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地区现代化之路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地区现代化之路》(以下简称《报告2004》)提出了一个研究结论,中国已经成为初等发达国家。同时,报告中还指出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前日,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接受了记者采访。
现代化指标的由来
《新京报》:《报告2004》中指出,2000年和2001年,中国都属于初等发达国家。这是否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提法相矛盾?
何传启:(以下简称“何”):一点也不矛盾。世界银行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这一指标,将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分成高收入国家、中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三组,高收入国家为发达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提法来源于此。而中国是初等发达国家的提法依据的则是现代化指数。
《新京报》:能具体解释一下什么是现代化指数吗?
何:现代化指数包括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和综合现代化指数。
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包括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包括经济质量指标、生活质量指标、知识传播指标和知识创新指标四项;综合现代化评价指标是前两次现代化评价指标的综合,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知识指标三项。
现代化指数就是对每项指标取值后计算出来的。
2001年,中国的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是31,在我们课题组所选定的131个国家中排名59位;中国的综合现代化指数是32,排名为60位。这两次排名都说明中国已经步入初等发达国家行列。
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
《新京报》:根据报告,2001年,排名世界第一的瑞典,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综合现代化指数分别是111和98。对比之下,中国事实上还有很大差距。为什么还要说中国是一个初等发达国家?
何:我们并不排斥两分法。按照我们对国家的分组,也是将中国定义为发展中国家。但是,两分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我们可能会在混沌中迷失方向。
《新京报》:能具体解释一下你们对国家的分组吗?
何:我们对国家的分组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根据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对国家进行分组,反映的是国家的实际水平;其二是根据综合现代化指数对国家进行分组,反映的是国家的相对水平。
以综合现代化理论为例。我们以现代化水平最高组国家的水平代表世界“先进水平”,取值为100,取其平均值50为“天然分界线”。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是比较发达的国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是比较不发达的国家。
比较发达的国家可以分为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可以分为初等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其中,中等发达国家、初等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可以统称为发展中国家。因此,中国既是初等发达国家,又是发展中国家。
《新京报》:课题组又是如何将国家分为四组的呢?
何:世界先进水平的下限是综合现代化水平最高指数最高值的80%,中等发达水平的范围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下限;初等发达水平的范围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高于综合现代化水平最高值的30%;欠发达水平的范围是综合现代化水平最高值的30%以下。
另外,说明一点,这几个取值都是依据数学上的黄金分割点。
为国家制定战略提供参考
《新京报》:在中国的综合国力还并不强大的背景下,课题组的这种定位有什么实质意义呢?
何:我们对国家的分组有自己的原因。其中有命名上的考虑,也有战略上的意义。当然后者是最重要的。
《新京报》:那就先说一下命名上的考虑吧。
何:我可以打个比方,给学生评定成绩时,一般是优、良、中、差。我们对国家的分组也借鉴了这一方法。其次,在学术界,对事物的评价一般是取其美好意义的。
这种提法能鼓舞人心,能唤取人民奋发向上的斗志。毕竟,中国的现代化,需要人民的大力支持。无论怎么说,我们对国家的分组并没有歪曲事实的真相。只不过是叫法上比较口语化而已。
《新京报》:那战略上的考虑呢?
何:根据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对国家进行分组,目的是提供理论性依据,而根据综合现代化指数对国家进行分组,目的是提供政策性依据。
所谓理论性依据,可以这样解释,学术研究的目的是要研究世界发展的趋势和基本规律,认清世界发展前沿所在。而政策性依据主要是提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操作方法。换句话说,理论研究的核心是认清事物是什么,而政策性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做。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研究要确定中国今后发展的目标。但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由综合现代化理论来实现了。
“挖运河”战略
《新京报》:你对中国的现代化状况如何评价?
何:根据课题组的研究,中国尚没有完成第一次现代化,也没有进入第二次现代化。
《新京报》: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综合现代化理论,中国应该如何发展?
何:课题组认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挖运河”。
《新京报》:“挖运河”是什么意思?
