教摄影展

藏传佛教摄影展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在“宝光妙证·陶瓷艺术展”中,一套99件器型不同、釉色不同的《香云宝山》,表达出心香与炉香互相交融献于诸佛菩萨的美好心愿。为表达对此次佛教论坛的的祝福与纪念,景德镇陶瓷艺师专门创制纪念礼器《香云宝炉•六和大愿》:人心和善、家庭和谐、人际和顺、社会和谐、文明和谐、世界和平,表达佛法对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护持,表达全体佛教徒和合众缘的高尚德愿。

香云宝山

香云宝炉·六和大愿

心性如虚空,如华藏,能生万物,能化万方,一陶一瓷,一尘一刹,妙悟灵机,五彩焕然,从这些不同材质、不同创作手法的艺术作品中感受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心生种种法生的真实不虚。
末法时代,人心浮躁,诱惑甚多,修道日难,只有恪守佛陀教诫,以戒为师,才能不违佛意、不悖佛理,弘一大师精严高古的持戒风范为佛弟子树立了崇高的精神丰碑。在此次“神州佛缘·佛教文物精品展”中,弘一大师“以戒为师”的手书遗墨再次成为令人深思的警世恒言。

弘一大师的“以戒为师”


此次精选大师遗墨几十幅,都为大师修行体悟:“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大师一生文艺俱佳,最后舍弃这些世间艺文,一心修佛,只以书法接引众生。尽管如此,他丰富传奇的艺术人生仍影响了无数的文人学士,并接引后学趋向佛法的大道。
斯人已去,风范犹存,先生墨宝,写尽禅意。在“翰墨禅韵·赵朴初先生遗墨展”中,朴老俊朗神秀、深厚圆润的笔锋写尽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对佛法、对国家鞠躬尽瘁的情怀:“不知何处有天涯,四季和风四季花。为爱晚霞贪海色,不辞坐占白鸥沙”;“老人何所好,陈醋与新茶。陈醋助饱食,百忧驱海涯。新茶荡心胸,文思发奇葩。我生曾遇雨,皇帝军阀混。战乱兼外寇,吞噬如狼虎,救亡许我一臂加。幸遇共产党,创建新中华。每过天安门,意气干云霞。虽老不倚老,犹愿献尘沙。北友许我醋,南友许我茶,与君同酸苦,洋洋乐有加。”
诗人情怀,书家风范,禅者境界,于此宛然。

青花堆塑慈悲智虚公


“明月一帘心般若,慈云四壁影娑婆”。艺术对人心的影响总在细微处,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以艺术净化人心,以艺术方便接引,以艺术导归般若。盛世写华章,艺术大兴、文化复兴、佛教昌弘,必将从此拉开崭新的一页。
“湖光万顷静琉璃,返照灵山正遍知。身与云齐施法雨,目垂海底示深慈。泛花圣迹留无锡,随顺群情遇盛时。喜见朋来师子国,和平世界共心期。”

龙藏


相关文章:

天花烂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佛教艺术珍品荟展

宝光证妙,瓷艺弘法——首届中国佛教陶瓷艺术展

神州佛缘 法海徜徉——中国佛教文物展

艺术为方便,般若为内涵

进入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专题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身心安住
下一篇:路上行人欲断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