何:课题组研究发现,未来50年世界现代化有三种模式可选。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和刚刚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国家将在第二次现代化的国际跑道上奋勇直追;那些没有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国家,或者选择从第一次现代化到第二次现代化的追赶现代化模式,或者选择两次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综合现代化模式。第二次现代化模式、追赶现代化模式和综合现代化模式,将是21世纪前50年世界现代化的基本模式。
我给综合现代化模式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挖运河”。也就是说,在人类文明的河道上,有些国家已经进入知识社会河道,有些国家仍然航行在工业社会河道,后者为了赶上去,在两个河道之间开凿一条运河,沿着运河航行,有可能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的船队,而不是在原来河道上拼命追赶却没有希望。既然沿着固定的两次现代化河道赶不上去,为什么不找一条小道或开辟一条小道,抄近道赶上去。
中国的目标是“知识革命”
《新京报》:我有一个疑惑,也就是你说的“路标”,在日趋多元化的世界中,课题组如何找出中国发展的路标?
何:多元化是既定的事实,但这并不代表社会发展没有规律可寻。
以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度为尺度,我们可以将全球文明分为四个发展时期,分别是工具制造革命,发生在约250万年前,人类进入原始文化发展阶段;农业革命,发生在约1万年前,人类进入农业文明发展阶段;工业革命,发生在约200年前,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发展阶段;知识革命,发生在约20多年前,人类进入知识文明发展阶段。
据此,我们课题组认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实现第二次现代化,即知识革命。结论是完全经得住反复实验的。
《新京报》:我此前研读了课题组提出现代化指标体系,似乎尚未覆盖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这是否意味着有关结论会失之偏颇?
何:这是我需要说明的,现代化指数并没有全面反映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只是反映了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在经济、社会和知识等领域的综合水平,它不等于国家或地区的全面现代化水平。比如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现代化水平,我们并没有考察。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结论是不可靠的。我们的结论是经得住反复实验的。
《新京报》:政治与文化领域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忽略这一点,报告怎能成为制定战略的依据呢?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几项指标的发展。
何:问题提得很好。要知道,我们并不是要提供绝对真理。
我始终认为,社会的进步是渐进式的进步。只有一项一项改善,才可能达到全面进步。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什么都想做好,结果是什么都做不好。因此,在现代化理论研究中,我们考虑到,必须突出重点,有选择地做一些工作,不能芝麻西瓜一起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社会的全面现代化。
但是,这并不代表别的领域不重要,我们还需要专门研究。目前我们的评价方法———主要是自然科学的方法还不适合评价政治和文化等领域。
“三分天下”实现地区现代化
《新京报》:《报告2004》的副标题是“地区现代化之路”。这是不是说,地区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何:对。没有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新京报》:地区现代化的战略模式是什么呢?
何:中国各地区的现代化也应该“挖运河”。这是由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决定的。部分沿海地区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地区已经完成或基本实现第一次现代化,有些地区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中部和西部地区第一次现代化的路程还很长。这就是说,中国地区现代化是两次现代化并存。
《新京报》:课题组认为中国应该具有怎样的地区战略布局?
何:在未来50年里,中国地区现代化战略布局可以按“三大片、八大区”来考虑。三大片是北方片、南方片和西部片,八大区是东北地区、华北沿海、华东沿海、华南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如果西部地区现代化获得成功,终将形成以人为本的“南北比翼、东西互动、八区竞赛、适度均衡”的品字型战略布局。
《新京报》:谈战略布局,就一定要谈资源和要素的优化配置。课题组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
何:在国家层面,现代化资源和要素的配置,可以大致按照三大片和八大区进行。在鼓励北方片和南方片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对西部片的政策扶持。
在地区层面,北方片和南方片都要根据自己的自然和经济地理条件,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新型综合现代化道路。西部片的现代化道路,应该不同于北方和南方,可以把大中城市、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等作为重点,逐步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大后方和文化旅游的首选地。
华东沿海和华北沿海可以加速推进第二次现代化,华南沿海和东北地区要走新型综合现代化道路,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北和西南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重视信息化和生态建设。
《新京报》:目前背景下,城乡的二元对立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课题组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这一点?
何:没有农村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现代化。总体说来,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有两条,一条是非农村化,也就是城镇化和郊区化,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一条是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